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979

查看

12

回复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大家有没有听过贝多芬第十交响曲?(有试听)

1#
发表于 2013-2-19 17:25:39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3-2-19 19:44 编辑

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是他逝世后留下的遗稿。它原定以“古代调式的宗教歌曲”开始,以“酒神的盛宴”结束。这首第十号只有后人整理完的一个乐章。

在二十世纪8O年代之前,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 ” 被人们认为是幻想的传说中的作品 , 许多人不相信它的存在。人们只知道贝多芬创作了九部交响曲,从来没有想到过还会有 “第十交响曲”。多年以来,这一直是一个迷,人们没有发现任何的乐谱手稿,或是有关贝多芬 “ 第十交响曲”的材料 。直到1977年,著名的贝多芬研究者——彭波-温特尔称:贝多芬虽然没有写出“第十交响曲”,但是据他的研究,贝多芬曾经设想过要写一部新的交响曲 ( 即 “ 第十交响曲” ) 。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3-2-19 17:28:24 | 只看该作者
在这之后,有两篇关于贝多芬 “ 第十交响曲”的论文发表了,一篇是布赖登勒的,另一篇是贝多芬手稿研究专家库伯的。在他们的论文中提供了贝多芬在 l 8 1 2 年至 l 8 2 5 年间关于 “ 第十交响曲”的许多重要草稿 ,并且认为是可以肯定的不容置疑的。由此说明贝多芬“ 第十交响曲”不再是幻想的了,而是确定存在的。 人们发现了在贝多芬去世前八天的一封信,也就是l827年3月l 8日,在这封信里贝多芬提到一个新的交响曲早已起草。还有他的朋友卡尔-赫兹声称曾亲耳听到贝多芬用钢琴弹奏了完整的第一乐章。我们可以认为卡尔-赫兹是个可靠的证人 ,因为在贝多芬的最后十八个月里 ,他与贝多芬有着十分密切的交往。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3-2-19 19:21:34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对于这首新的交响曲投入了相当的精力,在草稿的某一页上,他写到这是一首新的交响曲 ( 这当然是在完成第九交响曲之后) 。贝多芬的这些草稿不像他的其他未完成作品 的草稿那样凌乱,不易辨认,而是比较完整,其中有一段音乐长达约二百五十小节。卡尔 -赫兹也对他所听到的那个不同寻常的乐章作了如下的描述 :首先以降E大调轻柔的开始, 紧接着就是有力的 C小调快板乐段 。这和我们现在听到的“ 第十交响曲”的曲调是相吻合的。

库伯是在研究贝多芬手稿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这个交响曲的草稿的, 这个草稿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交响曲,而是第一乐章的大部分。后来库伯续完了这个乐章.贝多芬的这部交响曲虽然没有完成,但仍然有着许多意义。首先 ,它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如果贝多芬创作了上百部的完整的交响曲,即使有一部未完成, 人们可能也不会太在意它是否完成, 或是能否演奏。 然而贝多芬只有九部交响曲,并且这九部交响曲是他所有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贝多芬有没有创作“ 第十交响曲”?他的 “ 第十交响曲”到底是什么样的? 便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其次,他的这部交响曲已有比较完整的雏形,如果贝多芬只写了几个音符 ,那么别人试图要去完成它也是荒谬的。库伯仔细研究了贝多芬这部作品的草稿,发现其第一乐章已包含了足够的基础材料 ,而无需再加入新的主题 。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3-2-19 19:23:4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贝多芬创作“ 第十交响曲”的构思,可以追溯到l8l2 年,那个时候,他正在从事第七交响曲和 第八交响曲的创作,并且打算创作另一部新的交响曲。他总共写了十几篇草稿 ,其中有三段是 D小调 ,这有 第九交响曲的迹象,但最长的一段是降E大调,很像是“第十交响曲”,当时的那个草稿有许多部分是降E大调和 C小调的。这些草稿与后来的“ 第十交响曲”在调式、节拍、情绪 、风格上有着许多共同点。在那些草稿的底部 ,还有关于后面乐章的设想,这些都和 “ 第十交响曲”有许多联系。

