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4236

查看

93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61#
发表于 2010-8-5 08:1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2#
发表于 2010-8-5 08:11:15 | 只看该作者
肖斯塔科维奇是一位传统音乐的集大成者,而且富于创新。在前奏曲和赋格上,他继承了巴赫;在交响曲,他早期模仿并学习了马勒;而在弦乐四重奏上,他无疑是深受乐圣贝多芬的影响。而在肖斯塔科维奇那个残酷、疯狂的时代,他赋予音乐以更深刻的内容,音乐是他唯一的武器。这15部弦乐四重奏包含了肖斯塔科维奇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在肖斯塔科维奇的15首弦乐四重奏里,我最喜欢他的第8弦乐四重奏,这是肖斯塔科维奇最为冷酷、悲情满怀的作品,这首作品与战争及作者的生活有关,也是他录音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

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残酷竞争的社会现实,而在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里,我们能找到共鸣和闪光的东西。这是我今天仍然很喜欢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的原因。

使用道具 TOP

63#
发表于 2010-8-5 08:12: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4#
发表于 2010-8-5 08:13:16 | 只看该作者
德利布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1848—1852年在巴黎音乐院学习,1855年创作第一部轻歌剧《两个木炭币》。德利布1881年起任巴黎音乐院作曲教授,其作品有两部芭蕾舞剧(另一部为《希尔薇亚》,作于1876年)。歌剧20余部。《葛蓓莉亚》,3幕芭蕾舞剧,德利布作于1870年,是标志这浪漫主义芭蕾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作品。《葛》的音乐以旋律优美生动、时常爆棚的音乐段落,配器清澈明朗而引人入胜,是传统芭蕾音乐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的脚本作者是尼泰和圣—莱昂,根据霍夫曼的《睡魔》故事改编。这部作品也称为《珐琅眼睛的姑娘》,剧情描写少女葛蓓莉亚是葛培留斯精心设计制作的机器木偶,她常坐在窗口,青年弗朗兹对她一见钟情,百般献示殷勤,弗朗兹的未婚妻斯瓦尼尔达为此十分生气。最后他们终于发现葛蓓莉亚原来是机器木偶,于是消除了误会,重归于好。这部芭蕾的全剧包括前奏曲与间奏曲,还有22首有编号的曲子,第二幕第二场的第二十二曲《钟的庆典—插舞》中又包含有8首;而第八曲与第十三曲都要重复演奏,所以实际上全曲共33首:前奏曲,幻想曲风格,形成高潮后为著名的玛祖卡舞曲旋律。这是多拉弟的水星名片。也是芭蕾舞音乐的必听曲目。而黑胶爱好者则喜欢里面轻盈的弦乐和异常火爆的爆棚场面。

使用道具 TOP

65#
发表于 2010-8-5 08:18: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6#
发表于 2010-8-5 08:18:41 | 只看该作者
巴赫的《乐队组曲》一共有四首,编号为BMV1066-BMV1069。作品创作于1717年至1723年之间,《音乐圣经》上认为“前三首创作于1723年巴赫迁居莱比锡前夕,第四首创作于作曲家定居莱比锡之后不久”。由此可以看出,《乐队组曲》和《勃兰登堡协奏曲》基本同属于巴赫“科藤时期”的重要作品。根据考证,巴赫所作的《乐队组曲》应该远不止这区区四部,可惜其他作品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失散。遗留下的这四首曲目则显示了当时流行于欧洲的法国式庄重、典雅的舞曲乐风,其中不少乐章后来广为流传。

巴赫本人有很深的宗教情结,但在这套作品中,他却完全走出了宗教世界,他是以一个凡夫俗子的身份来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是一曲对美好生活的礼赞,但旋律中又不乏西方宫廷独有的庄严气氛。《第三组曲》最有名,是因为它在四首组曲中地位最重要。其中的“咏叹调”乐章,后经19世纪德国小提琴家威廉密改编后,成就了流传后世的不朽名作——《G弦上的咏叹调》。但在今天,已经无人记得这首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背后无形的推手威廉密,大家只记得巴赫。

曾经有网上的朋友问我是否有小提琴版的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因为孤陋寡闻,我当时只听过西崎崇子的版本,不是太理想。这次有幸买到这张黑胶,最后一首就是谢林拉的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非常优美,小提琴时而引吭高歌,时而低回吟唱,令人听后流连忘返,那种高贵感无以复加。

使用道具 TOP

67#
发表于 2010-8-5 08:2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8#
发表于 2010-8-5 08:21:38 | 只看该作者
提到圣人巴赫,我总会首先想到两人,他们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巴赫。他们就是瓦尔哈和卡萨尔斯。著名小提琴大师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1875-1962)曾经这样说:“世界上真正伟大的弦乐器演奏家只有两位,那就是大提琴的卡萨尔斯(Pablo Casals,1876-1973)和吉他大师塞戈维亚.伟大的卡萨尔斯每天清晨起来,早餐前,他都会弹一段巴赫的《平均律》。伟大的卡萨尔斯之所以名垂青史,主要原因是他发现并不遗余力地推广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他将大提琴提升为一件可以单独演奏表演的乐器,大大提高了大提琴的艺术地位,卡萨尔斯居功至伟。另外卡萨尔斯的人道主义精神也为世人所钦佩!

