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537

查看

22

回复
12
返回列表
楼主: op133

13#
发表于 2014-7-24 12:47:31 | 只看该作者
有套卡拉丝emi录音室全集包子不知声音如何?emi的包子有点不放心。。。
op133 发表于 2014-7-24 07:03


EMI的卡拉斯那个大包子是不是黑底的那个?如果是的话,那之前广州洋垃圾中很常见,凑合听了一下,录音良莠不齐,听起来好像唱的竭斯底里。。。放弃了。呵呵, 我现在蛮喜欢听苔巴尔蒂,她在DECCA公司的录音不少,很出色。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4-7-24 12:54:52 | 只看该作者
卡拉斯录音室包子已经是第三刷了,内容相同,我相信一代不如一代。

点评

现在在广州的洋垃圾唱片档偶尔还能看到这套,以及卡拉扬的,我发现这2个人的在洋垃圾唱片店中几乎从没缺过货...  发表于 2014-7-24 15:24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4-7-24 15:45:33 | 只看该作者
卡拉斯录音室包子已经是第三刷了,内容相同,我相信一代不如一代。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4-7-24 12:54

包子的话,如对音质有要求的还是要小心下手。最近淘了套2手的卡拉扬EMI歌剧全集,包子的音质确实有点单薄。和手里已有的EMI的20世纪伟大录音系列相比,如纽伦堡民歌手,玫瑰骑士差距明显,更遑论早期老板。这样看来,卡拉丝还是慢慢收单本好了。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4-7-25 10:58:07 | 只看该作者
我同意M兄的观点。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4-7-25 15:08: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4-7-25 15:10:1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永远卡拉丝,不朽的《托斯卡》!!

