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存感言:以前发过一个帖子,谈的是《第一张人声好碟--杰西·诺曼演唱的“最后四首歌”》,当时比较了另外2张名盘,得到这个结论。对比的第一张是EMI的名盘,舒瓦兹科普夫(Schwarzkopf)演唱,赛尔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伴奏,编号747276-2。还有一张Decca的名盘,卡萨(Lisa Della Casa)演唱,由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伴奏,编号425 959-2(新碟列入传奇系列作24比特处理,编号467 118-2)。
下面转帖的文章,其中提到的另一个美国女高音谢丽尔·斯图德(Cheyyl Studer)演唱《最后四首歌》,没听过,不好多说什么,还是说说另外2个录音:舒瓦兹科普夫与卡萨。这个作者和我一样,都把舒瓦兹科普夫与卡萨做对比,其实这么对比毫无意义,因为她们都是气短类型的,都不适合这首歌的境界。可以说,她们都是唱片公司出于市场考虑的噱头,他们都是错误的演绎。
这个结论可以把舒瓦兹科普夫与《最后四首歌》首唱弗拉格斯塔德作对比。即使你再不会听人声,也能感受到舒瓦兹科普夫的毛病。尽管舒瓦兹科普夫用各种经验作了掩饰,还是能感觉到她唱的太困苦,上气不接下气,好几个低音都唱散了。舒瓦兹科普夫的演唱风格,最得中港台听友的偏爱,像转帖的一些具体分析,明明是气短气浮,控制不了,连错的都说成了是对的、是美的了。对于舒瓦兹科普夫的演唱,犹如眼下中国的宋祖.英,实在不想多说什么了。
转帖:比较《最后四首歌》的名唱名盘
《最后四首歌》由挪威女高音歌唱家科尔斯藤•弗拉格施塔特(kirsten Flagstsd,1895-)1950年首演于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德国指挥家魏儿海姆•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1886-1954)指挥爱乐乐团。此外有很多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演唱了这部作品,总共有七十多个演唱版本。在这些版本中就三个女高音的演唱版本进行分析和比较:
第一个版本为德国女高音歌唱家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在1953年录制,EMI公司制作(DDD-086-087);第二个版本为瑞士女高音歌唱家Lisa della Casa(1919-)于1953年录制,Decca公司制作(425959-2);第三个版本为美国女高音歌唱家Cheryl Studer演唱,DG公司制作(439865-2)三位歌唱家在演唱这部作品的演唱技巧上无懈可击,但她们在演唱处理上都具特色。《最后四首歌》的旋律并非歌唱性强的轻畅旋律,对演唱技巧要求很高。尤其考验演唱者控制气息的能力。要求歌唱时要保持发声位置、控制好气息,持续到最后的中低音,始终都不能让嗓音松懈。这四首歌,难度较大的是第一首和第四首。《春天》要求声音上下起伏连贯流畅;《黄昏》要求气息沉稳、深长。
三位歌唱家的嗓音也各有特点,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声音成熟大气,富有内涵;Lisa della Casa的嗓音秀丽清新;Cheryl Studer的嗓音明亮洒脱。卡萨这张碟片的歌曲,没有按照原来的顺序排列,她把相对技巧难度系数稍低点的第二首《入睡》和第三首《九月》排到第一、第二的位置,让人开始听,就有种惊奇感。卡萨演唱加快了节奏,但是由于气息不沉,通透流利的声音特点还是没能自然发挥,歌声显得急和紧。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的演唱速度是三个人中处理得最慢的,她这样处理并没有给人以拖沓之感,反而让听者为之动情,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的音色处理也是三人中最丰富的,她几乎在每一乐句都会有音色的变化,所以说情感表达是三人中最感动人的。
例如:《春天》中51-53小节,这个乐句中的“zart”这个词,声音不是平直地唱出来,给人有种颤栗的感觉。在语言的处理上,三人都在冗长的乐句中加词或者音节,来解决换气的问题,相比之下,Cheryl Studer和Lisa della Casa这方面更尊重原作,在乐句中,词加得较少,例如《九月》结束的乐句53-57小节,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在53小节加了“lang”,在54小节的第三拍加了“sam”,在55小节加了“Au”。另外两位歌唱家是按照原谱演唱的,没有加任何词汇。Cheryl Studer的演唱版本听起来,总觉得嗓音过于明亮,音色变化不大,没有给人很深刻的印象。三个版本中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的演唱版本处理得比较细腻。
三个演唱版本的“花唱”演唱处理比较
这部套曲最显著的特点表现在它独特的旋律写作手法,即“华彩”式乐句——“花唱”乐句。这在作曲家其它的艺术歌曲中很少见。这些乐句三至六小节不等,具有独特的旋律轮廓,杂技式的声音跳进,气势磅礴的旋律高潮。施特劳斯的节奏风格包括在长时间的“花唱”中广泛使用热切的重音和切分音。这些“华彩”式的乐句充满了戏剧性,给人以震撼和力量。由于作曲家没有在谱面上标明,可供选择的分句处理方法和呼吸记号,因此这部作品的演唱者不得不求助于这些歌曲的录音,作为她们演唱这部作品的指导。
以三位歌唱家的演唱版本中对《春天》、《九月》、《入睡》三首歌结尾处“花唱”乐句演唱处理进行比较和分析。三个包含“富有活力”的“花唱”乐句出现在前三首歌曲《春天》,《九月》和《入睡》的最后结尾处,这些“花唱”乐句称为“连续性的花唱”,这些选段中,施特劳斯扩充了乐句和诗句。
