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2133

查看

8

回复
返回列表

go

魂牵梦萦摩洛哥----广场上的冰淇淋车

1#
发表于 2012-10-2 22:44:04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metamophore 于 2012-10-2 22:48 编辑

“五·一”节那天带儿子上城隍庙逛街,到哈根达斯消费了一下冰淇淋甜品,着实不菲的价格和甜蜜、浓郁的冰淇淋奶香激起了我对在摩洛哥生活的两年中的点点回忆,其中,那辆在摩洛哥山城沙温小城广场上的冰淇淋车仿佛又回到了眼前,那时的生活场景仿佛又历历在目地浮现出来……
Chefchaouen,中国人称作“沙温”,是一座位于摩洛哥最北端接近直布罗陀海峡港口城市丹吉尔(Tange)约100公里的小山城,是摩洛哥三十六个行省之一的Chefchaouen省的省府,城市的名字与省份名字相同,全省人口约40万,小城的常住人口约5万。小城建筑在绵延的地中海南岸山脉的群山之中,距离最近的地中海岸约40公里,小城的海拔为650米。由于阿拉伯国家人口的稀少,在摩洛哥历史上的哈桑二世在位期间鼓励生育,造成摩洛哥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人口激增,原有的小城不能容纳日益增长的人口,加上近年默罕默德五世上台以来摩洛哥开始对外开放的经济增长,造就了一批新兴的准中产阶层,也由于摩洛哥地广人稀,地价便宜,有钱人或有海外亲戚接济家底稍殷实的都在原来的老城外买地建房,在老城外近十年来建起了数个新兴小区,所以整个沙温的面积逐渐扩大了。
看过电影《北非谍影》(一译《卡萨布兰卡》)的朋友不知有没有注意过片头的那张非洲地图上,在摩洛哥北部用显眼的粗体字标出的Maroc Espagnol(即“西班牙属的摩洛哥”)。这得从摩洛哥的历史讲起:西班牙曾经殖民摩洛哥长达200多年,直至一战之后摩洛哥又成为法属殖民地,此后40年摩洛哥才成为独立国家。有趣的是在法国占领摩洛哥期间,在摩洛哥的北部沿海地区有一条狭长地带(也即地中海沿岸)却仍然属于西班牙殖民地,称为“西班牙属的摩洛哥”)。当年从这条分界线往北进入西班牙领地,即相当于出境进入了西班牙,需要签证。在这个地域生活的人们有一部分确实是西班牙人的后裔或是西裔摩尔人后裔,当地通行西班牙语和西班牙文化。当地的建筑、饮食具有显著的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风格,可以说是西班牙地中海北岸在直布罗陀以南的翻版,当然,盛行的宗教也还是伊斯兰教(数百年的殖民统治并不能将强韧的伊斯兰教同化掉),仅有少数的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占整个摩洛哥人口的3%不到)。
由于同文同种,即便在摩洛哥独立以来的几十年,也由于宽仅仅十几公里的直布罗陀海峡实在阻隔不了两岸的交往,也由于宗主国在被殖民地国家有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每年都有大批的西班牙人来到摩洛哥旅游,也有长期居住在摩洛哥的西班牙人。这其中,他们大多选择气候条件和安达卢西亚地区近似的、文化接近的丹吉尔大区。沙温就处在这个区域的中心地带,虽然仅仅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山城,当地的一切市政设施也都是由法国当局出钱援助修建的,年久失修的教堂、宾馆和道路,都使得沙温在中国人眼中算不得一个标准的旅游接待城市。但破有破的魅力,旧有旧的美感,每年的旅游季节,当地的外国游人可说是比肩接踵。我们初来的中国人,觉得小城一片晃眼的白色建筑和漆成海蓝色的地面以及低矮、深邃幽暗的门洞具有一种宁静的美感,但当地没有一家电影院、舞厅、歌厅、俱乐部等现代消费、娱乐场所,也没有一家像样的百货商店和音乐、音像出版物商店,觉得这个小城的生活似乎远离了现代社会,短期观光个三、五天还可以,但长期逗留那就要考验你的耐力了。最让人忍受不了的是找不到一家西式快餐店和酒吧,满眼尽是一家接着一家的大大小小的、装潢各不相同的咖啡馆(这个人口4、5万的小城细数一下大大小小的咖啡馆不下五、六十家)。