“为艺术,为爱情…为何在我如此痛苦的时刻,上帝要这样对待我?”她唱得那么的伤心,那么的绝望无助。每当我的唱机播到此处,我都不禁按下repeat键,久久地聆听。

玛利亚·卡拉丝(Maria·Callas)和《托斯卡》总有那么一种令人难以言状的迷人魅力。1942年,19岁的希腊姑娘卡拉丝意外受聘扮演托斯卡,以顶替身体不适的女主角。从此,歌剧舞台上升起了一颗耀眼的明星──也许是最灿烂夺目的一颗。5年后,她被名指挥塞拉芬推荐进了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更是一发不可收,在整个五十年代,她的名字几乎成了女高音的代名词。她并非没有竞争对手,事实上,五、六十年代是盛产艺术家的年代,女高音苔巴尔蒂就是其中之一,而在她们激烈的竞争中,卡拉丝的光芒无可辩驳地盖过了后者。“她对歌剧的杰出贡献甚至可以与威尔第相提并论…”对于这样的评论,我甚至都有点嫉妒──为另几位我所热爱的艺术家:洛丝-安吉丽丝、施瓦茨科夫、弗蕾妮…
在卡拉丝的演唱生涯中,这部《托斯卡》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常人们认为卡拉丝是威尔第和贝立尼作品的最好的诠释者,但这部《托斯卡》却可能是她最经典的演绎,也是卡拉丝神话的巅峰。她因此剧成名,而她最后一次取得巨大成功的演出的剧目也是《托斯卡》。那是在1965年的一个夜晚──在此之前因嗓音出现退化迹象她已有七年没演出此剧,那晚她谢幕十六次。此后她告别了舞台。
普契尼的名作《托斯卡》就其内容而言其实可算是一部“惊险片”:画家马里奥·卡瓦拉多西因掩护一名政治犯而被捕并遭严刑逼问,其美丽的未婚妻托斯卡向警察总监斯卡尔皮亚男爵求情,男爵答应在行刑时放空枪,但要求托斯卡委身于他。无奈之下,托斯卡只得应允(这里有那首著名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而后当斯卡尔皮亚步步紧逼之时,走投无路的托斯卡用餐刀刺死男爵并将尸体藏好后赶往刑场,让卡瓦拉多西在枪响时假装倒下,随后一起逃往国外,但男爵并未履行其诺言,最终卡瓦拉多西饮弹身亡。此时,男爵被刺事发,面对追兵,痛不欲生的托斯卡跳楼自尽。
平心而论,类似这种过于注重情节渲染的戏剧是不易做到感人至深的,它的首演就不很成功。剧中对暴力场面的描写也令听惯《蝴蝶夫人》、《绣花女》的听众觉得不寒而栗;女主角似乎也并不很可爱,至少不如楚楚堪怜的“巧巧桑”或“咪咪”动人,甚至连卡拉丝本人也不很喜欢这个角色。但普契尼终究是大师,在他的笔下,整部《托斯卡》从头至尾充满了典型的普契尼式的优美旋律,其中有许多流芳百世的杰作,如《奇妙的和谐》、《今夜星光灿烂》等。该剧的结尾部分非常悲壮,极具戏剧性:画家已被当面枪决,而不明真相的托斯卡还在一旁焦急地等待行刑队离开,甚至还得意地唱道“我的马里奥就像在舞台上一样棒”,着实令人心碎──所有这一切的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对此剧“全盘接受”,谁叫它是普契尼的大作?
卡拉丝的一生并不幸福,她非常的执着。《托斯卡》中那首《为艺术,为爱情》似乎正是对她的真实写照:她的一生为了艺术——退出舞台后仍然从事声乐教学事业;也为了爱情,她与商人麦乃基尼的婚姻看来并不美满,后来她爱上了希腊船王昂纳西斯,并在1964年与前夫离婚。但船王并没有娶她,而在1968年与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结婚。1975年,昂纳西斯的去世使卡拉丝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她隐居在她巴黎的寓所里,直到2年后孤独地离开人世。
1953年卡拉丝在EMI(百代)留下了一款令所有歌剧爱好者津津乐道的《托斯卡》(EMI现已将其翻录成CD,片号:CDS 747175 8),这张唱片无疑为后人竖立了一道他们所无法逾越的高墙,近五十年来,没有任何人的演绎能超越它——乐评家们对此相当有把握。录制此片时,卡拉丝正值她的颠峰时期。作为戏剧女高音,卡拉丝的嗓音平正浑厚,有着极高音量,可以随时咆哮于整个管弦乐队上;她又有着惊人的广阔音域,可以从女中音一直唱到花腔女高音;她的音色变化丰富多采,对角色的诠释相当深入;同时,她又丰姿卓约,无论台上或台下都有着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所有这一切,都使她无可争议地成了歌剧女皇。如果你硬要挑剔的话(就象当年苔巴尔蒂的拥护者那样),你也许会说卡拉丝的嗓音在圆润程度上比起最好的抒情女高音要略为逊色一点,而在此片中,卡拉丝是完美的,无可挑剔。她的声音饱满而清晰,细腻的勾勒出了女主角的情感起伏——热恋、猜疑、嫉妒、痛苦、绝望、铤而走险直至不顾一切地殉情;她自身的个性也与女主角颇为合拍,因而从她身上再现出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托斯卡:勇敢、忠诚、感情热烈;不过,对于首次接触歌剧的听众来说,卡拉丝的歌喉可能不会立刻讨好听惯了流行唱法的耳朵,你也许会感到困惑,但只要你热爱声乐艺术,愿意多听几遍,就不难体会出卡拉丝的不凡之处来,相信从那第一声“Mario”起,你会深深被她吸引,会有一种急切盼望听到她演唱的“焦虑”的心情。这就是卡拉丝的魅力所在!当然,你应该首先听一听那快炙人口的《为艺术,为爱情》,那可是最精彩的演绎,足以让现代歌唱家们暗自庆幸没有与她同处一个时代。
这款唱片如此有名,男主演斯蒂法诺(Giuseppe di Stefano)也功不可没。这位出生于西西里的男高音天生一付优美的歌喉,温馨自然,有别于帕瓦洛蒂那泛出耀眼金属光泽的嗓音,若不是为了避免引起误解,我几乎想用“甜美”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他。在演唱方面,当然也是无与伦比的细腻传神,与卡拉丝是“绝配”。卡瓦拉多西临刑前回忆旧日美好时光所唱的《今夜星光灿烂》在他的演绎之下催人泪下,极具感染力,是这个曲目的样板之作,同样是不容有任何追随者的。