从贝多芬的那组草稿中看出,贝多芬创作“ 第十交响曲”的计划似乎是在l8l5年底中断了。在以后的几年中他确实也想继续创作它, 但当他开始致力于下一部新的交响曲,即第九交响曲的时候 ,他便停止了“ 第十交响曲”的创作 ,这时候正是1815 年底。到了1817年, 英国伦敦爱乐曾请求贝多芬写两部新的交响曲,他回信表示愿意为他们写作。1819 年,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他说交响曲已经写了一部分了。到了1 8 2 0 年,有人拜访他的时候 ,也发现他正从事着这部交响曲的创作。这些我们可以从贝多芬的谈话录里得知,《第九交响曲》的草稿也是这时期写的。另外“ 第十交响曲”的手稿有一部分还发现于 1 8 1 8 年的零散的谱稿中。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3-2-19 19:26:05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的那些谈话录是被一个叫Gustave Notablne的人发现并且发表。在贝多芬的草稿中曾写到:慢板,在一种古老的方式中,一首交响性的歌曲出现了。这或许是为第二乐章定的基调。贝多芬对自己作品完成的时间估计,或者说承诺过于乐观 。如弦乐四重奏作品1 3 0号,他说将在十天左右完成,而事实上却经历了三个月。关于他的这部作品,他也曾说过,他已基本写好 ,然而事实上他只是写了一个乐章的基本内容。此外,贝多芬的 “ 第十交响曲”中有许多曲调和其他作品中的音调有着相似。在 “ 第十”的草稿 中有一段小步舞曲还被用在其他乐曲中,并且已在 1 8 2 2 年演出过。像这种变动在贝多芬的创作中很多见。

我们可以从贝多芬这部 “ 第十”的草稿中看出,他是极力想完成它的,他的这部交响曲大约有 3 5 0小节,其中2 5 0 小节是第一乐章的。他断断续续的写作从 1 8 1 2年一直持续到 1 8 2 7 年,然而他却在 1 8 2 4年先完成了 第九交响曲 。尽管贝多芬最终没有完成他的“第十交响曲” ,但他为此倾注了不少的心血。我们可以说是死亡阻止了他的创作,因为就在他去世前的八天还提到了这部作品。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3-2-19 19:28:38 | 只看该作者
从这部交响曲的音响中,我们可以听到贝多芬的声音好象变了,就如同一个老人经历了一生的斗争、磨难,特别是经历了像第九交响曲中所表现的为全人类的光明和幸福而奋斗终身的那种精神。在这里,贝多芬仿佛要一种休息、一种调节,或者是一种灵魂的安息,好象是在寻找那种莫扎特式的恬静、安详。但是 贝多芬毕竟还是贝多芬,在音乐没有进行多久,他又掀起了一个个亢奋的音浪。

贝多芬最终到底要追求一种怎样的艺术境界?有人说勃拉姆斯继承了贝多芬,并且发展了他。但也许晚年的贝多芬要走另一条路了。我们知道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充满着斗争性和哲理性, 以及对人类命运的苦难经历的搏击与反抗精神,这些因素与内容无疑都是贝多芬音乐中的主要精髓。然而在贝多芬的音乐中还有着另一种重要的寓意,那就是对人类光明未来和美好生活的渴求和无限期盼。 这两种因素在贝多芬一生的创作中始终贯穿如一的, 应该说是他的音乐创作中最伟大的思想内容。

贝多芬这部“ 第十交响曲”中,即表现出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又表现出了那种英雄的搏击精神。目前,这部作品的激光唱片已经出版发行,一个是由莫里斯 ( Morris)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版本 , 另一个是由韦莱 (Weller ) 指挥伯明翰交响乐团的版本。前不久,还在美国得以公演,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 现在贝多芬的这部作品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
(以上内容为转载)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3-2-19 19:40:47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第十交响曲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3-2-19 19:41:06 | 只看该作者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贝多芬准备回归纯器乐的范畴来写作交响曲,但晚年贝多芬将许多精力用来写作弦乐四重奏,那他的这部《第十》的配器上会不会出现室内乐化的倾向?我无限向往贝多芬用他特有的配器手法来靠拢室内乐化的交响曲。
今天上午重听蒙都的《英雄》,对贝多芬的写作手法有了许多新的感悟。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3-2-19 20:15:20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3-2-19 20:57:46 | 只看该作者
chdcrsy 发表于 2013-2-19 20:15
兄台不用客气,呵呵。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3-2-19 20:59:45 | 只看该作者

有的。现在在外地,回来后才能上传!
中山张 发表于 2013-2-19 20:07
好啊,兄台的是什么版本?现在主要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由莫里斯 ( Morris)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版本 , 另一个是由韦莱 (Weller ) 指挥伯明翰交响乐团的版本。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3-2-19 21:03:55 | 只看该作者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贝多芬准备回归纯器乐的范畴来写作交响曲,但晚年贝多芬将许多精力用来写作弦乐四重奏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3-2-19 19:41
感觉这个第一乐章还是有室内乐化倾向的,前半部分象一个慢乐章。估计贝多芬晚年创作这部交响曲是希望有所突破,只是他未能完成。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7 00:45, Processed in 0.062605 second(s), 16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