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6133

查看

29

回复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中西合璧的乐器演奏

1#
发表于 2010-6-24 20:02:2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这是一张中胡、二胡与管弦乐团的协奏曲:
“苏武”中胡协奏曲是一首单乐章协奏曲,由三个部份组成。
第一部份:引子“飘雪”
第二部份:“思乡”
第三部份:“荣归”
二胡协奏曲:
牧羊姑娘、豫北叙事曲、阳关三叠、渔舟唱晚、金蛇狂舞

黄安源为了准确表达苏武饱经风霜的坚贞形象以及宁折不弯、苍劲、挺拨的性格,特选用大中胡,并换上两条琵琶弦,这样做虽然是在演奏时对乐器的控制增添了极大的困难,但无疑给乐曲风格和意境的表达带来了新的面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0-6-24 20:07:5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胡琴”,“胡”字,在中国历史上惯指西此边陲地区上的少数民族,所以“胡琴”的意思是形容该种乐器来源自“胡人”。一般估计:“胡琴”在中国宋朝时代已在中原一带地区传播,其后形成各种各样的“胡琴”,其中以音色柔和,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二胡”,及以演奏中音为主的“中胡”,是最成功的两种改良乐器。所谓“中胡”,就是“中音二胡”,其效用就如西方“弦乐”家簇里的“中音提琴”一样。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0-6-25 04:40:06 | 只看该作者
中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0-6-25 23:05:32 | 只看该作者
梆笛协奏曲与“孔雀东南飞”交响诗

“梆笛协奏曲”
多年来,马水龙曾陆续地为传统乐器谱写过琵琶独奏曲“龙水吟”,十件传统乐器室内乐“盼”,以及锁呐、人声与打击乐的合奏曲“窦娥冤”等。在这同时,另有一个构想一直在他脑中盘旋不去,这个构想就是为中国优良的传统乐器写作协奏曲;如梆笛协奏曲,南胡协奏曲,琵琶协奏曲......等。
然而中西乐器具有非常迥异的特质,所以这个做法牵涉到如何保留传统乐器的优良特色,并适当与西洋乐器的优点结合,以产生新的音乐与声响。
梆笛具有清丽、优雅、细致、活泼而明亮的音质,符合所谓的丝竹之美,能确切的表达出江南烟雨朦胧般的诗情,也能展现平原山川辽阔,壮硕的气势。这两种深刻的感受,在作曲者马水龙的心内,形成了创作上的冲击力,一个轻快,一个博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对比,就成为马水龙写“梆笛协奏曲”构想的主要方向。
“梆笛协奏曲”共有两乐章,采用连乐章形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0-6-26 11:05:29 | 只看该作者
黄安源简介(转帖)

著名胡琴演奏家
  
黄安源是当今乐坛及唱片界最活跃且具成就和有影响力的国乐演奏家之一。   
黄安源生於重庆,毕业於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和中国音乐学院,先後师事聂靖宇、蓝玉崧等名师,是学校重点培养的高材生,曾在北京中国京剧团和中国铁路文工团担任二胡 板胡独奏及中乐队首席,演奏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一九七七年迁居香港,加入香港中乐团。一九八一年任乐团团长。(2008年9月起改称「乐团首席」)和拉弦组声部长、助理指挥( Assistant conductor)。   
一九九二年兼任助理指挥、香港演艺发展局顾问、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常务理事,英国国际名人传记协会终生会员 美国名人协会(ABI)会员、并任教於香港演艺学院、香港中文大学。   
一九九七年六月获英女王受勋(MBE)。   
二十几年来,黄安源除了与中乐团赴澳洲、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北京、澳门及加拿大等地演出并担任独奏外,还在香港、台湾及世界各地举行过百多场“黄安源胡琴独奏会”。   
参与大型演出和慈善事业的表演更是不计其数。   
曾与许多著名的中西乐团合作演出,其代表作《梁祝》高胡协奏曲在世界各地公演已经超过一百场次。在台湾巡回演出更掀起当地风暴般热潮,被推崇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瑰宝”。台湾电视台、日本朝日广播公司由黛敏郎主持的电视节目、卫星中文台、香港电台电视部、无线电视台等均曾为其拍摄个人专辑。   
黄安源除了与中乐团合作之外,还多次与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包括英国BBC威尔斯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东京管弦乐团、菲律宾爱乐交响乐团、台北市立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澳门室内乐团及曼谷管弦乐团,亦曾代表香港赴英国、加拿大、荷兰参加现代音乐节。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0-6-26 11:09:09 | 只看该作者
马水龙简介:

马水龙(1939~ )
  
中国作曲家。台湾基隆人。1949年入台北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作曲 。1952 年赴德国雷根斯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59年毕业回台湾,任东吴大学音乐系副教授。1982年后任台湾国立艺术学院教授兼音乐系主任、院长。他的作品数量多 ,体裁广 。主要有交响诗《孔雀东南飞》,箫与大提琴《意与象》、《 弦乐四重奏 》,室内乐《 大提琴与钢琴幻想曲》,舞剧音乐《廖添丁》,管弦乐《晨曦》、《梆笛协奏曲》等。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0-6-27 11:26:3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施兄的介绍!
马水龙是第一位在林肯中心举办整场个人作品音乐会的中国作曲家。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0-6-27 11:34:3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施兄的介绍!
马水龙是第一位在林肯中心举办整场个人作品音乐会的中国作曲家。
牛仔 发表于 2010-6-27 11:26

那很不简单啊!当年卡拉斯要去林肯中心的大都会演出都遭到拒绝。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0-6-27 13:30:07 | 只看该作者
林肯艺术中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0-6-27 13:36: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6-27 13:38 编辑
梆笛协奏曲与“孔雀东南飞”交响诗
10087
“梆笛协奏曲”
多年来,马水龙曾陆续地为传统乐器谱写过琵琶独奏曲“龙水吟”,十件传统乐器室内乐“盼”,以及锁呐、人声与打击乐的合奏曲“窦娥冤”等。在这同时,另有 ...
牛仔 发表于 2010-6-25 23:05

喜欢曲笛和接近洞箫的大笛。
个人以为民乐模仿西洋音乐的“协奏”“合奏”交响化是歧途。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0-6-27 14:59:53 | 只看该作者
喜欢曲笛和接近洞箫的大笛。
个人以为民乐模仿西洋音乐的“协奏”“合奏”交响化是歧途。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6-27 13:36


如果是从传统曲目方面看,我赞成广陵散兄的说法。但是,“苏武”与“梆笛”的创作人,都是近代曲作者,从这种角度看,我就不太认同你这种说法。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0-6-27 15:33:54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是从传统曲目方面看,我赞成广陵散兄的说法。但是,“苏武”与“梆笛”的创作人,都是近代曲作者,从这种角度看,我就不太认同你这种说法。
牛仔 发表于 2010-6-27 14:59

尊重牛仔兄的观点。我想这涉及到民乐在当今如何发展的问题,任何音乐传统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关键是看你朝哪一方向发展。中国民乐历来和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其核心包含中庸“哀而不伤”的儒家思想,又受崇尚自然,洒脱的道家影响,反映到传统乐器用料,和表现手法、甚至于记谱方式均和西方音乐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这些基本的方式都丢失了,古琴变成了钢琴,琵琶变成了吉他,甚至将西方的交响方式引入民乐合奏,即使是表现了现代生活,又何谈民乐呢?还不如象梁祝一样直接采用西方乐器来得更好?
一家之言,还请牛仔及其他乐友指正。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8 20:56, Processed in 0.062410 second(s), 16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