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1950

查看

10

回复
返回列表

1#
发表于 2013-5-22 00:41:51 | 只看该作者
英国的女作家,当代的J.K.罗琳也值得一提吧,《哈利波特》,不一样的英伦风。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3-5-20 16:08: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sh133 于 2013-5-20 16:12 编辑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1816-1855),英国小说家,生于贫苦的牧师家庭,曾在寄宿学校学习,后任教师和家庭教师。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著名的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在死亡的阴影和困惑下,她坚持完成了《谢利》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艾米莉的哀思,并描写了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她另有作品《维莱特》(1853)和《教师》(1857),这两部作品均根据其本人生活经历写成。夏洛蒂·勃朗特善于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1944,1970,1973,1983,1996,1997,2006,2011八个版本。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3-5-20 16:04:01 | 只看该作者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有性作家之一。
维吉尼亚·伍尔夫1882年生于伦敦的一个书香名门之家。 维吉尼亚天分很高,从小就立志要当作家,二十二岁时开始在《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但维吉尼亚本人身体不好,且有神经病的底子。维吉尼亚・伍尔夫的主要文学成就在于小说――她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创者之一,这方面的小说代表作有《雅各的房间》(1921)、《黛洛维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海浪》(1931)等书。在小说创作之余,她还写了大量的文学评论,收入《普通读者》(1925)和《普通读者二集》(1932)等书之中,此外,她的作品还有传记和女权问题论著《自己的一间屋》(1929)。1941年,维吉尼亚在乡间的住所写完了她的最后一部小说《幕间》,便又一次陷入了精神病的痛苦之中。于是将自己勤奋写作的一生结束在一条河流之中。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3-5-19 15:52:54 | 只看该作者
奥斯汀可以说一大段话,句句都是讽刺,而字面看来,却又只不过在不动声色陈述常情。反讽可以运用到这样随心所欲,让人不能不着迷啊。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3-5-17 12:49:29 | 只看该作者
弗吉尼亚·伍尔芙属意识流的,不同与简·奥斯汀的英式下午茶,喜欢她的随笔多于她的小说。

点评

的确,家里有伍尔芙的《海浪》,一直不敢开卷。虽然很喜欢意识流,但看起来有点费劲。简·奥斯汀举重若轻,不错。  发表于 2013-5-17 12:56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3-5-17 13:52: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sh133 于 2013-5-17 13:57 编辑

盖斯凯尔夫人(Mrs.Gaskell,1810-1865)原名伊丽莎白•克莱格亨•斯蒂文森。盖斯凯尔夫人生于切尔西(Chelsea)的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出生13个月后母亲就去世,不久后她被送到姨母家抚养,直至12岁。12岁时被送入一所体面的寄宿学校读书,接受全面教育,五年后毕业。毕业后她先后在伦敦、纽卡塞尔、爱丁堡生活。1831年她去曼彻斯特跟一个远亲一起住,由此结识了唯一神教派牧师威廉盖斯凯尔。两人很快从相识到相爱,第二年便结了婚,定居曼彻斯特。给后世留下了《玛丽•巴顿》(Mary Barton,1848),《露丝》(Ruth,1853)、《克兰福德》(Cranford,1853)、《南方与北方》(North and South,1855)、《西尔维亚的恋人》(Sylvia’s Lovers,1863)《菲利表妹》(Cousin phillis,1864)、《妻子和女儿》(Wives and Daughters,1866)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短篇小说、书信和杂文。此外她为夏洛特•勃朗特所写的传记《夏洛特•勃朗特传》(The Life of Charlotte Brontë,1857) 内容丰富,均为第一手资料,文笔流畅,既是一部文学作品,又是一部优秀的传记作品。1865年,《妻子与女儿》的最后一章还没写完盖斯凯尔夫人就突然离世了。
我最喜欢她的作品是《南方与北方》和《夏洛特•勃朗特传》。
《妻子和女儿》,又翻译为《锦绣佳人》,这部作品和《南方与北方》,BBC将它们搬上了银幕。

