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7413

查看

34

回复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1#
发表于 2010-11-11 23:15:33 | 只看该作者
有一枚是老HMV1929-30的录音,Hubert Giesen钢琴伴奏。两枚是他妹妹Hephzibah伴奏的30年代录音。一枚是兰老太的歌德堡,搭了一个小梅的巴赫小提琴奏鸣曲。还有一枚杂锦碟。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0-11-11 23:15:53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兄台这篇文章,当时还有维泰利《恰空》的乐谱的曲式分析的。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0-11-12 00:24: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11-12 18:09 编辑

其实,20世纪,尤其是最近十多二十年来,音乐家及音乐学者们都还在持续不断的挖掘音乐历史中的宝藏,而且大概其数量是前两三百年来的总和都还要多。翻开各大古乐唱片公司的目录,在那些让我们眼花缭乱的陌生作曲家们如海量般的作品中应该就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奇珍异宝(不光是小提琴作品)。古乐复兴除了音乐家品味的自觉因素外,音乐学、历史学家们本身的学术性研究成果以及突破大概也是推动其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当这种学术研究的硕果与唱片公司结盟后所产生的直接成果就是大量的古乐唱片应运而生。而且,我们不得不承认,古乐这种溯潮流而上的趋势在后现代背景下为越来越细分化的人群提供了无限多样性的自由选择的精神空间与生活品味。在此意义上,是否可以说任何历史“尘埃”的泛起都是伴随着一定的文明与经济浪潮而往复回旋式的展开的呢?

放开了看,人类文明之所以得以传续,使我们有清晰的脉络可以把握(尚可理喻),是否也恰恰正是因为这种文明的“回旋性”因素制约了那种“勇往直前”般的发展趋势,使得它不至于如脱缰野马般早已跃出了人性的范畴而变得面目全非呢?这是一个多少有点悖论的问题,但仿佛这一切也都在浩瀚的冥冥时空中被一种超然神力般的神秘逻辑掌握在手中一样。哪一天,这一超然性一旦崩溃,文明将分崩离析?历史就将走向尽头而终结呢?!

不知metamophore兄作何感慨?我的思维游荡开了,不过觉得这也很有意思。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0-11-12 01:50:36 | 只看该作者
最近收了几枚Biddulph的小梅,年轻的小梅的确很天才啊,虽然是CD,不过已足够好听了。
scfan 发表于 2010-11-11 22:53

很有冲动拿下EMI的梅纽因大盒子,就因为几张早期录音遍寻无着。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0-11-12 06:44:53 | 只看该作者
那就找他的75诞辰纪念套装,那是最有力的梅纽因!外加小六无,就可以功德圆满了。
狗儿兄视野洪大,表情激昂,赞!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0-11-12 07:1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metamophore 的帖子

您的唱片收藏真是叹为观止,看了下歌剧那个贴,羡慕中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0-11-12 07:59:4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20世纪,尤其是最近十多二十年来,音乐家及音乐学者们都还在持续不断的挖掘音乐历史中的宝藏,而且大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1-12 00:24


