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3891

查看

17

回复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名琴聆听记趣》 "顶级钢琴音色的评比与参考"(转帖,原著:舒存)

1#
发表于 2013-1-16 16:34:46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当今最著名的钢琴很多,我们可以听到有:施坦威(Steinway & Sons)、蓓森朵夫(Bosendorfer)、法奇欧利(Fazioli)和贝切斯坦 (Bechstein)。那么,这些名琴他们的声音有什么区别,到底谁的声音更好听?

     我看到有人对其中三种琴声作了描述,尽管他的描述与我的现场聆听感受很不一样,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先简要概括他人的描述,略做一点介绍如下。施坦威对音色追求近乎变态的,出场之前都要经过苛刻的检查,以确保每一架施坦威钢琴都有一种独一无二的声音。从音色上说,施坦威的声音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感觉是一种雍容华贵,极具帝王气质的声音。每当人们第一次听到施坦威的声音,无不为其高贵的气质所折服。施坦威的钢琴低音浑厚无比,中音温暖而宽厚,高音明亮而华丽。但是就中音来说,施坦威是最出众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不过笔者认为最有杀伤力的还是施坦威那种天生的帝王气质。

    蓓森朵夫采用和施坦威不同的标准,因此,音色侧重上也有所不同。蓓森朵夫的声音含蓄,但是极具底蕴。可以很明显地听出是德奥系的声音。蓓森朵夫最有特点的地方在于低音区域,其在低音区音色清晰而圆润,而且不失浑厚。可以营造一种奇特的音色氛围。不少钢琴家称其为“意境深沉,含蓄不发”。感觉大有“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意思。

    关于施坦威和蓓森朵夫琴声的差异,有位朋友专门从杂志上摘录了一段琴声对比的文章,很值得一读。“美国产施坦威和欧洲产还是有区别的,前者的音质明亮一些,后者则圆润些。大多数钢琴家都说它的钢琴能适应多方面的要求,音质纯净而音域宽广,高音明亮,低音饱满丰富。很多钢琴家不认为蓓森朵夫琴比得上施坦威琴那么面面俱到,但它的低音至中音部分声音丰满,高音部音色甜美而绝不带金属声,这些都可与施坦威相比。蓓森朵夫琴也是演奏莫扎特和舒伯特那些优雅的维也纳风格作品的理想乐器。钢琴家巴克豪斯在一篇著名的谈话中提到,他发现蓓森朵夫琴具有自己独特的弹奏效果,它对钢琴家在声音和触键方面的任何意图都完全顺从顺。”非常谢谢这位朋友的关心!我尤其欣赏他说的这二句话:大多数钢琴家都说施坦威能适应多方面的要求,音质纯净而音域宽广,高音明亮,低音饱满丰富;很多钢琴家不认为蓓森朵夫比得上施坦威琴那么面面俱到,但它的低音至中音部分声音丰满,高音部音色甜美而绝不带金属声,这些都可与施坦威相比。

    特别注解一下这句话的含义:高音部音色甜美而绝不带金属声,这些都可与施坦威相比。说的更准确点,蓓森朵夫就是声音非常圆润,感觉高音似乎少了一点,其实未必是少了。施坦威的高音带有非常明显的一种特殊的金属声,显得声音很开扬。如果以人声来比喻,一个是壮年人发出的声音,一个是青年人发出的声音。从表现音乐来说,德奥的作品用蓓森朵夫的琴很好听,但很多的作品,尤其是现代作品用施坦威更合适,他的表现力更全面。所以,我要补充的是,其实唯有高音的金属声不可比施坦威。

    欧洲琴都有个大特点,就是感觉很沉重,弹奏时间长了显得很吃力。蓓森朵夫的琴也是这样,比较沉,很多人弹不动。法籍越南钢琴家邓太松弹奏蓓森朵夫,琴声异常靓美,国内没有钢琴家可以发出这种靓声;旅美钢琴家许斐平身前就坚决拒绝用他录音。