这些咖啡馆每天从大约七点就开始营业,中午短暂的休息一小时,一直要营业到深夜十一点,提供咖啡、鲜榨果汁、一种叫“带”(法语是Tea)的含糖量极高以至于茶杯能粘闹在玻璃桌面上的薄荷茶,还有就是一些薄饼、小蛋糕、以及一些叫“嘎杜”(gateau)的小甜点,当然也有供应可乐、雪碧(Sprite)。每天无所事事的青年男性和中年男性都要光顾这些咖啡馆,有些由于找不到工作的男子尽管没有收入来源,但每天还是雷打不动的泡咖啡馆,但往往从早到晚只点一杯清咖啡(也叫苦咖啡、黑咖啡“Café noir”),大概的消费额是5块钱。当然,咖啡馆最热闹的时候是每天晚上,摩洛哥人的习惯是每天下班后(多半是公务员、警察、教师、医生、律师等中产人士),男士们就都穿着阿拉伯长袍泡在咖啡馆喝咖啡、吃点晚餐前的点心、连带着聊天,也有父亲们带上未成年的小儿子来咖啡馆体验一下成年男性的社交生活。每逢有皇马或“巴萨”的比赛或是葡甲、西甲、英超和德甲、荷甲的联赛,咖啡馆又会成为整个摩洛哥球迷们的法定专场,这时候的咖啡馆几乎到了人满为患的地步,有几家稍有实力的大型咖啡馆配备了超大屏幕液晶彩电,有的甚至有几面,这些咖啡馆甚至于拥挤得连插根针都嫌挤。当然,咖啡馆里清一色的都是男性,仅有的几位女性要么是金发碧眼的欧洲旅游者,要么就是我们几位中国人,摩洛哥人对外国人的容忍度也就可见一斑了,到了现代,摩洛哥的这些向西方开放程度较高的涉外城市的咖啡馆也出现了少数职业女性的身影,但也都是严格按伊斯兰教规着装、带着头巾将整个头发严丝无缝地包裹住。我们的几位摩洛哥同事中就有几位漂亮的女同事,勇敢地在咖啡馆亮相,当然,她们选择的几家咖啡馆也都是平时涉外、开放度较高的,我们有时在咖啡馆碰到会将座椅聚拢一起聊个天。总体而言,摩洛哥咖啡馆(我想是整个阿拉伯国家的咖啡馆)是这个国家男性主宰社会的一个缩影,也是这个国家社交生活和娱乐文化的最集中、最有包容性的地方了。除此而外,摩洛哥现代城市的夜晚娱乐生活简直就是乏善可陈。
初到沙温的三个月内,由于新鲜感,每天傍晚晚餐后,我们就会结伴到沙温的老城去逛一圈,每天选择的路线不尽相同,几个月下来已经将不大、但弯弯曲曲、街道形同蜘蛛网的老城逛得寥熟于心。由于再也没有新鲜感和夜晚的生活实在枯燥乏味(要么看中央四套的节目、要么上网游戏、聊天,要么上不多的几位摩洛哥朋友家中做客),我们对摩洛哥的咖啡馆发生了兴趣,也是一家接着一家的品味这里的咖啡馆,选择风景最雅致、装潢最别致的那些咖啡馆,慢慢的我们固定地选择了几家咖啡馆经常光顾,当然,吸引我们的并不是在那里看球赛,也不是那里的社交文化,主要是一种价格很便宜的卡布奇诺咖啡(价格大概在8块钱,远比国内的正宗和廉价),还有一种名叫“阿沃嘎”(Avocat,中文译作“鳄梨”或“牛油果”)的热带水果混合鲜奶、糖,并可以选择加入蜜瓜、苹果、香蕉搅拌成的鲜榨饮料。这种饮料清新爽口,有着悦目的淡淡的鲜绿色外观,黏稠而清香,国内几乎无人知道这种饮料(当然也无从品尝到了),价格从6块到10块不等。渐渐的,我变成了这种奇特果汁的拥趸,以至于舍下血本买了一个水果搅拌粉碎机(专门用来做这种果汁的榨汁机,国内几乎看不到这种款式),在家自己买来鳄梨和其他水果、配料,每次都做出好多杯送给朋友品尝,实际上算下来由于用料足,每杯的成本和咖啡馆外卖的差不多,可想商家并没赚多少。回国后,专门买了一个飞利浦的这种搅拌机,但四处寻觅鳄梨却很困难,因为国内几乎很少进口或出产这种热带水果,即便有也是价格比摩洛哥贵好几倍;但每次出差到南方或在上海的大型超市看见它,我都会买上一大包,回家做来让老婆、孩子和父母品尝,现在我们全家都成为了这种“阿沃嘎”的忠实爱好者了。当然,咖啡馆里还有其他几种国内见不到的果汁:“澳夯喜”(Orange,一种鲜橙的榨汁,远比新奇士橙鲜美,但廉价得只要5块钱一杯)、“爆么斯”(Pomes,一种只在摩洛哥见过的苹果味汽水,冰镇的时候气味清香、十分解渴)、“扎扎”(一种含花生仁碎屑、苹果碎屑、加入少量咖啡、蜂蜜的牛奶混合物,稍甜,高热量)。
