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247057

查看

1760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雨中独舞

133#
发表于 2011-9-11 12:03: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1-9-11 15:53 编辑
其实莫扎特第23钢琴协奏曲并不哀伤,是A大调,充满了快乐。忧郁应该是小调音乐,莫扎特的27首钢协中仅有 ...
babebr 发表于 2011-9-11 00:15

谢谢babebr,关于这个问题是我描述的不够到位,因为那段观后感是很多年以前写的,存在一定的错误,现在我就这个问题重新理一遍。

《西伯利亚理发师》的时代背景和故事情节的简介:
  1885年,一个前往莫斯科的美国寡妇认识了俄罗斯军校学生安德烈·托尔斯泰,于是他们相恋了,但是他们最终没有结合,安德烈·托尔斯泰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当这个美国女人已经养大了一个他们的儿子,并且费劲周折前去西伯利亚找寻托尔斯泰想告诉他这个消息的时候,她最终和他擦肩而过。在这部电影中,米哈尔科夫用镜头再次深情地描绘了如诗如画的俄罗斯大地,影片的幽默和活力是少见的,显示了作为俄罗斯当代大导演的米哈尔科夫的全部的美学理想和追求。

  珍是作为一个企业家的冒牌女儿,来到俄罗斯充当交际花的角色,他们想获得俄罗斯皇家军校高级军官的支持,资助完成伐木机器“西伯利亚理发师”的制造。看似幽默的剧情设置,却可以带给观众俄罗斯人思想、俄罗斯皇家末期的深层背景、俄罗斯传统遭受工业社会冲击等等飞来头上的种种大帽子。
  当军官领着安德列贸然来到珍的住处求婚时,也许一些印象又要发生变化。珍再一次意外的出现在安德列家中,这感情爆发的一刻,双方都有回避,安德列说那是不应该的,而珍也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还企图让安德列放弃。
  《费加罗的婚礼》演出是一幕转折,安德列在演出时眼神几乎没有离开珍,幕间休息的时候安德列还是和珍发生了误会,珍对着门缝独自说出了发自肺腑的话,却不知道安德烈听不到。安德列在大雨滂沱中回到剧院上见到舞台下面的珍,画面中一直横着琴弓,安德列的唱着自己的未婚妻被伯爵抢走,眼里见到珍和大胡子窃窃私语,跑下台用琴弓打了他。接下来安德列被流放的一幕是煽情的高潮,流放西伯利亚在沙俄是一大传统,雾霭弥漫的车站,天真单纯的身影让我们感受俄罗斯大地的乡愁。安德列在拥挤的车厢里听到朋友们的歌声,唱起歌来,火车发动了,这一幕随着朋友们的身影隐没在雾霭中……
  10年后“西伯利亚理发师”终于出现在草原上,但是当地民众看着这东西是都显出惊慌的神情,一个人还用手捂住小孩的眼睛。电影用的是宏大的逃难场面来展现这一伐木机器的恐怖,“西伯利亚理发师”张牙舞爪,还有已经是珍丈夫的发明家的笑声,在西伯利亚丛林中大显神威。珍随着惊惶乱窜的人们,离开那里去寻找安德列,可是电影没有让他们在10年后重逢,珍见到的是安德列10年间的一些照片。
  然后画面依然切换到美国军营的新兵,他的教官终于被他执著的个性打动了,大家对莫扎特的看法达成了共识,教官在山顶见到已经比较苍老的珍,珍说出了他没有让安德列知道的秘密,那个固执的新兵是安德列的和她的孩子。 接下来回顾的片段里,道出了其实当年珍来到西伯利亚虽然没有见到安德列,但是安德列却望着珍离开。在西伯利亚的荒凉原野上一个多情的眼神让绵长的心痛跨越了又一个十年。刹那动人的爱情火花没有熄灭,而且就像西伯利亚苍翠的森林一样历久弥新。

