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4030

查看

38

回复
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勃总谈布八】伟大艺术的永恒语言--众巨匠指挥的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

2#
发表于 2012-5-17 20:27:32 | 只看该作者 | 正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2-5-18 14:14 编辑

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安东.布鲁克纳在一般的爱乐者的眼中并不太受重视,但勃总认为布鲁克纳是“上帝的音乐家”,布鲁克纳在他的交响曲创作中,寻到了他幻想中的天国。他对上帝引导的天国是绝对的忠诚和服从,在这个天国里,他找到了安宁和幸福,当他对着万能的上帝虔诚祈祷时,一切理念变得那样的纯净单一。因此所有布鲁克纳的交响曲都是以净化和提升内心情绪为其主要功能的,使人避开世俗的纷争,清心寡欲,最后走向羽化圣界,并展示纯音乐形式的美学。布鲁克纳把全部的才智甚至生命的奉献给了音乐,殚精竭虑通过音乐这一神圣的语言为吾们草民寻求安身立命的拄杖,引导我们奔向崇高壮丽的仙境。到了布鲁克纳的生命晚期,他的交响曲才真正让世人看到了万丈光芒,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的音乐总是那样的从容镇定、雄浑厚重。他的交响曲在溢满光彩夺目的对位、雄伟异常的配器,丰富强烈的旋律美之外,总带有圣咏的音调,如同教堂管风琴般的音响效果!布鲁克纳把自己的第八交响曲视为一生中的艺术顶峰这个结论是得到世人认同的。这部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长达20多分钟的慢板乐章是其中的重头,在徐缓的乐思进行中,极需深厚的功力才能将其通过严格的组织,慎密安排联系,才能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演奏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很难,只有成功演绎这部作品的指挥家才能被称之为巨匠。

勃总认为超越所有大指挥家的演奏是卡尔.舒里希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那张唱片。舒里希特的指挥是朴实无华的,舒里希特从来都是根据作为某类作品中突出的规范进行演奏的,是欧洲音乐理念中某些固定的、核心的东西的体现者。在这张唱片中,舒里希特以最大限度表现出维也纳爱乐乐团那举世无双的音色。舒里希特的绝妙的流动速度是其它人的版本中是听不到的。它赋予了布鲁克纳作品以孤高淡泊的表情因而决定了这个决定版。



约胡姆的演奏也是属于那种朴素型的,约胡姆对布鲁克纳作品的演绎是基于传统的,他避免了速度和乐思急剧变化,约胡姆让伟大和崇高自然而然的发生,而不是过份用力。在他与德累斯顿管弦乐团的唱片中,你会觉得“休止”与“静止”是不同的,它成为音乐的重要瞬间,从而给听众带来最大的紧张感,而后布鲁克纳特有的、悲伤如歌,气息宽广的旋律又在呼吸中悄然而至,真是妙极了。??

卡拉扬晚年与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布八是对布鲁克纳无比精彩的演绎,其音响之华美,织体之丰富多彩令人赞叹,但也有资深评论家批评这个演奏空洞表面,流于形式。但也不得不承认乐队效果的确十分了的。



塞尔维亚指挥家马塔契奇一直是勃总所推崇的指挥家。在他与日本NHK交响乐团的那张布八也是名演奏,他令乐团发出一种令人久违的布鲁克纳之声,乐思和速度变化十分奇妙,那些渐強乐段模进十分了得,以罕见的热情将终曲推向巨大的高潮。勃总将这张唱片推荐给一个朋友,此君从此后不听其他人的布八。



富特文格勒在1949年和柏林爱乐乐团的录音,反映了富特文格勒对乐曲结构的了如指掌,那种客观地看透整体的巨大的造型感觉是富氏独有的。第一乐章尾声动人的感染力和第三乐章那种优美演的无其出右。富特高度的凝聚力,连绵不断的音响,任凭丰富感情驰骋而又保持住乐曲结构的完整构成了这个空前的名演奏!



切利比达克指挥的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有二种版本,70年代斯图加特的录音未显示切利演奏布鲁克纳的天才。九十年代慕尼黑版就不同了,切利比达克制造出来的音符直接指向自己,与听众无关,甚至与布鲁克纳无关。由音符堆砌出来的音响具有美仑美焕的特征,它自己就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切利那钢铁般的意志把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变成了切利比达克的第八交响曲。切利比达克更多的表现出禅宗,而非上帝。你若喜欢它也无妨毕竟这种声音是空前绝后的。有道是cd不嫌多,无用也无妨,只要高兴就成!!!

