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8573

查看

106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73#
发表于 2013-3-4 13:36:57 | 只看该作者

切利的粉丝们,福利来了

切利 1978 - 1982 在 LSO 的录音 11CD



下载链接:http://pan.baidu.com/share/link? ... %201978-1982%2011CD

使用道具 TOP

74#
发表于 2013-3-4 14:07:47 | 只看该作者
哪儿有卖这碟的?

使用道具 TOP

75#
发表于 2013-3-4 14:57:28 | 只看该作者
哪儿有卖这碟的?
清兵 发表于 2013-3-4 14:07


这个是限量发行,早就售罄了。不再接受订单。

http://www.hmv.co.jp/news/newsDe ... nre=700&style=0

http://www.hmv.co.jp/artist_Orch ... CD%EF%BC%89_1788328

使用道具 TOP

76#
发表于 2013-3-5 09:52:3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是限量发行,早就售罄了。不再接受订单。
scfan 发表于 2013-3-4 14:57

这套应该有销路吧
竟然还不卖了……


使用道具 TOP

77#
发表于 2013-4-7 12:39:47 | 只看该作者
切利把他的每一场音乐会和演绎的每一部作品都作为一次宗教体验,而他的信徒也是这么临场体验的,后辈通过切利嗤之以鼻的罐头产品的CD,也是抱着体验一种布道的情感去聆听切利的。
然而,切利自己也承认,他很多时候并不是因循作曲家的意愿和承旨,而是阐发他自己的禅宗理念和意愿。切利最成功地营造出了布鲁克纳音乐中那种非节奏型的结构,他们的意向和臆想,是穹窿结构的,一种弥漫在宇宙穹窿中的“雾”。但打破音乐节奏型,走向蛋壳型穹窿的音乐家,仅布鲁克纳一家,所以,切利的手法和臆想,只能适用于布鲁克纳一家,除此而外,他就是臆想的固步自封和冥顽不化了。
切利是反古典主义、反浪漫主义的极端,他反贝多芬、反舒伯特,实际上也反勃拉姆斯。但他一定是德彪西某些作品的天然解释者。

使用道具 TOP

78#
发表于 2013-4-8 00:33: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4-8 08:30 编辑
切利把他的每一场音乐会和演绎的每一部作品都作为一次宗教体验,而他的信徒也是这么临场体验的,后辈通过切利嗤之以鼻的罐头产品的CD,也是抱着体验一种布道的情感去聆听切利的。

切利是不是把每一场音乐会作为一次宗教体验,我们先不讲,但他的宗教亳无疑问是天主教的,或许他自己混进点私货,即东方的某些理念,但他的宗教是西方的。就象瓦格纳的帕西法中,虽然有点佛教的影响,但其宗教是西方的。至于切利的信徒是如何来聆听的,这个结论就更难泛泛而下了。我自己并不认为是信徒,喜欢切利是因他手下的音乐之美。并不是他的宗教理念。就象瓦格纳一样,瓦格纳的音乐是伟大的,但其内含的哲学理念是三脚毛的,瓦的哲学理念无非就是德意志文化的宗高性。宗教是用来为这个理念服务的。切利的宗教理念也是这样。本质上是西方的,但具有某些东方理念。他的音乐或许受到这种理念影响而形成了某种特殊的美学形态,就如我前面说的三点。但是听者并非就是在听他的宗教理念,而是在听那种音乐上的美和崇高。就象我们听巴赫B小调Mass一样,一个非天主教徒也可感到在崇高和神圣为基础的美感。

然而,切利自己也承认,他很多时候并不是因循作曲家的意愿和承旨,而是阐发他自己的禅宗理念和意愿。切利最成功地营造出了布鲁克纳音乐中那种非节奏型的结构,他们的意向和臆想,是穹窿结构的,一种弥漫在宇宙穹窿中的“雾”。但打破音乐节奏型,走向蛋壳型穹窿的音乐家,仅布鲁克纳一家,所以,切利的手法和臆想,只能适用于布鲁克纳一家,除此而外,他就是臆想的固步自封和冥顽不化了。

实际上,切利走的是富特的路线。更强调了后来诠释者的自由发挥。至于这种发挥是否符合原作曲者的意图是可以讨论的。再以瓦格纳为例,当今的瓦剧演出,乌七八糟,什么东西都可摆上舞台,通过种种无人可以理解的隐喻来表达瓦格纳的那种三脚毛的哲学理念,切利和之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有点我是同意你的说法,即我说的布鲁克纳音乐中的那种崇高性和散漫性非常符合切利的音乐美学形态。

切利是反古典主义、反浪漫主义的极端,他反贝多芬、反舒伯特,实际上也反勃拉姆斯。但他一定是德彪西某些作品的天然解释者。

说反或许强烈了点。切利只是用他自己对音乐美学的理解来解释古典和浪漫期的作品而己。是否解释的好,令人信服是个见仁见智的题目。说反古典主义,实际上布鲁克纳,瓦格纳的音乐都是反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马勒作为浪漫主义的最后位伟大的作曲家已经是种复杂的混合物。反在某种含义上来讲并不是贬义词。