我们实在不应该忘记此片中的反角,警察总监斯卡尔皮亚的扮演者戈比。在剧中,他的嗓音威严强横中透着邪恶,确有令人胆寒的威慑力。他应是本剧的基石,没有他强有力的反衬,两位主演是很难出彩的。卡拉丝的唱片多数由塞拉芬指挥,而这部《托斯卡》却是由德·萨巴塔执棒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乐团。在二十世纪前半叶,他将这支乐团训练成了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歌剧演奏团体。他所留下的给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极少,很可能仅此一部《托斯卡》,但这却成了他登峰造极之作。指挥皇帝卡拉扬十分敬佩这位大师,尤其欣赏他的这部《托斯卡》。“是的,他是对的,”卡拉扬对此直言不讳,“但我做不到他那样,这是他的秘密。”此片是单声道录音,因为当时立体声时代尚未到来,但就像淳朴精美的黑白摄影更能够滤去次要、凸现主题一样,聆听这个单声道版本很容易让人完全沉浸在那浓郁的艺术氛围内,让人深切地感觉到自己与音乐是如此的接近;同时,那五十年代的电子管录音也显得分外厚重、润泽,呈现出一种水彩画般的透明感。五十年后的今天,岁月仿佛已为它染上了一层金黄,这张唱片变得更加迷人。在卡拉丝远离我们而去的日子里,在这物欲横流,令人无所适从的商业市场上,面对无休无止的音像技术竞争,EMI依然威风凛凛地继续出版这款陈旧的五十年代老式单声道唱片,令人不禁肃然起敬。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经典”二字的魅力吧。愿她安息,永远的卡拉丝。愿它常伴你左右,不朽的《托斯卡》。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4-7-25 15:20:18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这个录像是电视录影剪辑而来,有损卡拉斯形象。  发表于 2014-7-25 20:53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4-7-25 20:50:42 | 只看该作者
《托斯卡》第二幕录影(2006)


