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 [打印本页]

作者: ssjj    时间: 2012-9-4 23:47
标题: @@@
本帖最后由 ssjj 于 2012-10-16 20:50 编辑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9-4 23:57
这个例子极不恰当。手的冷热,不关乎唯心的问题,而纯粹是辩证的唯物问题。佛教总是唯心观的吧?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9-5 00:04
ss继续,手冷热与否不说明问题,外界表像要现在就此消失了,指不定会多稀奇而且扯拐呢。
稀奇的是有即是无,无即是有的内视观。
作者: ssjj    时间: 2012-9-5 00:44
本帖最后由 ssjj 于 2012-9-5 09:14 编辑

   上面举了个虽虚幻却有正用的例子。
  再来个。
  取自《庄子》:
  话说春秋时期,在晋国(今山西)北边有个狐国,属于山区少数游牧民族,当时的生产力不发达,山区游牧少数民族的生存环境就更残酷,国王有个非常美丽的女儿,名字叫丽姬,由于游牧民族经常迁移,所以即使国王的女儿也要经常忍受寒风露宿,还要经常忍受战争的掠夺和野兽的袭击,环境极度恶劣,由于出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丽姬倒也不知不觉,快乐的生活着。
  后来晋文公发动了对狐国的战争,击溃了这个游牧小国,俘获了丽姬和国王全家,晋文公看上了丽姬的美貌,要娶丽姬为妃。丽姬听说要被娶到外国,死活不肯。晋文公只好用轿子强行把丽姬抬回自己的王宫,并安顿好国王继续执政,给与大量物资援助以做盟友。一开始丽姬总是哭哭啼啼的闹,后来逐渐发现晋国王宫的生活条件比她原来好太多了,逐渐喜欢上了皇宫的荣华富贵,就再也不提回狐国了。后来生的儿子成了晋国国王,丽姬还掌握了了晋国大权,活了八十多岁。当后来回忆起当年闹死要活的被抬进王宫的情景时,连自己都觉得好笑。这就是著名的《丽姬悔哭》。
  讲这个典故就是为了说明人即时对福祸,好坏是不能做出准确判断的,甚至最初的判断和结果经常是大相径庭的,对遥远的事就更别提了,另外也说明了那句老话,福祸不可测,福祸不是人力可以判断的。“判断”也是虚幻而已,一想就错,呵呵,你还有什么在忧虑呢?
作者: ssjj    时间: 2012-9-5 11:37
ss继续,手冷热与否不说明问题,外界表像要现在就此消失了,指不定会多稀奇而且扯拐呢。
稀奇的是有即是无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9-5 00:04

    念经兄太性急了,您不是想一步登天吧?别着急,看俺如何运用如来大法,把您眼中所现一一度化灭度完,哈哈!这就像没人相信天堂存在一样,但天堂真的不存在吗?

   


作者: ssjj    时间: 2012-9-5 11:38
     小河边,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说:“嘿,哥儿们!走,俺带你去看青藏高原”。众蚂蚁大笑之!


作者: ssjj    时间: 2012-9-5 11:56
本帖最后由 ssjj 于 2012-9-5 11:59 编辑

   两千前人们还不知道空气呢,以为太阳是从海中升起,傍晚降落到山谷里呢。三百年前以为太阳绕着地球转。凡此种种。人之愚,殷鉴不远哦。
作者: 公羊    时间: 2012-9-5 16:51
冷暖是主观感受,而温度是一种客观的度量,不应混淆在一起。
作者: 公羊    时间: 2012-9-5 17:35
本帖最后由 公羊 于 2012-9-5 17:37 编辑

唯物论与唯心论是以对物质与意识的态度来划分的。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所谓“冷和热”,本来就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最典型的“意识”。其实1楼的例子可以换一种表述方法:

左手温度(客观存在的“物”)没有变化,但右手温度(客观存在的“物”)在变化:我们不变化的左手摸到温度降低的右手,所以感知(“心”)右手是冷的(才觉得左手相对是热的);当摸到温度升高的右手,所以感知右手是热的(才觉得左手相对是冷的)。这是不变化的左手对右手温度变化(都是客观存在的“物”)在“心”中的即时反应。

请问人的体温不变,但是天气降温20度,加不加衣服? 如果气温升高到40度,你开不开开空调?这个时候, 孰真、孰假?

不应该片面解读唯物论。

作者: lyliangyu    时间: 2012-9-5 17:54
LZ解说的佛法,是试图用不落俗套的方式来说法,可结果可能还是庸俗化的。
左右手冷热感觉之例子,搞得太复杂,有故弄玄虚之嫌。可是它证明不了世界是“虚幻”的,比如说还可以用它来解释相对论。比这个好的例举有得是,可是不管举出多少例子,也难以证明“外部世界皆是虚幻”这一命题吧。

作者: ssjj    时间: 2012-9-5 21:42
本帖最后由 ssjj 于 2012-9-5 21:45 编辑

    按照最新的物理学玻色子理论,宇宙间根本没有任何物质,只有能量场,物质只是不同振动频率吹皱能量场产生的形态,今年五月欧洲大型粒子对撞机已初步揭开这—秘密。将再次彻底改度人类对外在世界的认识!
作者: 山河    时间: 2012-9-5 22:12
按照最新的物理学玻色子理论,宇宙间根本没有任何物质,只有能量场,物质只是不同振动频率吹皱能量场产 ...
ssjj 发表于 2012-9-5 21:42
哈哈哈,妙啊,您老继续。。。
作者: 初哥哥    时间: 2012-9-6 16:00
最近空闲,在看<<易经>>,书上说,易者变也,易经就是一本充分述说变化的书籍,天下万物乃至宇宙无穷。都是处于不停变化中,如果明白了这点,那么对佛法的"无常"观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易经>>是一本古书,奇书。