    在一次音乐会结束后,我请在场一位学琴的男孩子试比较过他家的雅马哈三角琴与他的不同。男孩子很惊讶问,为什么这架琴特别重?童言无忌,他的问题引得哄堂大笑。我这么说,引起一位朋友的怀疑:他说无论如何都是顶尖的名琴,如此难弹,缺陷如此明显,难道还不如“雅马哈”或“珠江”更能反映钢琴的本质声音?这位朋友误解我的意思,说难弹,不是说他有多少明显的缺陷!这里说的难是与其他的琴比较而言说他的琴键显得沉,触键比较费劲。不是说没有一点声音,而是发出的琴声不堪入耳,缺少了美感,没有反映钢琴的本质声音。如果学习时都是用“雅马哈”“卡瓦依”这类的钢琴,以后一定弹不好真正的好琴。因为习惯了那些“轻浮”琴的感觉,往往控制不住这些好琴的声音。

    不要说蓓森朵夫这么沉的琴,我第一次试施坦威的演奏琴,也是觉得弹了几乎没声音。听过蓓森朵夫的朋友,一定不敢再说什么“最有杀伤力的还是施坦威那种天生的帝王气质”这样的话。什么叫帝王气?请好好听一听蓓森朵夫吧!他的高音之靓,可以说是自然、甜美、润泽,基音和低音的泛音都十分突出,低音特别厚实,光是他独门多出来的那四个低音黑键,发出的可不是一般的气概,他显示的英雄气概是真正的王气,无人可比;请记住,蓓森朵夫的琴声,自1850年以来就约享有“维也纳音色”的美誉,它更因为经受了李斯特的“暴风雨”的洗礼,名扬天下,他最著名的演奏琴290se就称做“帝王”!

    有人说从席夫、彼得森的唱片中仔细听过二种琴声不同,感觉正是蓓森朵夫的高音更圆润,有种玲珑的感觉。而施坦威明亮些。因此有人猜想在发烧录音中可能蓓森朵夫的声音更讨好人!不管如何,肯定说蓓森朵夫比斯坦威更靓声也好,不同意的也好,关键要看演奏的作品是什么,一味强调汹涌澎湃的作品,当然还是要施坦威更靓,这个也是施坦威全面表现的拿手戏。

    发烧录音中,那种钢琴的琴声录音更靓不好说,开始也感觉很少听到蓓森朵夫的录音,可能更不好捕捉他的声音之美?其实是我们的资讯不灵、视野不宽。蓓森朵夫还是有些发烧等级的录音,如MIT出的“动态琴皇”,PMG 出的那张的“Naum Starkman 弹肖邦”等。蓓森朵夫最好的的琴声录音,我认为是Phlilps录的“布伦德尔在萨尔茨堡独奏音乐会” 那张碟片,几乎可以说不仅是蓓森朵夫最好的录音之一,也是钢琴现场录音的第一天碟。

    有人说1828年在维也纳设立的蓓森朵夫钢琴厂,现已为美国的Kimball公司所有。即使如此,金色大厅的音乐会还是继续用他。豪华漂亮的意大利名琴法奇欧利终于也走入我的视听线了。他的声音非常“年轻”,历史也非常年轻,1978年才创立。他的琴声非常艳丽,色彩的变化很大,难怪总有人说法奇欧利与生俱来具有地中海浪漫的气质。

    法奇欧利这些年来,陆续得到了一些钢琴家的大力推荐,甚至被人誉为是“数码录音的最佳用琴”;“音色性感撩人,在近距离内具有很强杀伤力和穿透力,少男少女禁不起这种声音的诱惑,很难春心不动。”听法奇欧利,让我情不自禁联想起的是地中海的阳光,他的变化似乎比地中海还要婀娜多姿。琴声最大优势是,高音清脆而明亮。特别令人难忘的是琴声的流畅性,就像大海的波浪,衔接非常柔顺自然。如果演奏德彪西等人的作品用这个琴,的确太迷人了!我觉得用他演奏很多抒情小品、室内乐,都是最好的用琴,但德奥作品可能不大适合,即使是舒曼等人的钢琴作品,可能也会少了点那种隽永的高贵味道。对于现代的轻音乐,爵士和New Age,法奇欧利能够很好的表现,市场上升势头极快,偏爱者认为他大有成为新一代盟主的意思。

