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7642

查看

28

回复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原创调声心得汇报,(更新)说说声音的光泽感,以及实现的方法————

1#
发表于 2020-11-2 16:43:1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镁声绕梁 于 2022-5-7 16:59 编辑

继续说说镁声玩电的历程——更新“电源线的屏蔽和接地”
.
镁声玩电源处理器和隔离牛有很多年了,最早是国产几百元的电源滤波器,那时器材和耳力都很一般,看枪文说好就买了。后来器材不断升级,但总是觉得没有预期的效果,商家那里听着挺激动,搬回家接上自己的系统又总是差了口气。就这么兜兜转转,弯路走了不少。后来拔了几百元的电处才知道问题出在这里,真是害人不浅!
.
又拉了2次电源专线,做了独立地线,都有提升,但也都很快发现新问题:能量感强了,但听交响大点音量就感觉嘈杂压耳朵。而且每天都是到深夜音响效果才好。——总不能天天半夜起床听音乐吧?!看来还是要上电源处理器。
.
再买电源处理器就学精了,一定要反复对比确认是正面的效果才会买。那时有了QQ群,烧友们可以互相搬器材交流PK了,几轮电源处理器对比下来,留下的是英国某著名电处品牌的旗舰产品。
.
再后来开始玩隔离牛,几次升级后,最后留下的这台是6KW的双C牛,据说是以色列生产的洋垃圾,140多斤,初级次级之间有铜箔隔离层,有多组电压输出,背景漆黑,声音凝聚,细节和动态都不错。唯一的问题是插上大功率后级播爆棚乐段还是略有压缩。
.
这头双C牛轻轻松松就把英国电处淘汰了。后来又陆续用这台隔离牛PK过其他层出不穷的新牌子的电源处理器。尽管设计和卖点各不相同,除了极少数高价产品之外,电源处理器都有个共同的缺点,例如压缩动态,损失“水分”,泛音不自然,音色不准等等,都输给了这头隔离牛。
.
玩牛的心得在论坛汇报后,很多烧友加微信让我帮忙物色好牛,可惜镁声最多对咸鱼上的卖品提点建议,自己想淘更大功率的好牛升级都无法获得。这么多加镁声好友寻牛的,抱歉都没能满足大家。只能建议大家先买个好排插用着,效果比换条万元级的好电源线还明显!
.
说到好排插,那又有东西写了:什么是好排插呢?
.
镁声早年用过台湾的航空铝锭挖出的有电饭锅那么大的圆排插,效果很不错,但价格过万了,性价比不高。也拆解研究过很多款几千元的大牌排插,一看内部接线就知道是没有深入研究过的外行做的,犯了很多错误!对于双口美标排插,接线不复杂,有动手能力的烧友可以自己DIY。

排插的diy方法曾在网上公布,铸铁底座,内部灌满碧玺、水晶、和铁氧体吸波材料。有网友做好后对效果啧啧称奇。由于铸铁插座壳越来越少,镁声留存的吸波材料也所剩不多,就没建议大家回帖反馈,有缘分自己做好偷着乐就好。
.
为什么镁声推荐铸铁材料做插座外壳呢?因为铸铁有很多好处,例如天生具有金属中最好的减震特性,在低频段对电磁场的屏蔽能力比紫铜和铝大几十倍,内部粗糙的质感可以抑制电磁振荡等等等等,缺点是不美观,可加工性能不好。
.
想不到几个月的时间,进口洋垃圾美标铸铁插座从几十元涨到了100多,200多,镁声推荐过的某洋垃圾插座芯,也从几十元一下子涨到200、300。看来识货的烧友和商家还是不少。
.
很多人会觉得奇怪,排插内空空的,只要接对线就行,略懂电工的烧友都可以自己DIY,有什么技术含量,怎么可能比万元级电源线效果还明显呢?对此镁声是这样思考的(暂时没有办法测试验证,只是个假说):
.
就像前面所说的,玩电也是玩振动。电源线的三条导线,就像三条天线一样,不断耦合和发射电磁波,不同长度也对应着不同的频率分布。天线理论是一门更加艰深的学问,镁声也不懂,只是想象一下就行了。
.
重点来了,电磁波也好,声波也好,都有个波阻抗的概念,阻抗匹配就能最大程度地传导,否则就会被反射。所以声波碰到光滑坚硬的墙壁会反射,碰到多孔吸音材料会被吸收耗散。
.
电源线导体是均匀的,阻抗很小。但在排插内部,涉及很多个连接点和插片,电子需要不断从一个界面跳到另一个界面,阻抗起伏很大,期间会造成很多次反射或振荡。这时候,排插的镀层、插片螺丝扭矩、外壳材质特性就发挥作用了。多件器材插到同一个排插的时候,内部地线交织在一起,情况更为复杂。
.
镁声有个比喻,线材好比是一条高速路,排插就像立交桥,设计高速路容易,设计立交桥就体现真正的水平了。如果不对内部接线进行组织,选用适当的吸波材料进行缓冲和吸收,精心安排地线的流向和隔离,优化每一个影响声音的细节,排插就会成为拥堵的痛点,让整套系统的效果大打折扣!
.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在排插内部大做文章了。
.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20-11-3 11:33:4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工匠精神,深表敬佩!谢谢分享,期待精彩继续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20-11-4 09:50: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镁声绕梁 于 2020-11-4 09:52 编辑
fengjohnny 发表于 2020-11-3 11:33
楼主工匠精神,深表敬佩!谢谢分享,期待精彩继续
.