而佛法中所逑,不少地方也是源自古印度<<吠陀经>>,玄妙!
作者: 山河    时间: 2012-9-6 17:23
按照最新的物理学玻色子理论,宇宙间根本没有任何物质,只有能量场,物质只是不同振动频率吹皱能量场产 ...
ssjj 发表于 2012-9-5 21:42
小弟想看看您对这段话的理解,呵呵。。。
作者: ssjj    时间: 2012-9-6 19:55
本帖最后由 ssjj 于 2012-9-6 20:07 编辑
小弟想看看您对这段话的理解,呵呵。。。
山河 发表于 2012-9-6 17:23

小弟不才,只是鹦鹉学舌,俺也实在想象不出那该是何等景象。您老大才,还是您老给描绘—番吧,让俺等也开开眼。


作者: 山河    时间: 2012-9-7 11:32
小弟不才,只是鹦鹉学舌,俺也实在想象不出那该是何等景象。您老大才,还是您老给描绘—番吧,让俺等也开 ...
ssjj 发表于 2012-9-6 19:55
您老太谦虚了,您老先来吧,小弟最多做点跟进。。。
作者: ssjj    时间: 2012-9-7 21:12
您老太谦虚了,您老先来吧,小弟最多做点跟进。。。
山河 发表于 2012-9-7 11:32
那样的开天之初,混沌世界,必须有劳您老了。



作者: 和.静.怡.真    时间: 2012-9-8 11:04
昨日傍晚去河边跑步,偶有凉意,夜里早早睡了,才看到二位,欢迎!
ssjj 发表于 2012-9-6 16:17


天气渐凉,SS兄多保重。到SS兄的山头,拥抱一下。呵呵。。。handshake

走到水穷处,发现平常简单比较适合现阶段的自己。不搞“玄”的。道/佛/上帝可能本是一体,不是外界的神或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人任何时候都只能自救,不要祈求外来。自救先自悟。

念经大神/尘客兄/SS兄/初哥哥/山河老弟在一起,一定有非同小可的思想碰撞。值得期待!
我搬张小椅子,坐第一排,听来自宇宙和心灵深处的声音。

作者: ssjj    时间: 2012-9-8 17:08
   说了很多,其实上面说的都不是重点!
作者: 山河    时间: 2012-9-8 18:51
小弟坐后排。。。
作者: ssjj    时间: 2012-9-8 21:46
   接有关部门通知,本帖临时关闭三天。嘿嘿!
作者: ssjj    时间: 2012-9-24 15:55




击溃你所有的想象力

摘自《译言》精选

作者:迈克尔•塔尔伯特   译者  迩東晨

在1982年,发生了一个惊人的事件。物理学家阿莱恩•阿斯派克特(Alain Aspect)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巴黎大学进行了后来可能是20世纪最重要的实验之一。晚间新闻没有报道这项发现。事实上,尽管有人相信阿斯派克特的发现或会令科学改头换面,但是,除非你有翻阅科学期刊的习惯,不然你很可能都没有听说过他。

阿莱恩•阿斯派克特和他的小组发现,在特定情况下,次原子粒子,例如电子,无论彼此相距多远,都能互通信息。不管是10英尺还是100亿英里,它们似乎总能知道彼此所处的状态。这个现象的问题是,它违反了人们长期信奉的爱因斯坦原理,即任何通讯都不能超过光速。由于运行速度大于光速相当于打破了时间屏障。阿斯派克特的这个发现令人不安,因此有些物理学家煞费苦心,想要以巧妙的理由敷衍了事。但它也激发了极具震撼性的解释。例如,伦敦大学物理学家大卫•波姆(David Bohm)相信阿斯派克特的发现暗示客观实在并不存在,尽管宇宙看起来具体而坚实,但它本质上不过是个幻象,一个巨大而细节丰富的全息图。 在了解波姆作出如此惊人论断的原因之前,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全息图。简而言之,全息图是利用激光制作的三维立体图像。

全息图     

   
        要制作一张全息图,首先用一道激光束照射物体,然后在感光胶片上记录下第二道激光束与物光产生的干涉图案(两道光束交集的地区)。底片洗出后,看起来像是无意义的透明度不同的条纹。但当当激光照射相片时,一个立体影像就会显现出来。     

   
        立体特性并非全息影像唯一令人称奇之处。如果一朵玫瑰的全息相片被分割成两半,然后用激光照射,你会发现每一半都有整个玫瑰的影像。事实上,即使是再分割一次,每一小块底片中都会包含著一个较小但完整的原始影像。与普通相片不同的是,全像相片的每一小部份都包含著整体的资料。     

   
        全息图这种“整体含于部分”的特性为我们理解组织和秩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在西方科学的大部分历史中,人们囿于成见,认为了解某种物理现象——无论是青蛙还是原子的最佳方式,是先将其分解,然后从局部入手进行研究。全息图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宇宙中存在的某些事物来说,此路不通。如果我们将某种以全息方式构造的事物予以分解,我们得到的不是被分解的局部,而是较小的整体。     

