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017

查看

3

回复
返回列表

go

【莫扎特最后的三部交响曲】之 第三十九、第四十号交响曲赏析

1#
发表于 2016-8-8 17:13:28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6-8-17 10:13 编辑


我很崇拜莫扎特,他的音乐太美了,处处洋溢着朝气、澄澈、清新的气息。
刚听他的音乐,总觉得能写出如此天籁的人,一定是生活充裕、快乐无忧的。可纵览莫扎特的一生,才发现他的作品跟他的生活是相反的。他的生活几乎只有痛苦,特别是晚年:不善理财、贫穷、小人散播谣言以及丧女之痛都在折磨着他。但他从来没有把他的艺术作为倾吐心腹的对象,也没有用他的艺术给我们留下一个证据,让我们知道他的苦难。他的作品只表现了长时期的耐性和天使般的温柔,他把他的艺术保持着笑容可掬和清明平静的面貌,决不让人生的考验印上一个烙印,决不让眼泪把它沾湿。

欧洲有一句谚语:“ 一个孩子,是一个古老的灵魂。”我觉得莫扎特的灵魂还是个孩子,好像是逃逸天庭的天使,始终乐观地注视着人间,艰苦、肮脏、一切堕落的阴暗的混沌都与他的音乐无关,他的音乐里始终充满了希望和上帝的光辉。

如果说贝多芬是通过音乐表现其复杂的精神生活,是人生的艺术的话,那么莫扎特则是通过音乐追求美,追求内在的精神内核,是美德人生艺术。



在莫扎特看来,交响曲这种音乐体裁博大精深,它是音乐发展过程中一个最高级的形式。因此莫扎特创作交响乐时是严谨的。这不像他创作其它形式的音乐作品那样是任由灵感的迸发和乐思的喷涌。

莫扎特每隔相当长的时间才会写一些交响曲。其它时间则用来构思或创作其它体裁的音乐作品。

莫扎特晚期创作的三部交响曲,从一部到下一部的进展,可以毫不夸 张的说,这就是音乐史的进展。

一般认为,充满诗情画意的《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是莫扎特向青年时代的告别辞;而凄楚动人的《g 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是他一生穷困潦倒的缩影;充满戏剧性的气势磅礴的《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则是迎接未来的号角,是下一个世纪到来的先声,即是贝多芬交响曲的前奏。

所以莫扎特的这三部交响曲是三位一体浑然天成的一件伟大的作品。

《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作于1788年,并于6月26日完成。
此时的莫扎特已经是捉襟见肘了,在维也纳的几次搬迁后莫扎特一家搬进了郊区一所名为 “ 三颗金星 ” 的房子。并在这里最终动笔写下了这最后的三部交响曲。


这部作品共由四个乐章组成:

1 movt. 慢板序奏转主部快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

第一乐章中采用了 “ 柔板转快板 ” 的型式作为开始。这种型式是莫扎特在创作《C大调第三十六 “林茨” 交响曲》(K.425)时首次使用,而约瑟夫·海顿已使用了多年。

在这之后的几年,莫扎特对这种型式给予了发展,并几次用于其交响曲的开始部。如《D大调第三十八 “布拉格” 交响曲》(K.504)和这首《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

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是一首优雅的、带有圆舞曲特征的、 歌唱性快扳。戏剧性的长长的引子富于庄严而雄壮的气氛。其主题深沉而匀称地近似进行曲的体态,弦乐器震颤不安与管乐器的音响效果对比增强了戏剧性气氛,突出了少年心态的英雄式主题。

之后是十分丰富的展开。以乐队合奏形式迸发出来的第二主题辉煌无比,同时有着层出不穷的想象与变化。

2 movt. 行板,降A大调。

它继续保持乐观的情绪,似跳舞一样在悠闲地抒情歌唱, 这是维也纳声乐的歌曲性风格。

乐章以复三段体形式写成。中途突然曲调一转, 进入f 小调音乐奏出了富有戏剧性的旋律。当他再次出现时,其戏剧性增强,乐队合奏出热情奔放的旋律。

3 movt. 小步舞曲,稍快的快板,降E大调。

这是莫扎特最美的小步舞曲之 一,经常单独在音乐会上演奏。

小步舞曲主题天真而又活泼,开始时乐队合奏出雄壮的凯旋式主题与莫扎特以前那种粗犷的节奏迥然不同。中间的三段体舞曲形式由木管乐器奏出,这是一首奇妙迷人的田园诗,它属于典型的维也纳的乡村舞曲。