    凡是名琴,似乎都有独门绝技。法奇欧利琴也有自己独门绝活,他有四个踏瓣,就是在最左边的位置,比其他钢琴多了一个叫“柔音”的踏瓣。当你用脚踩这个踏瓣时候,整个键盘会降低一半的高度,这样使用起来,琴键触击到底部的距离就减少一半,力度受到限制,发出的声音因此受到限制,琴声听来显得柔顺了不少。为了避免演奏家误踩这个踏瓣,他的位置设置的与其他三个踏瓣距离较大,不是向前伸出的踏瓣,而是特意向左侧外面弯曲。所以,当我看到《音响论坛》上有人曾经对他的描述时,我立刻想到这位写手本人,其实并没有实际注意过这个细节。法奇欧利琴听来让人激动和兴奋,就像意大利的音响产品,比如世霸音箱,他的声音色彩浓郁,音色十分华贵。在一场音乐会开始前,我与练琴的演奏者交流时,演奏者对他的琴声赞不绝口。由于兴致太高,演奏者一再放弃休息和消费点心的时间在琴上过足琴瘾。按这位演奏者的描述,他的声音歌唱性显得特别突出,琴键触感特别好,显得非常顺手。他的音乐会演奏琴F308,号称是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大的钢琴,总长308CM。可惜我在现场聆听时没带相机,不能提供照片了。

    如果还要列举国际上影响较大的著名钢琴,那一定少不了贝切斯坦。贝切斯坦的琴的历史和施坦威一样,都是1853年。这个琴对于年纪大一些的朋友并不陌生,他也是除了施坦威以外,在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欧洲琴,据说还是傅聪先生现在家里的二种钢琴之一。在现场听傅聪先生弹贝切斯坦,不论练习和演奏,琴声都给我美妙之感受,很难挥去啊。那种纯净又不干涩,安静又不轻浮的声音,的确是颗粒感与重量感的一致。为了凑个数,我大胆地把他也列为入欧美的四款名琴了。

    我总觉得他的声音,明显不同于其他的名琴,他的高音透彻而纯净度极高,低音的基音色彩很浓,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我很愿意把他声音的取向联想到施奈德汉那样的维也纳学派小提琴声音:天生富有那种贵气,让你很想去拥有他的声音。

    如果要比喻他与其他名琴的声音不同点,我想似乎可以用四个方向来表示,尽管不一定非常准确,但更容易让大家明白。即施坦威(Steinway)是东方希望和未来,蓓森朵夫(Bosendorfer)像西方神秘和神圣,法奇欧利(Fazioli)总有南方的阳光和浪漫,贝切斯坦(Bechstein)少不了北方的大气与单纯。

    说到钢琴的名琴,不能不提那些知名的欧美名厂名琴。其中德国的名琴真是不少,如1853年创立的德国名琴布鲁兹纳(Bluthner),琴声特点是玲珑典雅,略带暖意,曾经是欧洲最大的钢琴厂,他与Bechstein和 Bosendorfer 并称为欧洲钢琴“3 B”。  1885年创立的希米尔(Schimmel )是目前欧洲最大的钢琴厂,这家德国厂,产品做工精细,标准苛刻,价格适宜,它也是欧洲一些名琴的主要配件提供厂家。

    名声与Bechstein、Bosendorfer相当的,还有葛洛特里安(Grotrian) 这个德国著名钢琴,此外还有1849年创立的赛乐尔(Seiler) ,1819年创立的沙儿特(Sauter) ,1859年创立的奥古斯特·弗斯特(August Forster) ,以及霍夫曼(Hoffmann)等名琴。仅德国布伦瑞克(Braunschweig)一个地方,就生产有斯坦威格(Steinweg)和希米尔(Schimmel)等一批著名品牌的纲琴,因此被誉为“钢琴城”。  法国琴的名声独树一帜,其中最有代表的是1795年的法国名琴普利耶尔(pleyel), 因为肖邦用他举办沙龙音乐会而名声雀起,被认为是演奏肖邦作品最佳的钢琴之一;另一家法国名琴鲍德温 · 乌尔欣(D·H·Baldwin & L· Wulsin) 1900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十字奖章;还有1796年制造的法国名琴萨巴斯汀 · 伊拉德(Sebastian Erard)都非等闲之辈。

