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2458

查看

15

回复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tyr

1#
发表于 2014-9-11 22:12:25 | 只看该作者
在如今发烧器材这种近似手工作坊式生产的模式下,各自就吃的那点技术积累,保持神秘感,也是其经营方式啊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4-9-10 17:36:13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很好,也很客观。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4-9-10 18:40:27 | 只看该作者
tyr提及的几个话题的涵盖面是很广的,这里仅打算简短地回复前两个话题,余下的请其它专家补充。
1、反映电 ...
shzdg 发表于 2014-9-10 16:14


说得客观..赞一下!

使用道具 TOP

回复tyr关于音响的两个话题

4#
发表于 2014-9-10 16:14:16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tyr提及的几个话题的涵盖面是很广的,这里仅打算简短地回复前两个话题,余下的请其它专家补充。
1、反映电声器材、包括听音环境的性能的,有几个指标,分别是什么,每一指标的局限性是什么;
这里提及的电声器材暂且理解为是音箱,而听音环境的性能,应该是指声波在室内还原性能。
音箱的技术指标包括频率响应、承受功率、阻抗值、灵敏度等几个指标,简单解释下:频率响应的规范标示应该是在频响的后面加上测试条件值,比如50Hz--20KHz±3dB;音箱的阻抗值,仅仅是指在某点频率下的数值,而事实上音箱的阻抗是条起伏变化较大的曲线;由于播放的音乐是动态能量,因此承受功率的数值参考意义不大,因为大多数用户不一定明了其测试条件;灵敏度的指标大多标明是在1KHz的单一频率下测得,因此无从预知在全频带驱动时的声压表现会如何,这也是有些烧友购买了灵敏度不低的音箱却依然感觉难推的原因,因此,对于音箱的评价最好还是实际聆听为准。
音箱的具体应用才是更应该关注的,个人感觉有以下几点:
1由于音箱最终都要摆放在听音室内来欣赏音乐,那么听音室的声学环境就会对最终的播放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大多数烧友不会、也很难对听音室做严谨的声学处理,如此一来,即使是音箱播放出来的很平直的频率响应,经过未处理的房间后频响曲线就会出现很大的起伏,此时,与房间相比,音箱原先的频响曲线的平整度的影响力就变弱了。换个角度讲,如果能够将房间的频响做成很平直,那么此时才可能真正体会到音箱原先的频响曲线数据。
2,如果多个心眼留意一下,会发现大多数的音箱都不会标出失真度的数据,猜测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失真度不像频响曲线那样容易感觉,因此对于普通消费者可以不必标示,二是音箱的失真度数据要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大许多,不标亦可。
3,正是听音环境对音效的影响,那么即使你在别的烧友家里听到的音效或是在音响店里购置了“满意”的器材,一旦进入自己家里播放时,由于声学参数变了,那么音效也会有很大的变化,这也是玩音响的难点之一。
4,低音声波由于波长较长,在家庭环境下,较难吸收消化,一不小心会感受驻波,因此,不妨多花费些心思做些相关处理。

