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91575

查看

1017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石南根

169#
发表于 2013-9-25 06:30: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9-25 22:05 编辑


Walter Weller Quartet 演奏舒柏特弦乐五重奏,虽然是再版,依旧生动感人。这也是年轻的作曲家一首濒死之作,与第21钢琴奏鸣曲有着类同的韵味。

Weller 曾经是维也纳爱乐的首席,组建了Well四重奏团。后来干起了指挥,最辉煌的时刻要算在RPO做常任指挥,并录制了几张很出名的碟片。他的诠释出自奥地利传统,温火适度。老年到比利时国家交响乐团做常任指挥,前几年听过若干场他的贝多芬,差强人意,偶有佳作,第七交响曲出奇地好,不狂野,但韵律感强。去年退休了,不知年逾八旬的老头子今天如何。

点评

Weller指挥拉赫玛尼诺夫,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发表于 2013-9-25 18:53

使用道具 TOP

170#
发表于 2013-9-25 08:32:42 | 只看该作者
石兄辛苦了!
我昨晚把LP系统搞得7788了,又可以听黑胶了。
到时和应一下兄台。

点评

施兄维护着论坛,才是辛苦。黑胶是个好东西,不才总盼着能充分欣赏其美。但经验有限,还请兄多指教。  发表于 2013-9-25 21:59

使用道具 TOP

171#
发表于 2013-9-27 15:47:26 | 只看该作者


 WAND在英语里恰好有“魔棒”的意思,老指挥家以此为姓,真是贴切。HM的录音清爽质朴。



  第一次听到WAND是他那张在RCA录制的舒柏特第八、九交响曲双张碟。昨晚听完他的布鲁克纳,突然意识到WAND的风格是多么的“正”。有如克莱斯勒在诸多小提琴家风格中的“正”。

  舒柏特那两首交响曲后来听了许多的版本,其中富特文格勒给我最深的印象和最大的触动。但老富的东西是新鲜热辣的精神大餐,吃完大呼过瘾,却似乎不能天天享用,否则会变得神经质。而WAND就像是西安的馍,常年吃有益健康,但不觉有啥特别的味儿,可一旦离开陕西,到北京过几年,就会想念,因为北京的馒头,我指的是如今沉年粮食做的,真他娘没个味儿(西安同事语)。我这北京人去了西安,却会被满溢谷香的馍惊倒,一口气把各类面食吃个半死。

  WAND的布鲁克纳同样准确、端正、堂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72#
发表于 2013-9-28 10:01:38 | 只看该作者
31年前的今天,母亲溘然去世,留给儿子一辈子深入骨髓的想念和无从报恩的遗憾。

活着是多么的美好,即便进入中年,以后进入暮年,总还有机会享受这个世界和人类的伟大创造。母亲却不再有机会。

SOFRONITSKY的磨坊女改编曲,如同当年母亲温暖的手掌,冬天上学前抹了一点点雪花膏,香香的,软软的,在脸上抚摩。

互联网多么好,尽管没有买索大师的录音,却随时能够听到。MM33兄有几乎全套的索氏黑胶,真是幸福。

使用道具 TOP

173#
发表于 2013-9-29 08:36:04 | 只看该作者
31年前的今天,母亲溘然去世,留给儿子一辈子深入骨髓的想念和无从报恩的遗憾。

活着是多么的美好,即便 ...
石南根 发表于 2013-9-28 10:01

石兄多保重。


使用道具 TOP

174#
发表于 2013-10-1 09:23:02 | 只看该作者
富特文格勒,古典音乐里波澜壮阔、势不可挡的代名词。
他的作品被认为具有“天堂般的长度”,“超越了悲欢的深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75#
发表于 2013-10-1 13:09:44 | 只看该作者
我最近刚听了一个垂头丧气的富特的《贝九》。

使用道具 TOP

176#
发表于 2013-10-1 21:08:55 | 只看该作者
我最近刚听了一个垂头丧气的富特的《贝九》。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3-10-1 13:09


是哪一版?

使用道具 TOP

177#
发表于 2013-10-1 21:48: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10-1 22:39 编辑



      几年前淘碟,一盒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夹带着2张PHILIPS录制的CONSTANCE KEENE弹的RACHMANINOV的24首前奏曲,没有封皮。因为从来没听说过Keene,只匆匆听了一遍,觉得气势很猛,触键相当刚毅,只是音色变化没有RICHTER那么丰富,节奏的伸展比ASHKENAZY略为收敛,但总体比WISSENBERG火箭炮一般的横冲直撞要更易接受,毕竟这24首短曲被誉为24阕小诗。

      今天翻出来重新一听,可能是因为音响器材的调整,抑扬顿挫的乐感强烈了许多,令我不禁好奇上网一查。原来Keene竟是位女士,而且就是因1964年录制这24首前奏曲出名。与HASKIL一样,这位女士也是身材娇小,但弹琴力道惊人,且情绪热烈奔放。Ms Keene多数时间在美国任教,鲁宾斯坦对其褒奖有加,且送自己的儿子拜师学琴。她算是长寿,2005年84岁谢世。下面这份讣告将其身世和成就讲得很清楚。
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obituaries/constance-keene-465412.html

     无意评价Keene的钢琴成就,但想起来历史上应该有不少这样的演奏家,因为擅长某个作曲家的某个作品而史上留名。用“一招鲜”这个词形容,可能不太恭敬。这里也想请教诸兄,类似Keene这样的“半名家”还有哪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78#
发表于 2013-10-2 09:54: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10-2 10:02 编辑



再推荐一位“一招鲜”的“半名家”吧。今天找到ARGO的一张片子,Rhondda Gillespie演奏的李斯特钢琴曲。上网一查,又是一位女士,以擅长弹李斯特出名。出生于澳大利亚,住在美国和巴巴多斯。不得已,还是她2010年去世时的讣告讲得最清楚。
http://www.smh.com.au/comment/ob ... 20110201-1accl.html

初听下来,她和肯特纳有相近之处,将李斯特的炫技隐藏在细密、精巧的织体下,不强调狂放激越的一面,注重挖掘旋律和意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79#
发表于 2013-10-2 19:47: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etamophore 于 2013-10-2 21:07 编辑

1951年1月7日在金色大厅与维爱、Seefried、Anday、Patzak、Edelmann的录音与1951年留下的另两个《贝九》录音(著名的拜罗伊特7月29日现场录音及8月31日萨尔茨堡现场录音)相比,富特显得心事重重、思维凝重而暮气沉沉,尤其第一、第三乐章显得结构不清、语句混沌,几乎丧失了《合唱》应有的启示性。

好像帖子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回复另外一个帖子的,是我的问题还是论坛服务器的问题?
实际上,Orfeo给出的信息是混乱的,1月7日的录音应该也是萨尔茨堡的录音,在Orfeo的说明书中都被标注为维也纳音乐之友大厅的录音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80#
发表于 2013-10-3 01:34:42 | 只看该作者
今晚在家整理了一晚上富特的唱片,又兴之所至从亚马逊订了一大堆。非常有意思,这位大师尽管半个多世纪前就离开我们,但他的唱片几乎等身于后世代野心勃勃的卡拉扬,仅在某些领域略逊于老卡。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7-4 05:06, Processed in 0.047123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