念经兄天马行空的思维小弟有点跟不上啦哈

小弟隐约觉得可能音乐圈内“返古”、“超现”来回的折腾,就和我们发烧友“古董”、“现代”器材来回折腾一样的吧,简言之,人就爱折腾

使用道具 TOP

小提琴的Excellent Treasures

8#
发表于 2010-11-11 21:31:53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根据二十世纪的音乐史学家研究,乐器家族中最优美的歌手——小提琴诞生在意大利,大约是在十五世纪下半叶,提琴家族全面登上了欧洲的音乐舞台。而小提琴作为独立的乐器来演奏,大概是在文艺复兴以前就有了,但那时由于记谱方面的问题,这些作品都没有流传下来。
小提琴音乐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是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当时在意大利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们同时也是杰出的小提琴作曲家。那时一个极其多产且杰出音乐家辈出的年代,在灿若星河的人物中有几个是直到今天仍广受敬仰且作品具有永久生命力的:科雷利、维瓦尔第、塔尔第尼、维它里、洛卡泰里、维拉契尼等。
但距今100多年前,情况并不是这样。将近300年过去了,他们的许多作品、甚至是他们的名字都因为年代久远及整个十九世纪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盛行而被世人及音乐家们遗忘了。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伴随着巴赫作品在整个十九世纪自门德尔松起被缓慢地再发现,在意大利和德国的许多图书馆和教堂里,不断有音乐学者们发现17-18世纪那些已经不为人熟知的音乐家的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小提琴所写的独奏作品,也有一些是小提琴的乐队作品。人们惊叹于这些小提琴作曲大师的其中一些具有独特的音乐内容、深刻的构思、惊人写作技巧和完美的型式以及极其巨大演奏难度的作品为什么被埋没了几个世纪之久,但同时也发现,这些重新发现的作品中良莠不齐,即使是塔尔第尼、维瓦尔第这些杰出大师的作品,也有部分并没有什么天分和演奏价值。以门德尔松、费迪南达维德(Ferdinand David 1810-1745,门德尔松小协的首演者,德国著名小提琴家和音乐学者)为代表的一些音乐学者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编订工作,将其中的具有艺术价值、最优秀并值得推广的全部作品编订出版(这也使得直到目前仍在进行的二十世纪以后的音乐考古工作分外艰难,现在再要发现一首价值超过维它里《恰空》或塔尔第尼《魔鬼的颤音奏鸣曲》的作品,几乎已经不可能了,这也可以说,门德尔松他们的工作是空前绝后地成功和杰出)。立即新兴的小提琴演奏家们就将她们列入了自己的演奏曲目,这些具有纯正古典风格的作品,由于表达情感方面和技巧方面的极高难度,成为小提琴家们炫耀自己琴技及演绎的试金石。这股潮流席卷整个二十世纪,以至于当年的克莱斯勒用这种古典风格和演奏手法写作的一些作品,都不敢用自己的真实身份发表,选择了一些1718世纪不知名的意大利作曲家的化名来发表(像普尼亚尼、马尔第尼等),直到克莱斯勒成名后才敢公开这些作品的真实作者是他本人(这已经是与本篇主旨无关的后话了)。
今天重温这些小提琴乐曲中的珍品,我们无不为其具有的崇高深邃的意境、高超的作曲智慧和直到今天仍显新颖独特的构思所折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象海菲茨、梅纽因、米尔斯坦、奥伊斯特拉赫、谢霖、格吕米欧这些小提琴大师如此乐此不彼地投入这些作品的演绎中,并争相录制她们的唱片。因为,要完美地揭示这些作品中的内在美的源泉和深邃意境,需要什么样的盖世神功啊!
阿尔坎杰洛科雷利(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是创建意大利小提琴"黄金时代"一系列作曲家中的先驱。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为独奏小提琴写了大约11部奏鸣曲和一首主体变奏曲式的《弗利亚》,除此之外还写了大约40多部为小提琴和通奏低音乐器(通常是羽管键琴或管风琴)及低音乐器(通常是大提琴)所写的三重奏奏鸣曲,这些300年前创作的小提琴作品,至今仍被奉为这一音乐体裁的典范。这些于1700年在罗马发表的小提琴奏鸣曲集,越来越受到音乐家及音乐会听众的重视,尤其是最后一首《弗利亚》正是众多珠宝中最耀眼珍贵的一枚。