   
        这种洞见启发波姆另辟蹊径,深究阿斯派克特的发现。波姆相信次原子粒子之所以能够无视距离远近相互保持联系,不是因为它们之间在持续发射某种神秘的信号,而是由于认为它们分离本身就是一种幻觉。他的理由是,在更深层次的现实中,这种粒子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实体,而是某种同一本质事物的外延。     

   
        鱼缸模型     

   
        为了使人们更形象地理解这个观点,波姆提供了一个假想场景:想象一个鱼缸,里面有一条鱼。同时想象自己不能直接看到这个鱼缸,而是通过两台电视摄影机知道它的存在以及它里面有什么。一台摄影机对着鱼缸的正前方,另一台对着侧面。当你注视着两台电视监控器时,你可能会认为呈现在每个显示屏上的鱼是不同的实体。当然,由于摄影机的机位角度不同,两个影像也会略微不同。但是当你继续观察这两条鱼时,你最终会觉察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当一条鱼转动时,另一条也会做出稍微不同的相应动作;当一条正对前方时,另一条总会朝向侧面。如果此时你仍然没有看到全景,你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两条鱼之间一定存在某种感应。但是,很显然,事实并非如此。     

   
        波姆说,这正是在阿斯派克特实验中的次原子粒子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按照波姆的解释,次原子粒子之间超光速的连通现象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在实在的更深处,存有一种我们尚不知晓、更复杂的空间维度,就像那个鱼缸。而且,他补充说,我们将物体,如次原子粒子,看做相互独立的实体,其原因在于我们只看到它们实在的局部。这些粒子不是分离的“部分”,而是一种隐于深处、根本同一体的不同刻面,就如同前述全息的、不可分割的那朵玫瑰。提到的玫瑰一样无法分割。而且由于物理实在中的万物均由这些“幻影”构成,宇宙本身即是是一种投影,一幅全息图。     

   
        作为超级全息图的宇宙     

   
        这样一个宇宙除了自然的幻影以外,还拥有其它令人惊异的特性。如果次原子粒子表现出的分离是一种幻象,它将意味着世间万物在实在的更深处终究相互关联。即,存于人脑的某个碳原子中的电子与所有次原子粒子相通,这些粒子构成了每一条在游弋的鲑鱼、每一颗跳动的心脏和每一个在天穹中闪烁的星星。一切事物都相互贯通,虽然人类的本性是分门别类和拆解细分宇宙中的种种现象,但是所有的分类都是必要的人为产物,而世间万象最终归于一张天衣无缝的巨网。     

   
        在一个全息影像的宇宙中,甚至连时间与空间都不再被视为基本原理。因为在一个万物相互完全连通的宇宙中,方位之类的概念不复存在,时间与三维空间就像电视监视器中的鱼,只能被看作一种更深层秩序的投影。在其更深的层次上,实在只是一种超级全息图,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共存其间。这说明,只要有适当的工具,我们甚至有望在将来的某一天进入实在的超级全息层中,并从中截取早被遗忘的古老场景。     

   
        这个超级全息图中还包含什么,是一个开放的问题。为方便讨论起见,我们可以设想,这个超级全息图结构是产生世间万物的母体,或者说它至少包含着已有和将有的所有次原子粒子——所有物质和能量的各种可能组合,从雪花到类星体,从蓝鲸到加玛射线。它应被视为一种包含“一切万有”(All That Is.)的宇宙储库。     

   
        虽然波姆承认我们无法知道在这个超级全景图中到底还深藏着什么,但他仍然大胆放言: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它没有包括着更多。或者如他所言,或许实在的这种超级全息层不过是个“驿站”,从这里继续前行,“一个无限的延展”将逐次显现出来。波姆并非发现宇宙是个全息图的证据的唯一研究者。在大脑研究领域独立工作的史坦福大学神经生理学家卡尔•普利布兰(Karl Pribram),也相信实在的全息本质。     

   
        作为全息图的大脑     

   
        在普利布兰试图揭开大脑如何及在何处存储记忆的谜团时,受到全息图模型的吸引。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进行的无数研究都显示,储存的记忆分散在大脑各处,而不是局限于某个特定区域。在1920年代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中,大脑科学家卡尔•拉什利(Karl Lashley)发现无论切除老鼠大脑的哪个部位,都不会消除它的术前记忆,仍旧能够完成它曾学会的复杂动作。当时存在的唯一问题是,无人能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这种令人好奇的“整体存于每个局部”的记忆存储本质。     

   
        到了1960年代,普利布兰偶然获知全息图概念,并意识到他发现了大脑科学家们一直寻找的机理。他相信记忆不是记录在神经元,或一小簇神经元中,而是存于神经冲动的图案中,它横跨整个脑部,就像激光干涉图案遍布在包含一个全息影像的底片上那样。换句话说,普利布兰相信大脑本身就是一个全息图。     

   
        普利布兰的理论也解释了人类大脑在如此小的空间存储巨量记忆内容的缘由。曾经有人估计,人类头脑在平均寿命的一生中能够记忆约1百亿位元(bits)的信息(大约相当于五套大英百科全书所含内容)。与之相类,人们发现除了其它能力之外,全息图还具有令人瞠目的信息存储容量——只需改变两道激光束照射底片的角度,就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许多不同的影像。有人示范过,一立方厘米的方块底片上可以储存1百亿位元的信息资料。     

