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4240

查看

93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25#
发表于 2010-8-4 22:31: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0-8-4 22:31:36 | 只看该作者
拉赫曼尼诺夫最有名的作品肯定是他的钢琴协奏曲和交响曲了。尤其是第二钢琴协奏曲和第二交响曲都是我刚刚学习古典音乐时很喜欢的古典曲目。虽然多年不听拉赫曼尼诺夫了,但一提起他,耳边总会想起那遥远飘来的古朴的俄罗斯钟声,那种深深的俄罗斯忧郁和乡愁总会令人震撼和挥之不去。在普列文那套拉赫曼尼诺夫的交响曲全集里面,大家可能都听过这首三乐章的《交响舞曲》。这是拉赫曼尼诺夫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实质是一部三乐章的交响曲,一部比较大型的管弦乐作品。思想性是非常复杂的。整部作品充满着悲剧性和不协和的曲调。体现了拉赫曼尼诺夫晚年的复杂思绪和彷徨无奈的复杂心态。这张黑胶是双钢琴版,演奏者是拉赫曼尼诺夫专家普列文和阿斯肯纳齐。听这部作品,拉赫曼尼诺夫的悲哀的情绪、愤怒的抗争、徒劳的挣扎被表现得非常生动形象。艺术感染力丝毫不亚于交响乐队的版本。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0-8-4 22:34:23 | 只看该作者
[quote]1279512796
shinelb 发表于 2010-8-4 22:31 [/quote ]

这套有老版CD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0-8-4 22:38: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0-8-4 22:39:34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也是我最喜欢的乐圣的曲目之一。大提琴与钢琴时而窃窃私语,时而交相辉映。一个沉郁优美、一个玲珑剔透、一个是如歌线条,一个是晶莹颗粒。所以我喜欢老罗和李赫特的版本。而富尼埃和肯普夫都是注重歌唱性的,会不会形成个性重叠呢?呵呵。

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是一种叫作“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的 15世纪的乐器演变而来。维奥尔琴的体积不像大提琴那么大,弧形也不那么明显,但演奏时可以夹在两膝之间,像大提琴那样用弓拉奏。大提琴最初在意大利语中被拼作Violoncello,后来逐渐简写为Cello。 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是交响乐队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适合扮演各种角色: 有时加入低音阵营,在低声部发出沉重的叹息;有时则以中间两根弦起到节奏中坚的作用。大提琴最为辉煌的时刻,要数作曲家赋予其表现如歌的旋律的使命。整个大提琴组奏出的美妙的旋律,足以令交响乐队中的任何其他乐器都相形见绌。巴赫的大无无疑是大提琴的巅峰。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一共有5部,首首旋律美妙,充满热情,完全与他的小提琴奏鸣曲一样优美。这五首堪称精华的乐曲,充分地利用了大提琴天然的那种优美高贵的音色。然而,钢琴的演奏则让大提琴不至于沉溺在过份的忧郁之中,它听来精神抖擞,刚柔相济。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0-8-4 22:43:44 | 只看该作者
西盖蒂是美籍匈牙利小提琴家,布达佩斯音乐学院胡鲍伊的得意门生。西盖蒂的演奏,是一种充满情感倾诉,内里又隐藏着极强的热力的演奏,他善于将各种方法巧妙配合,强调各种层次的情感,被称为"小提琴中的思想家",他演奏的巴赫,贝多芬、布拉姆斯,其表现的深度至今令人赞叹.西盖蒂演奏的黄金时段是三四十年代,50年代晚期的作品,技巧已见衰退.他的小无拉得很慢,但很有味道,琴声有点干涩,但非常耐听。很古朴的风格,速度处理比较自由,饱含了演奏家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真实情感。这套LP是纪念西盖蒂1973年再版的,西盖蒂生于1892,卒于1973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0-8-4 22:46:06 | 只看该作者
大概听过10套巴赫小无的黑胶,给我印象最好的有三套。目前我最喜欢库伊肯这套头版,我觉得综合来评定考量,这套我最喜欢。这三套风格也很明显,谢林很平和、儒雅。米尔斯坦热烈、刚毅。而库伊肯的版本优美,结构清晰,录音效果也最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0-8-4 22:49:03 | 只看该作者
奥伊斯特拉赫父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0-8-4 22:50: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0-8-4 22:50:32 | 只看该作者
这套唱片至今是有争议的,因为录音效果很好,大家都搞不清这套唱片是立体声还是MONO的,有人还说有部分是MONO的。不过每次折腾器材,我都要听那首《春天》,格罗密欧的小提琴声实在是太美了,很容易听出不同。换一根信号线或电源线都能听出明显不同。所以对贝多芬这个曲目,我有这套唱片已经很满意了。至于大卫那套就不去想了,因为要一万多元。

不再重复谈《春天》和《克莱采》了,看看一段有用的,或许有启发意义:“D大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Violin Sonata No.1 in D major)是贝多芬所遗留下十首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一首,创作年代约为1797年,属贝多芬早期作品。贝多芬将此曲题献给他的老师,也就是当时维也纳的一位歌剧作曲家萨耶里(Antonio Salieli)。曲中不仅呈现早期古典乐所特有的风格语法,诸如线条句法明晰、多分解式和弦音形、嘉兰特(Galant Style,一种流行于十八世纪中期宫廷音乐的优雅风格)风格等;其严谨的构架形式亦充分表露出贝多芬在此曲中对早期古典风格诠释上的谨慎与用心。 早在莫扎特时期的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中就存在一种现象:小提琴部分有时仅为钢琴作助奏,贝多芬这首作品多少延续了这种习惯,而赋予钢琴部分相当份量的主导地位。不过,我们同时亦可由此曲的乐句及段落设计上发觉贝多芬似乎正有意提升小提琴的主导地位。在三个乐章中主题乐句常是呈均衡状态下的分配,例如:钢琴主奏前乐句时,后乐句则交由小提琴主奏;当小提琴助奏而钢琴主奏了一整个变奏乐段后,下一个变奏则由小提琴担任主奏;甚至有时候乐句的进行是交织于小提琴与钢琴之间的。这些现象对于古典晚期乃至浪漫时期以后的奏鸣曲,都是很常用的室内乐表现手法,但对于早期的贝多芬而言,却具有关键的发展意义。比起贝多芬那两首著名的“春”与“克鲁采”奏鸣曲,此曲似乎较不为人所知,原因也许在于它的写作年代较早,没有后来的作品成熟,风格不太具代表性。但是它在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发展史上的意义却是不容忽视的。全曲分为三个乐章:第一“生动快板”乐章是一个既标准又段落分明的奏鸣曲,曲风呈现出典雅工整的古典美。第二“流畅的行板”乐章为主题与四个变奏。主题部分是一个古典优雅的歌唱段落,小提琴总是继钢琴奏出乐句后才再重述回应。第三“快板”乐章为回旋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出现了四次。主要的两个主题皆为典型的嘉兰特风格,此乐章无论在小提琴与钢琴的搭配上,或是融合早期古典风格与贝多芬自己的语法上,都比前两个乐章来得更纯熟。”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0-8-4 22:53: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0-8-4 22:54:55 | 只看该作者
试一下贴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6 21:39, Processed in 0.041003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