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5354

查看

27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八缸

13#
发表于 2011-4-30 01:33:20 | 只看该作者
八缸兄算是给穆特平反了,她的德彪西小提琴奏鸣曲在穆特纪念她因癌症而去世的丈夫的音乐会上演出过,兄台可 ...
shinelb 发表于 2011-4-29 13:18


其实我平时听穆特并不多黑胶也只有一套4张那个合集,不过现场还是相当震撼的!很值得。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1-4-30 01:34:22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八缸兄的帖子犹如身临现场般,过瘾!
才知穆特姐要来苏州,可惜来不及订票了,遗憾!
诚如是 发表于 2011-4-29 15:36


去门口等退票的吧!绝对值得看的。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1-4-30 08:40: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4-30 08:46 编辑

美文顶一个,当天也在楼座一排,整体感觉虽还不致震撼,但已“十分享受”。
尚在港密集听箱中,时间不多,回家想想再看能否和八缸兄几句。

能返场3首,我在楼上的“巴巴掌”声肯定是做了重要贡献的——“中频饱满、低频结实”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1-4-30 08:42:27 | 只看该作者
我今晚有幸去苏州科文中心聆听大师的精彩演奏啦。座位和LZ的差不多。呵呵。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1-4-30 08:45:37 | 只看该作者
美文顶一个,当天也在楼座一排,整体感觉虽还不致震撼,但已“十分享受”。
尚在港密集听箱中,时间不多, ...
尘客 发表于 2011-4-30 08:40


尘客兄此番考察哪些箱子?等待听感!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1-5-1 08:41:31 | 只看该作者
德国人都比较低调务实,这么多年也没见穆特拉小无什么的新闻,就是这段话的写实。
八缸 发表于 2011-4-30 20:26
拉小无是今天比较时髦的事情,一些刚出道的小提琴家都去拉小无,我认为无非是想一炮而红。我觉得穆特没有跟风去拉小无是值得称道的。这也是穆特这位艺术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历史上,连柯岗和大卫都没有完整的小无全集的录音,可见小无这部作品是多么的难。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1-4-30 23:22:42 | 只看该作者
尘客兄此番考察哪些箱子?等待听感!
scfan 发表于 2011-4-30 08:45

啊啊,原来约了三对,结果听了六对,回家整理后小报。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1-4-30 23:34:22 | 只看该作者
尘客老哥此番任重道远...呵呵...我建议升级卡码大肥婆算了...地方稍小,但容易折腾.
rock 发表于 2011-4-30 09:02

谢谢R版帮选的性价之位,这场穆特有点喜出望外。

这次严格来说还不是升级之旅,算是开拓耳界的发现与探索之旅吧。说不定结果也有些意外。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1-4-30 14:28:02 | 只看该作者
穆特广州演出前受访中的一段话:其实,我觉得音乐界不是奥林匹克比赛或者世界纪录大全,没有谁是最好的。我更愿意讲述我是如何成为一个比较完善的全面的音乐家的。我觉得一个音乐家应该为作曲家服务。我们要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不管过多少年,被人们和历史纪住的永远都是作曲家。作为音乐家,重要的不是技巧,或者每天练习的时间多长。重要的是,和作曲家达成心灵上的契约,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作曲家服务,去表达他所要表达的音乐内涵。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1-5-5 23:57:16 | 只看该作者
穆特上海行后未见沪上DX有听感评论?
回头借地儿说说我在广州听时的感受:
那晚琴音一起,我的第一反映是 ...
尘客 发表于 2011-5-5 23:52


穆特没来上海,而是擦边去了苏州。沪上多数票友早已买好同晚的上交卡普松弗洛的票,改为去苏州看穆特的估计寥寥无几。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1-5-5 23:52: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5-5 23:57 编辑

穆特上海行后未见沪上DX有听感评论?
回头借地儿说说我在广州听时的感受:
那晚琴音一起,我的第一反应是:穆特这把琴真太好了!坐在楼厢一排(已相当堂座的20排)几乎可以用“洪亮”来形容,完全能够“镇住堂子”,偌大空间熙熙人众一片鸦雀无声。又或者,是不是之前听到对广院音效的微词颇多,心理预期不高产生的感觉?不知道。也许,那空间对室内乐反而更容易出彩?总之,是值回票价(包括来回机票喔)的意外之喜。
接下来就是享受音乐了,从舒服到惬意再到感动激动,八缸兄已然绘述,现场气氛大体如此。总的说来,后半段好于刚开始,安可曲更是挥洒自如尽显性情,穆姐也需要进入。
没有给到99或100分,还是有两点小感觉,第一,旅途劳顿使然吧,听上去开头似乎有些疲态;第二,拉得太熟太熟,激越婉转、游刃有余之余,觉得穆姐自身情感还是有些冷峻疏离不够投入:“好吧,拉给你们听听......”。当然,返场曲兴致已高除外。
还有,钢琴伴奏也多少有些“油滑”。
菜鸟这些感觉并非准确,但当场观众的素质比成都高这是真实的,没有令人怕怕的窃窃私语等等。总之,不枉此行,增加了今后继续投资现场的兴趣。
联想到去年下半年与念经兄等一道听的一场,最后有个感觉,大剧场听室内乐一般想象不佳,其实未必如此?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1-5-6 12:06:55 | 只看该作者
对  注明了是ZZ(转载)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6 23:03, Processed in 0.034551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