.
聊排插,哪能不研究插座芯子呢?
.
美标插座芯外观和功能基本一致,但价格就从几元到几千元不等。插座芯是立交桥的主体,当然对声音的影响很大。所以即使某些品牌的旗舰产品,高达几千元一只,如果能给声音带来明显提升,还是值得投入的。网上不时有烧友分享自己对于各种牌子插座的听感,镁声都会买回来试听验证。对于好声的插座芯,更是忍不住暴力拆解,把塑胶和导体取出化验或测试,慢慢的,也就明白插座芯子好声的奥秘了。
.
写到这里,镁声要重申一下自己的基本音响观点,那就是“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声”。任何器材、任何调声配件,如果能带来明显的正面效果,一定是有原因的,有符合科学理论的解释。但由于音响博大精深,而我们认知有限,也许一时没能理解好声背后的机理,那就姑且听之,随着科技进步和我们知识的丰富,始终会有解开谜底的那一天。
.
举个栗子,6、7年前,在郭大烧家聚会,当时老郭有条双皇冠电源线闲着,就随手用它换下了黑胶转盘电机控制器上的跟机电源线。转盘电机控制器和音响系统可以说没有任何电气连接,只有电机上的那条不导电的皮带,想着应该没什么变化。结果我们一听却发现声音大为不同,而且变化方向和效果是和把双皇冠插在器材上差不多的。反复切换对比都是这个结论。难道这条皮带传递了双皇冠加入的“信息”?当时我们在场的几位都百思不得其解。.
.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很久,请教很多大烧、查了很多资料也没有答案,后来决心设计一个平台买一些仪器来自己检测验证。具体经过和结果陆续在论坛汇报过,大家有兴趣搜一下我的帖子汇总(很多被移到了无人关注的其他版块,我也没再更新),不再赘述。
.
扯远了,说回插座芯,经常见到一些枪文说某某插座芯如何如何好声音,用了什么什么(总之是太空、量子、黑洞、天使晶体之类的)技术;还有些老烧追捧某某牌子是西电御用,但必须是一字螺丝、镀黑、有某某码的才好声,这就把音响科学变成玄学了。
.
镁声几年来拆插座和插座芯都花费不少,最后可以明确地说:插座芯没啥神秘的东西,只要把影响声音的每一个环节做足做好,都能成为一个好插座,根本不需要用到所谓的量子技术或者航太科技。呵呵,那些动辄卖几百上千的古董插座芯,说不定只是十几元在货场淘到的;
那些动辄卖几千的插座芯,说不定只是国产定制的几十元的插座芯子呢(请勿对号入座)。
.
另外说明一下:镁声没有卖插座芯,此贴纯粹技术交流。光阴苦短,镁声无意辩解,所述观点仅为一家之言,如有冒犯,请一笑了之。
.
上论坛时间比较少,也不懂看论坛信息。有兴趣讨论供电所有环节的烧友,也可以加镁声微信,yusan728968,有些不便公开的大坑和玩法心得,注明论坛ID后,可以开放权限看我朋友圈的文章。
.
美标插座芯发展了几十年,早已经完全标准化,有一套完备的规范和测试方法。每一款的产量是以百万千万为基数。音响专用品也是在标准插座芯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结构和标准版基本一致。
.
标准插座芯的结构,包括面盖、底座、插片、底盘、螺丝垫片等五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对声音有影响,镁声会一一分解说明。
.
.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20-11-6 08:56:5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期待更新!!!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20-11-6 16:58:00 | 只看该作者
阿七 发表于 2020-11-6 08:56
好文,期待更新!!!

