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萝岗水西村——
8、萝岗水西村——
广州市东郊的萝岗,散落着不少村落,村民大多姓钟,而位于萝岗西部的水西村,就是其中之一。“水西”这个简朴的村名没太多深意,就是它字面上的意思,水西、水东两村相邻,中间一水相隔,河水不宽,上面有一座水泥桥,据说河上原来有座古石桥,后来被洪水冲断了。
村民们用“一字街、耙子巷”来形容古村的建筑布局,绕过村口的大木棉树,就走上了古村的“一字街”,两三米宽,自东向西,从村头到村尾,串起左手边十几座祠堂和右边祠堂对面的三个水塘。祠堂的规模都不大,其中最有规模的是十世昆山祖祠,又名辉萼堂。
这座古祠建于明朝后期,三进建筑,保存较完整,正门柱两边是一对石鼓。古祠内外都有不少木雕,花果图案,保存相当完好。我们尝试打开大门,站在祖祠的院落中向外望,以大门为取景框,对面水塘的波影和模糊的山色以及远远近近的田野尽收眼底,可谓气象万千。
沿一字街继续向西不远,可以看到远亭家塾,因为是家塾,地位与宗祠不同,所以建筑没有面向北方,而是东西向,在东面的巷子开了正门,西面的巷子开了一个小后门,据说村子的规矩是,婚丧嫁娶等大事,必须从正门出入。远亭家塾临街的一侧也就是建筑的首进是一个阁楼,两层,有木栏杆,站在阁楼之上,可以看街景。另外一处比较特别的就是家塾西面墙壁上镶嵌着五方碑刻《钟逢庆家传》,可以大略了解钟姓的一支的家族历史。
再向西比较显著的建筑是润锋祖祠,与昆山祖祠的格局差不多,建于晚清,共三进。所不同的是润锋祖祠除了头门和后堂,中间还有一个拜亭,双檐八柱,歇山顶,水磨青砖对缝。据了解,这是当时为官的十六世钟润峰跪接康熙圣旨的地方。这个建在祖祠之中的接旨的建筑我在花都的资政大夫祠中也曾见到,不同的是在资政大夫祠中是一座花岗岩牌坊。牌坊与拜亭功能相近,可见在封建社会,民众对皇权的敬畏。
由于历代有人在朝上为官,村周围环境较好。村民崇尚教育,文化底蕴深厚,因而在村落的建设过程中颇费心思,整个村规划整齐划一,村前是十多间祖祠、书塾、别墅、私房厅等,花岗岩铺路,形成一字街,耙齿巷,麻石街道;10余间的祖祠、厅堂均建在街前,使全村显得富有而美丽,10余条小巷笔直通向各家各户,而且巷巷有名。最古老的开村房在该村的六巷10号,是全村最老的房子,至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
据考证,钟氏九世祖酉翠,来到当时这个古番禺鹿步司,就在这里,他设起私塾授学,从此开了水西村。这间开村房子是以大石作基,屋墙是比现代青砖大了一倍的明青砖,而屋外墙的批荡竟是用谷壳混黄泥而成,这也是当时最盛行的方式。跪接圣旨的拜亭村中的润峰祖祠是目前保留最大的祠,建于晚清。它坐南向北,共三进,由头门、拜亭、后堂组成。最有价值的是中间的拜亭,为歇山顶,造型独特,水磨青砖对缝。据了解,这是当时为官的十六世钟润峰跪接康熙圣旨的地方。
在村子的后部,有口千年古井,实为一个山泉汇聚点。古井大约8平方米大,深一米多,井上有供村民挑水的两道石条。井边还有“流沙胜迹”石碑。流沙来自村中的传说:这口井原来有两泉眼,一个流米,一个流泉水。村后山上住着一个神仙和他的小仙童,每天小童就下山来,从米眼里接够一天的米。一天小童偷懒,想一次取两天的米,于是用棒子捅眼,一捅之下,米眼不出米了,只出像米的白沙,后来,村民只好将这泉眼堵了,只剩下一眼至今。别看古井小而浅,却供应3000村民的用水,从未枯过,也从不溢流,甚为神奇。
自驾车:沿广汕公路向增城方向行驶,过长安收费站后前行约五公里,在水西村路口转右,约行三公里即可到达水西村。
吃:荔枝,板栗,橄榄等。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