今天重看了Callas1964年2月9日在伦敦柯文特花园的《Tosca》第二幕的现场录影。尽管这部歌剧已是耳熟能详、烂熟于心了,Callas的三个《托斯卡》全剧的录音也一一听过,但实话说在看这个现场录影时,我不得不仍然全情投入,因为心灵仍然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以至于在这边的深夜2点仍然要把心中的观感写下来。
《托斯卡》是普契尼作品中主要人物最少、戏剧结构最稳定、最简洁的一部,但也是戏剧矛盾冲突最激烈的一部,音乐写作也最情绪化,最能给演员以抒发感情、表演最见功力的一部作品。全剧的戏眼就在第二幕,看似简单的剧情和戏剧矛盾冲突,对演员的演唱和表演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并非是象一些人所认为的整个第二幕乏善可陈得只为等待那一曲“为艺术、为爱情”那样。
《托斯卡》的著名录音举不胜数,著名的托斯卡扮演者也几乎能举出一大堆(历史上,Tebaldi、Galina Vishnevskaya、Nilsson都是卓有成就的Tosca),但我相信在人们的心目中,卡拉斯就是托斯卡,这在卡拉斯生前和她死后都是毫无疑问的,但看了这个简短、不甚完整的现场录影,就更印证了当年大都会经理Rudolf Bing在卡拉斯1964年3月重回大都会演出《托斯卡》时所说的话“这是一个我们以前从未见过的托斯卡……”。卡拉斯和斯苔方诺、戈比、萨巴达的那个1953年的著名录音先撇开不提,在这个11年之后的现场录影中,Callas早已过了她的嗓音条件的黄金年代,进入了她舞台生涯的终末期,这场演出也是她的最后几场《托斯卡》了。但可以说Callas在这里的演唱丝毫未见功力上的减退,只有些微的音质硬化,因为只有第二幕的录影,我们对卡拉斯在另外两幕中的表现不得而知,但有海盗版的录音(1964年1月24日)可以证实,这些演出实在是卡拉斯艺术生涯晚期的最辉煌、精彩的演出。由于是现场演出,使得卡拉斯的演唱和表演更得投入,卡拉斯把一个焦虑不安、内心虚弱、恐惧,却愿意为捍卫心爱的人而勇敢地抗争、做出牺牲(演出中当打手把Cavaradossi架出去的时候,Tosca不顾一切地冲过去要抢回她的爱人,和打手们撕扯着,而打手一把将她用力推到一边,这样的全情投入的真实表演,为我们活生生地展现了这位柔弱女性的激烈性格的另一面,看得出卡拉斯丝毫没有顾及到男演员用力的拉扯会损伤她的手臂的肌肤,这样的真实的表演在听唱片时是无法体会到的,所以在我刚接触卡拉斯的音乐时就得到了这样的教诲——那就是欣赏卡拉斯的艺术,最理想的就是看她的现场演出,退而求其次是听她的现场录音,最末才是那些录音室录音,就是录音室录音也要尽量听她在全剧中的演唱)。卡拉斯的演出活灵活现地展现了这个柔弱无助却又有些心计、小聪明的女性,这一切通过她的声音、眼睛、面部表情和举手投足真真切切地传达给了观众。
而与卡拉斯唱对手戏的Tito Gobbi更是令人钦佩,这位号称“意大利国宝”的伟大男中音在戏剧表演的才能上丝毫不让与“歌剧女神”的卡拉斯,将一个高傲、虚伪、淫荡、诡诈、残忍的检察官刻画得入木三分,其凶残、恶毒的眼神令人不寒而栗。也许是戈比把这个人物演得“太坏了”,也或许是卡拉斯在舞台上感情投入得太专注了,在一次他们的演出中,卡拉斯忘记了把匕首的伸缩弹簧打开,直接向戈比刺去,使得戈比受了伤。这件佳话成为他们杰出戏剧表演成就的例证。
那一曲“为艺术、为爱情”在卡拉斯在这里唱来似是水到渠成般的顺应,内心无助的创彻痛楚和对心上人的深深牵念、对天主的虔诚祈求在这里完全就是从Tosca心田流淌出来的一曲祷词,具有催人泪下的撼人力量,一曲唱罢,卡拉斯已是泪不禁潸,这时旁边的Scarpia冷若冰霜的脸庞使得观者对Gobbi刻画的这个人物恶从心生,最后Tosca用利刃刺死了Scarpia,不禁使人击节叫好,而更应为这两位艺术家的真实、精彩的演出而击节喝彩!这两位伟大的戏剧家将整个第二幕的剧情推向了一个接一个的高潮,令人神情高度专注于他们的伟大表演。这就是看现场演出和看卡拉斯表演的魅力之所在。
这个录影实在应该作为一本宣示《托斯卡》第二幕应该怎么样来演的教科书,后来的那些色彩讲究、画质清晰、录音数码级的影片及舞台录像和这个40年前的黑白色的、画质及音质都差强人意的电视录像在舞台氛围和戏剧张力的精彩程度上,始终都是遥无可及的。谋杀场景、拷问场景、赤裸裸的性侵犯和托斯卡内心深度的创痛(完美地表现在“Vissi d’arte”),巨大的戏剧张力自始至终萦绕在观众的心头,片刻使你不得喘息。当大幕拉开,Gobbi就是舞台的聚焦中心,他的威严、阴森和诡诈毕现无疑,你不能寄希望会有更好的Scarpia了。当卡拉斯最后走进舞台起,人们的目光就一直被他们两人所营造的激烈的电光火石般的戏剧激情所牢牢吸引了,一刻也不曾有丝毫松懈。他们高度专注的神情、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一颦一笑通过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乐句和细微的音色、力度的变化、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来的情绪的变化完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个录影告诉我们在他们两位演艺事业的全盛时期,为什么他们始终是世界歌剧舞台的中心人物。在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中,他们所创造的高度的戏剧张力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其间没有些微地松弛过,这一切都真真地展现在后人的眼前(在谋杀场景之前,托斯卡在六神无主中觉得想喝点什么定定神,突然她看到了Scarpia餐桌上的酒杯,看见那是一杯葡萄酒,抓起来喝了一大口,接着又是一饮而尽,这个猛烈的饮酒动作使得她打了一个嗝,卡拉斯的这个用手按住腹部的动作定格了数秒钟,观众的目光一下子就被眼前的场景攫摄住了:卡拉斯不经意间看见了餐桌上的水果刀,这一刻卡拉斯的眼光和面部表情以及整个身体的动作仿佛定格一样僵直了,一个念头浮上心头,然后她缓慢地将酒杯犹如千钧重力般地放在桌上,手掌捂在酒杯上,卡拉斯的手指这时细微地神经质地颤动着,这一刻大概有数分钟的表演鲜活地传达了Tosca此时此刻的内心剧烈的心里变化;而当Scarpia在背后淫荡地催促道“Tosca!Tosca!”,此时托斯卡主意已定,她的胸膛随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而剧烈地起伏着,在Scarpia靠近她身边时,猛然抓起桌上的利刃向Scarpia胸膛刺去……。这种细微的人物表情变化和活生生的表演在目前所见的其他录影中你是不可能见到的,卡拉斯不愧为二十世纪的“歌剧女神”啊!)。
相对来说,Renato Cioni的演唱和表演有些稚嫩和程式化,但就第二幕中他不多的戏份来说已至少能与卡拉斯和戈比的强大声势相抗衡了(在1964年的那个全剧录音中,Cioni的演唱至少是能让人感慰的)。
舞台导演是Zeffirelli,看了这个演出,不能不让人对他的处理无比赞赏,尤其是幕终时当Scarpia倒在地上,空旷的舞台只剩下慌乱不堪的Tosca一人,由卡拉斯和导演在这里塑造的充满诡异的氛围直接预示了Tosca这个悲剧人物在第三幕中的不幸结局。
这场演出卡拉斯的演唱几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当Scarpia命令打开拷问室大门,Tosca听见Cavaradossi受刑时的惨叫声时,Tosca那撕心裂肺的声声呼唤与激烈的音乐进行以及与Scarpia的二重唱使得这段场景摄人心魄,这里的几个Top C,卡拉斯唱来没有出现以往一些演出中曾经教人担忧的破音(曾有听众在听卡拉斯的唱片时,每每放到这段,总是不忍卒听地关小音量旋钮,直至Cavaradossi唱“Victoria!Victoria!”时再打开音量旋钮)。
在讲到卡拉斯的《托斯卡》时,不禁又想起了另一则有关她和Gobbi在演出时的轶事:在第二幕中当Tosca靠近Scarpia办公桌上点燃的烛台时,她的假发被点着了,但Callas并未停下演唱和打断演出,机敏的Gobbi即兴发挥马上像猛禽扑食般地扑向卡拉斯要拥抱她并趁势灭了她头发上的火,卡拉斯也将势竭力反抗他。当Tosca将刺死Scarpia这一刻前,卡拉斯在Gobbi耳际低语道“Thank you,Tito!”。讲这些卡拉斯演出时的种种轶事,我们不是仅仅津津乐道于这些陈年逸闻,更应向这两位伟大的艺术家致以最高的敬意!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4-7-25 21:02:33 | 只看该作者
                      《为爱情和艺术而生与死的卡拉斯》(2007)