   
        如果大脑依照全息原理工作,那么我们所具有的特殊能力——迅速从庞大的记忆仓库中取出所需任何资料,就变得好理解了。如果一个朋友让你告诉他,当他说“斑马”时,你会想到什么,你无需笨拙地检索大脑中按字母排列的庞大档案才能得到答案。相反,由其引发的“斑纹”、“马科动物”和“非洲野生动物”等联想,会即刻跳入你的脑中。的确,人类思考过程中最奇妙的表现之一就是,每一条信息都似乎瞬间与任意其它信息交互连通——另一项全息图固有的特性。全息图中每个部分均与任意其它部分相互无限关联,这也许是大自然全面关连系统的最重要例证。     

   
        记忆储存不是唯一借助普利布兰的大脑全息模型予以解答的神经生理学谜题。还有一个是大脑如何将它由感官获得的大量频率(如光频、声频,等等)转换成我们知觉的具体世界。频率编码和解码正是全息图最擅长的。正如全息图类似某种镜头,某种将显然无意义的噪杂频率变成完整影像的转换工具,普利布兰相信大脑也有一个镜头,利用全息原理将感官获得的各种频率转变为我们知觉的内在世界。     

   
        大量的证据显示,大脑基于全景图原理工作。实际上,普利布兰的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多神经生理学家的支持。意大利研究人员雨果•祖卡莱利(Hugo Zucarelli)最近把全息图模型应用到了听觉领域。促使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他无法解释何以仅凭单耳听觉,人就能无需转头即可确定声源的位置。他发现,全息图原理可以解释这种能力。他还开发出全息音响技术,这种录音技术能够近乎完美地做到还原原声场。     

   
        普利布兰相信,我们的大脑依照来自频域的信息输入,以数学方式构建「硬」实在。这种想法在许多实验上得到了验证。实验发现,我们的感官对于频率范围的敏感度远远超出我们之前所认为的。例如,研究者发现我们的视觉对声频很敏感,我们的嗅觉与我们现在所知的“嗅觉频率”有一定关系,不仅如此,即便我们体内的细胞也能感知很大范围的频率。这些发现启示我们,只有在知觉的全息图领域,这些频率才被整理归类为我们通常所说的不同感觉。     

   
        波姆和普利布兰的观点合成     

   
        但是,普利布兰全息图大脑模型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是在将它与波姆的理论结合之后才显现出来的。因为如果这个有形世界只是次要实在,真正“存在”的只是一团噪杂的全息频率;而如果大脑也是一个全息图,并从从这团噪杂频率中取出一部分,然后以数学方式将其转换成感官知觉,那么,客观实在怎么啦?简单地说,它不再存在。正如东方宗教早就宣教的那样,物质世界是一种“空幻境界”(Maya,印度教),是一种幻觉,虽然我们自以为是实质的生物,穿行在一个物质世界中,这本身也是一种幻觉。我们其实是漂浮在一个五光十色的频率汪洋中的“接收者”,我们从这个大海中所抽取并幻化成物理实在的,只是可从这个超级全息图中抽取幻象的众多通道之一。     

   
        这种有关实在的惊人新论,即波姆和普利布兰的合成理论,被称为“全息范式”。虽然许多科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但它却令其他人着迷。一个人数虽少但不断增多的研究者群体相信,这也许是迄今为止科学就实在所建立的最准确的模型。更有甚者,有些人相信它可以解释许多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甚至将超自然确立为自然界的一部分。     

   
        包括波姆和普利布兰在内的众多研究者都注意到,全息范式可以很好地解释许多特异功能现象。在这个宇宙中,个别大脑实际上仅是一个隐形的较大全息图的局部,而一切又是相互无限连通的,心灵感应或许仅是进入了全息层次。显而易见,这样就能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相距很远的两个人能够传递意念,并在同时有助于我们揭开诸多心理学上的未解之谜,尤其是一些个体在意识改变的状态下所体验到的众多奇特现象。格罗夫感到全息范式提供了一个了解这类现象的模型。     

   
        回归动物王国     

   
        1950年代,在格罗夫研究使用LSD(学名“麦角酸二乙基酰胺”,一种迷幻药)做为心理治疗工具的过程中,他的一名女病人突然确信自己变成一条史前时代的雌性爬行动物的宿主。在她处于幻觉的状态中,她不仅极为详细地描述了她受困于这种爬虫的感觉,同时还指出在雄性爬虫的头部两侧长着彩色鳞片。令格罗夫大为惊讶的是,尽管那个女人事前对此一无所知,但他之后从一位动物学家那里得到证实,某些爬虫头部的彩色部位在刺激性冲动方面的确起着重要作用。     

   
        那个女人的经历并非个案。在格罗夫的研究过程中,他碰到过多个病例,病人们退化并变身为i进化史上几乎所有的物种(这个研究发现启发了电影《变形博士》(Altered States )中人退化为猿的情节)。另外,他发现在这类经历中常包含了隐晦的动物学细节,而后来证实准确无误的。     

   
        超个人心理学     

   
        回归动物王国并不是格罗夫在其研究中遇到的唯一令人迷惑的心理现象。他还有一些病人似乎进入了某种集体的或族群的潜意识中。那些没有受过或受过很少教育的人,突然能详细描述琐罗亚斯德教徒(Zoroastrian,即“拜火教”)的葬礼和印度教的神话场景。在其它类型的体验中,有人能令人信服地描绘出灵魂出窍的详情,或预见未来,或倒退回前世的回忆。     

   
        在后来的研究中,格罗夫发现在未使用迷幻药物的心理疗法中,也出现了相同程度的现象。因为在这类体验中的共同要素是,个体意识似乎都超越了自我通常的界限,和/或时空的限制,格罗夫将此现象称为“超个人体验”(transpersonal experiences),并在60年代晚期,据此创立了心理学分支——“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进行专门研究。     