我们这几个沙温常住的外国人也成了这里的一道风景线,每天晚上,女士都要打扮一番,喷上香水,我们几个男士倒是随着摩洛哥当地小青年和欧洲人的打扮:尽量休闲。我十有八九是点“阿沃嘎”,每天都是有人轮流埋单。我们坐在咖啡馆里,聊的当然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每天也都有被我们可作无尽谈资的话题。我们要在咖啡馆扎堆到深夜的十点以后才回家,这回家的路上也都是一路慢悠悠的闲逛下来,不长的几条街道往往要花上半个小时,这样回房间往往都是十一点了。
大半年下来,我们的生活就是在这种被“摩人”同化了的慢节奏的悠闲中度过了,渐渐的我们自己也成为了“摩人”,渐渐的,我们也认可了这个简朴、每天看似不变的小城市的生活,我们也成为了这里的一部分。我也能体会到为什么总有一些欧洲人抛弃繁华、富足的欧陆生活,来到这个生活单调、可说是贫乏的小城市,买下或租下一套房子做外国寓公的原因了。这些人是到这里来寻找他们梦寐中的另一种生活,这种生活可以洗化他们嘈杂的灵魂,可以让拥挤的、匆忙的城市中人寻到休憩的港湾。
但时间长了,仍然不免会想念原先我们习惯了的电影院、博物馆、歌厅,但从没觉得自己会想念一种叫“冰淇淋”的东西。
国内的人们也许会说,冰淇淋有什么稀奇的,现在上海见得到的高档冰淇淋店有“哈根达斯”、“冰雪皇后”、“加州彩虹”等等不下4、5种泊来品种,但往往都贵得出奇(即便和欧洲相比,相同品质的冰淇淋,哈根达斯也是贵得离谱,我在威尼斯和巴黎的机场冰淇淋店吃的冰淇淋味道纯正、品质超绝,但只是2.5欧三个球);平时国内的冷饮店也有数十种品牌的冰激淋成品售卖。但摩洛哥,尤其是沙温这个小城里,平时见得到的要么是大盒装的“嘎仑”(法国或西班牙产的),要么是密封包装的巧克力外壳的冰激淋雪糕,就是见不到现做现卖的冰激淋蛋筒(偶然会有小贩自制售卖的微型蛋筒,但里面的冰激淋还是称它为雪葩吧,几乎没有奶油成分)。每次开车到边上的丹吉尔或其他大城市去,多半是到那里的大超市购物,我们都要光顾一下那里超市内常设的冰淇淋店,那里的冰淇淋醇厚、浓郁,蛋筒外面的曲奇香脆美味,里面的冰淇淋也有十几个品种可供挑选,最吸引人的是那儿的冰淇淋价格适中,一般单球16块,双球25块,三球也就30块吧,味道比哈根达斯地道。我总是选择三球的蛋筒,每次都要大快朵颐。但苦于这样的机会都要出远门才有,沙温并不能满足我的这个爱好。
终于有一天,当我们晚餐后结伴逛街来到老城外城门口的广场时(平日里这里是沙温青少年最喜欢扎堆的地方,“扎堆”对沙温的青年们来说也就是他们晚上的社交生活或娱乐项目了),突然发现这里和平日里有了些不同的地方:原来广场的街边停着一辆不怎么起眼的粉红色的小车,小车对着广场那面全改造成镂空的柜台,车内安装者一整套冰淇淋蛋筒机,冰柜里一字排开近十种各色冰淇淋。原来这是一辆崭新的冰淇淋车!再一看,车子的前挡风玻璃上面和车子的背面大大地写着“Icecream”的英文。车内,站着一个年轻小伙子和另一位扎着白色包头巾的少女。远远的看,冰淇淋车的生意好像不怎么红火,上前一问,冰淇淋的价格是每个球5块钱。我先买了一个巧克力的单球尝起来,蛋筒的香脆曲奇外壳味道很纯正,巧克力冰淇淋很滑爽,味道微甜,并不像哈根达斯那样醇厚(当然5块钱的价格大概就只能买到这种品质的冰淇淋了),最地道的是最后还在做好的冰淇淋上面淋上浓稠的巧克力酱。还好!味道不错,我是第一个下海吃螃蟹的人,我很快向大家报告这个消息,很快同行的几位朋友每人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口味的冰淇淋。车上的小姑娘和小伙子一会儿就忙乎起来,也许是我们起了“蓬头”,冰淇淋车的生意一下子好了起来,周围的摩洛哥年轻人也都一拥而上买起了冰淇淋。