最近看了一部新近制作的影片《玛利亚•卡拉斯——为艺术与爱情而生和死》。尽管先前已经看过目前所有以卡拉斯为主题的影片资料(包括她1958年巴黎和1964年柯文特的两次《托斯卡》第二幕及1958年里斯本的《茶花女》第四幕),但这部以1964年柯文特花园剧院的那次《托斯卡》第二幕录影为基本素材的影片,以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影画剪接技巧,通过多位与卡拉斯生前共事过的艺术家及Domingo、Pappano等当代艺术家的评述、回忆,使得我们对卡拉斯的艺术、尤其她在《托斯卡》中的艺术贡献有了更为深层、高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这张碟片不谛是一部理解卡拉斯艺术的很好的教科书,应该卡拉斯乐迷们都去看一下。
卡拉斯的艺术如果只用一个词来解释的话——就是:激情,那种托斯卡式的冲动,那种给人以很强烈的感情震撼的托斯卡。她赋予了这个角色以激情,在很多方面,托斯卡反映了一个为艺术和爱情而生与死的艺术家,也就是玛利亚•卡拉斯她自己的人生。
当我们更仔细地来研究托斯卡这个角色的时候,我们就能从艺术家卡拉斯那里获得全新的理解,卡拉斯对托斯卡作出了全新的解释,因为卡拉斯,普契尼笔下的这部充满着激烈的戏剧情结的最成功的悲剧得到了全新的重生。这部戏中间有三个重要人物,在戏剧结尾时都死去了,这是部非常悲的悲剧。这部戏是普契尼为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悲剧演员Sarah Bernhardt而写的,第二幕结尾托斯卡杀死斯卡尔皮亚后的烛台仪式就来源于Bernhardt的创意,普契尼的写作受到她很大的影响。我们无缘生活在那个时代,但我们能够通过卡拉斯的伟大演出,完全深刻的理解普契尼写作时的意图。普契尼在第二幕结尾时的写作,完全就给人一种戏剧配乐的素描感。但好的演出,能够使这种最简洁的音乐产生最强烈的戏剧震撼力。
在普契尼的笔下,托斯卡是一位年轻的女歌唱家,一个率真、不深思熟虑的年轻女人,一个充满嫉妒心、但漂亮迷人的女性。很多女高音把托斯卡塑造成年龄丰饶而谙熟世事的女人,而男高音则与之相反成为了一个为这个成熟女性随意操控的木偶。但在普契尼的故事剧情中情况则正好相反,卡拉斯将她纠正为柔弱、具有女人应有的气质、年轻的女性形象,要这样的女性来杀死斯卡尔皮亚是十分令人惊讶的,但随着卡拉斯扮演的托斯卡充满着嫉妒之心和激动情绪的展现,她显现出的那种性感和嗔怒、骄横,使得她具有了对斯卡尔皮亚的憎恨、为救赎自己的爱人而置自己于不顾的力量,使得她最终爆发出杀死斯卡尔皮亚的力量。
卡拉斯第一幕出场时是一个爱情正处于低潮期的女人,对爱情没有自信、没有安全感,显得紧张兮兮、心情烦躁。普契尼的音乐在这里没有更多的提示到这点,但这在卡拉斯的演唱中以特有的张力和表情都显示出来了。第二幕中的“Vissi d’arte,vissi d’amour”出现之前,普契尼的音乐有很大一段空白,需要演员去很好地处理这之间的过渡,需要演员聚精会神地去倾听作曲家在这里未写出来的音符。而卡拉斯的信条就是:演员如果要感动观众的先决条件就是首先要感动自我,需要集中精神去倾听作曲家的音乐,倾听作曲家在音乐中倾注的情感——这里面已经包含了一个演员此时所应该做的所有表情和动作。这段话听来很抽象,也很难领会,但实际上就是要求演员用自己的表演来演唱,用一种毫无掩饰的坦荡来揭示人物、揭示自我,使这个人物和演员之间毫无任何障碍、隔阂。所以,在我们看这个第二幕的录影时,你会觉得眼前看到的这个人物不是卡拉斯自己,而是真实的托斯卡。向观众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卡拉斯每每打动观众的秘诀之处。
有理由相信,卡拉斯所表达的正是作曲家意图所表达的东西。卡拉斯自己也说:她演唱时最关心的不是剧本,而是关注于音乐,尽力去寻找音乐中的真谛,尽力去感受作曲家所真正想表达的东西;作为演员的任务并不是要去创造什么,而只是要去忠实地再现作曲家所要呈现的,或使之具有鲜活的生命感。而所有这些有时候作曲家并未在乐谱中完全注明,这就需要一位具有天赋的艺术家天才地去领会和再现它了。
对玛利亚•卡拉斯来说,其实她包含着两个人,一个是作为女人的Maria,另一个就是我们熟知并崇敬的作为艺术家的Callas。随着1965年7月5日她最后一次在柯文特花园剧院演唱《托斯卡》而退出歌剧舞台,在此之后,艺术家卡拉斯就死了。此后随着她内心永远的情人奥纳西斯的去逝,她也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作为女人的玛利亚也离开了人世,死于心肌梗塞这种既有激烈痛楚而又归于寂静无声的疾病。