《春天》,旋律下行,从而构成了类似“瀑布”的外形,这种旋律往往具有夸张的表情特性,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三位女高音歌唱家在处理这个乐句时,有许多的不同。德国女高音歌唱家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和瑞士女高音歌唱家lisa della casa把这个长的乐句处理成两个乐句,便于情感的抒发。美国女高音歌唱家Cheryl Studer是按照原谱演唱,但是她的演唱速度稍快,也可以解决演唱中气息不足的问题。施瓦茨科普夫在63小节把“ge”唱成了“se”;64小节加上“li”;65小节加了“ge”,这三个音节合起来构成了“selige”这个德语单词。施瓦茨科普夫在66小节的第七拍前加了“ge”,“ge”和后面的“gen”、“wart”一起构成了“gegenwart”这个德语单词。lisa della casa在65小节第一拍加了“ge”,和后面的“gen”、“wart”组合成“gegenwart”。她还在63小节和64小节加了“selige”。两位歌唱家的换气点也不相同,施瓦茨科普夫在66小节的第七拍前换气,lisa della casa在65小节前换气。从谱面来看,施瓦茨科普夫的处理更符合原作的意图。对于一些演唱功力不深的演唱者来说,Cheryl Studer在这个乐句的演唱处理是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
《九月》,旋律为连续的半音阶上行进行,旋律外形如:“斜线”,这时旋律的歌唱性降低,演唱时情感的表现是很内在的。施瓦茨科普夫在处理这个乐句时,用一种缓慢的速度,微弱的音色,表达了作曲家内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语言的处理上,她在乐句的第一小节,加了“langsam”这个单词,强调了“慢慢闭上眼睛”这个动作,似乎为《入睡》作了很好的铺垫。lisa della casa和Cheryl Studer是按照原谱演唱的。在音色上没有作太多的变化。
《入睡》,连续出现了“花唱”乐句,音域从d1到b2横跨近两个八度,旋律呈大山似的线条起伏。第53小节演唱旋律的五个音和56小节的演唱旋律的五个音形成了七度模进,这种旋律表现手法更加深化了情感的抒发,形成了戏剧性的力量。当演唱者唱到56小节时由于音高的提升,情感到达了全曲的小高潮。但是长达8小节的乐句,作曲家并没有给出乐句的划分记号这就给演唱者带来了难题。许多歌唱家在处理这些乐句的方法不同。德国女高音歌唱家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在54小节没有按原谱唱“tau”这个音节,而是唱成“tief”这个词,中文译成“深深的”。原谱中“tausendfach”这个词延续了5小节,中间是不能换气的,演唱难度非常大。施茨科普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tief”后加了个“und”,这个词重复了53小节的歌词,从而在“und”前换气,解决了乐句太长而呼吸不够的问题。瑞士女高音歌唱家lisa della casa和美国女高音歌唱家Cheryl Studer在55小节的后半拍加了“send”这个音节,在56小节前换气。“tausend”和“tausedfachde”的字意相同都为“千百倍”的意思,这样的演唱处理也没有改变原诗所要表达的意义,也很好地解决了乐句的划分。在演唱速度上,施瓦茨科普夫的处理比卡萨和斯图特稍快。
通过以上三个版本演唱的分析和比较,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的演唱成熟而且大气、气息平稳、声音的控制力很强。卡萨属于那种音量偏小的女高音,她在演唱时,速度明显快过施瓦茨科普夫和斯图特,气息不够沉稳,失去了原作的韵味,但是她的演唱自然、清新、毫不做作。施瓦茨科普夫在演唱时,融入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有多处地方和原谱不相同。她的演唱处理是值得我们商榷的。斯图特的嗓音通透、明亮,属于音量偏大的女高音。她的气息控制很好,以至于长长的“花唱”乐句,她也能轻松地完成。但是她的演唱中规中矩,歌曲处理显得有些平淡。
研究《最后四首歌》这部作品,对研究理查·施特劳斯及其他对这一时代的作曲家们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四首歌》的演唱难度是巨大的,许多著名歌唱家都演唱了这套作品,其中包括这部作品的首演者女高音歌唱家柯尔丝滕·弗拉格斯塔德(Kirsten Flagstad,1885-1962),塞娜·朱林柯(Sane Jurinac,1921-),莉萨德拉·卡萨(Lisa Della Casa,1919-),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Elisabeth Schwarzkopf,1915-),冈都拉·贾诺维奇(Gundula Janowich,1937-),利昂蒂妮·普赖斯(Leontyne Price,1927-),露西娅·波普(Lucia Popp,1939-)等。由于钢琴谱和乐队总谱中没有可供选择的分句处理和呼吸记号(这些标记本应由理查·施特劳斯提供)因此,这部作品的演唱者和演奏者不得不求助于这些歌曲的录音,使他们的表演尽量吻合理查·施特劳斯的写作风格。
来源:dolce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b46610100bu1b.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