主调的演奏则由单簧管担负,以长笛辅以呼应。

4 movt. 快板,降E 大调,奏鸣曲式。

这个乐章明显是海顿式的,活泼欢快的第一主题轻轻奏出后,整个乐队的合奏加入进来,舞蹈性的第二主题随之充分表现出来。

如果说舞蹈性的因素在第一乐章曾发展为英雄气概的话,那这一乐章中的舞蹈性主题则快速的发展和传递,它使人感到莫扎特在创作这部作品时的心情是那样的充满自信。


“ g小调 ” 是莫扎特音乐中世人最熟悉也最珍爱的,而《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成为了超越了一切时代的纯音乐典范、整个音乐史上真正完美的杰作之一。

很多人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它是作为流行曲《不想长大》的前奏部分出现的,小喵也是如此。当时只觉得这段旋律很悦耳,情不自禁的产生共鸣。

本作品的乐队编制非常精简,只由木管组、弦乐组及圆号组成,没有打击乐及其它铜管乐器。其中木管组包括长笛、双簧管、降b黑管及大管各一支,而弦乐组则由小编制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贝提琴组成。虽然乐团编制很精简,却同样能表现出作曲家心中的澎湃。

这可以说是莫扎特最豪放、最狂暴的作品了。


《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作于1788年。这是莫扎特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创作的三部最伟大的交响曲,是作者最后的三部交响曲之一,也是其中最为阴沉的一部作品。

【三部交响曲】
6月26日完成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
7月25日完成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
8月10日完成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

《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的完成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而那时的莫扎特正处于难以想象的困境:妻子患病,没钱买药,孩子饿得没有面包,朋友也对他置之不理。

作为一位被无情的黑暗社会过早吞噬了生命的天才作曲家,莫扎特运用充满感伤、阴晦色彩的g小调来写作《第四十号交响曲》,这不仅是他个人以及当时一些艺术家悲惨生涯的写照,也是那行将衰亡的封建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


本首作品共由四个乐章组成:

1 movt. 甚快板,g小调,2/2 拍,奏鸣曲式。
在首乐章刚出来的时候就能感受到用中提琴和小提琴营造的这种悲切,层层不断,一波接一波的音符,表现出一种愁苦压抑,急于发泄又找不到出口的感觉。

经过乐队合奏的终止式和弦后,这一忧郁而又迷人的第一主题再现。当音乐逐渐转为舒展流畅的音调时,一支沉浸于小调忧郁色彩中的第二主题似乎倾吐出了作曲家更深的伤感。

在这之后音乐便完全处在了一种不可解脱的痛苦思绪之中。它作为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奠 定了音乐的悲凉基调。在向副部主题的过渡中,第一、第二主题交替出现,强弱音的巨大起伏表现出了一种冲出痛苦的气势,但很快就被一个小节的休止打断了。

进入展开部后,调性转为小调。频繁不断的移调形成了强烈的对位效果,突出了音乐的戏剧性,呼应开头。

在小提琴轻微的叹息中,双簧管加入奏出了一段安静的旋律。他那精细雕琢的音符闪现着莫扎特乐观开朗的天性。副部主题建立在平稳的半音音调上。但是副部主题这点明快的气息没有持续多久, 木管乐器奏出了下降音,在一声不协和的音响中乐章色彩骤变。进入再现部后按传统回到第一主题,但并没有平静下来,六次转换调性使音乐变的越来越紧张,痛苦急促的气氛到处撞击, 不曾有一刻的稳定与安宁。

