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3451

查看

16

回复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原创)亲历大师Ivan Fischer与世界十大乐团-布达佩斯节日管弦乐团录制马勒第七交响

1#
发表于 2015-9-16 02:03:33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邀星 于 2015-12-18 10:20 编辑

8,9月是各大乐团新乐季和欧洲各大音乐节开幕的日子,习惯这个时间来欧洲听音乐会,和去年不同,今年完整亲历了大师Ivan Fischer和布达佩斯节日管弦乐团(BFO)的整套马勒七项目:包括排练、演出和录音。

去布达佩斯之前为了柏林爱乐新乐季开幕音乐会的肖斯塔科维奇第四交响,提前几天8月28号抵达柏林,听完好几天没有音乐会,年初时本人曾经在论坛号召烧友来听柏林音乐节,熬到9月3号柏林音乐节开幕音乐会时,欣慰在柏林爱乐大厅遇到了响应号召而来的论坛烧友。

兼任柏林音乐厅管弦乐团总监/首席指挥的Ivan也带着该团参加柏林音乐节,6号上午Ivan挥完11点的音乐会后下午就飞布达佩斯,本人听完6号晚上音乐节的音乐会和烧友告别后7号一大早飞抵布达佩斯。

腿伤在身的Ivan依然连轴转,马上7号上午9:30就开始连续5天 每天5个小时的密集排练,(主要马勒第七和Wolf声乐套曲)前4天在BFO自己的排练厅,这个排练厅很小,感觉在2,3百平米的样子,声音又干又燥,排马7感觉是把乐团塞进来般的拥挤,无奈本人只好坐在圆号和低音鼓旁边,夹在铜管和打击乐器之间,高潮时声音简直要把耳朵给炸烂了...用手机上的AUDIOTOOL测试了下 最大声压108-112dB..



第4天移到BFO的主场MUPA音乐厅排练,这个音乐厅非常漂亮,可惜是声效一般,当然在音乐厅听排练比在排练厅的声音舒服多了,晚上正式音乐会结束后 第二天开始连续4天的录音。


Ivan和BFO的唱片基本都由荷兰Channel classical出品,大都是SACD录音,这次录音是Ivan和BFO的马勒第七交响录制,也是DSD录音 ,全套DSD设备,包括荷兰Grimm的DSD多声道 AD转换器,还有被本次录音师称为old fashion 的EMM 和DCS的设备。 另外这次录音Native DSD网站也派出了一位录音师做耳机回放专用的人头录音,录音格式是DSD256,录音师介绍说这是人头录音首次录制顶级乐团的完整交响作品,录音师在说完DSD有多好,PCM和黑胶技术上有多次后,主动拉我去听听刚刚录好乐章,耳机是SONY 低端监听,听了片刻,感觉声音非常好 惊人的声场和声部定位。






虽然Channel 的老板兼录音师坐镇,不过这次录音的主录音师是一位Ivan非常信任的老录音师Hein,他曾是前飞利浦的录音师。Hein不仅录音技术过人,而且音乐素养相当深,熟识总谱,而且对音准、声部平衡、节奏、处理 等方方面面都有非常老道且敏锐的判断力.问起来Hein说在很多年前曾经和海廷克合作录制过马勒第七,随后吐槽说那时候的录制设备只有SONY的24轨录音机,那玩意的音质简直是场灾难,现在好多了,好多了。。。。另外Channel老板兼录音师Jared也曾是十多年职业圆号乐手,这次录制辅助Hein,主要负责软硬件。

录音场地是在MUPA音乐厅,录音室在地下一层一个小房间,目测20平左右,Hein解释这个房间声学很糟糕,所以他得用耳机来监听,监听时对着总谱,非常仔细,一边记下他听到的不足,监听时一边开着音箱回放,(都是开放式耳机。。)音箱是荷兰小牌子,当场录的应该是多声道DSD,所以音箱也是5.0环绕声回放。






( 后面那个带着KK的是本人 不好意思献丑了:))

这次录制马勒7不是按乐章顺序来录的,先从第二乐章开始,乐章录完一遍后Ivan拄着拐杖,马上带着各声部首席下来听,全程Ivan和首席们没用耳机都是用音箱听回放,听时拿着笔对着总谱仔细听,一边听一边和录音师Hein讨论,有时有些声部声音需要加强的,Jared会在软件上把对应声部辅助话筒的音量加强再听效果,效果达不到要求还得上去调整话筒位置。令人吃惊的是主录音师Hein对音准的敏感程度极高,有时候甚至能指出连Ivan都没注意到的音准问题。