   
        虽然格罗夫新创立的“超个人心理学会”迅速得到志同道合的专业人士的支持,使之成为受人尊敬的心理学分支,但格罗夫和他的同事多年以来都无法提供一个机理来解释他们亲历的奇异心理现象。直到全息范式的出现,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如格罗夫最近所言,假如心灵确实是某个连续统一体的一部分,这个统一体便如同一个巨大的迷宫,不仅连接一切存在着的心灵,同时也与每个原子、生物体以及时间与空间本身的广袤之域,果真如此的话,心灵偶尔踏足这个迷宫,产生超个人体验,也就不足为奇了。     

   
        意识创造实在     

   
        全息范式也可以应用到所谓的硬科学,如生物学上。弗吉尼亚盆地学院(Virginia Intermont College)心理学家基思•弗洛伊德(Keith Floyd)指出,如果有形的实在只是一个全息幻象,就不能再说意识发生于大脑。相反,是意识创造了我们解读为物质的大脑、身体和所有环绕在我们周边事物的外在形态。     

   
        我们对生物结构的看法上出现的如此转变,导致研究者们指出医学及我们对于疗愈过程的了解也可被全息范式所改变。如果身体的实质结构只不过是意识的全息式投射,那么很明显,我们每个人对于自身健康的责任就会远超当前医学知识所容许的程度。我们现在认为的疾病奇迹般的康复,实际上可能要归功于意识的改变,从而对导致了身体全息图的改变。     

   
        视觉化之力     

   
        同样地,引发争议的新疗治技术,如视觉化,有可能取得明显疗效,因为在全息思维领域中,意念中的影像最终会如“实在”一样真实。即使是“超常”(non-ordinary)实在中的幻象与经验,在全息范式下也能获解。生物学家莱尔•华特森(Lyall Watson)在他《未知事物的礼物》(Gifts of Unknown Things)的书中描述他与一位印度尼西亚女巫的接触,她借助祭祀之舞的表演,让一片小树林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华特森说他和另外一个目瞪口呆的旁观者继续注视着这个女巫,她使小树林重新出现,然后又把它“点”没了,如此反复了好几次。     

   
        虽然目前的科学无法解释这种事件,但如果“硬”实在纯属全息投影的话,类似的经验便是可信的。或许因为我们所谓共识下的实在,实际是在人类无意识层次上构建并得到认同,而在这个层次中,所有的心灵都无限地相互连通,于是,我们便公认什么“存在”或“不存在”。如果这是真实的,这会是全息范式影响最深远的意义所在,因为它意味着类似于华特森的经验之所以被认为不寻常,只是因为我们的心灵未被设计为相信这种经验是真实存在的。在全息宇宙中,我们可以无止境地改变实在的构成形态。     

   
        我们所感知的实在只是一幅由我们任意涂抹作画的画布。凡事皆有可能,从用意念弯曲汤匙,到人类学家卡斯塔尼达(Castaneda)与雅基族印地安巫师唐望之间的奇幻交往。因为魔术是我们生来即有的权利,不比我们在梦中随意创造实在的能力更神奇。确实,即使是我们有关实在的最根本的观念都变得可疑,因为正如普利布兰指出的那样,在一个全息宇宙中,即便随机偶发的事件都可被视为基于全息原理并因此是注定要发生的。同步的或有意义的巧合一下子变得合乎情理,而实在中的一切都可被看做一种隐喻,因为最随意的事件都表示着某种潜在的对称性。     

   
        全新的实在     

   
        波姆和普利布兰的全息范式终究会被科学界接受,还是名誉扫地,无疾而终,尚待时日的验证,但可以确定的是,它已影响了许多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就算将来人们发现全息范式并不足以解释次原子粒子之间的瞬间通讯现象,至少会如伦敦伯贝克学院(Birbeck College)物理学家巴吉尔•海利(Basil Hiley)所说的那样,阿斯派克特的发现“预示着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有关实在的全新观点”。     

作者: 山河    时间: 2012-9-29 14:17
本帖最后由 山河 于 2012-9-29 14:20 编辑
击溃你所有的想象力

摘自《译言》精选

作者:迈克尔吠尔伯特   译者  迩東晨

在 ...
ssjj 发表于 2012-9-24 15:55

1 花神            

煦日和风的早晨,我漫步于后山斜坡上。早起的鸟儿在树间跳跃,阳光穿过摇曳的枝叶隙缝,射出闪烁的万束光芒,煞是美丽。            

坡旁一棵开满了紫色花朵的嘉卡莲达(Jacaranda)树,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发呆似地驻足观赏良久。忽然间,我听到有一陌生的细微声音。            

「我在这里!」声音似乎是从花朵传过来。            

「你是这些花朵吗?」我对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询问。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你就当我是花神吧!」花神以轻快活泼的语调回答。            