以后,我们几乎在整个夏天都来这个广场买冰淇淋,这辆冰淇淋车每天晚上也都准时来到这个广场边上。渐渐的,我们和冰淇淋车上的姑娘聊起了天,得知了小姑娘叫“娜嘉”,小伙叫“霍赛姆”,他们只是冰淇淋车老板雇佣的伙计,老板是一位在西班牙生活过的小伙子。这个老板算得是开放年代的新一代摩洛哥人了,具有发现新事物的眼光,也具有创业的勇气,用不多的积蓄从欧洲进口了这辆冰淇淋车,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一份产业。沙温这个很小的城市,人口中以青少年占多,但突出的是受教育的程度低,一般读到初中毕业就多半辍学了(摩洛哥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制),再往上读一般家庭已经无力支撑了。小伙子到了15、6岁多半都已辍学在家,也很少能找到工作,姑娘多半呆在家中准备出嫁。青年人有时打些零工挣些零花钱,家中有些积蓄的或通过银行贷款盘下一个铺面做小生意。所以,整个沙温有雨后春笋般的小“布迪克”(Butique,小店铺)出现,而且也出现了国内中小城市多见的小商品市场,那里扎堆的鳞次栉比的小商铺一家挨着一家,往往生意竞争很厉害。在这个几乎没有现代工业的国度,小商品经济几乎占到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河山,也解决了就业难题的一大半。在这些扎堆开店的风潮中,只有这位小伙子独具慧眼地选择开了这么一家冰淇淋车的生意,不由得使我们佩服起他来。
转眼,深秋到来了,秋风肃瑟,广场上扎堆的青年人少了,只有我们几个中国人还是这辆冰淇淋车的忠实顾客。渐渐的,我们发现可供选择的冰淇淋越来越少了,甚至于我最中意的淋在冰淇淋上面的巧克力酱也不供应了。一问,原来最近生意不好,老板决定暂时歇业打烊。我们只好悻悻的离开了,以后的日子,每次走到这座广场萧瑟的街边,看着空荡荡的原先停冰淇淋车的地方,都是惆怅的不舍。期望来年的夏天,这辆冰淇淋车能如期再来。
生活又恢复了先前的不紧不慢和夜晚的咖啡馆闲坐,转眼第二年的初夏到来了,这时的我们已经渐渐淡忘了这辆冰淇淋车的故事。直到有一天,来到老城中心广场博物馆前的咖啡馆一条街时,我们惊诧地发现,原来这辆冰淇淋车已经悄悄地停在了这里。因为,这里是老外们最扎堆聚集的地方,白天和傍晚,来自欧洲的旅游者和拖家带口的度假者们是消费冰淇淋的生力军。老板的生意比前年在老城们广场时的好很多,以至于我们好几次经过那里都买不到我最喜欢的巧克力冰淇淋。但我还是为这辆冰淇淋车的再次出现而悄悄地高兴:这辆并不播放曼妙冰淇淋音乐的冰淇淋车成为了这座沉寂小城的一抹明亮的彩色,它给我本枯燥略显单调的摩洛哥异域生活多少带来了些趣味。在看不见这辆小车的时候,我会挂念它;在远远地看着这辆小车的时候,我会觉得它亲切地在向我招手;小车上漂亮的摩洛哥小姑娘那迷人的莞尔微笑和细软的巧克力冰淇淋一样,使得生活柔顺而有意义了。
离开摩洛哥已经两年了,渐渐淡忘了沙温小城的冰淇淋车。但不经意间,这辆小车和里面的冰淇淋小姑娘,还有她的巧克力冰淇淋又飘忽地来到面前,仿佛再次回味到那小小的蛋筒冰淇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2-10-2 23:01:04 | 只看该作者
好时光总让人留恋不已。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2-10-3 05:24:40 | 只看该作者
照拍的很好,特别喜欢10, 23, 31, 36.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2-10-3 10:01:07 | 只看该作者
有张照片是M兄和夫人在一起吧?

