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4286

查看

101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bach111

25#
发表于 2010-5-1 06:20:10 |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0-5-1 06:42:07 | 只看该作者
CD版本: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0-5-1 06:42:59 | 只看该作者
普林斯顿的全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0-5-1 07:19:07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阿兰多过瓦尔哈,感觉阿兰更优美、细致。可能与人的气质较相吻合。呵呵。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0-5-1 15:09:3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勃拉姆斯也写管风琴作品的。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0-5-2 05:12:19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勃拉姆斯也写管风琴作品的。
brahms 发表于 2010-5-1 15:0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0-5-2 05:13: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2 12:23 编辑

一提到布拉姆斯这个名字,大部分人脑海中马上会闪现出交响曲、协奏曲、歌曲、钢琴小品——可能还有《德意志安魂曲》,但绝大部分听众都想不到布拉姆斯还为管风琴谱写了美妙的音乐。然而从布拉姆斯笔下流淌出的最后一部作品却是为管风琴而作的十一首《圣咏前奏曲》,更令人惊讶的是布拉姆斯其实很早就开始为管风琴这件乐器谱写音乐了。  
  在19世纪50年代布拉姆斯还是个初出茅庐的钢琴家、作曲家的时候,他曾表示他的理想是成为一个“管风琴大师”。不过后来他发现掌握这件庞大的乐器壁他预想的要困难的多。虽然没有能如愿成为“管风琴大师”,但是他还是满怀热忱的为这件乐器谱写音乐。  
  在这些早期的尝试中有两首《前奏曲与赋格》(分别是a小调和g小调)。虽然这两部作品明显是在模仿巴洛克时期同样体裁的作品,但又充满了布拉姆斯自己特有的和声语言。布拉姆斯将这两个作品视为自己早年的习作不值得出版,并错以为已将手稿销毁。但是这两个作品的手稿后来被重新发现,并于1927年出版——此时布拉姆斯已经离世30年了。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0-5-2 05:13: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2 12:33 编辑

《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是布拉姆斯为管风琴谱写的第一个作品,1856年布拉姆斯将它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克拉拉·舒曼。它不如布拉姆斯后来的作品那么成熟,而显得比较粗糙。这部作品与其说是布拉姆斯在年青人的热情与冲动下完成的,不如说是他运用历史悠久的对位法原理进行的一次实验。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前奏曲部分的低音声部出现赋格主题的倒影。和约·塞·巴赫早期的《前奏曲和赋格》一样,布拉姆斯的赋格在进入自由前奏曲风格的尾声之前就瓦解了,赋格主题的最后陈述几乎被淹没在狂暴的音符激流中。相比之下作于1857年《g小调前奏曲与赋格》就显得成熟的多了。华丽耀眼的前奏曲部分让人回想起早期德国作曲家——如布克斯特胡德、年轻的约·塞·巴赫——创作的一些狂想风格的前奏曲和托卡塔。布拉姆斯对19世纪之前的音乐十分感兴趣,因此他选择这样的体裁进行创作决非偶然。
  
  在这段时期,对位法一直对年轻的布拉姆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卡农和赋格。《降a小调赋格》初稿完成于1856年,后来又经过进一步修改,在1864年在《Allgemeine musikalische Zeitung》杂志的增刊出版。这个赋格曲的调性非常少见,赋格曲之前的前奏曲部分已经遗失,或者根本就没有完成。但是这个宁静而致远的赋格曲却因其精湛的作曲手法,以及蕴含其中的深沉情感而独立成章。在作品的开头,当极富表情的主要主题被它自身的倒影轻声呼应时,布拉姆斯对位法写作的天才笔触就表露无余了。1857年——在谱写最后的《圣咏前奏曲》几十年前之前——布拉姆斯就已经根据圣咏“O Trauigkeit, o Herzeleid”写下了一首优美的圣咏前奏曲,后来又加上了根据同名的圣咏曲调谱写的赋格,这个修改稿在1882年作为《Musikalisches Wochenblatt》的音乐增刊出版。赋格的主题源自赞美诗曲调,丝毫没有修饰的以脚键盘的长音的方式出现。这个作品和《降a小调赋格》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个作品的速度也很缓慢(速度标记为柔板),对题的设计也和《降a小调赋格》完全一样,采用的是主题的倒影。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0-5-2 05:14: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2 12:29 编辑

19世纪50年代后布拉姆斯除了修改旧作以外基本停止了为管风琴谱曲,但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几年,尤其是挚友克拉拉·舒曼突然去世的前夕,布拉姆斯再一次目光转回到管风琴,写下了11首《圣咏前奏曲》。这一套作品完成于1896年5月到6月间,是德国浪漫主义管风琴作品的顶峰之作。这套作品中的大部分都比较短小,形式上和约·塞·巴赫为宗教礼拜创作的45首圣咏前奏曲合集《Orgelbüchlein》相似。圣咏旋律的行进不会被长时间的休止所打断——不论是朴素的旋律还是装饰华丽的旋律。
  