「你为什么会对我说话呢?」我很惊奇花居然会说话。            

「因为你注视我很久。」            

「你知道我注视着你?」我很纳闷。            

「我虽然没有五官,但是当你注视着我时,我的『能』受到你意念的振动。」            

「我的意念让你不适吗?」            

「不,相反地。当你注视着我时,使我的『能』在平静中活泼起来,就像一潭止水瞬间变成灌注了力量的活泉。」            

「『能』到底是什么呢?」            

「噢!对不起!我忘了自我介绍,我就是你们所说像『原子』这种东西。你们宇宙是我们所构成的,连你的身体也是。」            

「你是个体吗?」            

「个体是物质观念,我本身并不是实体,但是我能构成你们宇宙的物质现象。不是实体,经由组合成各种元素后能产生实体,这不是很美妙吗?」            

「我的意思是问你是单独的原子与我说话吗?」我纠正问题。            

「我们原子以无形体的方式散布于宇宙。花连枝,枝连干,干连根,根连地,地又接触空气,我们无所不在。我们-朵花对你说话的同时,也代表整个宇宙与你说话。」            

「你们原子间能传递讯息吗?」            

「我们原子间传递讯息非常快速而且准确。」            

「刚才我注视着花朵,为什么你们的『能』会被我振动呢?」我回问最初的问题。            

「因为你意念中的高磁能波Hi-Mew(Hi-Magnetic Energy Wave)经过空中原子的传递,振动了我们的『能』,使我们活泼起来。」            

「那你们空中的原子是否同时也被振动了呢?」            

「不,没有被振动。」            

「花朵的原子被振动了,为何在空中担任传递的原子们没有被振动呢?」            

「因为你的意念还同时传送出花朵的印象波,这印象波能让原子们准确地传递高磁能波至目标物,对于目标物以外的其它物体则不会起作用。神奇吧!」            

「太神奇了。如果有位朋友告诉我,他的玫瑰园里开了一朵很大、很漂亮的玫瑰花。我可以坐在家中用意念去振动那朵玫瑰花吗?」我异想天开地问。            

「可以,你绝对可以。」            

「可是我从来没有看过那朵玫瑰花,也没有印象波啊!」我说。            

「当那位朋友告诉你那朵很大、很漂亮的玫瑰花时,他已经将印象波传送给你,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如果这位朋友是用写信的方式告诉我,那印象波还能传送给我吗?」我实在不相信有这么神奇的印象波,故极力想找出漏洞。            

「可以,印象波在你这位朋友写信之时,已藉由空中的原子传递过来给你了。」            

「有那么快速、准确吗?」我真的难以相信这是事实。            

「如果你知道在一小小的空间里,原子的数量多的让你这辈子数也数不完,你就不会怀疑我们的工作效率了。」




------------------------------------------------------------------------------

以上摘自《东方人的与神对话》





作者: 山河    时间: 2012-9-29 14:31
本帖最后由 山河 于 2012-9-29 14:32 编辑
击溃你所有的想象力

摘自《译言》精选

作者:迈克尔吠尔伯特   译者  迩東晨

在 ...
ssjj 发表于 2012-9-24 15:55

      第一章抵达

   道(或上帝)的自言自语

      我乃纯粹之光,朝著既定的目标----物质实相与地球生活----疾然前进。当我旅行之际,我爆裂成为无以数计的片段体,[我]变成了[我们]。我们渐浙感觉自己缓慢下来以适应物质形式,而今我们已经抵达,并准备好开始游戏。


      我们会喜欢这个充满水称之为地球的行星吗?嗯----毕竟是我们创造了它!不过,我们将花点时间以探究竟,是否有意在此行星寻求演进,或者要到别处另求其他路线的经验。在经过如此漫长的纯然[整体]与[一]之後,我们想追求相异性、独特性,与个别性的体验。不过,为了能够习惯,我们必须先由全球经验开始,然後再慢慢朝向体验个别、分离的经历。让我们想想看,该从何处起始?对了,我们将先行与此一行星结合,体验它的无数形态,并且一路重新创造。我们将游历矿物、植物,以及动物等领域,并亲身活过各种生命以便认识它们。为了我们的初当人类,我们将做长远及妥善的准备功夫。当我们初始经历婴儿的生命之际,我们会假装彼此是分离而单独的。然後,逐浙地,我们再从彼此之间学到我们所遗忘的事实:我们原是一体。我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将促使我们、业力法则将教导我们、各种桃战将使我们注意、爱将提醒我们去拾回此一忘失的事实。让我们开始玩游戏吧!
 
抵达
  人类形式系以何种次序做逐步的准备?你是如何设定你的每一世?在你迈向自我了解之进化旅程中,是哪些关键关系促成你的一路进展?在此我们会揭示出此一次序,你们因此可以认识到自己所选的生命之浩瀚,我们也会揭示出你与其他结伴同来的片段体所演出的方法。在本书里你将发现构成不可思议的意识游戏之基础的各类关系及其组合,高高兴兴地学习那些你一度曾经知道并即将忆起的一切。


你与此一行星的关系

      你已经明白你们是如何像闪光一样从道迸裂出来,成为某个存在体内之片段体,或是成为某个意识家族。做为一个片段体,你曾在此一艰辛的地球速成学校历尽多重人生,一路从婴儿灵进展到老年灵的阶段,为的是要圆满你的存在体之全面经验。


      让我们回到你成为人类之前的时光,在你采用人身之前,你是谁?又是什麽?你如何准备你的投胎为人?在这一节里,你将更详尽地知道你是如何地选择离开道的温床去发展你与此物质界的关系。


       当你初抵地球之际并非即以婴儿灵之身准备经验人类的生命,而是以纯然的抽象能量希望体验此行星本身的创建。你选择先行经验山脉和海洋,云与河川,植物与昆虫,鱼类和哺乳类,所有这些无不在为人类经验而铺路。


        你以精神(spirit)的形式利用这些主要的经验做出选择,决定是否要继续朝往感知意识(Sentience)前进,如果是的话,你要追求什麽道路?每当进展告一个段落时,你都可以选择另外不同的创造路线,它是经验上不同的发展舞台,并不必然会走上人类的形式。然而你们全体都选择了人类形式的路线,因为你们对於聪慧的两足两眼动物之经历具有个人的兴趣与好奇心所致。你们一直是居住於这种两足两眼动物体内并一路生存至今,对於如此超然、客观地看待自己之方式,你们感觉如何?



