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0513

查看

153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alma

133#
发表于 2013-10-11 03:35:49 | 只看该作者
以人性为名号的某些人性,我觉得就是应该被咔嚓,譬如,自由主义,譬如同性恋!

点评

呵呵,这家伙在表演各种人性!  发表于 2013-10-11 15:37

使用道具 TOP

134#
发表于 2013-10-11 12:04:14 | 只看该作者
人性奇怪的不得厘清:很多同性恋者就是纳粹主义者,而纳粹主义者中又有很多迷恋色情。还以为李教授支持同性恋呢。

使用道具 TOP

135#
发表于 2013-10-11 12:11:24 | 只看该作者
坦白讲,看到AIma的某些言语令我感到悲伤。一般的民众有此言不奇怪,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却有着独裁者的思维。

点评

FIM
中国人里有很多是这样的:自己是被统治者却往往具有统治者的想法。处处都从统治者的想法出发考虑问题。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么?  发表于 2013-10-11 18:22

使用道具 TOP

136#
发表于 2013-10-11 15:42:26 | 只看该作者
以人性为名号的某些人性,我觉得就是应该被咔嚓,譬如,自由主义,譬如同性恋!
alma 发表于 2013-10-11 03:35

同性恋我不关心,只想问一句:老李如何定义自由主义?或者你要咔嚓掉的是哪一种自由主义呢?因为我觉得你丫说话极其自由主义!

点评

一向逍遥的老念,原来你也也没hold住( ⊙ o ⊙ )啊!  发表于 2013-10-14 02:09

使用道具 TOP

FIM

137#
发表于 2013-10-11 18:25:03 | 只看该作者
以人性为名号的某些人性,我觉得就是应该被咔嚓,譬如,自由主义,譬如同性恋!
alma 发表于 2013-10-11 03:35


科学和艺术都需要自由的空气。

关于同性恋,我想说一句。这个世界有上千个物种存在同性恋,只有人类一种反对同性恋。

使用道具 TOP

FIM

138#
发表于 2013-10-11 18:30: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IM 于 2013-10-11 18:34 编辑
以人性为名号的某些人性,我觉得就是应该被咔嚓,譬如,自由主义,譬如同性恋!
alma 发表于 2013-10-11 03:35


有一种人及其强烈的反对同性恋,但其实他自己本身就是同性恋。他所做的这一切都不过是想掩盖自己身份而已。

记得之前在另一个帖子几个极友曾经激烈的讨论过同性恋的问题,我发过一个网易的新闻,标题是:美国最大反同性恋团体主席自承是同性恋

据台湾东森新闻网报道,美国最大的“反同性恋”团体主席钱伯斯月前抛下震撼弹,“我受男人吸引好多年了……”

  钱伯斯还宣布解散其所领导的同性恋治疗机构,并对这些年来被他言论伤害的男女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致歉,“什么同性恋治疗都是唬烂,我从没看过人成功转性!”

  据报道,钱伯斯领导的是由260间教堂组成的同性恋治疗机构“出埃及记”(Exodus),标榜可靠祈祷“治疗”那些非异性恋者。钱伯斯曾标榜靠“信仰的力量”从男同性恋“恢复正常”,并娶了一名美娇娘。

  不料高举10多年反同性恋大旗后,钱伯斯终于演不下去了,他于今年6月对外坦承自己一直爱的是男人,这些年来从未变过,同性恋治疗根本没用,同性恋权利团体赞扬他“勇于认错、面对自我,这才是真男人”

昔日战友反同性恋宗教团体却酸酸地说:“感谢上帝的慈悲,‘犹大’终于露出真面目。”

  “新一代的基督徒必须寻求改变,”钱伯斯宣布关闭“出埃及记”后表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已经被困在一种既不能荣耀彰显人类同胞,也不能荣耀彰显圣经的世界观。”



这里想补充一句:圣经是人写的,人总是会犯错误的。

使用道具 TOP

139#
发表于 2013-10-11 22:11: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3-10-11 22:30 编辑

伟大的声音(一)作为消费的声音

发烧友以经常半开玩笑半谦虚的说,“音乐派是听音乐,我们发烧党听声音”。这句话当然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声音就是音乐的内容,声音可以说就是音乐本身。不过,发烧友作为群体出现以前闻所未闻,没听说过60年代有这种群体,上世纪初那就更没有了。但是现在作为一种亚文化的群体是明确存在的。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现象是,当年两大巨匠:福特文格勒与托斯卡尼尼争论不休,同时拥有巨大粉丝群体。但现在来说,福特文格勒地位稳固听者甚多,而托斯卡尼尼最近被喜欢的人越来越少,两者落差很大。当然不否认当年托斯卡尼尼也有可能是被推上神位有关。