    一些最著名品牌的钢琴,在业界可谓名声如雷贯耳,如1752年制造的布罗德伍德(Broadwood Sons),号称是英国、甚至是世界上最好的钢琴。他们接受过贝多芬的的提议,加强了琴声共鸣;正是这个琴,激发贝多芬完成了著名的29号"槌子键琴"奏鸣曲。现在1824年开始制造的“布罗德伍德”琴早已成为收藏家的宠物。

    与蓓森朵夫同属于奥地利名琴佩卓夫(Petrof )钢琴,创立于1864年,一战后领土划归捷克,从此变为捷克国宝。 1854年创立的M&H是美国钢琴名厂之一;波音(Balawin )则是美国最大的钢琴制造厂;还有1853年制造的查克林(Chickering),曾被誉为是美国最好的钢琴;1893制造的美国爱奥里安(Aolian)也是知名度不低的名琴……  这么多知名钢琴,有的不生产了,但很多仍在生产。可惜啊,我们都无缘分一睹它的美声!

    如果按市场的角度,众多名琴中,第一不能不说是斯坦威,第二就不能不提日产的雅马哈(Yamaha)和卡瓦依(Kawai)这二个品牌。日本钢琴的知名以及大家对他的了解,更多的是从世界各地那些大大小小那些赞助性演奏活动中而来的。

    雅马哈1887年就已经开始制造钢琴,过去我也认为他的出名是搞赞助活动,其实他的名声第一招,是打造钢琴的高贵外形。据说正是他们大胆地把传统的原木钢琴,刷上黝黑亮发光的油漆,从而在视觉上把钢琴打扮的成了高级古董艺术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身价。

    有关这项技术,我一直认为这是东洋人窃取了我国传统工艺美术脱胎油漆的秘诀,并非雅马哈他们的创造发明。因为从二个事物的发展时间上就可以看出来。很遗憾,现在大家习惯叫钢琴漆,不是中国脱胎漆。这种油漆其实改变了原木钢琴的声音,不少著名的钢琴家都认为,这种改变,把原本更靓声的钢琴变得琴声不够好听了。

    日产的雅马哈(Yamaha)和卡瓦依(Kawai)是目前国内学琴人家最喜爱的钢琴。我在现场多次听过雅马哈的演奏琴,雅马哈的延音较短,音色明亮,感觉还是通俗的,尤其适合爵士乐演奏。声音最好听的一次聆听,却不是在正式的音乐会演出听到的,而且用的只是中号的演奏琴。他的声音总的说,与欧洲琴很不一样,如果要比较音质,他们的距离似乎不只一点。我想起电视大赛上的青年歌手,不管他们的声音有多美,离评委的距离也很近,也许只有一二步了,可真要迈出这么一二步,还得寄托给辛苦努力后的未来。

    对于日产的雅马哈和卡瓦依二个品牌,他们的琴声,大家其实早已形成了一个共识。雅马哈的琴特点是手感轻快、音色亮丽,但琴声的柔软性、流畅性都不如1928年后出现的卡瓦依。我曾经遇到一位中央音乐学院学习钢琴的姑娘,她就明确表示喜好卡瓦依,不仅琴声胜过雅马哈,而且也不像施坦威那么明亮,尤其是练习时间长了以后,耳朵更容易接受。

    第一次在日本,就是郎朗获大奖那次。这次据说因为策划组织者是厦门籍,故乡的企业慷慨解囊相助,也有一些日本企业赞助。根据媒体的介绍,比赛之所以最后选择日本钢琴卡瓦依,没有选用国际上那些著名的“好琴”,正是考虑到青少年的力量问题。如果问我现场聆听名琴的体验,就是二个字:有趣!直接的联想是,音响系统试听和校声,一定要试试钢琴!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3-1-16 17:08:38 | 只看该作者