《弗利亚》是一种古老的慢速三拍子葡萄牙-西班牙舞蹈歌曲,本身结构与恰空和萨拉班德舞曲很接近,演奏起来象是独舞或双人舞,热情奔放。弗利亚舞曲从14世纪开始已经出名,后来这一舞曲到了科雷利手上有了进一步的变化,并进行了古典式的加工,17、18世纪的作曲家用《弗利亚》写作了许多炫技性的羽管键琴、小提琴和六弦琴独奏作品,比较晚近的例子就是Lizst的《西班牙狂想曲》和Rachmaninov的《科雷利主题变奏曲》。
科雷利的这首《弗利亚》由主题和十八个变奏组成,这十八个变奏本身就是17、18世纪意大利小提琴学派弓法的百科全书,研究这些弓法对一位小提琴演奏者的左手技术养成具有极大的裨益。
要使这首《弗利亚》对听众产生深刻的印象,必需确定符合每一变奏特点的速度。由于所有的变奏都是用f小调同一调性陈述的,致使《弗利亚》带有某种程度的单调感。如果在实际演奏时,再加上缺乏相应的速度变化和丰富的色调变化,那么这首作品即使完全按谱拉得技巧上无懈可击,也只会使听者觉得索然无味。
《弗利亚》的最初修订者是德国的伟大音乐学者Ferdinand David,以后一些著名的小提琴家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又逐渐发展出各自编订的版本,其中最著名也最广为使用的是克莱斯勒编订的版本,其他还有象Francescatti也有自己的版本。
下面我们来看看杰出的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代表人物——米尔斯坦是如何来演奏科雷利的《弗利亚》的(他用的是克莱斯勒编订的版本):
米尔斯坦这个1959年的录音用了9’17”,一上来的主题就非常热情柔和而富于表情,第一变奏呈现出狂热的激情,第二变奏他的跳弓轻盈而有力,第四、第五变奏的和弦短而有力,第七变奏的颤音表现力极强,到了第十变奏又变得流畅如歌,第十一变奏宁静平稳,每一小节的第四个八分音符用重音突出,第十二变奏轻得象浮翔的羽毛,从十五变奏起变得活跃起来,与前面的各个变奏形成节奏上和情绪上的对比。到了第十八变奏的结尾起节奏再次放慢,速度渐趋平稳,结尾的华彩三连音乐段舒缓而一气呵成,具有着矜持而崇高的气魄。
现在还能找到Ida Haendel的演奏录音,其他象海菲茨、克莱斯勒、梅纽因的录音都已经非常难找到了。
托马索•维塔利(Tommaso Antonio Vitali 1644-1692),实际上其具体生年瘁月到了现在确实还是没办法确定下来,是博罗尼亚乐派(bologna school)的一位音乐家。博罗尼亚乐派是指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意大利北方城市博罗尼亚活跃着的以写作小提琴乐器为中心的合奏协奏曲(大协奏曲)的那些作曲家们。其中有维塔利的父亲乔万尼·巴蒂斯塔·维塔利、托雷利等著名的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现在我们听到的奏鸣曲、独奏协奏曲曲种的诞生和他们当时的音乐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了。托马索•维塔利的作品到了现在几乎很难听到,似乎唯一被记住的作品就是下面要介绍的《g小调恰空》了。而且,就是这个《g小调恰空》,她到底是不是维塔利的作品也还没有定论。有的学者说是小维塔利改编其父的作品而成的;也有的认为是维塔利所作,但是在作品被人遗忘多年后,到十九世纪被费迪南·达维德修订过后,重新介绍给大家的;也有人直接认为就是费迪南·达维德自己的作品,并伪称是维塔利的作品……。尽管如此,多数人还是认为这是T.A.维塔利作曲-F.达维德编曲的作品。乐谱的话,也有各种各样的,既有小提琴与乐队的,也有小提琴与钢琴的,还有小提琴与大提琴、拨弦古钢琴等乐器的室内乐版。另外,一些著名演奏家也有自己的改编版,如格罗米欧改编版、弗兰切斯卡替改编版(基本上是沿袭了L.夏尔利埃的改定风格)等。米尔斯坦也曾经录制了这个作品,乐谱基本上是沿用最普及的L.夏尔利埃编订的谱本(L.夏尔利埃编订的谱本中还是有许多地方显现出一些只有浪漫派作品才有的因素:如以八度重音下滑的走句等等),不过米尔斯坦在演奏中做了许多删节。