使用道具 TOP

140#
发表于 2013-10-11 22:23: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3-10-13 22:38 编辑

托老与富爷之间的分歧和音乐运作方式差别很大,可以有各种视角。我一直认为在他们统治的时代,是一个现代主义的时代,比较强调准确、干净和效率。托老作为时代巨擘显然有这方面的原因。而现在这个时代则是一种消费的时代,更加倾向一种巴洛克风,出其不意与细节的滥觞成为审美的主要构成部分。马勒潮其实也是这样,马勒音乐虽然结构一般般,但是他的音乐中有无数的细节,这些细节之间的串联是他音乐的主要特色,这些特别都反映在声音的无限丰富上。所以马勒潮与发烧时代之间是同步的关系,是有其原因的。

点评

即物主义嘛。  发表于 2013-10-12 13:36

使用道具 TOP

141#
发表于 2013-10-11 22:29: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3-10-11 22:34 编辑

从消费视角来看,有些作品一定会占据主动,特别是马勒。漂亮的音色、丰富性、细节、晕眩效果等等。马勒现在越演越多,但演的好的越来越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马勒声音一定会做的越来越好听,包括阿巴多在内的琉森的马勒,也是在走这个路子。发烧友和音乐派终于在马勒这里走到了一起。

所以,要想完全勾勒伟大声音的各种面向的话,必须要从社会学、现象学和美学等各种视角来看待,才会显得比较充分,但这已经超越我的能力和时间要求~\(≧▽≦)/~啦啦啦

使用道具 TOP

142#
发表于 2013-10-12 09:24:59 | 只看该作者
坦白讲,看到AIma的某些言语令我感到悲伤。一般的民众有此言不奇怪,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却有着独裁 ...
Jwang 发表于 2013-10-11 12:11


您应该开心的,如你所愿,同性恋正在中国大学校园里如火如荼的展开,而悲伤的是本菜鸟。

使用道具 TOP

143#
发表于 2013-10-13 22:52: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3-10-14 01:09 编辑

(二)声音的奇观

在一个视觉消费为主导的社会中,存在一群非常执着的声音消费群体,依然是相当可贵的事情。如同视觉消费存在奇观一样,声音也存在奇观。这个奇观我稍微举几个例子:

1,作品的声音奇观。这个例子最好的就是马勒,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可以包括从最细腻的室内乐风格到最庞大管弦乐交织,有很多出其不意的声音细部,譬如第六交响曲最后的几声大鼓,足以让人魂飞魄散。马勒使用了很多现在常用的奇观化手法,譬如拼贴、蒙太奇等等。

2,乐团的声音奇观。这个例子包括卡拉扬的亲兵柏林爱乐。同样在60年代,凯尔波特与柏林爱乐录音的贝多芬,它的声音就比较平衡和松弛,但是几年后柏林在卡拉扬的带领下就制造出历史上惊世骇俗的声音:庞大、厚重、强烈的密度,紧张而且精美。这种声音在目前清丽时尚的取向下已经难以复现。

3,制作的声音奇观。最近古乐大行其道。而且古乐的唱片录音都相当好,但是如果你去听一场古乐演出的话,你会发现你根本听不到唱片里的声音,因为这些唱片都被制作得像仙乐一样的此音只能天上有!与此相似的是各种人声、吉他、钢琴、二胡、笛子等等的唱片,这些都被归类为发烧唱片!

使用道具 TOP

144#
发表于 2013-10-13 23:03: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3-10-14 01:03 编辑

发烧友与乐迷其实是一类人,伟大的发烧友就是伟大的乐迷。声音的奇观现象出现以后,我发现声音变得越来越倾向成为被独立欣赏的主题。如同某些巴洛克音乐一样,某些奇观化的声音变得越来越有欲望,越来越夸张,也越来越没有灵魂。这种变化不仅与声音走向有关,也与演绎和录音制作的发展有关。奇观化声音消费中,声音的愉悦性、及时性和片段性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声音组织所带来的深度与深刻显得越来越次要了。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6 18:07, Processed in 0.039638 second(s), 2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