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36873

查看

300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狗儿念经

121#
发表于 2011-12-27 12:46:29 | 只看该作者
我听的是霍洛维兹的版本,那砸的力度。。。我怀疑他的钢琴是特制的。

使用道具 TOP

122#
发表于 2011-12-27 13:5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看来念经师傅对Hyperion的录音很偏爱啊,
甲米 发表于 2011-12-27 11:43

部分Hyperion我确实比较喜欢,另一位Hyperion悍将Marc-Andre Hamelin我后面会谈到,他的李斯特也很优秀。


使用道具 TOP

123#
发表于 2011-12-27 13:57:18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李斯特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这个话题,我也聊聊我的想法。

我觉得李斯特的这首奏鸣曲更趋向于一种幻想曲的风格,而非传统的奏鸣曲式。虽然在整首曲子的结构中依旧可以看出传统奏鸣曲结构的美,例如快-慢-快-(慢)的层次,但极具开拓精神的却是这首曲子的开头和结尾。

这是一个全世界想诠释这首作品钢琴家都为之头疼的问题,如何弹好开头七个小节以及结尾处这七个小节(754-760小节)。有些人把开头看作是阴暗的、晦涩的象征,我个人却更愿意把它看作是进入梦境的沉睡。与此照应的就是结尾处离开梦境却默默离开的画面。演绎者对这此14个小节的诠释基本决定了他的思维取向是如何的。

而主体部分我大致认同阿劳对于此曲的认识,因为我也是一个“浮士德派”死忠。况且从李斯特生平的其他作品来看,完全有理由相信李斯特对于《浮士德》的偏好甚至到达了偏执的状态。整个曲子浮士德主题由始至终的贯穿着,但却在不同的时候表达着不同的含义。

在快乐章的开始部分,跳动而略有调皮风格的乐句表达了浮士德少年轻狂的风格。随后梅菲斯托的主题呈现,恶魔诱惑浮士德的场景生动而形象。其中还穿插着浮士德在挣扎中对平静生活的回顾,直至恶魔再次出现驱使他的灵魂。

慢乐章显然是格丽卿的爱情主题,纯洁而又高尚。甚至为了浮士德而升华至天堂的境界。其中的谱写风格极其接近于瓦格纳的“爱之死”。是李斯特最美的乐句之一。

最终恶魔在再次出现的快乐章中出现,战胜了浮士德。人性的丑恶使得浮士德为之疯狂。即使在天堂的格丽卿也无法挽回这个结局。待浮士德追忆与忏悔时一切都已经过去。梦境打开留给人们的无尽的思索。

这首曲子与之对应的是舒曼的C小调幻想曲。这是两位伟大的作曲家相互题献的作品。至于C小调幻想曲待有机会再次表达下个人的想法。

李斯特的这首B小调也是我最喜欢的钢琴作品之一,手头上慢慢收集了也有近20个版本。等会再和大家慢慢分享我对这20个版本的体会。

点评

期待!  发表于 2011-12-27 14:17

使用道具 TOP

124#
发表于 2011-12-27 14:33:47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诸位,俺也是聊聊浅薄心得,抛砖引玉,李斯特刚上路罢了。共同切磋、研讨!

《b小调奏鸣曲》“后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12-27 03:03

老兄说的非常到位,尤其赞成全局观和逻辑上的说服力的观点,只是能够满足这2点的演绎很少。

使用道具 TOP

125#
发表于 2011-12-27 14:38:21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李斯特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这个话题,我也聊聊我的想法。

我觉得李斯特的这首奏鸣曲更趋向于一种幻想曲 ...
bluesky 发表于 2011-12-27 13:57

我也是觉得开头和结尾的演绎特别重要,这部作品如果开始没有打动我,后面的兴趣就降低很多,再有就是听最后如何首尾的。老兄的分析让我长见识了。


使用道具 TOP

126#
发表于 2011-12-27 15:05:24 | 只看该作者
蓝天兄也写得很好。

使用道具 TOP

127#
发表于 2011-12-27 15:09:25 | 只看该作者
阿格里奇当年获得肖邦大赛冠军后的第一个录音就是这张唱片,包括这首最著名的B小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8#
发表于 2011-12-27 15:09:26 | 只看该作者
2位老兄的分析都非常专业,特别喜欢这样的分析,请结合唱片继续谈。

使用道具 TOP

129#
发表于 2011-12-27 15:23:31 | 只看该作者
阿格里奇当年获得肖邦大赛冠军后的第一个录音就是这张唱片,包括这首最著名的B小调:
shinelb 发表于 2011-12-27 15:09

李云迪也在走这条老路,他获得肖邦大赛冠军后不久也灌录了李斯特B小调,这张唱片是获奖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30#
发表于 2011-12-27 15:37: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1-12-27 22:30 编辑
老念确实对B小调有高妙的理解。我基本放弃了对B小调的热情,承认自己很菜,听不懂这首曲子。不过,能把 ...
alma 发表于 2011-12-27 12:41

确实,b小调不好懂,旋律也谈不上多美,而且弹不好还容易产生支离破碎之感。

但是,容我补充一点,正是因为这“古怪精灵”的b小调却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斯克里亚宾来,要说李斯特之后谁在钢琴形式、和声架构以及调性变换等环节上极大地“继承”了李斯特的话,我认为斯克里亚宾不仅继承了,而且由此发展出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另一番天地。他的很多奏鸣曲也大都是单乐章形式,而且某些和声架构,调式的奇妙转换可以明显窥见李斯特的某些中晚期影子来(至于斯克里亚宾本人是否对李斯特有相当兴趣,我暂时还没考证过)。关键是,斯克里亚宾也同样显得“支离破碎”。更为紧要的是,演绎斯克里亚宾全在钢琴家自身的天分、灵性和修为基础上才能达到神妙无方的流畅及连贯性,并产生音色的玄妙神秘之感,最终烘托出斯克里亚宾那独特的“神秘印象主义”(俺自己给斯克里亚宾钢琴曲的定义)氛围来。

因此,我们是否可以隔山打牛一般地透过斯克里亚宾的诠释要领来启发一下关于李斯特,关于他的《b小调奏鸣曲》的“悟点”和要领呢?这一要点的关键之处俺认为就是音色和连贯性(段落衔接了无痕迹)!这也是评定一个版本好坏的关键之处,至于力度劲道、动态幅度都是位居其次的——诠释李斯特,诠释者很关键!老李还没豁然开朗的话,别怪李斯特,继续寻找“梦幻”版本吧。

最后说一句:瓦格纳的话不必计较,拿勃拉姆斯的话戏仿一番的话,俺认为可以说瓦格纳这话是被“放空了的评语”。


使用道具 TOP

131#
发表于 2011-12-27 15:43:44 | 只看该作者
“神秘印象主义”,这个说法好。

使用道具 TOP

132#
发表于 2011-12-27 15:55: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1-12-27 15:58 编辑
对于李斯特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这个话题,我也聊聊我的想法。

我觉得李斯特的这首奏鸣曲更趋向于一种幻想曲 ...
bluesky 发表于 2011-12-27 13:57

蓝天兄的解读细致到毫发,尤其“首尾”说让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开心啊!
不过本人倒是不太在意《浮士德》说(但相当佩服兄的解读,你把李斯特的音乐形象具象化了,俺不佩服不行!),俺更愿意将b小调视为一部诗意化的戏剧性作品来给俺提供更大的想象力空间,对我来说这更加有趣。

补充一点:俺很期待蓝天兄晒出自己手中的版本来,俺已经打算好好收集一下b小调的版本呢。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9 18:13, Processed in 0.036170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