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46619

查看

457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sjj

73#
发表于 2013-7-21 00:03: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3-7-21 00:07 编辑
看了您的言论,显然您不理解无我的含义,那就不怪您了。维护传统文化是好事,回家是好事,但您不了解回 ...
ssjj 发表于 2013-7-20 23:17

所以,要请您指点一二。 我吆喝半天,不就是因为您只说了上半句吗?




使用道具 TOP

74#
发表于 2013-7-21 00:12:54 | 只看该作者
     指点还谈不上,我的理解也必有偏颇,佛教是一套严密而相互印证的复杂体系,单独拿出任何—点都是不可能说明白的。

使用道具 TOP

75#
发表于 2013-7-21 00:20:18 | 只看该作者
指点还谈不上,我的理解也必有偏颇,佛教是一套严密而相互印证的复杂体系,单独拿出任何—点都是不可能 ...
ssjj 发表于 2013-7-21 00:12


请君详解。


使用道具 TOP

76#
发表于 2013-7-21 00:24: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3-7-21 00:26 编辑
Alma老兄什么时候开始信佛了。这里给段台湾星云大师的文字,你看看是不是要听听人家的话?

Marriage is  ...
Jwang 发表于 2013-7-19 08:04


星云大师还是挺开明的。 从他弘扬佛法立场上说,确实应该支持同性恋。诸法无我啊。
我不开明。  所以,我反对同性恋婚姻。

使用道具 TOP

77#
发表于 2013-7-21 00:44:18 | 只看该作者
    哈,教授终于又跳马'将'军了,你想在这里开道场么?那不是一年也讲不完?况且俺水平还不够。您先去看看佛教史吧,说起来会很复杂。

使用道具 TOP

78#
发表于 2013-7-21 00:53:27 | 只看该作者
     您不会想一日成佛吧?可没那好事哦。

使用道具 TOP

79#
发表于 2013-7-21 01:03:16 | 只看该作者
您不会想一日成佛吧?可没那好事哦。
ssjj 发表于 2013-7-21 00:53

一日愁白了头发有,一日成佛就不想了。


使用道具 TOP

80#
发表于 2013-7-21 01:12:56 | 只看该作者
佛教经典是释迦摩尼佛涅槃后开始集结的,第一次集结佛教没有分化,有迦叶主持,第二次是在释迦佛涅槃100年后集结的,当时佛教分化了上座部和大众部,因此集结的经典就不同,在后来是在200年后的阿育王时代集结的,这些经典的集结,都是靠背诵传下来,没有形成文字,在500年后,佛教已经分化得很厉害,才开始形成巴利文的经典。

使用道具 TOP

81#
发表于 2013-7-21 01:27:19 | 只看该作者
      按照佛教最终追求的成就来看,可以划分为大乘和小乘(大乘追求成佛,小乘最高成就是阿罗汉)

按照修行方式,可以划分为显宗和密宗

按照学说划分,还可以分有宗和空宗

另外按照历史还可以划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等.

按照传播的地域,语言等可以划分为:北传汉地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藏传佛教等.

中国的佛教有十个宗派: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另外加上两个小乘的宗派:俱舍宗、成实宗。

使用道具 TOP

82#
发表于 2013-7-21 01:43:36 | 只看该作者


公元0世纪前后,佛教中出现了佛塔的崇拜,形成了大乘最初的教团——菩萨众。一部分人根据《大般若经》《维摩经》《妙法莲花经》阐述大乘思想。形成了中观派(空宗),和愈伽派(有宗)两大系统,将早期的佛教贬为小乘。

佛去世后500年,大乘中观派兴起,代表任务龙树,以后还有清辩,佛护,月称等人继续发扬。同一时期,小乘中的上座部,经量部也在继续发展中。

佛去世后900年,愈伽派大兴,奠基人无著和世亲。无著原来为上座部僧人,因为对上座部的教理感到不足,而开始阐发大乘教理。理论为“万法唯识”“三界唯心”的唯识论。

7世纪时候,密教开始流行,8世纪后与印度教融合,9世纪后密教大兴,11世纪易斯兰教派进入东印度各地,到了13世纪,很多重要佛教寺院受到破坏,僧徒星散,佛教终于在南亚次大陆消失了。

使用道具 TOP

83#
发表于 2013-7-21 01:44:00 | 只看该作者
按照佛教最终追求的成就来看,可以划分为大乘和小乘(大乘追求成佛,小乘最高成就是阿罗汉)