谢谢关注。继续汇报。

.
标准插座芯的结构,包括面盖、底座、插片、底盘、螺丝垫片等五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对声音有影响,镁声会一一分解说明。
.
.
面盖主要考虑光滑、阻燃、耐磨和耐冲击,所以多用pc、pbt或者pvc、尼龙,其中pc和pbt都比较好,尼龙一般,pvc比较差。几种材料的辨别方法大家有兴趣可以百度一下。
.
底座对外观要求不高,结实耐老化阻燃就行了,所以采用的材料种类比较多,镁声喜欢树脂材质的声音(早期的电木也是树脂的一种,混合了木粉),需要提醒的是,同样的材料,进口料和国产料声音区别还挺大的,镁声当年定制产品专门对比过。
.
插片材料有紫铜、黄铜、磷铜、铍铜、或者纯银。紫铜比较软,容易失去弹性,所以美国荷宝早期有,后来都改黄铜了。 紫铜比较温暖,解析比较差;黄铜磷铜都是很大气正路的声音,力度也很好;铍铜细节更多声音更纯净。
.
铜料往往容易氧化,所以有的做了电镀。早期都是镀镍(商家号称镀铑或者白铜),音响用的发烧插座会镀镍之后再镀金或者镀铑。
.
镀镍层非常致密,可以大大降低镀金镀铑的成本,但由于镀镍后插片会带有磁性,造成染色,高频有粘连感不清爽,所以更为发烧的做法,是无镍镀金镀铑,失去了镀镍层的封固隔离,镀层要厚很多才能得到同样的外观和耐久性,所以成本要高几倍。
.
镀金后低频明显肥厚丰满,镀铑就清秀细腻空灵,两者结合使用可以很大程度进行调声。甚至可以火零线插片用不同的镀层,取得综合的效果。

插片的厚度有0.8、0.9、1.0几种,镁声都用过。别看这小小的厚度差别,声音效果差别很大。1.0的明显胜出。烧友买插座,从螺丝位置是可以观察到插片厚度的,早期美国产的荷宝,明显比后期的要厚。
.
插片的结构也很重要,两个平行片的结构是最不耐用的,美标20a那种,有横着的插片,强度很大,声音也有力度。
.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20-11-8 23:22:33 | 只看该作者
暴力拆解过ABL的几款插芯(镀铑、镀白金、镀金、无镀层),分别作了校准之后对比其他插芯测试微阻抗(20hz-20khz分了几个点),用的是日置高精度电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点评