卡萨尔斯出生于1876年12月29日,于西班牙境内的卡塔洛尼亚(Catalonia)。大家可能听过那首非常著名的《白鸟之歌》,那就是卡萨尔斯的家乡,西班牙卡塔洛尼亚的民歌。自从西班牙在二次大战后,西班牙完全沦为佛朗哥的独裁统治,完全违背卡萨尔斯坚持自由和平的理念,因此他远离家园,但是他的思乡之情,浓浓的乡愁却充分表现在这首非常感人的「白鸟之歌」中。卡萨尔斯的父亲是个音乐家,这对幼小的卡萨尔斯有着深远的影响。11岁时,卡萨尔斯首次接触大提琴并深深爱上这一乐器,并将一生奉献给了大提琴。一个偶然的机会,卡萨尔斯的父亲来巴塞罗那看卡萨尔斯,并且一起去逛了一间海边的老乐谱店,而13岁的卡萨尔斯,注意到一捆破旧褪色的乐谱,谁也想不到这是音乐之父巴赫失传已久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当时,没有任何人识货,卡萨尔斯在全身心投入研究了12年后,到了25岁才发表。成就了一番传奇!

卡萨尔斯在巴塞罗那学习后,成名却是在法国。1900 年左右他住到巴黎,认识画家徳加 Degas 、文学家罗曼罗兰 (Roman Rolland) 、小提琴 家易沙意 ( Ysaye )、提博( Thibaud )、 恩奈斯 库( Enesco )、钢琴家科尔托( Cortot ) Cortot 、作曲家拉威尔 (Ravel) 、荀白克 (Schoenberg) 。自20世纪初开始作世界巡演,他与钢琴家科尔托、小提琴家蒂博组成"黄金三重奏团"(后来因为科尔托与德国的关系而与之决裂)。卡萨尔斯于1920年又组建了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管弦乐团,自任指挥。1936年在希特勒的纳粹分子支持下,佛朗哥夺取了政权。为抗议佛朗哥当局,卡萨尔斯愤而离开西班牙,隐居法国小镇普拉德。为支持和声援卡萨尔斯,世界各地的演奏家齐聚普拉德,自1950年开始以他为中心,举办普拉德音乐节。卡萨尔斯晚年定居于波多黎各的桑图尔塞。大师于1973年10月22日逝世于波多黎各,享年97岁。

卡萨尔斯对艺术是严肃、纯朴、热忱、忠实、一丝不苟的。这反映到他演奏的鸿篇巨制《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上。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无限忠诚令他达到一个高山仰止的高度。自从发现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总谱后,卡萨尔斯一直练习了12年后才公开演出这套作品,并将一生奉献给它,到了63岁时卡萨尔斯才为EMI灌录这套作品全集的商业录音,此时他已经研究这套作品50年。对卡萨尔斯这一伟大录音也是有争议的。卡萨尔斯的演绎具有开拓性意义,大提琴演奏技术从传统向现代过渡,卡萨尔斯居功至伟。然而这个版本并非无懈可击。尽管卡氏的技巧和修养在他那一辈名家中无可匹敌,然而与后起一代相比,显得稍为粗犷,不够细腻。尽管如此,这个版本仍然是后人学习大提琴的必不可少的圣经!

今天起得很早,听了一遍卡萨尔斯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深有感触,利用间隙,写下了这篇文章。就引用伟大的卡萨尔斯的一句名言来结束全文吧:在巴赫的作品中,我看见上帝的存在!

使用道具 TOP

69#
发表于 2010-8-5 08:24: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0#
发表于 2010-8-5 08:25:00 | 只看该作者
普罗科菲耶夫有5首钢琴协奏曲,尤其以第三和第五最著名。第三钢琴协奏曲有阿格丽奇的名版。而阿斯肯纳齐则录了全集,也曾是一时之选。而韩国钢琴家白健宇则名声大振。他录的是第二和第五。非常成功,并曾获大奖。不过这都是10多年前的事了。

米歇尔·贝洛夫是法国钢琴家。1950年5月9日出生于法国。早年被梅西安发现才华而推荐进入巴黎音乐学院,1966年获学院大奖。后在巴黎举办个人音乐会,取得成功。不久又获得梅西昂国际钢琴比赛(Olivier Messiaen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一等奖。此后作为钢琴演奏家在世界各地演出,曾与许多指挥家有过合作,包括阿巴多、巴伦勃伊姆、伯恩斯坦、布莱、迪图瓦、马苏尔、小泽征尔、西诺波利等。

贝洛夫被视为梅西昂作品最优秀的演绎者。此外演奏莫扎特、贝多芬、舒曼、勃拉姆斯、舒伯特、德彪西、穆索尔斯基、巴托克、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温斯基等人的作品,也非常出色。但据说他除莫扎特奏鸣曲外,从不公开演奏1900年以前的作品。贝洛夫对节奏有很强的把握能力,能在钢琴上表现出丰富的打击乐色彩。他对左手演奏有过深入研究,曾与阿巴多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在 DG 录制过拉威尔的左手钢琴协奏曲。他在 DG、EMI、Denon 等唱片公司录制过许多唱片。

听完全曲,感觉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一首非常动人和激动人心的钢琴协奏曲。一共有4个乐章。首乐章从钢琴的喃喃自语开始,非常优美动人,在第一乐章的末端发展到高潮,非常振奋人心。第二和第三乐章感觉是两个过渡的乐章。这部作品的重头戏在第一乐章和第四乐章。在第四乐章,钢琴和乐队一路狂飙突进(中间有一段优美的抒情段落的插入),在乐曲最后达到高潮,非常狂野和粗暴。李云迪也录了这首作品,大家可以对比听听。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相信大家都很熟识,就不多谈了。

使用道具 TOP

71#
发表于 2010-8-5 08:26: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2#
发表于 2010-8-5 08:26: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6 20:54, Processed in 0.033120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