PMG 出的那张的“Naum Starkman 弹肖邦”等-----这张好像是美国POPE MUSIC出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3-1-16 17:10:21 | 只看该作者
PMG 出的那张的“Naum Starkman 弹肖邦”等-----这张好像是美国POPE MUSIC出的
enjoy 发表于 2013-1-16 17:08
他是弹贝森多夫的。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3-1-16 17:20:5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看看肯普夫用什么琴: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3-1-16 17:27:42 | 只看该作者
近距离听斯坦威的小三角和贝森多夫的小三角,贝森朵夫的高音很高贵,斯坦威要亮一些。但是在录音里,有斯坦威似乎要好听。也许我没听过好的贝森朵夫录音。前一阵听过一个佩卓夫立式,声音均衡,音色也美,价格也就十几万,相对便宜。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3-1-16 18:33:05 | 只看该作者
原作者: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 ... ntable&tid=1883

贝切斯坦二战后倒闭过一段时间,最近复活了。
Stephen Hough如此描述贝切斯坦和斯坦威的差别:
“Comparing the playing styles of these two pianists gives an over-generalized but valid indic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preferred pianos. Many artists whose techniques had been developed on European pianos found the Steinway a handicap. Their whole approach to tonal control and colouring relied on the horizontal motion of the hand across a feather-light key rather than the greater vertical pressure required by the weightier actions of the American instruments. Moritz Rosenthal, the renowned Liszt pupil, is an interesting case in point. One of his trademarks was fast, fleet figuration exploiting extreme soft dynamics, and he claimed that it was impossible for him to achieve his effects on the Steinway piano.”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3-1-16 23:06:0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看看肯普夫用什么琴:
shinelb 发表于 2013-1-16 17:20


应该是汉堡斯坦威。他在DG的立体声录音好像基本都是用汉堡斯坦威。但很多地方说他特别钟爱Bechstein和Blüthner。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3-1-16 23:17:25 | 只看该作者
那天在现场聆听三位高材生的表演,轮流弹同一架钢琴,但三人的音色特点泾渭分明,闭着眼睛都能听出是谁在演奏。

可是在音响中,这种区别就被严重混糊了!即使玩家的音响系统再高级,也无法体现现场中的真实感。


有感而发,与已上谈论无涉。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3-1-16 23:19:03 | 只看该作者
当今最著名的钢琴很多,我们可以听到有:施坦威(Steinway & Sons)、蓓森朵夫(Bosendorfer)、法奇 ...
vincentlyl 发表于 2013-1-16 16:34


不错的文章。比如以前不知道Baldwin琴还有法国渊源。

不过还是有点乱,不像是一个人写的吧。有些钢琴的介绍也太简略了,比如Pleyel。

其实最好是能把各种钢琴的录音放到一起来对比。可惜相关资料太少了,很多录音都没记录到底用的什么琴。

点评

原贴确是舒存老师写..  发表于 2013-1-17 21:17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3-1-16 23:21:46 | 只看该作者
那天在现场聆听三位高材生的表演,轮流弹同一架钢琴,但三人的音色特点泾渭分明,闭着眼睛都能听出是谁在演 ...
蜀府幽燕客 发表于 2013-1-16 23:17


是吗?我觉得唱片里能明显听出钢琴家的发音特点啊。都用Bechstein,即使是30年代的录音,也能听出清亮的是施纳贝尔,柔软的是菲舍尔,堂皇的是巴克豪斯。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3-1-16 23:52: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蜀府幽燕客 于 2013-1-16 23:58 编辑

聆听音响肯定听出音色区别,只是这种区别不像现场那样明显,现场中,即使对从前没听过的钢琴手,也能强烈感觉其发音独特性。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3-1-17 00:01:24 | 只看该作者
在熟悉钢琴家风格的前提下,再去聆听音响肯定听出音色区别,只是这种区别不像现场那样明显,现场中,即使对 ...
蜀府幽燕客 发表于 2013-1-16 23:52


我倒是觉得第一次听这些钢琴家的录音,对其音色就有很深的印象。但可能年代久远,记不清了。

无论如何,音响反应出来的音色区别肯定还是比现场要小。所以,说句题外话,希望通过音响染色来还原所谓“小提琴的音色”、“钢琴的音色”,让所有钢琴听起来都像斯坦威,实在是歧途。还原出演奏家的特点,包括使用乐器的特点,才是正道。音响不是相机,是显示器。相机要有个性,显示器要忠实还原。呵呵,跑题跑得有点远。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8 22:10, Processed in 0.052093 second(s), 20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