结果无镀层最好  发表于 2020-11-23 08:16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20-11-20 09:51:31 | 只看该作者
必须顶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20-11-24 16:27: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以上朋友的关注和回复鼓励。
.
电源线的屏蔽及接地
.
很多烧友认为,屏蔽及接地这还用说吗?三芯一网的电源线,惯例都是屏蔽网插头处接地,尾巴悬空的啦?——地球人都知道!
.
呵呵,其实屏蔽和接地是最值得研究的!焊机派都知道,接地点在线路板上换个位置,哪怕是同一条走线上,效果就大为不同。网传电源线就要头接地尾悬空,其实并没有权威的资料对此进行规范。那么多生产电源线线基的专业厂,古河、万隆、范登豪等等,似乎都没有明确规范电源线的做法,而是让大家自由发挥。但古河的成品线,主要是以头接地尾悬空为主。
.
镁声专门把古河、万隆的原装线拆开,改接地点对比,然后再把整条线的外皮剥开,调整屏蔽网的方向,花费了无数的精力,终于搞懂了这个问题。现在在hifi168首次披露——
.
镁声从10几年前,就开始diy线材和插座。周末从淘街买各种洋垃圾线基和二手头尾来组装。那时美国二手荷宝插头和插座真是便宜啊,几元就可以交易。比较好的荷宝纯铜底插座也才十几二十元一个。
.
说实话,那时做了那么多线,其实自己并没有(也不可能)掌握到做线的诀窍,一是当时自己的音响系统素质有限,还不足以对线材的表现做出鉴别;二是自己当时并没有树立正确的听音观,即使听出变化,也不知道对错;三是当时的网络并没有专业的diy线材教程,纯粹是想当然瞎碰瞎试,后来大量搜索国外论坛的资料,又在国外买了一些制作发烧线的“秘籍”,才掌握到各种做线的技法。
.
记得当时对于屏蔽网的处理也主要都是采用头接地尾悬空的方案;后来碰到不同的线基,也试过头尾都接地、都悬空、尾接地等等不同的接法。随着器材的不断升级,慢慢自己能听出不同接法彼此的差别了,但还是没有掌握到规律。为此查阅学习了大量的屏蔽和接地理论,也依然没有找到头绪。
.
直到几年前,自己发现了线材导体的方向性,忽然醒悟:屏蔽网也是有方向的!而成品线基的屏蔽网方向其实是随机的,所以头接地、尾接地的效果,也变得毫无规律可言。想到这里,立即买了一卷屏蔽网,用自己的方法测试了电气方向,拆掉成品线基的屏蔽网,再次反复实验,终于慢慢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
说到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下,音响线材所受到的干扰主要有哪些方面(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同的专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一是辐射干扰;二是容性耦合;三是感性耦合。辐射干扰主要包括手机网络信号、FM调频广播等等,几乎任何听音空间都会存在;容性耦合和感性耦合是在发烧友器材和器材之间、线材和线材之间产生的,通过合理布线、拉开距离、改变角度得到一定程度地减弱(具体有一些实用的技法,以后再说)。
.
不同的干扰有着不同的频率范围,而屏蔽网是不可能做到全频率有效覆盖的,只能在某个特定频段起作用(某些进口名牌线材号称100%屏蔽,一听就是大忽悠)。
.
屏蔽网不同的接地方法,刚好对应着不同的干扰来源!(我这么说,其实不是很严谨,但论坛发这个贴子,主要是交流玩法和心得,而不是学术论文。镁声希望尽量把自己爬到的几百篇论文、几十本专著的心得,用尽量通俗的方式汇报出来,而不是掉书袋,讲一些别人听不懂但能显示自己很内行的概念和废话。请谅解!)
.
屏蔽网不同的接地方法,刚好对应着不同的干扰来源!两端悬空的时候,屏蔽网就相当于一个法拉第笼子,可以一定程度地屏蔽外来辐射干扰,这如同铁皮柜子可以屏蔽手机信号一样的道理。屏蔽网一端接地的时候,可以一定程度地屏蔽容性耦合,也就是电场干扰。屏蔽网两端接地的时候,可以一定程度地屏蔽感性耦合,也就是磁场干扰。
.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不同接地方法,效果是各有侧重,而不是非黑即白泾渭分明的。所以会导致不同的听感效果。也正是因为屏蔽层接地过于复杂,一些业界大佬甚至主张干脆取消屏蔽网,说裸奔的效果最自然。镁声也专门对比过,裸奔的声音比较柔和自然,但分析力、黑度、音场、结像都存在不足。所以镁声线依然采用屏蔽网,甚至是双重、三重屏蔽。
.
实际测试下来,两端悬空虽然可以减少辐射干扰,但会增加容性耦合,所以不推荐。而两端接地,在一些系统会造成地线环流,产生“嗡”声或者背景不够黑。镁声还是推荐一端接地的玩法为主。
.
一端接地有头接地和尾接地。前面说了,由于成品线基的屏蔽网方向大多数都是随机的,所以之前听到的头接地和尾接地的不同效果,很可能是屏蔽网方向所导致的。认准屏蔽网的电气方向之后,头接地的声音有扩张感,音场大,结像靠前;尾接地(屏蔽网也反向安装)的声音有退缩感,音场深,结像靠后。
.
所以,您说屏蔽网头接地和尾接地,哪个是正确的声音呢?镁声认为都正确,但有不同的风格,可以参考线基的癖性,灵活使用,起到调声的作用。——这就是镁声苦苦钻研屏蔽网接地技术最终的心得。
.
当然,音响技术博大精深,不排除镁声今后继续学习的过程中,又会提高认识改变看法。实际上屏蔽网在镁声线上的应用,也比镁声在此文中的描述要复杂得多,比如某些系列的镁声线,拆开后会看到有两端接地的情况,其实这是在中部某个位置,已经切开了;又或者是双重屏蔽,分别在一头一尾接地。——这都会带来崭新的听感体验。
.
屏蔽其实不但是屏蔽网这一种形式,还有铝箔、银箔,螺旋线、排绕线等方式,以对应不同频率的电磁干扰。
.
.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20-11-24 23:15:3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非常感谢!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20-11-25 10:38:1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有机会不妨试试韩国Allnic的线材,接插件采用高温熔接的方式,屏蔽则是采用镍合金网。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20-11-26 18:16:2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介绍。看资料很多独创技术,值得关注。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20-11-26 22:08: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annyluo 于 2020-11-26 22:10 编辑

上周六参加了试听会,声音回到“解放前”,糊,蒙,慢.(奥立,nuprime试听会)

点评

谢谢支持!不过对声音的看法确实相差很大  发表于 2020-11-27 23:06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09:41, Processed in 0.124820 second(s), 20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