同期还看了Vai公司出品的另一套影碟

十分凑巧的是,里面也有一个大概是60年前后的苔巴尔第的《托斯卡》第二幕后半部分现场录影,相信看过的朋友,与卡拉斯的现场一比较,相信立马都会作出自己的判断:不管从演唱技巧和人物刻画上,卡拉斯的都远远胜于苔巴尔第,尽管卡拉斯早已过了其巅峰时期。再看前面苔巴尔第的两个《蝴蝶夫人》电视录像片断,耳际尽管还是她一贯的奶油般芬芳的歌声,但已味同嚼蜡了。回味卡拉斯生前曾讥讽苔巴尔第的话——她的演唱哪里如同品位香槟,充其量也就是一罐可乐——虽然辛辣,但还是一语中的的。

点评

写的太好  发表于 2014-7-25 23:46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4-7-25 21:07:24 | 只看该作者
先前Shinelb兄转得那个视频,就是原本据传已经遗失的来自于1958年6月17日伦敦科文特花园的《为艺术、为爱情》电影录影片段。资料的珍贵性不可小觑,但与EMI已经发行过的1958年12月19日巴黎演出的完整第二幕录影以及1964年科文特花园的完整第二幕录影无法相比。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4-7-25 22:35:28 | 只看该作者
卡拉丝确实是在用生命演绎角色,她的歌唱无关音响的HIFI,用一般的回放系统都能体会到强烈的感染力,M兄应开个音乐沙龙,聚爱乐者相互交流分享!

点评

前文都是7,8年前写的乐评。确实,思想的火花会在交流互动的碰撞中闪现。谢谢!  发表于 2014-7-25 23:32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9-28 11:19, Processed in 0.031245 second(s), 2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