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63976

查看

54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阿杰

433#
发表于 2013-11-7 20:25:28 | 只看该作者
从开始到现在,你查查看我是否定你的切线的讲法过没有?从来没有。在我图中,我也是用切线的讲法。臂停中间是因为向中心的力和向外的力均等。如你要用切线来讲,我不反对。我不理解为什么要拿切线来说我不敢承认什么
Jwang 发表于 2013-11-7 10:15


你既然承认了切线方向的牵引力,难道你就不会画画超距时切线的方向?


使用道具 TOP

434#
发表于 2013-11-7 20:29:41 | 只看该作者
超距不形成侧滑力。在前面的实验中并不存在超距,但也存在侧滑力。超距的概念是不容滑淆的。

Jwang 发表于 2013-11-5 11:16


原来你是凭这个原因呀?
哈哈,谁告诉你负距有侧滑就等于超距没有侧滑的?
又是你那个专家?


使用道具 TOP

435#
发表于 2013-11-7 20:37:10 |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你对侧滑的回复。
哦,你还没有回答我光面的唱片没有音槽壁,到底有没有侧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36#
发表于 2013-11-8 03:50: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11-8 09:24 编辑

说起超距概念是否有用,到是令我想起了段历史。十多年前,极品坛还未诞生。我写了个小网页来讲述如何调LP。当初的宗旨是在最简单的有效和尽量少用仪器的情况下来调LP。后来在LDH大哥的要求下我把这网页的内容全部转发在他的网站上。当初我就强调超距不用调。这是因为两个零点调节好后,超距自然确定了。但是当初有多少人认识到这点就不得而知了。国内很多有关调LP的八大功九大招的文章中仍然调整超距。此后,又经过不断地实践,认识到只要调好有效长度,再调一个零点就可。而且这方法更精确。我在几年前在其他网站谈过,但多少人听进了,我不知道。至少公开的中文文献中没有人提及。至今我仍未看到有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论述这个观点。在这同时,我发现实际调整中,往往缺乏臂有效长度的信息。我创造了既简单又有效的求证有效长度的的方法。这个方法是首创性的,即没有人在英文文献中提出,也没有人在中文文献中提出。

至于中山张提出取消超距的概念,这完全是毫无意义的。超距是支点臂中一个客观存在的概念,不是你要取消就可以取消的。你如果说你不调超距,我不反对,但这一概念是客观的,不可取消也没法取消。

现在中山张及他人看了我的文章,意识到了这一点,喝了我挖的井的水,反而倒打一耙,说我这挖井人错了。就如SRA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没有中文文献提出,我是第一个把这一问题引进到中国大陆LP玩家中的。阿杰在其他贴中也采用了我的观点。至于系统地阐述利用iPad来调LP这也是首创的,尽管有些内容还属于探索性的。但是在国内和国外都没有的。

点评

j 版又跟大家开玩笑了。  发表于 2013-11-8 16:20
j 版又跟大家开gfq  发表于 2013-11-8 16:18

使用道具 TOP

437#
发表于 2013-11-8 04:45:12 | 只看该作者
j 版,请问你所说的 “ 中心切线 ” 是直线?还是曲线?


这问题还用问?

点评

直接回答就行了嘛。  发表于 2013-11-8 16:24
直接回答就行了嘛。  发表于 2013-11-8 16:21

使用道具 TOP

438#
发表于 2013-11-8 06:14:21 | 只看该作者
你就少吹一点吧,我前面有张支点臂轨迹设计图,就很好地解释了超距,你看得明白再说吧。
用电脑调LP都算首创,精度够吗?
你把示波器当摆设?
还是先搞清侧滑的概念吧。

使用道具 TOP

SRX

439#
发表于 2013-11-8 09:58:51 | 只看该作者
只要唱针与臂转轴心的连线 与 唱针处的切线 不重合,就会有侧滑力,无论超距是+、0、-。

点评

感觉这个说法是对的!  发表于 2013-11-8 12:54
精辟  发表于 2013-11-8 11:50

使用道具 TOP

440#
发表于 2013-11-8 10:52: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杰 于 2013-11-8 16:54 编辑

说得好!
有了力的概念之后,要判断方向就更简单了。

使用道具 TOP

441#
发表于 2013-11-8 16:57:22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叙述得简单明快。

侧滑力的主要成因,就是唱臂的 “ 有效长度 ” 与切线不重合所产生的偏心分力 ...
中山张 发表于 2013-11-8 16:28


我觉得对侧滑力的讨论可以告一段落了,即使有不同意见,就权当各自保留吧,建议阿杰展开下一个议题的讨论。

使用道具 TOP

442#
发表于 2013-11-8 17:47:21 | 只看该作者
黑胶没接触过,不过唱针的轨迹应该是等距螺旋线吧。轨迹不是圆的话,那肯定有法向和径向的加速度(作用力)了,否则不能那样运动。至于力的来源,估计要看具体结构了。
螺旋线的曲率半径应该是变动的,不知道曲率圆圆心的轨迹是否变动?要复习高数了。

点评

动用高数,头都晕了...  发表于 2013-11-8 18:00

使用道具 TOP

443#
发表于 2013-11-8 19:5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中山张 的帖子

张兄好,“侧滑力”我不清楚。只是质点要延螺旋线运动的话,法向的向心力和径向(切线)的力都不可少,没有径向力的话,只能做圆周运动。
至于这两个分量的力的来源,可能部分来源于你所说的半径差,或可以说音槽内外壁的压力。
包含角不懂,我想螺旋线曲率圆圆心轨迹是否变动,和唱针能否保持切线位置关系挺大。
   

点评

近些天,大家一直在讨论的所谓“侧滑力”的主要成因,就是wang 兄现在所说的“法向的向心力”了,只不过是大家与您的叫法不同而已,“侧滑力”是发烧界的民间述语。  发表于 2013-11-8 20:35

使用道具 TOP

444#
发表于 2013-11-8 19:59:59 | 只看该作者
rock  发表于 1 小时前

动用高数,头都晕了...

r版,有时用数学工具讨论反而简单点。而曲率的话,不用高数恐怕还不行。

点评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在发烧界 或 唱片业 或 力学几何上,一些本来是相同的东西,但在几个领域里大家所使用的述语和名词叫法也不同。所以也很难统一叫法。  发表于 2013-11-8 20:38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9 13:29, Processed in 0.040935 second(s), 2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