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4667

查看

7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舒存

49#
发表于 2010-7-13 21:01:29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何止全频喇叭,我是说,调频广播出来的声音就不错,因为它们在表达音乐方面出来的连续性和流畅性超过不少hifi器材。
alma 发表于 2010-7-13 12:44


有时候在浴室听到电视里的音乐时,的确有这种感觉。其实聪明的器材就是在它的成本和物理特性能容忍的范围内,把频响曲线做好,没有大的凹陷和凸起,声底就正了。

使用道具 TOP

50#
发表于 2010-7-13 21:23:07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LZ 的一些帖子,一直在潜水学习。

这个主题会出现争议,主要是概念的问题。LZ 提出“如何验证自己喜欢的是好声音”这个议题,但问题在于:

什么是“好声音”?

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答案:

1)准确的声音就是好声音? (与现场一直?)
2)令人感动的声音就是好声音?(收音机音乐也令人感动?)
3)物理指标出众的声音就是好声音?(全频均衡?)
4)听起来舒适的声音就是好声音?(大声不觉得吵?)

如果大家没有一个共同的答案,也就无法验证了。

使用道具 TOP

51#
发表于 2010-7-13 23:37: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明月照大江 于 2010-7-13 23:59 编辑

楼主一再提及现场 我也有幸听过几场 而且刻意的买不同位置 结果差异很大 第6排和第15排简直就是完全不同的声音 可是 都是现场 要是我只听了第6排 回家完全按照记忆中的现场调整 而且有幸调整出来很相像的声音 而您多在15排以后听 到我这一定会说 跟现场比相差太远 您说是吗 还有 一开始 你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 其实已经给这个问题写下了答案 发烧是很主观的事情 但不会有标准的美声标准 否则这个世界上就剩下一家音响企业存活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3/5A 喜欢的人奉若神明 不喜欢的人说他是一坨狗屎 争论了多年 完全没有定论 大家都在自己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您说对吗

使用道具 TOP

52#
发表于 2010-7-14 11:32:45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诸位谈的都是追求“自己喜欢的声音”,但是自己喜欢不一定就是好的,自我否定,和他人的否定也是常有的。
所以楼主才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如何验证自己喜欢的声音是好声音?
也就是用理性,现实的标准去检验自己的感性喜好。
后面的诸位的“连续,流畅”,“感动”, 这些。其实都仍然是自己的感受,不是理性,现实的标准呀。

使用道具 TOP

53#
发表于 2010-7-14 11:44:14 | 只看该作者
这方面还有一个特质与整体的问题:个人往往能被一套系统中的某一个特质(比如说,中频,音像等)所吸引,产生了审美的愉悦,因此喜爱这种声音,但是,在整体上来说,这套系统可能是有很大缺陷的,对于某些方面的审美感受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说,色调温暖,但缺乏呼应)
那么问题就在于思考:在音响系统中1.哪些特质是本质性的,决定性的2,特质之间的互相影响3.特质和审美感受的联系。

使用道具 TOP

54#
发表于 2010-7-14 11:46: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0-7-14 11:57 编辑

这里有大论的几位多是真正资深、院士级爱好者,不过想来此题帖更多是写给我等这类普通烧友看的,所以不妨说说读到现在的感受。其实事情本来没有那么复杂,分歧也未必真有那么大,回过头来看只要能够把题目本身解读好,就已经解决或避免了不少没必要的问题。
感受之一是,在进入和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应该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验证已经喜欢的声音是不是好声音?
好中有好,发烧永无止境早已是烧坛缄言,烧友都知道最重要的是心态,享受音乐、放松发烧、量体而行是真正的硬道理。如果您收题仅仅为的是继续改善已经有些感觉的系统声音不足,或者是只是想一般地提高自己发烧功力,那没有问题,深入吧。但如果是其他情况就要小心了,要了解这题目包含的诱惑和风险:去发现自己已经喜欢的声音的不是。您将要接受的挑战很可能是:通过改善主观条件去挑自己可能受各种客观条件限制的系统声音的毛病。如果您不想本末倒置,您必须做好足够的心理和物质准备,在收获知识的时候不断提醒自己。
感受之二是,努力建立对好声相对的客观标准虽非易事但值得付出。好声虽无止境,发烧之途仍然风景宜人,譬如我现正在调整系统中,如果对这样的话题不感兴趣,岂非坐井观天、瞎人摸象?这时候专家之言、老烧之言,绝对多听多看有益。
感受之三是,涉及音响发烧这类受主观和客观条件限制极多、必须依赖实践的活动,象这样的话题是不可能有标准和绝对正确的答案的。有什么能够代替多听多接触?有多少烧友想离开自己可能拥有的系统来谈声音?所以对烧友来说,讨论一般意义上的好声很多时候还不如结合器材、空间对好声的分析和讨论来得重要。但即使这样,象本帖中各位发表的意见,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路标和建议,在更多的交流中认识共性、激发个性,在不断完善系统的同时逐步完善自己,不必一蹴而就。
“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观看风景的那一份心情”。