按照修行 ...
ssjj 发表于 2013-7-21 01:27


不是我要砸你的场子,而是因为你那句“”多少罪恶假佛教而行“这句,真是把我给惹了,而且您老一点说明都没有。

使用道具 TOP

84#
发表于 2013-7-21 02:00: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sjj 于 2013-7-21 02:10 编辑

随着佛陀的逝世,僧侣间的意见分歧愈益严重,这就产生了统一思想的要求。到阿育王为止,相传佛教经过三次结集。所谓结集,意思是会诵经典,就是为了维护团结,消弥分歧所作的一种努力。
  佛陀一生的教诫,本无文字记录,哪些是由他直接口述的,属于他本人的思想,已经不可考证。但在他的弟子群中口耳相传,背诵记忆者,为数相当可观,其中也少不了后学者的自我创作。把这些各以佛陀名义流传的教诫汇集起来,经过各地比丘集会共同讨论协商,形成大家一致认可的经典,是统一的需要,也是统一的前提。
  关于结集的细节,南传和北传的说法稍有不同。据南传材料①,第一次结集是在佛灭后第一年的雨季,由佛陀弟子大迦叶召集主持,五百比丘参加,在王舍城的七叶窟举行,阿阇世王提供一切费用。这次结集,历时七个月,阿难受命诵出诸经(“修多罗”或“法藏”),优婆离诵出戒律。据说,“律”
  的基本给构,包括戒律的性质、条款、制律的缘起等,都已成型;而“经”
  作为“阿含”②的形式,分作五种,也大体固定下来。但这次会诵的经、律,仍无文字记载。
  佛陀逝世一百多年以后,由耶舍召集七百僧侣在吠舍厘城举行第二次结集,再次统一经律,重心则是讨论戒律。据南传上座部传说,结集的结果,是以耶舍为首的摩偷罗(今马士腊)西方僧侣确定“十非法事”,宣布接受金银布施、储存多余食品等违背旧律者为非法:东方的跋耆国比丘则公然主张向施主素取钱财,以便僧众购置衣物。支持耶舍的是少数,但是“上座”
  地位高,所以强行通过了“十非法事”。跋耆比丘是多数派,反对这一决议,遂另组织上万人的“大结集”,承认十事合法。早期佛教由此开始分裂为“上座”(长老)和“大众”(多数)两部。按汉译《摩诃僧只律》(大众律),佛在结戒时,一方面按“少欲知足”的原则,严禁“邪命”求食蓄财,但在特殊条件下,不但允许僧侣接受金银财物,甚至可以进入市场贸易获利。是否允许僧侣储存剩余食品和财物,是佛陀与提婆达多分歧的继续,是制约佛教发展方向的内在原因,以此作为佛教根本分派的依据,是合乎逻辑的。说一切有部的学者著《异部宗轮论》,认为佛教的这次分派,是出于“大天五事”。大天认为阿罗汉还有生理本能欲望,对佛教不能完全信行,需要师长指教等,目的是贬低早期佛教最高果位的声誉,抬高佛菩萨的地位。大天一派构成“大众部”,反对大天的一派就是“上座部”。此说的真伪难辨,但这种褒贬,或者反映了大乘和小乘的最早分歧。
  南传佛史还记载,到阿育王时,又举行了第三次结集,地点在华氏城。
  以国师目犍连子帝须为首,有一千名比丘参加。当时,阿育王确定了用汤药、饮食、衣服、卧具等四事供养比丘的原则,大力支持佛教的发展。
  关于三次结集的传说,即使在佛教的文献中,记述也不尽相同,这表明,早期的佛教典籍决不是出自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僧团之手,而是在不断变迁中,汇集多种僧侣的思想凝结而成。结集的过程,也就是佛教理论和神话编造与加工的过程。事实上,是否形成过统一的佛典,是可疑的。迄今发现的早期法藏,即《阿含经》,就不是同一个派别的。至于律藏,也是各派自制,差别很大。论藏是更晚些时候出现的一种体裁,各派在教义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这一部分上。
  尽管如此,关于结集的传说,仍然勾画出了早期佛教发展的大趋势:多数僧侣要求在民众聚居的地方活动,少数坚持远离世间的方针;多数僧侣信奉的教义含有“外道”的成分。群众性越加广泛,而少数上座,则向帝王靠拢,力图在现实的社会政治中发挥作用。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7-5 10:14, Processed in 0.027291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