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3828

查看

42

回复
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我们来谈一些通俗的之二: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1#
发表于 2013-3-28 13:16:1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3-3-28 13:19:04 | 只看该作者
《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号(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至1808年初。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此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贝多芬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3-3-28 13:21:58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那时,他已写过“海利根遗书”,他的耳聋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塔·齐亚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成了加伦堡伯爵夫人。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使贝多芬处于死亡的边缘。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死亡。他在一封信里写道:“假使我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世界,这是不可想象的。”贝多芬在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展开了一次旺盛的创作高潮: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尚未写完,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已开始动笔。1807年《命运》完成并出版之前,活泼浪漫的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已在一年前上演,同场首演的还有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和为钢琴、合唱与乐队写的幻想曲。在此期间,完成的著名作品还有: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俄罗斯弦乐四重奏三部,贝多芬自己钟爱的唯一一部歌剧《菲黛里奥》和三种《莱奥诺拉序曲》,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也是世界小提琴经典作品),C大调弥撒曲。等等。所有这些作品都堪称是皇皇巨著,每一部后来都成为垂世之作。这是贝多芬留给全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3-3-28 13:29:55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的《命运》大家都听过,但曲式分析可能很多朋友都没有做过。虽然我们对这部作品耳熟能详,出于严谨对待艺术的初衷,还是应该重温一下,可能会有更多感悟。
(注:这个帖子是根据一些资料整理的。)

第一乐章展示了一幅斗争的场面,音乐象征着人民的力量如洪流般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黑暗势力发起猛烈的冲击。乐曲一开始出现的强有力的富有动力性的四个音,也就是贝多芬称为“命运”敲门声的音型,这就是主部主题。这一主题是向前冲击的音乐形象,推动着乐曲不断发展,也在以后的各乐章中不断出现、发展。这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一种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气势,展示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表达了贝多芬内心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当各种乐器进行轮回模仿,相继掀起一次比一次紧张的浪潮之后,圆号奏出了一个命运动机的变体,它表达了一种必胜的信心。这是一个连接句,它从前面紧张、威严的音乐场面中,引出了富于歌唱性的第二主题,这是一个抒情的旋律,温柔优美、明朗的音调与前面形成对比,它抒发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的情感。在这里,严峻的命运动机退居到低音声部并以伴随形式出现,使温柔的音乐里带有不安的色彩,推动音乐继续发展。乐曲最后在明朗的气氛中,以果断、热烈的音响结束了呈示部。经过富于表现力的两小节休止后,随着命运动机的出现进入发展部,音乐又回到了不安的音调,艰苦激烈的斗争又开始了。这时的第一主题非常活跃,它无休止地反复,调性不断转换,力度不断加强,随后出现鲜明有力的号角般的第二主题。这两个主题用各种手法交替变化发展,如对比复调的手法、频繁的转调等等,增加了音乐的不稳定因素,使音乐更加丰富。最后,命运的动机又闯了进来,并以最强的音响不断重复,形成了发展部的戏剧性高潮,音乐直接进入再现部。再现部中,呈示部那种斗争的场面再度出现。在第一主题与连接部之间,双簧管奏出了一段缓慢的哀鸣音调,第一主题的发展突然被打断。可是,激动不安的情绪又立即恢复,只是当第二主题出现时才稍为平静。然而,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并没有结束,在庞大的尾声中越来越激烈。这时,音乐发展的气势锐不可挡,鲜明的力度对比,紧张的和声发展,形成全乐章的最高潮。乐章结束时,第一主题动机那强烈的音响,进一步刻画了勇于挑战的英雄性格,显示了人民必定战胜黑暗势力的坚强信心。

