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4901

查看

89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广陵散

25#
发表于 2011-1-26 20:58:43 | 只看该作者
记得在1997年勃拉姆斯逝世100周年之际,上海电台一系列纪念活动中,有一期是由杨燕迪介绍勃拉姆斯的这些作品,杨对勃拉姆斯这些作品整体情绪上的评价是非常有限“暮气沉沉”之类的形容词,而对其曲式结构、作曲技法上则是如数家珍,讲解得非常详细头头是道,他的结论是这些微型作品技法的复杂精巧不输于其交响和协奏,然而现在我这些技法上的讲解忘得一干二净,记得的只有他“暮气沉沉”的评价,这就是业余和专业的区别吧。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1-1-26 21:50: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1-1-27 08:03 编辑

我听过的这些作品的演绎,无疑Backhaus最得我心。

很多评论在赞美Backhasu技巧和严谨的风格的同时,往往指责其“匠气”,这在其它作品中或许在理,但在其演绎Brahms的作品中完全不适用。两似乎有灵犀相通的地方,当Backhaus接触Brahms的作品时,匠气完全消失了,代之的是直入其核心的洞察力。

谨再以op.119 No.1为例,先引用一段Micheal Steinberg对Kempff演奏(50年代Decca版)的评论"Kempff 对op.119 No.1开始段的Adagio的处理的快速是令人吃惊的,似乎他刻意回避了充溢此曲深沉的悲哀和痛苦,然而Brahms自己选定的节奏(3/8)似乎验证了kempff演绎的合理性,他是在用一种“诉说”的方式让这种刻骨铭心的痛苦自然平静地流露",很明显,steinberg先生深爱kempff在为他作牵强的辩护,即便这样,他还是承认“深沉的悲哀和痛苦“是此曲的基调,而kempff 曲首的快速处理显然是与此背道而弛的,平静的“诉说”方式不适合此曲的情绪。

kempff透明的琴音和漫溢的诗意在大多数场合让人如痴如醉,特别是他的舒伯特和贝多芬,和一些德奥钢琴家一样,他是基本上不靠砸钢琴取得强劲的音色的,甚至也拒绝过分的速度和力度,在贝多芬著名的“悲怆”奏鸣曲的中,明显有祈祷气质的慢板也被他用快速处理。在勃氏这样一个“痛入骨髓”的作品时他也同样采取了淡化的方式,显然取得的效果比Backhaus缓慢清晰沉重的处理差了不少。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1-1-27 20:42:02 | 只看该作者
再来谈谈op.117 的3首间奏曲

这3首分别是No.1降E大调,No.2降B小调,和No.3升C大调,全部是慢板,这在晚期作品中也是独树一帜,其他如Op 116, 118,119都是间奏曲和随想曲或狂想曲等组合,如古典奏鸣曲式的快慢板一样,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而这组去目却一口气写了3个慢板,其原因何在呢?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所有形式都是为怎样更好地表现情感服务的,勃拉姆斯作为一个有着强烈个性的作曲家,他在浪漫主义泛滥的时期依然选择秉承古典形式,是其冷竣克制的情感决定的,和他内敛固执的性格也是符合的。

勃氏晚期钢琴作品中形式多样,然而大家可以轻易地发现间奏曲占了绝对的优势,这种小巧舒缓的曲式获得勃拉姆斯的钟爱绝不是偶然的,传统古典的形式在大多数时间符合勃氏表达感情的需要,然而对于一个有着丰富内心情感的人来说,也需要在某个时候冲破固定程式的羁绊,特别是在离群索居的暮年,渴望用一种更为自然真挚的方式表达感情,舒曼等浪漫时期大师的喜用的钢琴小品自然也成为勃拉姆斯的挚爱。

回到开头的问题,OP.117一连3个慢板完全打破了传统古典曲式人为增强对比和戏剧性,忽视内容需要的快-慢-快固定程式的束缚,能更好地自由地表达作曲家内心的情感。

No.1降E大调全曲笼罩在一种对过往回忆气氛中,主旋律充满着似喜似悲的情绪,中段稍慢的旋律情绪变化非常细微,似是回忆片断时心灵的微颤,马上又恢复平静。

No. 2 降B小调教上曲情绪明显增强,开始不多见的勃氏作品中流动的旋律似是内心的悸动,情绪也较前曲来得阴郁,中段有一抹温馨的亮色,很快又被阴郁的主旋律覆盖,而且愈来愈强,最后相对平静的尾声是终结还是开始没有答案,全曲是作曲家心境的真实写照。

No.3升C大调开始部分压抑沉重,似乎看到了作曲家面对不可预知将来的忧心忡忡,中段出人意料得回到了第2首开始部分相似的流动旋律,但多了些亮色,而最终旋律的压抑感虽有减轻,但还是未能摆脱无助的宿命感,在沉重的琴声中结束。

三曲在低调的形式下,诗意地展露了作曲家真实的心境和复杂的感情,No.1 情绪变化的微妙,No.2 和No.3透出忧郁沉重的宿命感和间或温暖的亮色给人以持续而强烈的冲击,无处不在显示着勃氏的匠心独运。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1-1-28 20:09: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1-1-29 10:08 编辑

