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972

查看

5

回复
返回列表

go

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

1#
发表于 2017-2-22 11:45:0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蒋勋

  一个社会里面美的重要性,可能还不止在于它有多少个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戏剧家,而更在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怎样能够把美作为一个向前发展的创造力。

  美学源于西方,大概十七世纪、十八世纪很晚才发展出来,尤其在德国变成了一门特别的学科,其实它真正研究的内容并不完全是我们今天讲的艺术的美,而是研究人类的感觉,也许更恰当的表述是“感觉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感官经验遍布全身,提供给我们很多情报,也影响我们的情绪,跟我们的身体有非常大的关系。

  可是我们会发现如果只跟艺术发生关系的话,这五种感官并不全对。严格讲起来,人类真正运用所有感官的机会并没那么大。德国的美学研究者对美的讨论很多,康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他曾特别强调“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他认为美是没有功利和目的的,就像听一首音乐、欣赏一朵花、看到晚霞时,我们有很大的喜悦感,可是这种喜悦是没有目的性、也没有功利性的。

  我们平常很多的快乐都跟功利性有关,有功利、有目的才去做。可是因为美本身是没有功利性、没有目的性的,所以才使得美学认为,美跟人原始的创造力以及未来的创造力有非常大的关系,它不是当前的。“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就是说,你觉得自己的存在更像是一件作品,更像是一个生命状态的时候,它的目的性才能够被解除,它所有的功利性也才能被解除。

  我想这跟“看不见的竞争力”有关。如果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的话,关键就是该如何保有自己高度的创造力。不是在当下,而可能是在接下来的转型或者未来的岁月当中,更可以无限地去创造、去突破。

  我们可以举一些比较具体的例子。今天科学给我们提供的一个数字非常有趣,科学已证明人类的视网膜可分辨两千种色彩,人类的视觉是非常敏锐和敏感的,如果局限在当前的功利跟目的里,只能分辨五种、七种、十种色彩,甚至更少,它的感觉是粗糙的。可是如果真正把视觉经验开发了以后,它会是非常惊人的。

  还有一个例子。我在佛罗伦萨参观一个很有名的美术馆,就是被翻译成“乌菲兹”的美术馆。这个地方的银行世家,一直在市镇上执政,把他们收藏的东西捐给了公家,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波提切利画作《维纳斯诞生》这批东西。你可以看到《维纳斯诞生》画作里色彩的特殊性,那种海洋的色彩在蓝绿之间,非常复杂,就是那种视网膜分辨两千种色彩的潜能忽然被开发出来了,这种颜色到现在为止所有的复制品都做不出来。看到原作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觉得真是漂亮,从来没有看到哪个幻灯片、录影带等复制品可以做到这么漂亮。后来大概五点钟参观完了,所有人都要去买名牌。走进一个名牌服饰店,你往后面的办公区走,看见研发部门真的就在研究波提切利那张画的色彩,研究如何搭配丝绸或者棉布,开发出下一季流行的服装色彩。

  其实他们并不仅仅把美定位在画画这件事情上,可能在所有产业基础里一直在开发,所以我们会感觉那是一个大的资源。比如说卢浮宫,或者大英博物馆,它们的收藏,变成了整个产业发展、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资源。

  有时候随便上网看一下卢浮宫出来的东西,我们都吓一跳,居然可以变化到这么多!然后可以让每个人这么开心地去看一个虚拟的卢浮宫。但看完你大概就会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可以到巴黎去看真正的卢浮宫。这个梦想是在很多媒体宣传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达·芬奇《蒙娜丽莎》那张画是无缘无故就变成了世界的符号,它背后是很多因素一直在推,才变成了全球这么多人共同的一个符号记忆。(更多内容见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一书。)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7-2-22 17:02:18 | 只看该作者
又谈到了蒋勋。

蒋勋出了很多书,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不过,像三联也出版了一些蒋勋的书籍,蒋勋也越来越得到认可。三联出版的那几本是《艺术概论》、《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以及《蒋勋的卢浮宫》等等,这几本书我都看过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非常不错的。这些是比较基础的艺术入门书,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

蒋勋在三联出的《艺术概论》,这是艺术理论的入门书,相当于大学课程,但是蒋勋写得文笔优雅、娓娓道来,我们学习和欣赏都可以。蒋勋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这个书是获得台湾出版的最高奖《金鼎奖》的,可以放心购买。

可能有些朋友觉得我老谈蒋勋,有些不太好理解。因为蒋勋是去过法国巴黎读艺术史的。他在学生时代,在巴黎,是可以随便进出卢浮宫的,有学生证就可以的。蒋勋也去意大利等地考察过的。他的经历,他的寻访艺术之旅,后来都写成了书籍。比如他谈米开朗基罗,对西斯廷天顶画的介绍,蒋勋写得非常详细的,天顶画的哪一部分出自圣经相对的那一部分,蒋勋都说得非常清楚的。

之所以推荐蒋勋,因为我个人也懂一些艺术,对蒋勋对艺术的一些探讨,我可以比较清晰地理解他说的内容。

蒋勋写书的目的,传播对美的感动是他的初衷。出书赚钱这种说法不太可靠。当然,蒋勋的书籍某些地方也有错漏,也有可以商榷的一些地方,不过相对蒋勋的优点,也就不用太较真了。

蒋勋的有声书也很出名的,我也听过一些音频,蒋勋的声音非常优雅、迷人的。他谈红楼梦非常有名,林青霞也是他的忠实粉丝。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7-2-22 17:20:34 | 只看该作者
“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这一思想上的根源可追溯至康德的《判断力批判》(1790),
康德在这一作品中阐述了这些问题:

(1)鉴赏是无利害的判断力;
(2)美是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
(3)在不具有目的时,美的对象就其自身是完美的;
(4)美是不依赖概念而必然使人愉悦的对象。

这些属于哲学和美学的范畴,仅供大家参考。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7-2-23 09:50:01 | 只看该作者
蒋勋在三联出版的那几本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7-2-23 09:56:18 | 只看该作者
都是好书

点评

我个人也认为不错的,不过这也需要大家的鉴定。  发表于 2017-2-23 10:02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7-2-23 10:01:13 | 只看该作者
《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出自《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其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05:22, Processed in 0.085409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