点评

全是同事。  发表于 2012-10-3 12:57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2-10-3 15:07:13 | 只看该作者
我没猜错的话,M兄在摩洛哥两年应该是对非援医两年吧?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2-10-3 15:25:32 | 只看该作者
这一篇提到的冰淇淋和牛油果都是我的大爱。冰淇淋不用说了,平时有任何的不开心只要一支巧克力的冰淇淋就可以翻过去了。至于牛油果,在国内真的是高贵的身价伤不起。记得在越南的时候,我几乎是天天用其来做色拉吃,而且超便宜,只是其脂肪含量太高,我老是吃了胃难受,但喜欢它的味道,所以对它始终是又爱又恨。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2-10-3 16:57:20 | 只看该作者
雨妹妹知音。援摩两年已成往事,那里的山山水水似刻痕一样印在心灵的深处,时时魂牵梦萦。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了写作旅行札记,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游记,里面饱含着我的情怀和伤离。我曾经向很多朋友大力推荐赴摩旅游,那里可亲可敬的山水和人们,是向往自由和异域文化的人们必不能错失的。而且,那里,物价便宜、民风淳朴,有欧洲的后花园之称并不为过,交织的文化使得摩洛哥的文化迥异于其他阿拉伯国家。
牛油果的吃法,我推荐的这种吃法仅见于摩洛哥,由于加入了牛奶和其他水果,使得口味更丰富和具有养胃、护胃的作用,冰镇吃来有消暑凉快。可以尝试一下。国内很多地方吃牛油果单纯拿来生吃,集中体现了牛油果生涩难吃的缺点。还有,也可以拿来作煎菜、炒菜的油用。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2-10-4 12:46:50 | 只看该作者
摩洛哥的系列游记,根本不像一个普通观光客的游记,这其中隐藏了当事人众多的情感和对当地人和物的眷恋,以及对已往时光的感怀。M兄的游记写得很唯美,照片也很精彩,但其背后的感触却甚是细腻和感人。医疗援助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非洲的环境和条件也并非我们在游记上看到的美丽和轻松。M兄的平实、内敛、有爱恰恰是一句话的最好诠释:平凡中见伟大。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2-10-4 13:25:15 | 只看该作者
浓郁的波斯气息,摩洛哥的首都拉巴特靠近西海岸。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3 04:29, Processed in 0.028376 second(s), 18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