点评

有《妻子与女儿》,上海译文的。厚厚一本, 看看、摸摸挺舒服的。  发表于 2013-5-17 17:15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3-5-17 13:28:06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wangziyuang 发表于 19 分钟前 删除
的确,家里有伍尔芙的《海浪》,一直不敢开卷。虽然很喜欢意识流,但看起来有点费劲。简·奥斯汀举重若轻,不错。
---------------------------------------------------------------------------

推荐兄两部电影,一部是92年出现在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的《奥兰多Orlando》,是根据伍尔芙的同名小说改编,因为亲密的女朋友离家出走而备感思念,为了表达思念之情,伍尔芙便以她为原型,创作了被称为“世界上最长,最动人的情书”的传奇小说。具体的就不剧透了。

另外一部是以伍尔芙在写《达洛维夫人》期间故事为题材的电影《时时刻刻》(The Hours)。这部电影取材于普利策奖得主麦克尔·坎宁安1998年的同名小说。其中“The Hours”是伍尔芙在创作期间为《达洛维夫人》所起的名字。不过,电影上映后从事伍尔芙研究的学者对影片所描绘的伍尔芙的形象非常不满。妮可·基德曼凭此片获得了2002年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点评

多谢,一定找来看看。  发表于 2013-5-17 14:14
《奥兰多orlando》这个没有看过,找来看看。  发表于 2013-5-17 13:31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3-5-17 11:0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lsh133 的帖子

英国的小说首推还是狄更斯吧,他笔下的世界是我一直心向往之的。最近读《匹克威克历险记》真是一种享受。
女作家的话艾米丽 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很赞。当然《傲慢与偏见》也不错。
   

点评

的确,狄更斯的作品百看不厌。最喜欢的是《远大前程》。  发表于 2013-5-17 12:10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3-5-17 10:04: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sh133 于 2013-5-17 10:16 编辑

简 奥斯汀
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其中《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诺桑觉寺》算作是前期作品,《傲慢与偏见》为前期代表作。其他三部小说为后期作品,以《爱玛》最具盛名。
简 奥斯汀的六部小说,都被英国BBC搬上了银幕。这些银幕作品大都能忠实于原著,读完小说不妨看看。简迷们又不断的挖掘奥斯汀的生平,先后有《成为简奥斯汀》、《简奥斯汀书会》、《简奥斯汀的独白》等影视作品,在网上都能找到。

使用道具 TOP

推荐英国女作家的书

10#
发表于 2013-5-17 09:55:31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我在听音乐,弹琴之余,最爱的是手捧一本书,慵懒的倚靠在沙发里,任阳光倾洒在屋子的各个角落,静静的滑入我的书中。书看了不少,中国的,外国的,古典的,现代的,转了一圈终于降落在英国文学之中,独钟爱英国女作家,如简·奥斯汀,夏洛特·勃朗特, 弗吉尼亚·伍尔芙、阿加莎·克里斯蒂,盖斯凯尔夫人等等。在喧嚣的世界里,沉浸她们的世界里,是闹中取静。英国人有一种优雅,精神中的贵族和生活的严谨,就如同中国人骨子里的儒雅,文化沉淀和底蕴让英伦岛屿有一种深沉和笃定,加上恬静的田园,历史悠久的庄园,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英国能够孕育出历史上那些温文优雅、才思敏捷的淑女们吧。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3-5-17 10:43:13 | 只看该作者
简.奥斯丁,远胜勃朗特姐妹。不知怎的,她的叙事风格会让我想到司汤达。

看过《傲慢与偏见》、《爱玛》、《理智与情感》和《诺桑觉寺》。
《诺桑觉寺》相比另三部有点表面化,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30 18:25, Processed in 0.042723 second(s), 2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