2、每个指标的好坏对声音的影响是怎样的;
音响器材的指标数据是有测试标准的,目前比较权威的当属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多个标准,我国的国标(GB)也大多拿来作为参考。只是要留意的是,这些指标并非是很苛刻,无非两个原因,一是指标的可行性,即大多数消费者可以察觉到的限度,二是兼顾器材的制造厂可以做到的水平。以功放为例,国标中有个《高保真声频放大器最低性能要求》,这里面的“最低”就是指器材不应该低于这些数据,达到这些数据就算合格品。其中的频率响应的指标,是以1KHz为基准,当波动在1.5dB时,频响的宽度应该达到40Hz--16KHz;总谐波失真,对于合并机,应该小于0.7%;信噪比指标,对于后级,应该满足≥81dB,合并机依据测试条件的不同,有≥58dB和≥78dB两档。从指标上看,认真做的企业要达到这些标准还不算很难。而如果当测试数据低于规定的数值时,人耳可能会有察觉,比方说信噪比偏低,那么在安静的环境下欣赏音乐时,就会察觉到器材的本底噪音。
制定标准无非是个约束,企业在销售器材时应该向消费者提供相关的测试指标,以表明生产的器材是符合相关标准的“合格品”,而作为消费者,也应该留意下器材厂家有无相关数据,没有指标的器材购买时应慎重。
换个角度谈论,也由于指标容易做到,因此不少器材制造厂都会尽可能把指标做高,当然有利于推广销售,那么问题就在于,有些超高的指标意义何在?假如人耳只能分辨0.7%的失真度,那么失真为0.01%的器材是否听者都能分辨?我们也知道大多数人耳的听觉范围在高端是20KHz。那么标出的器材可以达到300KHz,是否也有人可以听出?
另外,上述的指标其实是些十分呆板的数据,只是表明器材音响数据方面是否合格,当我们购买了指标合格的器材后,还有个更为关键的要素就是各人由器材得到的听感如何,很遗憾,就目前而言,仅有的这些测试指标与听感之间如何关联,确实是个空白点,毕竟测试时用的是静态的波形而已,而实际聆听的则是动态的、复杂的多的音乐信息。如果拿这些简单的测试方法如果与人的实际听感来比较,估计只占到很小的一部分。另外,如果感觉某件器材还原出了较好的听感,可以猜测是器材的制造者使用了合适的调试方法,当然这些方法在指标上是看不出来的。


使用道具 TOP

tyr

5#
发表于 2014-9-10 17:22: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yr 于 2014-9-11 00:44 编辑

感谢shzdg兄的回复 ,论述的相当的详尽,给我又上了堂课,更启发了我的几点思考:
1、好声的标准在不断更新,也就是说用器材重播出来的效果在不断的超越以往。
2、音响器材在出厂后,产品功能并不同于一般的电器被相对固定了,而是有一种功能可塑性,效果视使用者不同而有微妙的不同,哈,这就是好玩的,也充满争议的地方。
3、现有的电声指标,是建立在很多预设前提下的,shzdg也提到有几个,还有一个,影响最大的,就是人耳的听觉分辨最低限是3dB,这在当时是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了的,但在现在的音响来说,可能是个极大的问题,
晚上再说。

使用道具 TOP

tyr

6#
发表于 2014-9-10 23:07: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yr 于 2014-9-11 00:40 编辑

好了,先说:
1、好声的标准在不断更新,也就是说用器材重播出来的效果在不断的超越以往。
可能有人会想,这不是废话吗?哈,
近几十年来,人类的科技进步是飞跃式的,尤其是全球性公司主导的大产业,为啥,有大投入的基础性研究,从而派生出不断更新的产品,扩大甚至垄断市场。
而音响业,从原理上说,30年来基本是没进步过,进步的在哪里呢,在材料上,尤其是前端和后端,喇叭硬膜的发展,更将这种进步带到一个新的局面,大家如用过新的硬膜高音,就体会到,有很多东西以前是出不来的,
另一个明显进步是导线的研发,
但这些多是小规模的运作,加上市场小,很多技术性的东西不予推广,(指标是有的,但得不到广泛应用,能标出来的只是当作一种产品分类标志,品质标志的作用下降了)
这就造成指标和听感不大多不匹配的现象,指标只匹配在他出现的年代。
至于指标的缺失在哪呢,下点再说。

使用道具 TOP

tyr

7#
发表于 2014-9-10 23:57: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yr 于 2014-9-11 01:21 编辑

2、音响器材在出厂后,产品功能并不同于一般的电器被相对固定了,而是有一种功能可塑性,效果视使用者不同而有微妙的不同,哈,这就是好玩的,也充满争议的地方。
前一点说到,原理没进步,音响研究的黄金年代在上世纪7、8十年代,很多指标是那时定下的,无论在电气还是在人的听觉形成的生理和心理基础,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影响至今。
电路还是那个电路,模拟电路已研究透了,现在说在电路上有新发现,大多是花巧(但数字方面还有大空间),
问题在,组成电路的所有原件都不是理想的。
每一个原件,电路单元,甚至导线,都是一带通器件,现在比以前,高价比平价的区别,就在这些带通器件的组合上所花费的功夫。
在整个系统中,从音源到喇叭、还有聆听的空间,每一部分也是带通件,这些带通件如何组合,就是发烧友能不断烧下去的空间。