莫扎特的音乐与影片的相关性

      这里我就跳过《费加罗婚礼》,讨论《第23钢琴协奏曲》与影片故事的相关性吧。莫扎特《A大调第23钢琴协奏曲》,是一部被称为“歌剧”协奏曲的音乐,到处洋溢着莫扎特“阳光般的温暖”。虽是一部A大调的协奏曲,但它的三个乐章采用快-慢-快的对比结构,以及A大调--#f小调--A大调的对称调性。从三个乐章情感表达来看,第一乐章,音乐典雅亲切,极富歌唱性,明朗庄重又不乏音乐的律动;第二乐章,略带伤感,感情丰富内敛,惆怅哀婉却又不失对美好的追逐;第三乐章热情奔放,激情而富有活力,活泼热情而又不少典雅姿态,就像中国古代美学观点中的所谓“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内敛性情感的第二乐章对于整个作品情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乐章无疑是整个作品情感的平衡支点,莫扎特在音乐中,热烈起来比任何人都热情,伤感起来比任何人都悲哀,然而他把这些平衡起来,就展现了他莫扎特独有的美感。
    第二乐章的旋律是低吟慢唱的意境,蕴藏了一种隐形的激情,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而莫扎特从中运用了升f小调,这个调性莫扎特只用过一次,而且是用在这个极富情感深度的慢板乐章,其中第5-8小节透着些光明,但很快又被痛苦的叹气所代替,到了85小节,钢琴出现了孤零零的几个单音,表现出一个人的痛苦和孤独,乐队的拨弦为背景,更加渲染了这种悲凉气氛,“情联千指碎,声声皆哀愁”。
   第三乐章回到主调A大调,生动活泼的节奏,热情奔放的音流把音乐推向欢乐的高潮,最后音乐在干净利落的气氛中结束。

   米哈尔科夫运用(K488),绝妙地表达了安德烈为了爱情而情愿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坚挚情感,在悲哀的心灵背后透视出一种英雄性的坚毅,这与多愁善感的抒情不同,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美。乐章结尾的欢乐气氛,则表达了故事中人物虽然经过十年的等待却最后还是错过的遗撼,而对生活的向往和整个俄罗斯民族热情、乐观、坚强的本性衬托得恰如其份。还是那句话,也只有米氏能做到这点。

上述仅仅是本人的个人观点。

使用道具 TOP

134#
发表于 2011-9-11 12:36:40 | 只看该作者
再推荐几部电影。
burt5177 发表于 2011-9-11 10:11



公民凯恩的原声大碟原来是DECCA出的啊??

使用道具 TOP

135#
发表于 2011-9-11 14:1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雨中独舞 的帖子我听说过《西伯利亚理发师》这部电影,但一直还没看过,据说还是在克里姆林宫开的首映式,这种情况极少有。西伯利亚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10年前我曾到过俄罗斯的远东赤塔,就是为一睹西伯利亚的广袤,那种感觉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日瓦戈医生》看过很多遍,除了故事情节外就是因为西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地区的风光让我爱不释眼,虽然影片并不是在前苏联的,但和我脑海里西伯利亚的景色很吻合。


   

使用道具 TOP

136#
发表于 2011-9-11 14:33: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babebr,关于这个问题是我描述的不够到位,因为那段观后感是很多年以前写的,存在一定的错误,现在我就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1-9-11 12:03

也许可以用一句简短得不能在简短的话来总结一下这部电影了:上半部分让人大笑,后半部分让人嚎啕,然后一切都平静了!
雨妹好文!顶一个!


使用道具 TOP

137#
发表于 2011-9-11 14:38:19 | 只看该作者


这部米哈尔科夫的《毒太阳》也很值得一看!



《毒太阳》出第二集了,结尾非常震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38#
发表于 2011-9-11 21:25: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1-9-11 21:50 编辑
其实我还真喜欢管老古朴苍劲的风格,特别是下雪天或下雨天,开车行驶在路上,片片的雪花或雨点从四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1-9-10 22:21

何谈指教,我只不过喜欢古琴听得多些吧。
难得雨姐有如此剑胆侠心,勾起我许多联想,说实话我听古琴时也会冒出刀光剑影的境象,特别是在听管老的慷慨激昂,气冲云霄的“广陵散”时,当然管老也有尽诉衷心“乌夜蹄”,超然高洁的“白雪”等,都是我极爱的曲子,不知雨姐喜欢哪些琴曲?

