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座山,山里低有座庙,庙里低有只光头椰子讲故事,讲咩嘢故事?讲从前....... 改革开放初期也就是80年代中期,百废待兴,思想逐步解放,西方文化艺术开始涌向内地,很多以前被认为是“毒草”的艺术作品,也悄然进入了百姓人家,西方的古典音乐种子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在咱们南宁的平民百姓里悄悄地生根发芽了....... 首先是外文书店搞了几次“外国图书唱片展”,人们如饥似渴地涌向这个神奇世界,饥不择食地刨着。就像今年大旱的农民看到水一样; 接着,南宁市的一帮烧友在适当的地方和适当的时间,建立了一个民间组织——“南宁市青年音乐音响协会”(好像是这样),每周四晚举办一次古典音乐欣赏讲座,地点在建政路的和思贤路的区“文联”院内,当时主要是请文联的专家和艺术学院的老师给我们上课,所用器材,记得好像是——声宝 777 双卡收录机,一台功放和一对大的书架箱。每次活动都是高朋满座、座无虚席,大家畅所欲言,气氛非常的活跃,记忆犹新啊!而这几位老师给我们讲课都是义务性质的,分毫不取,那时候的人很淳朴、很奉献,很让现在的人感动。 有一次,请到广西艺术学院年轻的黄老师(好像是作曲的)上课,他讲的曲目非常的偏——肖斯塔科维奇的清唱剧《森林之歌》,他讲课非常的精彩,通俗易懂,能把一些高深难懂的乐理知识讲得生动、浅显,我们这些音盲都能理解,为我们日后喜欢古典音乐打开了沉重的大门。记得,黄老师在讲解“赋格”一词时,播放的就是《森林之歌》,他还称赞——“赋格”一词翻译者的聪明,用词非常的贴切。 从那一次开始,我喜欢上《森林之歌》这部作品了,也在不断地寻找这部作品,可是不知为何,寻寻觅觅了20多年,楞没找着,但这部作品的精彩在心中却从未磨灭...... 今年初,在淘宝上看到这张黑胶唱片,都是些日文,只有日文题目《森之歌》,看不到乐团,更要命的是看不懂作曲者,唯有猜了,估计应该是《森林之歌》,然后朝这个方向去“百度”“谷歌”,也得到了一些有关资料,经过分析,最后确定就是它了——肖斯塔科维奇的清唱剧《森林之歌》。急忙在淘宝拍下,免得夜长梦多。3月30日,唱片就到手了,再看,一听,果然不错,欣喜若狂,于是得意忘形了。 听着音乐,循着时光隧道又回到了20多年前的那些美好的日子…… 只是现在还会有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