点评

这样的解析,纯粹是冲着“命运”二字而做的穿凿附会的解读,放在50年之前,还是很让人共鸣的,然而,事与愿违,这样的解读其生命力也就持续了不到100年吧?  发表于 2013-3-28 17:50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3-3-28 13:35:0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乐章,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宏伟而又辉煌,同第一乐章形成了对比。它体现了人们的感情世界,战斗后的静思同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互相交错,最后转化为坚定的决心。乐曲开始时,在低音提琴拨弦伴奏下,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第一主题,它深沉、安详、优美,蕴藏着深厚的力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接着,单簧管和大管奏出了具有战斗号召性的第二主题。这个主题的音调与第一主题很接近,并与法国革命时期的歌曲有音调上的联系。这是进行曲风格的英雄主题,它起初抒情而沉思,转入C大调由全乐队强奏后,成为一支雄伟的凯旋进行曲,充满着火热的朝气,鼓舞着人们永往直前。以后音乐的发展是这两个主题交替出现的六次不同的变奏。这六次变奏,贝多芬运用不同的节奏音型,调性转换、乐器变换等各种手法,表现出英雄在激烈斗争后的沉思和战胜黑暗的坚定信念,以及充满活力的激情。例如第一变奏以第一主题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把音乐变得起伏和激动不安。第二变奏以三十二分音符的连续出现,增强了动力性,表现出英雄战胜黑暗的坚定信念。最后一次变奏,像英雄的凯歌一般,具有豪迈的英雄气概和乐观情绪,这一乐章的尾声,对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从深思中获得力量,对未来的胜利充满信心。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3-3-28 13:37:25 | 只看该作者
第三乐章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在调性上,回到了动荡不安的情绪,像是艰苦的斗争还在继续,它是通向第四乐章的过渡和转换。主部由两个对比性主题构成,第一个主题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急速向上的旋律,有一种向前推进的力量,但又显得有些迟疑。另一个因素是这个基础上的应句,由一连串和弦组成,它沉着、抑制,又显出不安的情绪。这个主题陈述两次之后,圆号奏出一个非常活跃的、号角般的新主题,那熟悉的节奏,使听者一下子就能确认第一乐章的主题在这里以另一种形象出现了,它威严、稳健,具有进行曲的特征。两个不同气质的、尖锐对置的主题轮番出现,表现了动荡不安及艰苦斗争的场面,而且每一次出现都越来越尖锐、复杂,富于戏剧性的效果。中间部分以热烈的德奥民间舞曲为中心主题,由C小调转为明朗的C大调,音乐采用了复调赋格与主调和声的对比手法,情绪热烈而乐观,先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它与前面的音乐形成对比,有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造成风起云涌之势,表现出人民的力量一浪高过一浪和越来越强的必胜信念。第三部分是动力性的再现部。第一部分的两个主题都用弱音奏出,进行再现和发展。定音鼓敲击的基本动机节奏型预示矛盾冲突在继续,这是在积蓄着准备最后冲刺的力量。接着,第一主题轻声出现,音乐自由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不断扩大,力度由弱到强,调性色彩由暗到明,渐渐发展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响亮的和弦音导入光辉灿烂的最后乐章。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3-3-28 13:39:34 | 只看该作者
规模宏大的第四乐章充满光明和无比欢乐的情绪,是欢呼胜利的热烈场面。乐章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开始,和弦饱满有力,旋律积极向前,由全乐队强奏。第二部分音乐的情绪与前部连贯,由圆号和木管乐器奏出,音色明亮而柔和,进行曲的节奏,情绪喜悦富于歌唱性。副部主题由弦乐器奏出,建立在G大调上。这是一支以三连音节奏为主,轻松而带有起伏的欢乐舞曲。在呈示部的结尾段中,出现了一段与呈示部相联系的新旋律。展开部是以第二主题广泛活跃的发展为基础的,不断高涨的音乐,像是无边无际的人群,汇成了欢乐的海洋。在接近高潮时,“命运”音型又插了进来,但它已不再刚毅强劲,倒像是对过去斗争的回忆,与第一乐章遥相呼应。再现部基本上重复了呈示部的音乐,新的力量稍有增添。这个新主题,像一股巨浪从英雄心底流出,自信、豪迈而勇往直前。庞大的尾声,响起了C大调光辉灿烂的凯旋进行曲,它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们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3-3-28 15:43:46 | 只看该作者
大多数人都是被命运敲开了心中那扇古典音乐之门吧?

我最早接触的《命运》还是理查.克莱德曼的钢琴改编曲呢。第一次正宗的管弦乐版本是在电台里听到的,自然是卡拉扬60年代的录音,等重播时把它录下来,一直听到报废为止。那时读初中吧,原版磁带太贵了,一直等到高三才买了一盒,宝贝得不得了,复制了一份,原版供起来,听复制的,呵呵,哪管什么音质好坏,结果是复制听得差不多了,原版基本上也被“珍藏”得听不了了。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3-3-28 16:35:15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S版是否要谈谈命运的著名演绎版本了?
joco 发表于 2013-3-28 14:57

我比较推荐富特文格勒和小克利伯。


点评

HAC
我收藏了卡拉扬和伯恩斯坦的贝多芬交响全集LP,感觉都不错的。  发表于 2013-3-29 11:51
而富特对《第五交响曲》的解读就完全不顾“命运”二字,我很推崇富特,而实际上,几乎很少有指挥家冲着“命运”二字去解读《贝五》。  发表于 2013-3-28 17:56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3-3-28 16:37:15 | 只看该作者
我最早接触的《命运》还是理查.克莱德曼的钢琴改编曲呢。
schwaz 发表于 2013-3-28 15:43

经历类似,我也是从克莱德曼开始的。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3-3-28 17:24:25 | 只看该作者
我比较推荐富特文格勒和小克利伯。
shinelb 发表于 2013-3-28 16:35

富特的贝五很多个哦~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3-3-28 17:27:18 | 只看该作者
富特的贝五很多个哦~
shiontobbc 发表于 2013-3-28 17:24

我说的是EMI那个,富特文格勒的交响曲很有魅力,不过我不是富特迷。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3 10:51, Processed in 0.031098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