使用道具 TOP

139#
发表于 2011-9-11 22:33:09 | 只看该作者
何谈指教,我只不过喜欢古琴听得多些吧。
难得雨姐有如此剑胆侠心,勾起我许多联想,说实话我听古琴时也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9-11 21:25

你提到的“广陵散”,“白雪”,“乌夜啼”外,常听的有“流水”,“梅花三弄”,“关山月”,“夜深沉”,“阳关三叠”,“幽兰”,“捣衣”等,太多了。
除了管老,我还喜欢赵家珍老师的琴声。2001年和2002年,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行的“世界名家名琴名曲音乐会”上,三架价值连城的唐宋古琴与五把价值两亿的瓜奈里和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齐聚紫禁城。媒体称“世界上最昂贵的小提琴和目前世界上保存至今的活的音乐艺术中历史最悠久的传统乐器古琴,世界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和世界上最著名的古琴大师上演最精彩的对话”。我当时正好在北京参加公司的年度培训,所以印象很深,也是那时开始尝试听古琴的。

使用道具 TOP

140#
发表于 2011-9-11 23:03:29 | 只看该作者
莫扎特的音乐与影片的相关性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1-9-11 12:03
莫扎特的慢板乐章似乎都带点忧伤。莫扎特一生写的最后一首协奏曲,也就是唯一的单簧管协奏曲也是A大调,第二乐章的第一个音符一出来仿佛就是个催泪弹,虽然是一种淡淡的伤感,但太能打动人心。电影《走出非洲》一开始的第一个声音就是这段音乐,可以说这部影片把这段音乐运用到了极致。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里也引用了这段音乐,虽说无厘头的电影可以不去讲究真实,但一个上世纪20年代在中国穷乡僻壤的山沟里当土匪的人居然和别人侃莫扎特,夸张的有点让人接受不了。


使用道具 TOP

141#
发表于 2011-9-12 08:25: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1-9-12 08:30 编辑
你提到的“广陵散”,“白雪”,“乌夜啼”外,常听的有“流水”,“梅花三弄”,“关山月”,“夜深沉”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1-9-11 22:33

雨姐提到的曲子大多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有的还有不同版本打谱的演奏,听来大相径庭,这也是古琴独特的魅力吧。
赵家珍听得不多,感觉她虽是女子,演奏风格却颇为激烈生猛,有如钢琴界中的阿姐,说起唐宋名琴,牛仔兄推荐的一张瑞鸣出的赵家珍的“琴”,用六把古琴名琴演奏,应该值得一听。

使用道具 TOP

142#
发表于 2011-9-12 10:30:29 | 只看该作者
雨姐提到的曲子大多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有的还有不同版本打谱的演奏,听来大相径庭,这也是古琴独特的魅力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9-12 08:2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多谢雨姐上图,正是这张。  发表于 2011-9-12 12:08

使用道具 TOP

143#
发表于 2011-9-13 00:3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1-11-12 00:33 编辑

回复 burt5177 的帖子

1994年是电影年,出的电影部部精彩,侵入骨髓。《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燃情岁月》,国内有《活着》《霸王别姬》这样的重头戏。当年的奥斯卡大奖得主是《阿甘正传》,而《燃情岁月》只得了个最佳摄影奖。而最能触动我内心深处的那根弦的电影也正是《燃情岁月》。如果说有一部电影很多年后人们仍然还会提起,那她的音乐也早已渗入人们的心中,比如《乱世佳人》、比如《魂断蓝桥》、比如《狮子王》、比如《辛得勒的名单》……喜欢这部《燃情岁月》也完全是因为它的音乐。
用燃情的岁月谱写秋日的传奇——电影《The Legends of the Fall
剧情简介:
 辽阔的西部草原住着一位父亲和他的三个儿子——父亲是退了休的骑兵上校,三个儿子个性鲜明:大儿子艾尔弗莱德(艾丹奎因 Aidan Quinn 饰)忠厚老实,二儿子特里斯坦(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饰)狂放不羁,最小的儿子塞缪尔(亨瑞托马斯Henry Thomas饰)温文尔雅。


  父子在大草原的生活随着塞缪尔未婚妻苏珊娜(朱莉娅奥蒙德 Julia Ormond 饰)的到来而改变。苏珊娜年轻漂亮,给艾尔弗莱德带来了内心的震动。他暗恋她,然而苏珊娜心里却不由自主的迷恋上豪放粗犷的特里斯坦。出于道德的坚守,他们一直压抑着内心的感情。


  直到塞缪尔壮烈牺牲在前线,事情有了变化。特里斯坦非常爱戴哥哥,无法面对已经爱上苏珊娜的现实,于是离家出走。而苏珊娜万念俱灰,答应嫁给了艾尔弗莱德,而特里斯坦在草原之外也已结婚生子。事情好像趋于了平静,但特里斯坦妻子的亡故又令事情有了波澜。