再来说说op.116 幻想曲

由7首曲子组成:No.1 D小调随想曲; No.2 A 小调间奏曲; No.3 G小调随想曲; No.4 E大调间奏曲; No.5 E小调间奏曲; No.6 E 大调间奏曲; No.7 D小调随想曲

这是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的开端,由3首随想曲和4首间奏曲组成,曲子的情绪已经充分具有勃氏晚期的特点,但在曲式和组合上还保留了过渡的痕迹。组曲名称也统一贯以“幻想曲(Fantasias)”,而不是OP.118, 119更为低调的钢琴小品(piano pieces)。乐曲的组合除了4,5,6是三手连续的间奏曲外,其余都是一首随想曲隔一首间奏曲,而间奏曲深情缓慢、随想曲快速激烈,暗合古典曲式快-慢-快的程式,这时的勃拉姆斯还未完全摆脱古典形式的束缚。

即便如此,7首曲子还是非常精彩,第一首劈头盖脸的强劲激烈似乎是已到暮年的勃氏壮心不已,不服老的表现,强劲略带夸张的节奏给人精神上的震撼;但第二首似乎是为了刻意地对比的低调旋律,这两首斧凿痕迹还比较重;3,4首是真正的鬼斧神工之作,第3首的快板部分显然没有了第1首的可以夸张,带之以勃氏特有的雄浑气质,并有明显的跳跃感;第4首是勃氏的心曲,可以列入勃最优美深沉的旋律中,琴声仿佛喃喃低语,倾诉着悲喜交集如梦如幻的往事;曲中情绪的波动撩人心弦;第5首笨拙怪异的引子后是一段优美略带忧伤的旋律,而怪异的引子在曲中又重复出现,有一种不安的气氛;第6首则是从最初的平静到中段的悲哀再过度到强烈,情绪变化较大;最后一曲随想曲精彩绝伦,开始段的高音部分成了实际的伴奏旋律,和低音的呼应简直是天造之合,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中曲和尾声,以强劲的和弦结束, 坚定有力,似于开首曲呼应, 作曲家在此还是将7首作品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 但已经有了大胆的突破, 4-6首连续的间奏曲已经是op117的先声。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1-1-28 20:21: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1-1-28 21:21 编辑

勃拉姆斯精心雕琢的作品达到了音乐匠人(无贬义和天才相对)的最高程度,虽然在内心更为敬仰莫扎特天外来客式自然流淌的诗意,但那是高高在上只能仰观的奇迹,很多时候,勃拉姆斯朋友炉边谈话式温馨亲切的作品更为贴心。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1-1-28 20:28:17 | 只看该作者
赋诗一首献给勃拉姆斯这些动人心魄的音乐(可惜不会作曲,不然的话和首曲子更好)

油枯灯暗近黄昏,
勃翁小曲诉心衷。
随想乐里豪情现,
间奏曲中秋意浓。
浮云梦幻悲喜剧,
刻骨铭心未了情。
一曲奏罢天地动,
俯看红尘泪满襟。
(草草写就,于韵脚平仄有不合处希见谅)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1-1-28 20:35:33 | 只看该作者
赋诗一首献给勃拉姆斯这些动人心魄的音乐(可惜不会作曲,不然的话和首曲子更好)

油枯灯暗近黄昏,
勃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1-28 20:28

哈哈,真有你的,不仅能写,还能咏!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1-1-28 20:40:56 | 只看该作者
哈哈,真有你的,不仅能写,还能咏!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1-28 20:35

哪里哪里, 只是捣捣糨糊.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1-1-29 10:30: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1-2-15 18:44 编辑

再瞎聊几句就告别这个"暮气沉沉"的帖子, 去听"喜庆锣鼓"培养过年的气氛了。

大家常常听到对勃拉姆斯作品的评价是初听比较难以接受,但真正喜欢后却非常耐听,而其它某些作曲家的作品初听非常惊艳,而日久生厌,这不管同意与否,最后成为勃粉丝的几乎都有同样的经历和感受。这种现象还可以扩充到其它的领域。

由此我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勃氏表面“晦涩”的音乐如此耐听的。精心构筑的曲式,超凡的技巧表现出来复杂微妙的情感是一种解释,那这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呢?

食色性也,就允许我以色为喻,试想一个颇有姿色的女子如何保持对心爱之人长久的吸引呢?一种是一次性的将自己最美的状态毫无保留地展示,这能在第一时间激发人的兴致,而“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在以后等待她的只有走下坡路了;而另一种是将自己先包裹起来,层层展露,并在过程中不断变化自己,虽然开始阶段不如第一种来得震撼,但起到的效果确是历久弥新,如好酒愈久愈醇,这我想大概就是勃氏音乐长久吸引人的奥秘吧。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1-2-1 21:23:18 | 只看该作者
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我还在学习中。感谢广陵散君一篇好文。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1-2-1 21:32:23 | 只看该作者
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我还在学习中。感谢广陵散君一篇好文。
alma 发表于 2011-2-1 21:23

还请Alma兄多赐教.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1-2-1 22:24: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2-2 15:53 编辑
还请Alma兄多赐教.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2-1 21:32


不敢当。学习为主。
和兄一首多年前写下的, 今修改:



挑灯偷得夜半枝,
帘卷憔悴逐游丝
月色清减克拉拉,
无多姿。

此情此景已成诗,
密弦密管说当时,
后人声闻犹追忆,
Brams。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6 18:17, Processed in 0.030714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