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3051

查看

2

回复
返回列表

go

施耐贝尔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1#
发表于 2009-6-1 14:12:11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贝多芬(一七七零——一八二七),是世界音乐艺术史上的巨人中的巨人。他所处的年代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进步思想给他深远影响。他终生奉共和为自己的理想。写出了许多富于反抗思想的英雄性作品。贝多芬的创作是他所处的那个暴风雨年代的集中反映。同时表现了他那巨人般的英雄性格。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外国人问起巨人的名字时,每个孩子童都能回答那是贝多芬。他们一定以为这是一个德国皇帝的名字........... 古往今来,历代钢琴家们奉为音乐圣经的作品只有两部,就是被称为钢琴的旧约全书的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和新约全书的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继巴赫之后,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是钢琴艺术的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钢琴独奏在巴赫和贝多芬发展到颠峰,当然后世音乐家也有大量追随者。对于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追随者甚众,后来者肖斯塔科维奇和肖邦又创作了前奏曲,前奏曲这些钢琴独奏作品也是受了前人巴赫和贝多芬的启示。早期的前奏曲常在带有相同调性的其他乐曲之前演奏。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中叶,前奏曲常与赋格组成套曲。十九世纪以后的前奏曲成为独立的具有即兴特点的中小型器乐曲,并汇编成册。另外,德彪西和拉赫马尼诺夫等都作有这种前奏曲。钢琴诗人肖邦深受巴赫平均律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影响,他一共写了二十四首前奏曲,每一首前奏曲都比较短,音乐语言刻划入微,表现了内心的思想感情,极富诗意。巴赫和贝多芬之后,除了钢琴诗人肖邦和肖斯塔科维奇,还有一人对钢琴独奏影响深远,他就是舒伯特。而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比起贝多芬也毫不逊色,归根结底,所有这些后人的杰作衍生于巴赫和贝多芬两大巨匠。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我们就来聊聊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吧。贝多芬创作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钢琴艺术中的高峰,并成为每一个钢琴演奏者的必弹曲目。这三十二首奏鸣曲几乎贯穿了伟大作曲家的一生,带有一定的自传意义,并成为贝多芬全部作品的重心所在。它的巨大价值在于发展和提高了现代钢琴音乐的表现力,使作品超越了时代,成为人类宝贵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可分为三个时期:(1)1800年以前的作品,这些作品显示了贝多芬的古典传统。(2)1801年至1814年,这是乐圣的旺盛时期,展现了作曲家多姿多彩的风格,出现了不少有独创性的乐章。(3)1814年以后的作品,最后五首奏鸣曲,每一乐章都可看作一首经典曲目,复杂的感性和深刻的哲理在这些乐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是乐圣创作的巔峰...........历代钢琴家都对贝多芬的32 首钢琴奏鸣曲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对每一部奏鸣曲进行全面分析,包括曲体分析,每一乐章的演奏注释,从而揭示了这些乐章中复杂的感性和深刻的哲理。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具有自传性质,学习它们有利于我们认识贝多芬各个时期的思想并对我们具有指导意义。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非常浩瀚的,我也没有全部聆听过。所以对这些伟大作品的认识我也只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面,谈这些伟大的作品,确实是诚惶诚恐的。自从30年代施纳贝尔的第一套全集录音至今,70年过去了,出现过多少名版、多少“贝多芬专家”啊!早的如巴克豪斯、肯普夫、阿劳、吉列尔斯、里赫特、塞尔金、布伦德尔,近些的有波利尼、阿什肯纳齐、科瓦塞维奇、古德、扬多,各领一时风骚。不少钢琴家还录了不止一次。是贝多芬使钢琴成为乐器之王,今天我们回溯历史,重拾历史的点点滴滴,从而表达我们对贝多芬和无数的演奏者的无限敬意吧…….
.
大家都知道施耐贝尔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最佳代言人。其实除了乐圣,他的舒伯特也是漂亮之极,充满抒情和幻想。尤其是他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和即兴曲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历来为爱乐者喜爱和珍藏。当然,他是全世界第一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的演录者,这是历史记住他的主要原因。阿图尔•施纳贝尔(Artur Schnabel, 1882.4.17-1951.8.15),1882年4月17日生于利普尼克一个犹太家庭。他7岁投师施密特学习钢琴与乐理,8岁举行了演奏会。9岁又随莱谢蒂茨基(Theodor Leschetizky)学钢琴,随曼迪切夫斯基(Eusebius Mandyczewski)学作曲与音乐理论。据说勃拉姆斯听过他的演奏后惊叹不已:“这位少年日后必能使世人震惊。” 除了从事演奏活动外,他还培养了很多优秀学生,克利福德•柯曾(Clifford Curzon)就是他的得意门生。1927年,在贝多芬逝世100周年纪念活动中,他在柏林演奏了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1930年,他录制了贝多芬全部钢琴奏鸣曲、协奏曲、以及《狄阿贝利变奏曲》等唱片。后移居美国,晚年返回瑞士定居,于1951年8月15日卒于瑞士。施耐贝尔既是钢琴家,同时也是作曲家兼音乐教育家。施耐贝尔演绎的旋律是天才的,优美飘逸又意境深远。施耐贝尔的演绎是忠于原作的,但却带有许多令人叹为听止的自由节奏,非常符合贝多芬的原意而又有创新。在他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里,他的演绎发音清晰,弹出了许多优美而出彩的美妙段落,伴奏和织体的相互配合几乎是完美无暇的,琴声象珍珠一样晶莹。所以我称之为游吟诗人在歌唱…… 即使在今天,施耐贝尔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仍然是大多数爱乐者的首选。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09-8-8 10:34:5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
说到施纳贝尔,就先得说说莱谢蒂茨基。