James HornerThe Legends of the Fall》的音乐:
这是James Horner又一部力作,无懈可击,每一个主题旋律都美的无与伦比。James Horner的音乐一直都有很高的旋律性,但是同时有这么多的主题,而且每一首都十分优美的,大概也只有《燃情岁月》,独立欣赏也完全不会有问题的。应该感谢导演,片子很动情,让James Horner在音乐上可以为所欲为。出自James Horner之手的配乐永远是那么寒意隽语,宽广的音响与美丽的安第斯风景结合在一起,那一刻实在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音乐从头至尾几乎没有停歇一刻,时刻再渲染着人物的心理和情节发展。这部片子的音乐对James Horner而言是一次很大的挑战,影片中很多地方没有对白,有的就是相视深深的凝望,颇有几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感觉,而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恰恰是导演所要营造出来的,可是偏偏在这时James Horner把音乐加了进来,角色波澜不惊的外表下隐藏的火一般的激情瞬时迸发了出来!

影片前部特里斯坦和熊搏斗的场景中音乐非常完美得刻画了熊的形态以及他在受到熊攻击时的动作,James Horner运用了日本洞箫这项音色十分古老萧瑟,深隧苍茫的乐器,来塑造主角传说般不可捉摸,狂野悲愤却又浑然天成的形象,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飘忽不定,时而呐喊悲呜,时而沈吟低语,可以说是James Horner这种手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表现。Horner利用这样的乐器来反映一种类似嘶鸣的怒吼,而这恰恰是隐藏在特里斯坦内心的那种熊性的化身,这个时候音乐已经高度概括化了。


紧接着其后的镜头,
塞缪尔唱起了一段带有山歌似的旋律,这段旋律最开始是在钢琴上演奏的,也正是影片《燃情岁月》的配乐主题。随后,拉得鲁看着这些孩子们内心起了波澜,随着他的自述,主题旋律在弦乐上再现,紧接着镜头上出现了苏珊娜和三兄弟一起游戏嬉戏的场景。然后镜头一转,我们从苏珊娜的主观视角上看到特里斯坦正在驯马,不过他失败了,随后我们又看到了三兄弟和苏珊娜在打网球,这时配乐才结束。这段配乐在《燃情岁月》的原声CD上叫做《The Ludlow》意为拉得鲁一家,收录在CD里的这首曲子结尾的时候还加入了一段在小提琴上再现的主题旋律,而这段小提琴上的主题旋律后来就演化成特里斯坦苏珊娜的感情主题。


战争场面以
塞缪尔死去的场面在处理上,导演没有使用大规模的场景和恢弘的场面,毕竟影片的主题不是战争,没有必要喧宾夺主。战场被安排在了夜里,可以看到影片在布景上花费了很大的心血,这个场景拍的非常成功。音乐用紧凑的军鼓和一系列在低沉旋律上演绎的长号开始了这段配乐,为了渲染战争的惨烈,Horner用一种上行旋律反应了人们内心的希望和对战争的恐惧,这里他再一次使用了日本洞箫这个乐器,凄婉哀伤的旋律随着塞缪尔死再一次向人们袭来,那一刻我是真的被感动了,不仅是战争为这个家庭造成的痛苦更是那种无以名状的悲慨。


The Wedding》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首配乐,这段配乐好像是一种大灾之后的欢愉,又好像是人们内心平静而充满激情的快活。这段在弦乐上充满欢快色彩的配乐出现在
特里斯坦和小伊莎贝拉举行婚礼的场景中。那种隐藏在主人公内心的悲伤好像是被隐藏了起来,其实只是没有显现罢了,似乎预示着某种灾难的降临。


其中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起,那就是苏珊娜,女演员Julia Ormond以极其精湛的演技饰演了这个角色,她迷人的微笑足以迷倒所有男人。苏珊娜其实是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女人,她爱
特里斯坦却嫁给了塞缪尔,塞缪尔死后又被兄长艾尔弗莱德抢去,在特里斯坦去探监的时候她说出来自己的心里话,这时候的她其实已经进入了崩溃的边缘,这无疑也为她最后自杀埋下了伏笔。在描写苏珊娜的时候Horner的音乐无疑是非常具有抒情性的,他特意挑选了小提琴和弦乐来描写她,在很多地方主题都不止一次得反复出现。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由老帅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的拉得鲁上校,他一直是一个反站主义者,并且痛恨政府,最终他却在战争中失去了小儿子,而他的大儿子也进入政府里工作,并成了议员。而拉得鲁上校在整个影片中其实是起着一个时间线作用的,当三兄弟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他的头发是乌黑的,这应该算是影片的前部。当三兄弟中的一个战死沙场的时候,他的头发一夜变得花白,这可以算是影片的中部。有一天他看到
特里斯坦给苏珊娜的信上写有忘记我,另找他嫁的时候,他一夜之间头发全变白了并且慢慢中风了,这可以算是影片后部的开始。我喜欢这部影片有一半是因为配乐,另一半是因为安东尼.霍普金斯!当然,安德拉.皮特真的很帅,很性感。