使用道具 TOP

55#
发表于 2010-7-14 12:46:0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一般意义上的好声很多时候还不如结合器材、空间对好声的分析和讨论来得重要”

上面尘客兄说的很在理。声音的内容并非完全不可探讨,尤其我们来音响网站进行探讨,这就是一种交流和娱乐。比如结合器材的类别,空间对好声的分析等等实事求是的经验交流都是有益的,而且是对自己系统的调整有效的。

另一种探讨方式我不能说反对,只能说意义不大。那就是空泛的探讨所谓“好声”的内涵。诸如以某音乐厅第几排的效果来调整器材,我觉得这就像把xx主义当成奋斗终身的目标一样的自我催眠。
或者诉诸公众行为,大多数人认为好的才是好的。这也是靠不住,大多数人是哪里的大多数人?市场的阿姨,办公室的白领,扛大包的苦力,房地产的中介,还是老烧?老烧评老烧,自娱自乐,与人无尤。但是想把老烧的品味做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则未免被人觉得好大的口气。

使用道具 TOP

56#
发表于 2010-7-14 22:29:37 | 只看该作者
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的音乐厅,声音确实很好,前二年,立体声论坛的Guinness MM专程从伦敦跑到莱比锡实地考察过。但我不知道是否属于全世界声音重现最完美的音乐厅,可能算同类中建声很出众的一个吧?

http: ...
舒存 发表于 2010-7-10 22:51

特别喜欢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记得以前第一次听它唱片是马苏尔指挥匈牙利狂想曲,和美国乐团区别很大,各声部很均衡,节奏恰如其纷,张力很大但很内敛和美国乐团那种充满霸气和狂风暴雨般演绎又完全不同.从此就迷上了它.听过现场后更能体会不愧是世界上第一支乐团.

使用道具 TOP

57#
发表于 2010-7-15 17:05:39 | 只看该作者
作为版主有些发言的确是不太合适,原谅我其实一直是以一个普通网友的视角来发表技术观点的。

作为版主的冒犯我向舒存前辈真诚的道歉,我已请辞,以后作为普通网友,继续发表和舒存前辈不同的看法。

也请舒存前 ...
scfan 发表于 2010-7-13 20:56


scfan版主的这个回帖实在太好了。

我在这个帖子的讨论中,确实也有说说下跑题的问题。但是究其根本,其实就是大家(包括楼主)都容易在这个主观性非常强的论题诱惑下,不自觉的走上形而上学的讨论:或者跟审美的主观多样性结合起来说,或者模拟民主集中制投票选举,或者单纯主张主观感受唯一论等等等等,诸如此类。这一选题就已经决定了结果不是、也不可能是唯一的。如果楼主要想得到“不跑题”的“唯一”的“讨论”结果。那楼主在选择论题上,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scfan版主的回帖好就好在是有现实依据的,并非浮夸的虚张声势浑水摸鱼。而是扎扎实实走在实践出真知的路上。先通过比较找出问题,再沿用科学的方法,来调查问题。坐言起行,不空谈,重调查。尊重科学的结果,但不贬低他人的主观感受。这样才免于堕入无意义的争拗。

容人乃雅量,不容人亦无非人性之一种。较之,则高下立判,可资看官一笑也。

使用道具 TOP

58#
发表于 2010-7-17 20:27:08 | 只看该作者
既然舒兄让俺说说好声音,那就先简单抽象一点吧:平衡、宽松、大气、像真、绵密、呼吸、昏黄、透明。
呵呵,舒兄千万别急,这些废话您大概早听得不耐烦了,仿佛每一个词都可以“忽悠”一大串人似的。
老实说,我没总结过,或者说没有书面心得,不像舒兄有学人风范。所以,得让俺想想,要怎样描述上述这些个“废话”才不致损人不利己!这对我很重要,您知道的!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7-12 01:48



严重期待老兄高见!希望集中精力,抓紧时间.期待的朋友还有哦,理解一下,等待中长夜总是难熬的!

谢谢楼上各位朋友理解.人在乡下,没带本本,上网不方便.....

使用道具 TOP

59#
发表于 2010-7-17 23:59: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7-18 03:18 编辑
严重期待老兄高见!希望集中精力,抓紧时间.期待的朋友还有哦,理解一下,等待中长夜总是难熬的!
谢谢楼上各位朋友理解.人在乡下,没带本本,上网不方便.....
舒存 发表于 2010-7-17 20:27


舒兄不顶上来我几乎已经忘了,抱歉加惭愧!