  布拉姆斯的这套作品有着一个引人注目的开始《Mein Jesu, der du mich》——一首按照帕赫贝尔的圣咏前奏曲风格写作的巴洛克式的作品,但是又对这种形式进行了极大的扩展:利用主题材料赋格式的模仿来预示主题的进行。布拉姆斯及其喜爱《O Weit, ich muss dich lassen》和《Herzlich tut mich verlangen》这两曲圣咏,并为每一个圣咏加上不同的背景谱写了两个性格各异的圣咏前奏曲。象《Herzlich tut mich erfreuen》和《Herzliebster Jesu》这两个圣咏,圣经上与之对应的文字都与一些最后的事件相关:耶稣基督的受难,死亡和重生。这套作品的中间是根据圣咏《O Gott, du frommer Gott》写作的有力的前奏曲,它的曲调由副手键盘演奏,音调不是太响亮,一直持续到结束。由于这些前奏曲的性格使得整套作品变得十分的沉重。为了使整套作品的结构保持平衡,另外的三首前奏曲更加的柔和,而且未使用脚键盘:《O wie selig seid ihr doch,ihr Frommen》,另一首反映死亡与终结的圣咏;一首圣餐仪式的赞美诗《Schmucke dich,o liebe Seele》;以及温柔的圣诞歌曲《Es ist ein Ros`entsprungen》。
  
   ——————原作Robert Parkins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0-5-2 05:27: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2 16:44 编辑



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德语:Dieterich Buxtehude,1637年-1707年5月9日),巴洛克时期德国-丹麦裔作曲家及风琴手。他的出生地备受争议,一般认为他出生于1637年的赫尔辛堡。他承认丹麦为他的祖国。

1668年,布克斯特胡德受聘为吕贝克玛丽教堂的管风琴师,自此,他开始驰名全欧。
1637年,他创办了“晚间音乐崇拜”,每年圣诞节前五个星期日连续举行,场面盛大。又传说称,J.S.巴赫年轻时曾慕名从200英里外徒步前往聆听其演奏,足见布克斯特胡德当时名声之隆。

他的很多管风琴作品影响了后来巴赫的创作,而他的声乐作品(大多为宗教内容)也在音乐史上十分重要。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0-5-2 05:28: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2 16:46 编辑

布克斯特胡德共创作了90首管风琴作品(编号136—225),这90首作品中,前奏曲、赋格和圣咏曲各占一半(圣咏曲共48首)。其中比较著名的作品有《C大调前奏曲、赋格和夏空舞曲》(B146)、《D小调帕萨卡利亚舞曲》(Buxwv137)、《升F小调前奏曲和赋格》(BuXwv161)、圣咏曲《我在天上之父》(Vater unser in Himmelreich,Buxwv219)、《美丽的晨星》(Wie Schon Leuchtet der Morgentern,Buxwv223)。《C大调前奏曲、赋格和夏空舞曲》可分为4部分,其中前奏曲分3部分:1.庄严的和弦音群与32分音符的快速音的交织,以奔放的形态展开;2.附点音符,节奏轻快的旋律构成的小赋格;3.同第一部分,展现赋格曲,转入第四部分A小调夏空舞曲。《升F小调前奏曲与赋格》,前奏曲由3部分构成,以单声分散和弦的快速音群开头,经过具合唱圣咏般庄严气氛的中间部,以短小的结尾终止。第一赋格曲由极缓板的庄重主题展开,第二赋格曲的主题是形成对比的轻快主题,指定为活泼的快板。第四部分为大胆的和声结合与自由节奏形成的富有表情的宣叙调。以快速音群构成的华丽终曲。《D小调帕萨卡利亚舞曲》,4小节主题共反复18次,上声部展开变奏,共分为4部分,中间插入短小的插句,按D小调—F大调—A小调—D小调的次序予以转调。圣咏曲《我在天上之父》将圣咏旋律置于高音部,与伴奏声部分别在不同键盘上演奏,独奏声部给予华丽装饰,伴奏声部则保持简洁朴素。圣咏曲《美丽的晨星》原曲为尼科莱(Nicoai,1556—1608)所作,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4个乐句构成,圣咏旋律先置于低音部,其实在高音部出现,然后置于高音部,再轮流在低音部、高音部出现;第二部分圣咏旋律的名乐句以赋格方式展开,此曲有圣咏风格的幻想曲的味道。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0-5-2 05:37: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6 19:01, Processed in 0.094497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