从美学理念来看,切利仍是浪漫主义的。他并不是反浪漫主义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先来看看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区别。古典主义把音乐作为一个客体的东西。音乐是描述的客体的事物。这种客体事物可以理解为客体的观念,或物品。作曲家本身的主观理念不是音乐表达的目的。而在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表达的是主体,即作曲家的情感和对客体的感受。从这个角度来说,切利仍是浪漫主义的指挥大师。

点评

很同意这段长篇大论。  发表于 2013-4-17 03:14

使用道具 TOP

79#
发表于 2013-4-10 11:21:41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没和瘦马兄交流了!
我对切利的看法大体都在下面。概括地说,就是他的音乐没有“实体”。 ...
桂猪 发表于 2013-2-25 21:02


这倒和切里评点托老的言论相映成趣“他只是指挥了一堆音符”(大意)
很赞同瓦尔特的观点,歌剧是成就出色指挥的必修课。

使用道具 TOP

80#
发表于 2013-4-10 23:02:10 | 只看该作者
喜欢切利,谢谢楼主那么精彩的分析。

使用道具 TOP

81#
发表于 2013-4-16 17:0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若飞公子 的帖子
切利显然没注意到他的音乐缺乏造型,而托斯卡尼尼是有造型的。


   

使用道具 TOP

82#
发表于 2013-4-17 03:1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切利显然没注意到他的音乐缺乏造型,而托斯卡尼尼是有造型的。
桂猪 发表于 2013-4-16 17:04


不管他是没注意到造型还是故意不要造型,反正他的音乐观里没有“造型”这个元素。喜欢不喜欢是一回事;要批评他,我觉得还是要站在他的角度上来批评才有意思。

点评

瘦马兄别急。我只是觉得他的魔法书里的咒语别的大师的书里全有,我承认他的外观很特别,其实极端来说,这也不新鲜,不是说疲劳了,而是别的大师也有。我常常觉得他缺乏自己的角度,所以我并不知道从他的角度去看是如   发表于 2013-4-17 10:22

使用道具 TOP

83#
发表于 2013-4-17 21:14:43 | 只看该作者
桂猪  发表于 10 小时前
瘦马兄别急。我只是觉得他的魔法书里的咒语别的大师的书里全有,我承认他的外观很特别,其实极端来说,这也不新鲜,不是说疲劳了,而是别的大师也有。我常常觉得他缺乏自己的角度,所以我并不知道从他的角度去看是如
--------------------------------

呵呵我没急啊。有时候正常语气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就像吵架了。呵呵,现在看我写的话自己也觉得像吵架。桂猪兄莫怪。

使用道具 TOP

84#
发表于 2013-4-19 11:20: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4-19 12:08 编辑

实际上,切利正是有他自己的角度。这个帖子里这多不同的观点正说明了他的独特的角度和美学观。如果象他早期指挥的作品那样,他根本没自己的角度,争议也不会产生。

最近看了这本书。



我在前讲过,布交有两性,散漫性和崇高性。要理解布交必须理解这两点。而布鲁克纳的灵感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他生活的的城市Linz周围的景色,二是宗教。在音乐的美学形式上则是管风琴的音色特征和瓦格纳的音乐。这些实际的经验的感受和信仰都对他的音乐的风格和形式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布的音乐是客体的音乐,作曲家的情感不是音乐表达的主体。故布不是个浪漫主义的作曲家,虽然他处在浪漫主义时期。布的音乐表达对崇高性的复杂的描述。上面这书中提及了康德对崇高的描述。

Sublimity is not a quality objectively inherent in things, whether natural or man-made, but is instead a mental state arising from our apprehension of them. When we are confronted by an object that is “great beyond all standards of sense,” he wrote, “it makes us judge as sublime, not so much the object, as our own state of mind in the estimation of it.” Kant’s aesthetics argue that the intuition of sublimity arises from the failure of our empirical faculties: when our senses prove incapable of comprehending an object as a coherent totality, we become “aware, by contrast, of the magnificence of Reason itself. The resulting feeling is the feeling of the sublime.”

崇高性不是物体内实际包含的一种要素,不管这物体是自然的或是人造的。崇高性是我们对这种物体领会上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当我们面对“一个超越我们感觉能力”事物,康德写到,“这就导致我们把这事物判断为崇高。这种崇高并不是这事物的本身,而是我对这事物大致评估下的一种精神状态。”康德的美学观认为,我们有关崇高的感受是产生于我们无法从实际的感官来体验崇高性。相反地,当我们的感官无法理解一个物体统一的总体性,我们就认识到要从思维上来推断这种伟大的属性。这时导致的情感就是种崇高的情感。

我看了这段,不禁拍案叫绝。正是这样。自然景色本身无所谓崇高,而是人无法理解这种随机的组合产生的那种美感和伟大,故崇高感情油然而生。同样,宗教,人为的东西,它要表达的超越人的实际感受的无所不在的统一性和完美性,一种最高和终极的标准。人无法在感官上来理解它,故只能在理念上推断它,这时人就产生了对这些事物的崇高的情感。

布的交响乐就是企图表达自然和宗教的崇高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读康德的书总是不期然有惊喜。确实有见地。厉害!  发表于 2013-4-19 14:57
这段话在理。  发表于 2013-4-19 14:40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8 23:48, Processed in 0.038652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