那就简单说说吧:首先,“极品人生”上比我经验丰富的人太多了,好多人在音响领域的见识以及调声的技艺远非我所能比,在此意义上,这里每一位朋友大概都是我的前辈。

其次,虽然跨入音响音乐这个大行当至今已有十七八年了,但基本上可以说,前十五年我基本对音响毫无兴趣,这一点熟悉我的朋友都很清楚。所以,真正开始谈得上“玩”音响,我的历史最多不到三年,真正产生一定的兴趣大概还不到两年时间。

但在这两年有限的实践经验范围以内,应该说我进步还是很快的,而之所以能有如此突飞猛进般的速度,并非我这人在技术领域有什么特长(对此,至今也没什么兴趣,我完全不是一个理工科头脑),而是三十年的爱乐经历所积淀下来的那么一点点内涵给了我一些养料,加上自小生活的环境中,真实的乐器(人声)之声总是不绝于耳,这些真实的参照和记忆大概也让我有了一定的先天基础吧。

最后还需要预先说明的是:其实我的现场聆听经验也少的可怜,原因很简单,与其去现场听那些国际上不入流的草台班子的忽悠(很不幸,成都本地基本呈此格局),还不如自个儿在家一头扎进音乐的海洋来的痛快!所以,我的现场“经验”基本上来自童年记忆,以及近年来相当有限的体验。

鉴于上述缘由,我所谓的好声音最多只能是一种自我判断而已,算是在此露腚献丑一番罢了,呵呵。


之前提到,我对好声音有如此这般的判断标准:平衡、宽松、大气、像真、绵密、呼吸、昏黄、透明。在我看来,一套系统能同时达到上述标准就是好声音。

平衡:这个很简单,我的标准也不例外,说的是全频段的连贯性。一套系统,无论最后经由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有多么宽阔的高低落差,如果三频不连贯,哪怕高、中、低频都非常突出,但缺乏平滑的过渡,在我看来就不是好声音的标准。反之,两端去得更尽的系统越能带来“真实”的感受,在此意义上,我支持进步论的观点,也就是支持现代声。

宽松:只有建立在三频连贯且平滑的基础上的声音才可能宽松,任意一个频段过分凸显都会导致紧张感的产生。个人认为这里面有个误区:大系统、大口径低音单元总能产生宽松的实际听感。对此我只能部分认可,前提是房间尺寸决定系统大小,小房间,书架箱也能产生宽松的听感。宽松的另一前提条件是乐器间相互的分离度,分离度好,则和声表现优异,泛音丰富,声音鲜活。否则,乐器以及各声部就会挤在一起(交响曲小提琴声部在一定高音区最容易产生这种挤压感,从而缺乏层次),这是造成压缩感的罪魁,当然也谈不上宽松。

大气:不扭捏、不做态、不矫饰、不张扬;天生丽质、中正平和、气定神闲、从容淡定称之为大气!当然了,我说的是声音,基本上相对中性的声音是我所喜爱的。

像真:由声音所组合连贯而成的音乐之最为神奇的魅力之一就是能产生影像的真实感。像真能力越好,音乐的活生感也就更好,而活生感的产生包括了声场、定位、细节、质感、泛音、空气感以及微动态等诸多环节,所以也是多环节和谐一致的结果。像真度是乐器质感、形体感在空间中有条不紊地铺陈出来的“完美”体现。是整体的,而非单一的。

绵密:并非简单的声音密度,很多器材本身就拥有高密度的特性。绵密是一种声场中的整体密度感,绵密感不好,声音很难温润,整体很难饱满。

呼吸:相对于绵密而言,过分绵密的声场会导致声像浓重呆滞,从而产生窒息沉闷感,严重削弱系统解析力,从而使音乐缺乏鲜活力,不够生动,显得呆滞。只有在绵密的声场中轻松自如呼吸的声音才是好声的典范。

昏黄:这大概属于个人审美范畴了,那是一种有“温度”的声音,并非胆味那么简单,是高频饱满而丰润,不干涩的一种声音,我所谓的有“文化”的声音。

透明:与绵密和呼吸为一矛盾的统一体一般,透明与昏黄也互为矛盾体。透明而不昏黄,声音就会偏冷;昏黄而不透明声音就会黯淡。只有矛盾的和谐统一才能出好声。

以上纯属个人判断,我很清楚它打上了“狗儿念经”的私人标签。至于解决之道,俺也在摸索中!欢迎舒存兄并一众弟兄们指教。

使用道具 TOP

60#
发表于 2010-7-27 03:22:44 | 只看该作者

...

......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6 17:02, Processed in 0.043430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