卡尔.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在70年代为dg公司录下了这首名曲,给勃总的感觉是:伯姆指挥的布鲁克纳风格衍生于他的瓦格纳演奏。以极其精致的合奏和对各个音严格的造型意识为基础,风格淡泊的硕大演奏规模的模式。他对布八的处理是基于绝对忠实乐谱的演奏,每个音的音高、节奏的精准、各阶段力度的差异和不同的句法等,都严格按照总谱仔细的推敲过。并且速度几乎不变的贯穿全曲。与富特文格勒的风格相比:富特文格勒是呼吸、而伯姆是叹息。即使一百年后人们还会怀念这种演奏!



另一位德国大指挥家奥托.克伦佩勒指挥的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也是极其令人激赏的。试问当今有谁能模仿得了克伦佩勒宏大的气势?克伦佩勒以悠扬,从容不迫的速度,进行了体现强大意志并超脱世俗的演奏。在这里克伦佩勒抹平了一切细节,把一切大而化之了。给人以一种在平地上树立巍峨大厦的强烈震撼。

布列兹是当代最著名的作曲家。这使他能够像富特文格勒那样一眼看透乐曲的结构。最复杂的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被他解读的脉络分明,清晰明了。维也纳爱乐乐团辉煌灿烂的音色被他改成单一而透明的黑白色!布列兹疱丁解牛式的指挥法使布鲁克纳最隐秘的内心世界一览无余的展示在听众面前。虽然有人不太喜欢这种冷酷的表现方式。但它还算是个伟大的演奏!

滕斯泰德指挥的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更多的表现出即兴的风格,音色也不是传统的德意志音色。他的布鲁克纳自成一体,非常真挚动人!第四乐章尾声表现出崇高的意念,他的布鲁克纳是世俗的而不是宗教的!!!



朝比奈隆老先生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布鲁克纳。他的布鲁克纳是得到欧洲高度评价的,具有很高的水平,现今中国拿不是一个指挥可以与朝比奈隆抗衡!如果你不带任何偏见的话,你肯定认为日本的交响乐团很黄、很强大、很暴力!日本的交响乐团有着很多的外籍团员,训练严格,能请到国外优秀指挥来客串演出,使乐团能适应不同风格的作品。小泽的那个斋滕乐团强大到你难以想像!

马泽尔指挥的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应该是由柏林爱乐演奏的,风格怪异,杂乱无章,马泽尔不理解布鲁克纳。我买的是EMI正价2cd死贵!!?

使用道具 TOP

39#
发表于 2016-10-12 22:00:45 | 只看该作者
       最好不要给这么复杂的作品定性。好作品像一面镜子,映照听者的内心。即使作曲家当初心中有所意涵指向,后世者的观照不一定还是那个时代的角度,反应和领悟也会千变万化。洗心说其实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大M兄有更多思辩,是因为兄的相关知识积累丰富,不会为直观的感性接触所左右。也就是说,反复聆听加上富有深度的审视,布鲁克纳能够给人打开一扇又一扇门。

使用道具 TOP

38#
发表于 2016-10-12 17:44: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7#
发表于 2016-10-9 20:33:17 | 只看该作者
舒里赫特1964年与维爱的《第八交响曲》彻底改变了我对布鲁克纳的偏见,布鲁克纳的《布八》慢板乐章似乎是对浪漫主义时代终将被大工业时代及其后人类无尽贪欲带来的两次战争浩劫的必将到来感觉到无可奈何的一次慨叹,乐章结尾处那一声叹息之绝妙和意味深长,是布鲁克纳的绝妙之笔,此处弦乐柔弱的半音呼吸,淡淡的悲哀给人一丝缠绵的回味,一丝温暖的籍慰,不会徒增哀痛,充满着善与智慧。这应该是布鲁克纳最伟大的乐章,最能直击灵魂的乐章。舒里赫特的演绎,与我反复聆听比较过的其余大师录音相比,这个1964年的立体声录音使得布鲁克纳的音乐显现出“壮丽”。是的,我用“壮丽”来评价这个演奏。

点评

Altus的么  发表于 2016-10-12 14:23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6-10-9 17:28: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6-10-9 17:35 编辑

所谓布鲁克纳交响曲用来净化心灵,使人清心寡欲这样的说法我也不认同,不过大M兄所说的内部哲学不统一外部突兀的观点我倒也是头一次听说,还得好好消化一下。我心目中的布鲁克纳音乐像云层般变幻无穷,且无时无刻不在滚动变化,时而阴郁,时而瑰丽,当你以为要爆发时,它又转瞬无影无踪了。但和印象派的自由色彩不同,布鲁克纳即便有色彩的表象,也是由严密的内在逻辑推动的,其内核和贝多芬并无本质的区别。