       你的发展路线确实为何?其架构如何?你又如何确实地为你的首度婴儿灵生活做准备?


       无庸置疑地,地球上的无机物与有机物是依其多样性与复杂性而进阶地划分为七个领域。身为意识与能量的基本单位,你依照特定次序开始经历每一个领域。以下是你从出生为片段体到你首次生为婴儿灵之间的几个进展步骤之大概情形。
 

回精神体之出生
 
     1.为了要体验生命的一切,你以一团巨大而强烈的能量脱离道。此一团能量包含十万个或更多的片段体,你即是其中之一。随著你的出生,道流泻出强烈的爱,爱成为光,光成为能,能变成物质。


       2.身为一团强烈的能量球,你四出探险宇宙,到处观光、拜访,并实验以各种不同的选择玩游戏和学习。你在寻找最好的机会以利你探险分离与独一的境界,希望彻底地探讨分离以便最後它能够引领你与道重行结合。


       3.宇宙中有许多行星和次元可供探险,在你选择地球之前,你曾经考虑过其他许多地方。而你之所以选择地球,实因你对地球的特殊属性深具了解之故。


回精神体在地球上的发展

      第一级:你行近地球,只能在能量上感知此颗行星及其能量。对於它是什麽,你则只有最粗略的感觉而已。你是以整体而非部分来感觉此颗行星。而这个整体的感觉也就是你在往後透过各种视角经历过此颗行星上各个可能的单一细微处之後所要重行体验的。


      ·渐渐地,当你对於此一行星更为熟悉之後,你以灵体形式随风而飘,乘著无时问性的和风抚弄著大地、岩石、花草以及居於其上的人们。随著你的片段体家族,也就是你的存在体(entity),你开始著手参与创造性地塑造此颗行星之外表,依据一个较大的全盘性计划逐渐地改变它的外貌。你则化为提婆(deva)----物质界某些部分的守护灵。


      ·几世纪之後,某些存在体缘於无法於此地觅得他们的确切需要,故选择移往其他行星。而你们却决定继续前进,更深入地亲近此颗行星。逐渐地,你开始追求较为庞大的分离与个别性。你遂成为拥有岸边界线的海洋,海水沿岸拍打著陆地。你经验与月亮的关系,感觉潮汐,并曾被它如此轻柔地触动过。你体验生存於你内的庞杂生命形式以及含容你的大陆块。


       ·有些存在体退出----此一行星并不适合他们。他们另找不同的路线。你选择继续前进,把你的能量掺入山脉,体验岩层的深深实质性。此际,你变得更有界线,更为分离,你成为矿物领域之提婆。


      ·你越来越追求个体性,深入此行星上有界线区隔的地点内之特殊矿石与地层里,你经历地底熔岩以及地表清凉的宝石和金属。同时,如前一样,你於漫长岁月中经历它们之际也在协助形成并创造出新的形式。而日後当你以人类形式生存时,对於那些你曾以精神体形式经历过的地点,你会感到一种亲切感。


      第二级:在彻底完全地经历矿物领域之後,你继续前往植物领域。你成为提婆,照护草类和简单的群生植物如苔藓等。慢慢地,你渐次深入较为复杂、有特殊个别性的植物比如果树。你协助它们的进化,帮助发展新的种类及混种。你偏爱经验某些类别的植物,同时也远离那些与你无缘的种类。日後当你投胎为人时,对於某些植物你会拥有一种亲切感,并可能潜意识地知道它们独特的特性和用途,这皆归因於你曾是它们之故。


        第三级:此刻,你进化到更为复杂的生命形式。起初,你先经历简单的生命形式如细菌、微生物和变形虫等,渐渐地,你前进到较为复杂的甲壳类及蜂等昆虫类动物。从这些经历中你找到了富於创造性之改造的快速进展机会。


       第四级:紧接著昆虫领域之後,你继续以提婆形式和水陆中的鱼类、爬虫类共存。此时,如同在昆虫领域一样,你开发出本能中心的雏形。本能中心是你日後成为人类所必须用於基本求生之上的。你以协助灵的角色加入这些动物行列,并未干预到它们的自然生活方式。不过,你可能协助以突变方式来促进它们的进化。


         记住,在提婆发展的每一个段落,你都可以选择决定是否离开此一行星,以利於进行其他的行星经验。


          第五级:当你在鱼类/爬虫类领域经历过你所希望的足够时问之後,你继续前往鸟类/低等哺乳类动物领域。此一阶段代表了你在朝向个体性的进化运动上的一个大跃进,你开始加入简单、温血、低智能的哺乳类动物行列,比如羚羊、河马、老鼠等。在这个阶段,你的同伴尚有鸟类,它们本身多半源自於其所属的鸟群。身为动物提婆,你协助并伴随该动物经历七次转世循环。在此第五级里,你开始发展出日後投胎为人要用到的行动中心。而在後阶段里,你也开始伴随并协助单一的而非整群的动物。