可以说维塔利的《恰空》是巴赫《恰空》的先声,维塔利的作品是为小提琴和钢琴写作的,而巴赫的《恰空》仅供独奏小提琴演奏。在说维塔利的《恰空》前,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恰空,恰空舞曲的来源现在无从考证了,据说是在15世纪前由墨西哥传入西班牙后再在整个欧洲盛行开的。恰空(法语写作:Chaconne,以前有翻译成夏空的)是变奏曲式的一种,最容易和它混淆的是帕萨卡里亚。两者都是慢三拍子的舞曲,从听觉上不太好分辨。就它们最大的差别而言,恰空可以被称谓“固定和声变奏曲”,帕萨卡里亚则是“固定低音旋律变奏曲”。恰空是主调风格占绝对优势,在其旋律大致被保留的情况下,改变和声,连续的变奏只不过是对和弦做精巧的分解或华彩处理;帕萨卡里亚是复调风格的,起主导作用的是低音的旋律线条,其他声部是依照对位手法在它的上方添加的。也就是说,帕萨卡里亚是由下往上建造的,而恰空则从旋律向下发展变化下方的和声。
维塔利的《恰空》主题节奏简明突出,用许多对比性的变奏发展。这些变奏的装饰手法不单单是这位技巧家精心构思、只图外表装饰的结果,而是主题本身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小的序奏(钢琴或者管风琴奏出)外表朴实而内在宏伟。它造成一种必要的情感气氛,使演奏者和听众对下面的音乐情节有所准备。宏伟的主题陈述加上一些有趣的变奏以其音乐内涵和丰富多彩的技术手法而令人折服。那些变奏的特殊魅力在于它具有十七世纪音乐中极为罕见的情感变化,其中有几个变奏建立在突然离调的基础上。第三变奏用的是降b小调,然后安排的是降G大调和降D大调,再接下来的一个调性是主关系调——g小调。和声结构看来是达维德构思安排的,可以想见,当达维德为了把这首《恰空》编入自己的《小提琴演奏高级教程》而对此曲进行校订时,对原作进行了一番喧宾夺主的润饰(在潘谢勒的《小提琴史手册》中,作者就表达了自己的这种看法,认为这首《恰空》是否为维塔利的真实作品值得怀疑,这只不过是经过一番艺术加工的达维德的个人作品)。但不管怎样,这首《恰空》的改编作品仍然接近现在已发现的可以肯定是维塔利作品的写作风格。
维塔利的《恰空》基本情绪是戏剧性的,维塔利用各个变奏里速度方面的变换、特性的对比这些细小的表情特点的变化赋予作品一种特别的色彩,突出了作品的基本感情基调。
历史上,基本上各大小提琴家都演奏并录制过维塔利的这部《恰空》,下面还是看米尔斯坦的演奏。这个1955年的单声道录音,用时10分钟,比起海菲茨、艾尔曼、奥伊斯特拉赫以及后来的张萨拉等人的演绎都要慢一些,比他自己1946年的现场录音也还要慢一点。米尔斯坦的演奏情绪变化非常丰富,带有美好的歌唱性而又气魄宏大。很多小提琴家象海菲茨、艾尔曼都遵从奥尔的建议删去了第九、十变奏,但米尔斯坦却从头到尾地完整地演奏下来,但并未象奥尔所说的产生“单调“的感觉。第十一变奏,是《恰空》的精华所在,米尔斯坦的演奏好象从云端传来的渺渺细雨,这时的弓压应该是非常小的,但我想左手的揉弦却保持了极大的张力。温柔亲切的第十二变奏象亲朋挚友之间的娓娓道来,到第十四变奏达到情感的高潮。整首作品的演奏显示出米尔斯坦极高的小提琴技巧,矜持而又柔美地歌唱。


(不记得是否把这篇几年前写的稿子是否在哪儿发表过,近日得于回顾格吕米欧的录音,又翻出了这篇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0-11-11 21:42:58 | 只看该作者
那个眼馋啊!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0-11-11 22:23:4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学习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0-11-11 22:53:12 | 只看该作者
最近收了几枚Biddulph的小梅,年轻的小梅的确很天才啊,虽然是CD,不过已足够好听了。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0-11-11 23:02:39 | 只看该作者
最近收了几枚Biddulph的小梅,年轻的小梅的确很天才啊,虽然是CD,不过已足够好听了。
scfan 发表于 2010-11-11 22:53

也就是这套录音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4 02:09, Processed in 0.025727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