点评

指标性能和听感是没有依据的!  发表于 2014-9-11 02:26
例如以前的电容没有特富龙,现在有了,对减少失真还是影响很大的!还有很多的接线和插件以前用的铜是99%的普通工业品,现在Hiend器材用的是99.99%以上纯度的单晶铜,音响性好很多!所以有些人说,元器件不影响器材的   发表于 2014-9-11 02:26
点子有点靠谱!  发表于 2014-9-11 02:08

使用道具 TOP

tyr

8#
发表于 2014-9-11 00:21: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yr 于 2014-9-11 00:43 编辑

3、现有的电声指标,是建立在很多预设前提下的,shzdg也提到有几个,还有一个,影响最大的,就是人耳的听觉分辨最低限是3dB,这在当时是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了的,但在现在的音响来说,可能是个极大的问题,
人耳的听觉分辨最低是3dB,在单音(单一频率)下是正确的,现音响产品的评判大多以这为标准,
但大家的体会并不是这样,很细微的变化,我们是能分辨到的,原因何在?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频率组合时,任一频率变化3分贝以下(下到最小值是多少呢?这还要做大量的实验确定),我们是能够辨析的!
现实的声音,频率的组成是十分复杂的,这是指标和听感有区别的重要一点。
)))))))
以上说法并无科学依据,只是在时间上的一个积累,有请大家指正。

点评

人耳的听觉分辨最低限是3dB是否50、60年代的数据?经过反复的训练,人耳朵的分辨率应该是很恐怖的!就如开始时我对换线听不出,现在10秒内就知道了!  发表于 2014-9-11 02:16

使用道具 TOP

tyr

9#
发表于 2014-9-11 01:12: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yr 于 2014-9-11 16:31 编辑

还有另一重点,就是在时间域上的问题。
当考虑到时间域的问题时,以前很多概念可能要颠覆,这个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有兴趣的找相关文献了解一下,相关的指标与听感最为接近。
烧友也不一定需要了解得很透彻,反正知道那回事就行。

使用道具 TOP

tyr

10#
发表于 2014-9-11 02:27: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yr 于 2014-9-12 09:27 编辑





百线生  发表于 7 分钟前
人耳的听觉分辨最低限是3dB是否50、60年代的数据?经过反复的训练,人耳朵的分辨率应该是很恐怖的!就如开始时我对换线听不出,现在10秒内就知道了!
---
是滴,单频有遮蔽效应。多频下一般人经过提点都可分别出很微小的变化。
·



百线生  发表于 6 分钟前
指标性能和听感是没有依据的!
---
不太明白您所表达的意思,




百线生  发表于 6 分钟前
例如以前的电容没有特富龙,现在有了,对减少失真还是影响很大的!还有很多的接线和插件以前用的铜是99%的普通工业品,现在Hiend器材用的是99.99%以上纯度的单晶铜,音响性好很多!所以有些人说,元器件不影响器材的
---
这在第1点已说了,现进步的在元器件。

使用道具 TOP

tyr

11#
发表于 2014-9-11 02:42:56 | 只看该作者
百版今晚喝了多少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4-9-11 02:53:43 | 只看该作者
不是,我是刚睡了2小时才上来的,清醒的!是点评字数限制,分成两段了!
原文:例如以前的电容没有特富龙,现在有了,对减少失真还是影响很大的!还有很多的接线和插件以前用的铜是99%的普通工业品,现在Hiend器材用的是99.99%以上纯度的单晶铜,音响性好很多!所以有些人说,“元器件不影响器材的指标性能和听感”是没有依据的!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17 15:29, Processed in 0.029027 second(s), 21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