四年后重听舒里希特布八的感受,节奏超正,大部分段落(主要是慢板)的气息非常高级(甚至顶级),但各声部合奏高潮段落的确又有些唐突和毛刺,我以为是舒里希特的控制问题或是我音响系统的问题。改日再听其他几个布八试试。总体我同意这个布八是最佳的几个布八录音之一。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6-10-8 22:17:37 | 只看该作者
“因此所有布鲁克纳的交响曲都是以净化和提升内心情绪为其主要功能的,使人避开世俗的纷争,清心寡欲,最后走向羽化圣界,并展示纯音乐形式的美学。”
这一句看似精辟,实际上误导众人,也有自欺欺人之嫌。
众所周知,布鲁克纳交响曲中机械化旋律和巨大鸣响的碰撞,简直就是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预言。俾斯麦和日耳曼帝国的铁蹄,发出的钢铁的巨响,与布鲁克纳交响曲某一些乐章给人的暗示毫无二致。但,布鲁克纳内心是向往灵魂的纯净的,在这些乐章紧接着之后的慢板乐章,宽广的旋律和几乎透明化的织体及内声部穹隆,使得人们在疲惫、不安之后进入了一种音乐美学意义上的的灵魂纯净。这在第七、第八两部交响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布鲁克纳自始至终也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和矛盾,外形上的不统一,内部哲学境界的不统一,这些在他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的七、八之间表现得尤其突兀。我们在聆听贝多芬《田园》对暴风雨的突至丝毫不会感觉凛冽突兀,《英雄》、《合唱》慢板乐章之后的快乐章从来没有给人违和的印象。但布鲁克纳,至死他也没能解决好整体的统一和内部的衔接。
许多时候,布鲁克纳给听者制造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怅惘,一种世纪末的惆怅,尽管从来没有人把布鲁克纳归结于晚期浪漫主义的掘墓人,而更多的去攻击马勒的嗜血;但,布鲁克纳却是不折不扣的老而无力、逝者怆然。

点评

СУ  发表于 2016-10-9 20:05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6-10-8 18:00:06 | 只看该作者
布鲁克纳的交响乐一般上枯燥乏味,但是布交第9号却是例外,布交9号称得上是最伟大的交响曲之一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6-10-8 16:27:01 | 只看该作者
打开这个老帖,打算找Schuricht的八和九出来重新听听,另外,ALTUS还发过一个Schuricht的现场布九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2-5-19 18:5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70707 的帖子

回版主,因为价格低廉,我把这些大包子当着盗版唱片购买,通过以后“扫听”,将其中“心仪”的版本记录在案,以后寻早其制作好的版本再精听;这不,我此时在翻译107张福尔特文格勒大包子呢,也是用同法筛选,呵呵。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2-5-19 17:40:48 | 只看该作者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4763830857&
RCA最近出版这套万德现录音集,其中布鲁克纳第八,录制过:
DISC 21-22
Bruckner, Anton: Symphony No.8 in c (Haas Edition) NDR-
Sinfonieorchester Recording: 1987.8.22-23, Luebecker, Dom
布鲁克纳:第8交响曲(哈斯版本)
万德指挥北德广播交响乐团
录音时间:1987.8.22-23
录音地:吕贝克大教堂

DISC 29-30
Bruckner, Anton: Symphony No.8 in c (Original Version)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Recording: 2001.1.19-22, Berlin, Philharmonie
布鲁克纳:第8交响曲(原始版本)
万德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录音时间:2001.1.19-22,
录音地:柏林爱乐厅

DISC 6-7
Bruckner, Anton: Symphony No.8 in c (Haas Edition) NDR-
Sinfonieorchester Recording: 1993.12.5-7, Hamburg, Musikhalle
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哈斯版本)
万德指挥北德广播交响乐团
录音时间:1993.12.5-7
录音地:汉堡,音乐厅

点评

这套棒子版,曲目选得非常好,但音质就麻麻地啦  发表于 2012-5-19 18:23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2-5-18 20:02:14 | 只看该作者
立体声的应该很少吧?
中庸无为 发表于 2012-5-18 10:59


KNA在威斯特敏斯特里有个立体声布八,乐团是慕尼黑爱乐,原来环球发行过,也绝版了。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2-5-18 18:15:5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有才华的人走了,家电损失了一员大将。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5 14:55, Processed in 0.075664 second(s), 21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