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3-2-6 10:14 编辑
明清时期 1.小曲:小曲是一种在各地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小曲,又名“俗曲”。 它最初在各地的城坊市镇流行,后来进入城市,在歌楼酒馆内传唱。在城市里,经过民间职业艺人的努力,在艺术上进一步成熟。明时在首都等各地形成了许多小曲的中心。 ①类型:北京小曲、扬州小曲、汴梁小曲。 ②音乐上:现实性题材、风格各异、其音乐语言,丰富多样。意义:在思想上和艺术上较以前有较大发展,形成了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的突出特点。 2.弹词和鼓词:我国古代说唱艺术的高峰,也是明清艺术的杰出代表。 ①弹词:源于宋时陶真,是清代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明代弹词有小鼓、拍板伴奏,清代弹词有琵琶、三弦伴奏。 ②鼓词: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的说唱形式,前身是宋元鼓子词、词话。表演形式是表演者边唱边击鼓板,以三弦伴奏。最早的鼓词是《大唐秦王词话》。 弹词 |
鼓词
| 南方 |
北方
| 明末(在清代发展起来) |
清初(在清代发展起来)
| 重唱(多为浪漫性题材) |
重说(多位现实性题材)
| 多为长篇 |
多为短篇(段儿书)
| 方言 |
国音
| 内容:风花雪月的故事、传奇 |
现实性写法
| 作品:张端生《再生缘》、陶贞怀《天雨花》、 丘如心《笔生花》、成惠英《凤双飞》、陈遇乾《义妖传》(白蛇传)、《珍珠塔》 |
《呼家将》、《薛家将》
| 反映明末社会的阶级矛盾:男尊女卑,女性题材较多。 |
作品多半以忠臣良将、卫国英雄的功绩为题,描写他们南征北战、卫国却敌的故事。
| 苏州弹词、杭州弹词、扬州弹词、江宁弹词 |
山东大鼓(梨花大鼓、犁铧大鼓)、京韵大鼓、京东大鼓、西河大鼓、东北大鼓(凤天大鼓)、乐(lao)亭大鼓
|
3.子弟书: 北方鼓词的旁枝,出现于清代,是八旗子弟的说唱艺术。表现八旗子弟在边关保家卫国。清中期以后,被其它鼓词艺术取代、逐渐消亡。 4.琵琶艺术的发展 ①《十面埋伏》: 一首著名的琵琶古曲。最开始叫《楚汉》,后又叫《十面》,最后演变成《十面埋伏》。清代琵琶曲分为文曲和武曲,此曲为武曲。叙事型套曲,详细描写了楚汉决战。最早见于《华氏琵琶曲》。 ②《霸王卸甲》: 一首著名的琵琶曲。与前者一样都是描写楚汉决战③《海青拿天鹅》:又名《海青》,是我国目前所见最古老的一首琵琶套曲。目前所见《海清拿天鹅》的最早谱本,是北京智化寺保存的康熙年间的手抄本。内容生动地描写了海清捕捉天鹅时激烈搏斗的情景。全曲共有18段。 5.民间器乐(形式): 明清时期,在各地民间音乐基础上,形成了许多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器乐合奏,如:鼓吹、吹打、十番、弦索等。 ①西安鼓乐: a.分为“佛乐”、“道乐”、“俗乐”(前两个是宗教的,后一个是民间的)。 b.分为两种形式:“坐乐”(坐在大殿上)和“行乐”(坐在马车上站着吹)。 ②河北吹歌: 河北鼓吹是纯民间俗乐,在中秋、春节上表演。 ③山西八大套:多用于民间婚、丧、喜、庆和庙会场合,由当地职业性的民间音乐组织“鼓房”(亦称“响打”、“鼓班”)进行演奏。 ④十番锣鼓:分为锣鼓段和乐段组成。 ⑤弦索:北方器乐合奏形式。乐器:提琴、火不思、兔儿味瑟、扠儿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