第一乐章在痛苦的气氛中结束。

2 movt. 行板,降E大调,6/8 拍,奏鸣曲式。
这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的行板。乐曲虽然婉转,但其中保留了焦躁不安的情绪。

在这个乐章中由第一乐章的急促转向和缓,调性由g小调转向降E大调。在感伤的第一乐章之后这里浮现出明朗的色调。但这只不过是一个缓解的间歇。这个乐章由两个对比较小的主题构成,它们平静、明朗、抒情,又互为补充,映照出一线温柔亲切的光亮。就像是莫扎特那个既清苦又具有温暖的家庭。

但是在这个乐章中却有一个从头到尾的不安的搏动底色。宛如在寻找答案却什么也得不到。两个主题中的断续节奏和个别音调也为安详的音乐投下了一丝阴影。

3 movt. 小步舞曲,稍快板,g小调,3/4 拍
该乐章是小快板、小步舞曲。小步舞曲本来是流行于上层社会的宫廷舞曲。但在肩负生活重担的作曲家笔下却表现出了沉重的步伐。用复三段体写成的小步舞曲情绪热烈激昂,却丝毫找不出小步舞曲那种温文尔雅的特征。舞曲中可以感到第一乐章中副部主题所特有的半音音调 及一些动机的交织。

乐章一开始,乐队诠奏出一支昂奋有力的音调。它在压抑的g小调中不断向上冲激,直到攀援到高音区的最高点时,音乐才迸发出痛切伤感的泪花。

在对比性的中段,小调转换为G大调。一串明亮的光线突然使人们心境开朗。这个中间的三声中部是整个乐曲唯一能使人感到舒心和快乐的地方,这象征着莫扎特那快乐的天性。但是由于她夹在了一个痛苦挣扎的小步舞曲中间,因此尽管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唱出了柔婉的旋律,音乐却浸透着淡淡的哀愁。

闭上眼睛,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莫扎特那双蓝色的大眼睛饱含着泪水,却又坚强纯真的微笑着。直到激奋有力的小舞步主题再现时,我们仿佛才看到了作曲家在稍稍平稳了中段里获得 了片刻的安慰。重现的主题似乎增添了更大的动力,推动着音乐向终曲乐章走去。

4 movt. 甚快板,g小调,2/4 拍,奏鸣曲式。
第四乐章是极快板。这个乐章也是奏鸣曲式的,它继续发展第一乐章的戏剧性效果。

这个终曲乐章一开始,焦燥的第一主题就以酷似小舞步曲的音调在强弱悬殊的力度对比中直冲而 来。

这个主题含有鲜明的对比因素。前半部音调柔和,以弦乐器奏出;后半部则音调威严,合奏加入,并增强了力度。这里和第一乐章一样有一个急速悲壮的高潮,而且这种性质更加突现,直到最后。

很快这个主题便消失在弦乐奔流不息的音潮中。这汹涌的音潮像是莫扎特迈着急促坚定的步伐,面向人生的种种苦难前进。音乐中洋溢着作曲家奋进不屈的勇气。尽管第二主题具有歌唱性,但是在音乐的中间却有一段尖利的和弦互相撞击着,给人一种很不安定的感觉。

在乐章结尾处的演奏辉煌而又振奋,仿佛是在告诉人们,不管人生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勇敢前进吧,终有一天会迎来喜悦和幸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6-8-8 18:27: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6-8-9 08:23:45 | 只看该作者
伯姆的版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6-8-9 17:54:52 | 只看该作者


莫扎特:g小调No.40交响曲  No.41交响曲“朱庇特”

乐团:柏林爱乐乐团
指挥:卡尔·伯姆(Karl Bohm)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A-SEITE :
Sinfonie Nr. 40 g-moll KV 550
1. Allegro molto
2. Andante
3. Menuetto : Allegro
4. Allegro assai


B-SEITE:
Sinfonie Nr. 41 C-dur KV 551(Jupiter-Sinfonie)
1. Allegro vivace
2. Andante cantabile
3. Menuetto: Allegretto
4. Finale: Molto Allegro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9 06:07, Processed in 0.088047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