莱谢蒂茨基,一位伟大的钢琴家,伟大到与李斯特并驾齐驱。同时,他也是位伟大的钢琴教育学家,伟大到与李斯特一样培养出了一批享誉世界的钢琴家。他与李斯特相同的事:都是贝多芬的再传弟子,即都是车尔尼培养出来的奇葩。

在这儿,就简单说说作为伟大的钢琴教育学家的莱谢蒂茨基。首先,作为一名教师,他是个暴君教师。他要求深入到每个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中,并拒绝初学者。他在教给学生如何演奏出音乐作品效果之前,在教导学生如何获得悦耳、歌唱般声音之前,是无休止的基础练习。对于音乐的理解,莱谢蒂茨基是非常的自由,并认真践行着车尔尼老师的教导:贝多芬的音乐不该弹得很精确。在教学过程中,他在激发学生本性中的潜力和活力,而不是仅仅通向成功的捷径。

他的所有的学识都是非常的个性钢琴家。帕德雷夫斯基、施纳贝尔便是他的最著名的学生中的一员。

该说说施纳贝尔了。

施纳贝尔是个极富天赋的钢琴神童,12岁就登台举办了个人音乐会。但从普通的视角而言,施纳贝尔不像个音乐家:身材结实,手指短粗,台风非常朴实。从现在的一些要求看起来,施纳贝尔可能并不是出色的钢琴家,从他存世的录音中,会经常与错音碰面。要搁在现在,肯定得被朗朗PK出局,呵呵。

但这又有什么问题呢?无论是莫扎特、舒伯特,还是贝多芬,施纳贝尔展现出来的作曲家心灵深处的音乐。曾多次与朋友一起聆听施纳贝尔的莫扎特第27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他的速度应该是最慢的了,但揭示了伟大的天使自知不久人世的无名的悲哀和怜悯。

说起施纳贝尔,就似乎说起了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其实这也很正常,他应该是录制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的第一人。他所展现给我们的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极富理智的力量和高雅的分句。

施纳贝尔在演奏贝多芬最后几首钢琴奏鸣曲时,只有他歌唱出了第31的慢乐章、第32终曲前的那种银河幻影,在“槌子奏鸣曲”中,气势宏大、力拔千钧的结构就连人称“狮王”的巴克豪斯也得低头。

施纳贝尔自1918年开始的对贝多芬原手稿的认真学习、分析,一遍遍的进行逐句的修订、标注,并于1935年出版了他编制的全集的曲谱。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09-8-9 08:32:48 | 只看该作者
象俄罗斯学派的奥尔的教学体系也很类似,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他在激发学生本性中的潜力和活力,而不是仅仅通向成功的捷径。”
而小提琴家埃乃斯库是强调学生要做到学识广博,融会贯通。他把学识修养放在很重要的地位。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30 13:36, Processed in 0.023945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