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很俗套,自从雷蒙卡佛那本小说集出名以后这句话就成了滥觞。我心里一直有一个英国声情节,可能来自于早年玩过的一套Linn的器材。这两年来几次在日本的唱片店闲逛时,午后阳光暖洋洋的,轻轻的温文尔雅的声音在放着什么乐曲,每次寻源而去,总是找到一对Rogers或者雨后初晴之类的英国喇叭,或被架在半空或被堆在唱片架上,那种若有似无温暖清晰的声音,可以说是如涓涓细流一样流淌在时间和空间的缝隙里。这声音让人驻足聆听,忘记一切hifi元素,神游乐海。回到家里,也不禁想在午夜时分,用温暖包围的声音听上一段。
偶尔看到立体声杂志上谈到雨后初晴7es,多年在其价位档次上榜得到很高的评价,被称为黄金中庸的声音。国内很热的超5或者M30评价都没有那么高。M30用过,应该说声音蛮好,但和我想象中的英国温暖宽厚的声音有所不同,可能是其监听的本色使然。这次有机会拿一对7es-2,十多年的喇叭回来,designed and made in Great Britain看着心里踏实些。这型号几经升级已经是7es-3纪念签名版了,可是为了寻根溯源,不如找一对老一些的。而且我总觉得雨后近年来的喇叭换汤不换药,成本控制之下,产地什么的也有点疑窦,双线分音变成单线,说是简化设计,我觉得是节约成本。
这是一套严重不符合比例的组合,即便一对Jorma Prime的喇叭线就可以买好几对7es了。功放还是帝瓦雷800,对,就是充满争议的地雷。不管你喜不喜欢地雷,有个功能还是很方便的,我把匹配7es的SAM挂上,功率降低到300瓦,就这么简简单单地听音乐。
Alan Shaw的理念是人声放好了什么都好。所以这对喇叭以中频主打,温暖而有适度的包围感,低频可以说充分,但这种薄箱体共振出来得到低频是不入现代发烧观的,潜不下去,密度也不高,只是弥漫在空气里,好像阳光中的浮尘,透明地悬浮在那里。高频只是中频的衍生,也不高贵,但很雅致。室内乐,特别是有中提琴和大提琴的作品,小编制的乐团,巴洛克,古典派的交响乐如早期贝多芬,莫扎特,海顿等,是这对喇叭的强项,听了那么久的古典音乐,可以说这种味道和气质上的契合是很难得的。就算听Kurtag或者施尼特凯这样的现代作曲家的大提琴作品,也会磨去很多戾气,凭添一份优雅。马勒瓦格纳之类就有点差强人意,倒不是音质的问题,总觉得这样的喇叭没法用来探讨救赎人生,生死宇宙这样的命题,无法处理和调和矛盾的主题。
写字的时候黑胶盘放的是杜普雷的海顿大提琴协奏曲,IKEDA的KAI是一个醇厚温润的唱头,今日华东不霾,阳光透过窗纱照在地板上木纹焦黄,似乎声音也是充满了木头的味道。
这对比系统里任何一根线都要便宜的喇叭给我带来了莫大的乐趣,可以让我不必正襟危坐,看看书,喝喝茶,随便找个地方坐一下享受流淌的音乐。有时候想一想,听音乐似乎不需要那么纠结,马马虎虎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