每一个错误,每一个细节,没处理好的渐强渐弱、平衡、节奏,和声等等 每一个需要调整的 ,Ivan都会一小节一小节记下纸上,然后带着首席们和笔记回到音乐厅重新录,先录刚才不满意的片段、小节供后期剪辑处理,录完每个片段Hein会拿着通话器和在音乐厅的Ivan沟通是否满意,然后再录整个乐章。各个片段、小节+整个完整乐章录完后再带着声部首席下来录音室听刚刚的演奏,听完找出不足后再录,一个乐章要完整录上3-5遍 加上数十次片段和小节的重录。持续4天每天都是这么高强度反复雕琢,最后一天录制时从早上10点开始整整4个小时录制没有任何休息,而且还有两天录完后有演出,录完后第二天飞波恩演出,强度相当高。

Ivan听回放的时候还有一个基本准则,那就是无论弱音还是高潮,每一个声部必须能听得清楚,哪里听不到的会立即让Jared在软件上把对应声部辅助话筒的音量加强或者重录。
另外大师对容易被盖过的副点节奏副点音符很重视,这个技术上没法处理,只能重录。





每天录制完毕后两个录音师都表示精疲力竭。。。。录完还得还得拿回荷兰做后期,问了下这张马勒七什么时候发行,Jared表示要等到2017年了,因为有很多录好的作品还没发行。

Jared私下说,其实这样持续有录音项目对Ivan也是好事,因为只有录音才让他如此细致雕琢、反复推敲每一个音符每一个细节,现场演出不可能这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5-9-16 06:03:46 | 只看该作者
林总这次的德国行真棒啊!

点评

很累啊。。。  发表于 2015-9-21 16:27
瞎折腾。。。  发表于 2015-9-21 12:50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5-9-16 07:36:22 | 只看该作者
好啊,看见专业录音设备了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5-9-16 08:25:54 | 只看该作者
林总牛X啊!能感受一流乐队、一流录音!改行当做音乐经理人算了!做音乐推广、策划、监制…!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5-9-16 08:28:59 | 只看该作者
看录设备后面的平衡连接线像是VDH的线

点评

听说是VDH 赞助  发表于 2015-9-21 16:28
是的 VDH赞助:)  发表于 2015-9-21 12:49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5-9-16 09:00:41 | 只看该作者
开眼界了。非现场演出录音看来也是大量依靠剪接啊,剪刀加胶水

点评

应该都是这样  发表于 2015-9-21 16:25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5-9-16 13:21:1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牛!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5-9-16 21:29:24 | 只看该作者
jmaudio456 发表于 2015-9-16 08:28
看录设备后面的平衡连接线像是VDH的线

不仅是平衡线,包括电源线都是,荷兰的录音厂几乎清一色范登豪的线材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5-9-18 18:44:17 | 只看该作者
konoyaro 发表于 2015-9-16 06:03
林总这次的德国行真棒啊!

累啊。。。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5-9-18 22:00:15 | 只看该作者
lkplkp?
林总?

点评

是我:)  发表于 2015-9-19 07:23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5-9-21 12:46: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arnia 于 2015-9-21 16:24 编辑

看起来蛮厉害的样子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5-9-21 17:04:53 | 只看该作者
     现代录音、剪辑制作技术的发展让创造闻所未闻的声响成为了可能。
     
       古尔德放弃音乐会演出,沉迷于录音室,自己亲自操刀,剪刀胶水用得烂熟。
      
      今天在看 《与小泽征尔共度午后音乐时光》,是村上与小泽的谈话笔录。小泽在谈勃拉姆斯时,表示在卡耐基音乐厅指挥的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实况录音的CD,有些地方是作了特殊处理的,比如将听众咳嗽之类杂音的部分全部消除了,并从排练时的录音撷取同一段补上去。类似的例子还有,比如对某一乐器的表现不太满意的,也采取类似手法调整。

     所以,我们今天听的CD唱片,即使是音乐会实况录音,你想听到完全真实、一气呵成的现场效果也是不可能了。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16 04:23, Processed in 0.031990 second(s), 2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