        第六级:完成第五级之後,你继续朝往高智能动物发展,如老虎、野猪、狼、马等等。到最後你会寻求与人为伴,因为你在为你日後的人类形式之头一世婴儿灵生命做铺路准备。你也许是只长年与人类为伍之忠诚的狗或猫的提婆。

       在这个级次里,你亦以提婆形式加入高智能、较独立性的掠食鸟类。


         第六级次的经验已然开始发展出日後人类循环会演化出的灵悟与情感中心。


      第七级:此时,你经历高等灵长类动物、海豚等之生命。此类动物虽然具有高度智能,但尚未有感知意识上的跃进。此时你能够使用工具、运用符号、并喜欢实验与冒险。为了熟谙人类的各种能力与可能发生的事物,你可能与人类亲善。在这个级次里,你开始发展出日後婴儿灵头一世生命所需的心智能力。


       ·对於婴儿灵的头一世,你已经准备就绪。而一旦开始这个演化循环,你即必须全程完成,不得有前往其他行星的选择机会。原因在於,身为人类,你的造业是立即生效而它需要平衡回来。你已经启程行於婴儿灵至老年灵之循环的令人兴奋之人生系列旅程。


-----------------------------------------------------------------
以上摘自《命运奥义书》



作者: ssjj    时间: 2012-9-29 14:57
[/td][/tr]
[/table][/td][/tr]
[/table][/td][/tr]
[/table]
山河 发表于 2012-9-29 14:31



  山河兄好,这个是新编《奥义书》吧?呵呵
作者: PRADA    时间: 2012-9-30 01:55
回复 ssjj 的帖子
着魔也好过虚度,,

   
作者: 山河    时间: 2012-9-30 10:47
山河兄好,这个是新编《奥义书》吧?呵呵
ssjj 发表于 2012-9-29 14:57
温故知新,哈哈。。。
作者: 山河    时间: 2012-9-30 10:48
回复
着魔也好过虚度,,
PRADA 发表于 2012-9-30 01:55
小弟选着相,哈哈。。。
作者: ssjj    时间: 2012-9-30 14:22
回复
着魔也好过虚度,,
PRADA 发表于 2012-9-30 01:55


   PRADA兄好,请常来教导。

作者: ssjj    时间: 2012-9-30 14:28
小弟选着相,哈哈。。。
山河 发表于 2012-9-30 10:48


  着相是浪度

作者: 终极硬件    时间: 2012-10-11 12:33
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一直执著于错误的东西。人生如此,音响已是如此。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10-11 13:40
着相是浪度
ssjj 发表于 2012-9-30 14:28

彻底不着相的有几个?浮在半空的魔术师也着相来着。
佛法俺不懂,人的能量在自身之内的道理我懂,可这能量要被激发出来还得借助于滚滚红尘中的顿悟,要不如此,俺们大可不必出生。你之所以被出生应该视为一种赐福,那是要把你提升,红尘就是你的“助推器”,躺在胎盘里子宫当寝室是提升不了的,呵呵。


简单说:没相哪来着?着不着都找不到根据地!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10-11 17:58
“红尘”牌助推器为什么不能“提升”所有人都至“明白能量在自身之内”的层次?
  所以,显然还有另 ...
ssjj 发表于 2012-10-11 17:21

所有人都提升?天底下有这玩意儿的话那是科幻电影,程序设置好上生产线了。现实中的乌托邦实验(实践)也是想这么搞,可是结果呢?ss应该很清楚吧?所有人都提升意味着所有人被设置为没有自由意志!上天入地都要靠人的自由意志,这是上天赐予你我的最好东西,祸兮福兮都在它!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10-11 18:35
红尘不是人身,人身也不是红尘。

人身,是一切的载体,是你说的能量之源。人身难得,岂可轻易否定?
...
ssjj 发表于 2012-10-11 18:22

ss兄,知道只是知道知识而已,知识是扯不开红布地。任何法门都是要靠历练地,没历练,你就是天上地下第一佛学家也就那么回事,最多稿费地干活。
佛经倒背如流,考据到单个的字;《圣经》刻在脑子里,复调织体一般编织得条理分明,逻辑清晰。。。。。不一头栽进去,都没用。
什么让你栽进去呢?




作者: ssjj    时间: 2012-10-11 18:42
狗儿念经  发表于 43 秒前

红布斗牛可以.

---------------------------------------

  在某种意面上,难道不是人即如牛吗?哈哈
作者: 和.静.怡.真    时间: 2012-10-12 17:41
哈哈!咱哥俩在这儿就如两小儿辩日,怎么也掰扯不清。
你说有锅就能做出饭,还是有米就能做出来饭 ...
ssjj 发表于 2012-10-11 21:28


嚼了一些时间,终于看懂了。两位大侠把我“玄”晕了!
念经兄是练“铁砂掌”和“火焰刀”的吗?SS兄是练“太极拳”和“化骨绵掌”的吗?
到了您俩这样的境地,一个高深莫测的化臻之境,一个已经开悟还在不停的精进。请继续。

作者: ssjj    时间: 2012-10-12 20:52
嚼了一些时间,终于看懂了。两位大侠把我—”晕了!
念兄是练“铁砂掌”和“火焰刀”的吗?SS ...
和.静.怡.真 发表于 2012-10-12 17:41
   哈哈,当心冷热生猛,煎炒油炸的-起下肚弄得肠胃不适哦
作者: ssjj    时间: 2012-10-13 15:56
回复 和.静.怡.真 的帖子

    和静小弟好心态,当代陶渊明么,学习lng。。。。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10-16 23:34
这标题牛逼!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www.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