 
影片最后的复仇情节,无疑是影片的高潮所在,影片用一种非常紧凑的剪辑手段描写了这个情节,此时的音乐用定音鼓有节奏的敲击让一切看起来是这样的危机四伏
特里斯坦杀了人他不可能再在家里呆下去了,所以他决定离开,这段配乐Farewell-descend into madness告别-陷入疯狂,是原声CD中的最后一首曲目,但是熟悉影片的朋友其实更应该知道的是最后兄弟之间化解矛盾并和好以后,影片转而变得温暖而闲适了。

随着老印第安人一刀的讲述,影片最后一句话“……他永远活在边境线上,永远活在你和我的心中我们看到了特里斯坦最后一次与熊的搏斗,并看到了他最终死去,影片结束,长达8分钟的配乐段落Farewell-descent into madness告别-陷入疯狂也结束了。


但是另一首配乐并没有收录在原声CD中的是Alfred, Tristan, The Colonel, The Legend这是最后反击复仇的一个场景中出现的,我想看过影片的朋以也一定对最后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拉得鲁上校从袖管里掏出一把抢的镜头记忆深刻,最后他射杀了来袭的柯林兄弟,这段精彩之极。配乐同样精彩异常,先是排箫和女声无词歌形式的音乐来渲染紧张的气氛,随后弦乐进入,镜头上以慢镜头重放的方式表现了拉得鲁上校最后射出的子弹。小号作为引自,弦乐进入并以管弦乐齐鸣的方式进入了高潮影片的主题再现。
艾尔弗莱德最终和父亲相拥在了一起,摒弃前嫌重归于好。

James Horner在这部影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他是另一个主演毫不为过!

另:200512月底,印度洋海啸引发强烈地震,当时我正在泰国的普吉岛,三天后中国大使馆派专机把我们接回了祖国。普吉岛机场播的音乐正是《燃情岁月》的主题音乐…..在生命的轨迹里,我们会遇到很多很重的东西,回过身去再看,其实很轻……
  
原声CD曲目
CD1

01. Legends Of The Fall [5:29]
02. The Letters [2:14]
03. Susannah Arrives [2:50]
04. The Ludlow [4:17]
05. Off To War [5:55]
06. To The Boys... [2:45]
07. Letters From The Front [1:42]
08. Samuel's Death [8:21]
09. Susannah Alone [1:01]
10. Tristan Returns [3:51]
11. Passion Consummated [1:01]
12. Alfred Moves To Helena [2:56]
13. Trapped Calf [1:28]
14. The Grizzly [0:54]
15. Farewell - Descent Into Madness [8:10]


CD2


01. The Changing Seasons [1:37]
02. Wild Horses [1:45]
03. Tristan's Return [2:32]
04. Goodbyes [3:08]
05. The Quiet Heart [1:09]
06. The Wedding [3:03]
07. Recollections of Samuel [2:01]
08. Isabel's Murder [1:59]
09. You Have To Let It Go [1:05]
10. Prison Visitor [2:03]
11. Revenge [6:18]
12. A Moment Alone [1:05]
13. Alfred, Tristan, The Colonel, The Legend... [12:11]

使用道具 TOP

144#
发表于 2011-9-13 01:07:26 | 只看该作者
对这部电影,我无话可说,不是因为不好,是很好,无论是电影本身还是其配乐,主题旋律极其优秀,魂牵梦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9-10 18:08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不是塞维利亚理发师)是叫这名字吧?我买下有不少日子了,一直不曾看。看来需要找时间看看才是了。话说库斯图里卡也藏有几部电影但一直没看,最近对中世纪电影特别感兴趣。库斯图里卡,我曾在一部电影里看过他的演出,他与茱莉亚毕诺许共同出演,另一位男主角是我非常喜欢的法国男演员,丹尼尔-奥图。老念猜猜这部电影名字叫啥?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8 23:30, Processed in 0.035214 second(s), 18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