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33865

查看

221

回复
返回列表

1#
发表于 2012-3-1 15:30:09 | 只看该作者
<<音响二十要>>没什么错,关键你如何去有侧重点的去看这20个要素.另外看标题就知道它纯粹就是抛开音乐只是音响器材的参考指标.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2-3-1 15:54:40 | 只看该作者
谁的错呢?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2-3-5 10:38:49 | 只看该作者
说到这事,是因为今晚我的博弈失败(我坐在三楼第一排左侧墙边第一个位置)。按照经验,大提和倍大被安排在舞台右侧的几率很高,所以,我会选择正对这些低音声群的位置,也就是观众席的左侧。今天杰基耶夫将这些低音声群布置在了舞台的左侧。我记得好像老妖怪艾森巴赫率领伦敦爱乐也是这么布置的,好像维也纳那场也是这么布置的?(这记忆有点模糊了,请scfan版主指正)。通常这样布置的都是顶级乐团或是有想法的指挥。
...
alma 发表于 2012-3-5 01:00


关于这个摆位,艾森巴赫带费城来的时候曾经请教过,得到的答案是,大、贝大在左是19世纪通行的做法,而二十世纪则在右,选取哪一种是指挥的自由裁量,并无什么特别的奥秘。


使用道具 TOP

现场那些事

4#
发表于 2012-2-25 23:38:24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2-3-15 23:38 编辑

菜鸟想哪儿说哪儿,顺便谈谈现场、唱片与音响的一些取向。

(一)从阿兰胡埃斯谈起

大家都听过阿兰胡埃斯协奏曲,这是一首非常伟大的吉他协奏曲。好几年前西班牙国家交响乐团来上海演出,但那场雨夜中没有多少人来听,可惜我认识的很多人没去。

西班牙著名吉他大师上半场演出了阿兰胡埃斯。我大惊失色的是,我在现场实在是听不清楚很多细节,我记得当时坐在东艺A区楼道后面的第三排,那应该是(管弦乐)全场最佳区域之一,但我确实是没听清楚,尤其是没有听到在唱片中经常听到的强烈的具有节奏感的拨弦声。上半场我具有的现场至上论推翻得干干净净。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2-2-25 23:56:34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我不看现场,我不会了解弹吉他的时候,吉他手戈拉多前面要放一张搁凳,他演奏的其实非常细腻。当时,我要是了解吉他演奏的话,我应该起码坐在A区的第六排甚至是第三排。

下半场演出了卡门、三角帽和波莱罗。西班牙乐团在这些曲子中,表现出与德奥、俄罗斯、英美乐团完全不同的演绎风格,他们对小提琴音色的华丽炫耀已经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三角帽的演出过程中,所采用的多种华丽擦弦技术,是我这么多年听现场的经验中,从来没经历过的,完全是一场艳遇的西班牙。而我坐的那个A区楼道后第三排的位置正正好。波莱罗的演出非常high,随着各个演奏乐手逐一站立,音乐此起彼伏,依次渐强。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2-2-26 00:04:0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吉他的现场我坐过一次第一排,感觉非常棒。除了音效之外,表演者的表情、拨弦的动作都看得非常清楚。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2-2-26 00:04:23 | 只看该作者
我后来认识到,现场,也应该是与系统一样,是一个需要正确认知的一种听音环境。现场不是万能的,但是它具有特殊的魅力,就像系统同样具有它特殊的魅力一样。我们在进入一个现场之前,应该具有一个对此现场的预期,这种预期首先是对乐团的基本预期、对音场的预期和对音乐的预期,如果不能具有这种预期,那么,我们要么就是被现场拖着鼻子走,要么,就是根本不了解这个现场演出的独特魅力在哪里。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2-2-26 00:13: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2-2-26 00:42 编辑

(二)三支阿姆斯特丹concertegebouw

菜鸟分别在阿姆斯特丹、上海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听过杨松斯和郑明勋指挥的阿姆斯特丹concertegebouw ,我发现这居然可以被认为是三支乐团。上海大剧院那两场属于彻底的失败,杨松斯那时生病加上大剧院不良的音场,导致效果不佳。回到阿姆斯特丹杨松斯精神抖擞,指挥肖斯塔科维奇和瓦格纳,音色美妙的一塌糊涂,弦乐薄如蝉翼,木管圆润婉约,铜管控制良好,三大声部相互缠绕所包裹起来的平衡的音群,可认为是我这辈子现场听到的最漂亮的音色。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2-2-26 00:41: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2-2-26 01:56 编辑

最近郑明勋指挥的阿姆斯特丹concertegebouw,我听了勃拉姆斯那场。虽然我对上半场的舒伯特第八还不是最满意(我觉得还是不如穆蒂指挥上交那场表现,虽然乐团的音色好上不少),但下半场的勃拉姆斯我完全惊呆了,这完全不是杨松斯棒下的那支concertegebouw,乐团的音色不是显得有点华丽而是带有明显德奥音色风格的那种紧缩、平衡、偏暗和具有强烈内在张力的音色。这场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演的非常好。

要知道这是在上海东艺,一个音色显得非常明亮(低频有点塌陷)的音乐厅,在这个音乐厅中,只有两支乐团能够保持如此深沉的音色-------北德与concertegebouw。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2-2-26 01:56: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2-2-26 02:32 编辑

(五)最好听的钢琴声音在系统的重播里
in writing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2-2-26 01:06: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2-2-26 02:18 编辑

(三)现场听的是什么

现场你不会太注意音效。确实在音乐刚起来的时候,你会很注意音效,然后你不会太注意它了,因为很快你会被他的演奏吸走了。所谓刘大师的经典音响二十要,在音乐会现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或是不会注意的。因为如果你真的注意了,只有两种原因:演得太差了你很烦,或者是声音实在太差了。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是你已经离开了音乐。

真正的现场,或许不如系统惊艳,但是听久了以后就明白,那是最好的声音,任何系统都是很难模拟的那种非常舒服的没有压力感的声音。自然的平衡,是真正的三段平衡。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2-2-26 01:17: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2-2-26 01:56 编辑

(四)系统好在什么地方

有很多人可能不会同意,但是菜鸟认为,系统的声音有可能会比现场好。我听过最好的小提琴的声音,但是我承认,即使是海飞兹拉过的小提琴的声音,也不一定能超过一段发烧录音在一个优良系统中,所播放出来的那么惊艳。尤其是古乐唱片中所播放出来的那种娇艳,譬如在一些小唱片录音公司。譬如alpha,他们录制的小提琴声音,已经到了超凡入圣的地步,这完全不是在真实现场所能听到 。而他们确实都是非常好听的小提琴声音。

这就涉及录音和重播了。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7 03:50, Processed in 0.034919 second(s), 17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