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52677

查看

187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alma

85#
发表于 2012-2-20 16:17:14 | 只看该作者
音容犹在
斯人已去

小李飞刀成绝响......

使用道具 TOP

MZL

86#
发表于 2012-2-20 16:28:58 | 只看该作者
顺便问一下楼主,那位程老先生还在否?多年未见了,很想念他。

点评

也是我和老严都关心的问题。我们也不知道。  发表于 2012-2-22 23:17

使用道具 TOP

87#
发表于 2012-2-20 16:31:27 | 只看该作者
嬉笑怒骂,性情中人。可惜了。。。。。
一路走好,悼念。。。。。

使用道具 TOP

88#
发表于 2012-2-20 17:51:06 | 只看该作者
勃总在伊美姬发布了大量古典音乐的资源,给很多无条件买到这些唱片的人带来了福音。 同时也是为古典普及做了贡献。

就这一点,功德无量。

后来勃总做了音响产品,如CD,功放,耳放, 试问一下,还有谁能用这个价格做出这样的声音?

勃总是难得的软硬奇才,不仅在上海少见,在全国也是少见的。如此匆匆离去,相信是天堂需要勃总带去更多美好的音乐。

愿勃总在天堂享受永恒。

使用道具 TOP

89#
发表于 2012-2-20 18:41:07 | 只看该作者
在每一个相关帖子里悼念勃总!
神交已久,恨未能会面!

使用道具 TOP

90#
发表于 2012-2-20 18:54:49 | 只看该作者

     我朋友在伊美姬下载了很多古典音乐大包子,我记得光莫扎特就有几百张CD,
下载完莫扎特后,刻录CD用了几天时间。可惜我那时只刻了一些自己熟悉的,没有留下资料。
想想那时,烧友们真有福。
     现在再也找不到伊美姬那样的无私的有丰富古典音乐资源的网站了。勃总也走了。
     让人伤感。
     

使用道具 TOP

91#
发表于 2012-2-20 19:51:27 | 只看该作者
伊美姬的日本写真女友版块人气也很旺

使用道具 TOP

92#
发表于 2012-2-20 20:41:40 | 只看该作者
勃总写的真好!
我最近听一些古董JBL音箱,感觉也认为那个时代的机器要搭配,黑胶唱机配胆机配钴磁喇叭,放那个时代录音的唱片,才能体现独有的魅力。
这种魅力,是设备参与了艺术创作,因为设备失真,这就要考验设计师如何掌握、调整这个失真,这种“失真”也是“音乐”的一部分。

我数次用“全手工紫砂壶”对比“模具紫砂壶”来比喻这些上一代的失真音响设备,“全手工”恰恰代表“有误差”,在“有误差”的情况下,做到人的极限,以及这种极限所营造的韵致和境界。

这是真空管加古董喇叭的另一种美,所以不乏追捧者。

使用道具 TOP

93#
发表于 2012-2-20 22:05: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2-2-20 22:10 编辑

老严痛斥最近发烧器材无比昂贵呈现出奢侈化和贵族化的倾向。他后来一直说,听音乐的系统不需要花很多钱。

那么一套可以听音乐的系统的特征是什么呢?他认为从音乐的表现来说,核心要素是平滑流畅、紧密和平衡。那么相比来说,两端延伸很大就不是音乐表现的最核心要素,所以在音响制作方面,供大众使用的系统就没有必要在两端的延伸性上做文章,因而高频在高处的延伸感和低频的下潜深度就不是一定要追求的。所以重要的就是音乐表现中的流畅、紧密与平衡。这就是为什么老严始终将布鲁克纳的音乐作为试音聆听的重要参考。

使用道具 TOP

94#
发表于 2012-2-20 22:07: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庸无为 于 2012-2-20 22:17 编辑
老严痛斥最近发烧器材无比昂贵呈现出奢侈化和贵族化的倾向。他后来一直说,听音乐的系统不需要花很多钱。
...
alma 发表于 2012-2-20 22:05

确实如此,当今的很多器材为了追求两端而舍本求末了,使声音失去了平衡和刻画深度,声音的灵魂是泛中频。

使用道具 TOP

95#
发表于 2012-2-20 22:10:52 | 只看该作者
他山之石!勃总对数度51年拜罗伊特《合唱》的解析也一并解答了迷惑我数十年的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个录音超越了我听过的所有《合唱》的录音,也一并超越了我所拥有的所有富特的《合唱》录音。这是一个沃尔特·莱格再创作的富特艺术的结晶体。而且,说实话,我也是深爱着东芝2088的这版假立体声的。随着我不断地收藏这个录音的英版红金标、德版电气红金标、法版半月红金标乃至法国协会版和国际版数码黑胶,我的结论是德版红金标是各方面最真实的一版。二十多年后,我获得了怎么多年来萦绕我心头这个疑问的终极谜底。虽是甚晚,但很满足。感谢冥冥中的海上资深乐友。

使用道具 TOP

96#
发表于 2012-2-20 22:34: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2-2-20 22:35 编辑

音响的核心是对音乐的理解。从以前的一个拾音、两个拾音到现在的多个拾音,拾音技术设备发展日新月异,但这些还无法达成一个满意的录音,后期加上了很多混音调音等等,录音师和制作人按照什么标准来成就一张唱片,这种聆听标准可以检测一位录音师制作人的音乐水平。音响的DIY者的主要功夫是下在音乐上的,而不仅仅在设备技术上。老严不齿于成天听蔡琴等发烧女声唱片的音响制作者,原因是这些发烧型的声音会严重干扰音响制作人对声音的正确理解。

从纯技术角度来说,老严不能算家电技术最好的人,连前三甚至前五都排不上,因为他不是这个专业出道的,他从事DIY完全依靠自己对设备技术的学习。但是要说到技术,那日本人技术肯定是世界排在前列的,为什么经典的音响设备日本出品的(指完全是日本人开发的)很少呢?为什么有的日本出品的音响一定要请意大利、英国等专家操刀呢?原因就是做音响的人不会听音乐。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7-1 01:00, Processed in 0.049286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