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5756

查看

64

回复
返回列表

1#
发表于 2010-11-16 09:32:5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骑士老弟大概误解了吧?
据我所知,这位“拜大瓦迷”兄之所以用此名,并非“拜——大瓦迷”之意,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1-15 20:21


噢,那是误解了。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0-11-16 10:01:11 | 只看该作者
噢,那是误解了。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1-16 09:32

老弟,实在说,在我看来我这个自称瓦格纳迷,听了快二十年瓦格纳的老家伙也不能不在拜大瓦迷前甘拜下风。此君今年才27岁,呵呵,跟他论瓦格纳,我实在属于“后生”,那种执着令人钦佩!而且,拜大来此坛已经有段时间了,DelMonaco就是拜大,俺这后生已经受教过了,受益匪浅。


使用道具 TOP

音乐,心灵的载体

3#
发表于 2010-11-14 23:04:25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11-30 01:49 编辑

近来人比较忙,杂物繁多,帖子以及跟贴倒是少发了,但音乐却也没少听(主要在深更半夜)。今天整理电脑硬盘里的文件,偶然发现两年前写的一篇文字,觉得尚还凑合,那干脆发在坛上好了。一来,这是一篇给本地某时尚杂志古典音乐栏写的应景文字,但因故没刊载(想想大概编辑们觉得我的应景文字不够光鲜时髦吧,甚至有点不识权贵们的时务),所以发在这算是首发吧,呵呵。二来,最近坛上似乎不太热闹,那就让俺厚着脸皮的同时以一个普通网友的身份贴这篇文字上来,算是个倡议吧,希望咱大伙儿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有更多,更好的关于音乐与人生的感悟和交流!

音乐,心灵的载体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

《圣经》创世纪第十一章所记载的这一人类先祖的故事,相信为很多人知晓。如今,我们当下的这个世界就正被一股势不可挡的所谓全球化进程所笼罩。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以及宗教的碰撞和冲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温和的碰撞能促进交流和文化的相互理解及认同,带动经济和GDP的增长;强烈的碰撞却往往导致地区性流血冲突。每念及此,我就会想起巴别塔的故事,看来上帝他老人家打从一开始就反对全球化。当然了,这是调侃,还有呢我也不是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全球化于我不是什么坏事。

不过,话说回来,我倒是觉得巴别塔的故事寓意深远。上帝他老人家全知全善,人是何等的渺小啊?你丫也不掂量一下,修一座通天塔就想知道上帝的奥秘,这哪成啊!?好比一群蝼蚁,没事似的成群结队往人家里捣乱,想要窥探人类的隐私,那不是找死吗你?其实上帝他老人家哪这么小气:其一,毁了你的塔是让你实在一点,人和上帝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塔修得再高不仅无济于事,摔下来还死得更惨,所以人定胜天是要不得的;其二,人类的语言先天不足,本身就有问题,形而下的形而上的概不例外。哲学家们都知道这点,想靠有限的语言穷尽无限的智慧那是白日做梦,这就好比我们不能提着自己的头发上天一样。其三,哦,这个,上帝他老人家没说,要你去悟!靠什么悟?难不成我们还要在语言的迷宫里打转,就如同希腊神话中的阿里阿德涅线团?就如同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所说的:在阿尔卑斯山这边被视为真理的东西,到了另一边就成了谬误?不是的,上帝沉默和隐去的同时,又赐给了人类最珍贵的礼物:不是千百种的语言;不是人类据以自傲的理性;也不是科学和技术,那玩意儿人类用不好就拿来造“巴别塔”;而是人的心灵!语言若不能成为人类心灵的载体,那么再美的语言也是苍白的语言。而音乐作为一种“世界语”,它不立文字,不落痕迹,无疑就是承载人类心灵的一种最直接的语言,伟大的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对其作了极为深刻和精辟的脚注——音乐……你语言终止处的语言!

屈指算来,打从喜欢上音乐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时间了。三十多年里听过太多种类的音乐:流行的、摇滚的、爵士的、世界音乐的、电子的以及一直以来不可或缺的古典音乐。如果说音乐促成了今天的我,这话一点也不过分:十几岁时年少轻狂,听流行音乐,心猿意马无病伸吟;二十多岁愤世嫉俗,听摇滚乐,以为自己是个革命者生不逢时;三十岁上吃喝玩乐,听爵士音乐、世界音乐、实验电子音乐,追金逐臭孤芳自赏;四十岁当口挨了生活一闷棍,不惑之年大惑不解黯然神伤,觉得一切都是浮光掠影,虚无感迎面而来。

大梦初醒多少还得归功于古典音乐,能够与那些跨三百年时空而来的古典音乐中的伟大灵魂们重逢,内心源泉之门才逐渐为我稍稍开启,让我得以一窥存在的些微奥秘。然后一切都才复归于平淡、单纯,这时候的我也才真正对自由有了一点体悟,稍许触摸到一点智慧的羽翼。

这么些年人生的波峰浪谷,却始终与音乐相与为伴。对于怎样去欣赏音乐,我的一点初浅的感受是:首先,音乐是无形的:一切艺术中只有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乐谱是音乐吗?不是,乐谱只是记载音乐的手段和载体(CD、LP等也是一样)。只有当演奏(演唱)者通过操控乐器发声时,音乐才开始出现。然而,一个声音产生的同时就是它死亡的开始,音乐就是众多声音的产生和死亡,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是声音在听觉中消失的艺术。每当一曲终了,物理意义上的音乐就“死亡”了。又或,音乐虽说是无形的,但却是可以感受的:音乐的音波消亡了,但一首伟大音乐的”死亡“也就是它凤凰涅磐的开始——在你我的内心,它巨大的能量经久不息绵延不绝,而我们得以滋养。

其次,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欣赏音乐不是学习来的,知识在音乐(心灵)面前一无是处:一个人读完贝多芬的所有传记,却完全有可能听不懂贝多芬哪怕是一首最简单的小品。因为音乐既不是文字,更不是1+1=2的死板逻辑,虽然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音乐是数字最和谐完美的存在形式,但音乐毕竟是靠心灵去感应和体验的。正如一八一九年,贝多芬在他的《庄严弥撒》手稿的扉页上写下的一样:“这是从人的心灵发出,但愿也能抵达人的心灵。”只有为音乐所感动后,学习和欣赏才有可能互为因果,“阅读音乐”才会成为一种乐趣。

所以,音乐既不同于文学和诗歌,也不同于绘画和雕塑。前者是语言的艺术,后者是平面和空间的艺术,而音乐既是时间的艺术也是空间的艺术:它在时间中流动在时间中消失;在空间中传播、弥漫也在空间中化于无形。无怪乎歌德说音乐是一切艺术中至高无上的艺术!无论你贫贱如板夫走卒还是贵为王侯公卿,你都得在音乐面前驻足宁息,去捕捉那纷至沓来又稍纵即逝的乐思。否则,音乐欣赏是无法完成的。

如今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心浮气躁的人群,MP3正将音乐变成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廉价玩意儿,慢慢地谋杀着我们脆弱的感官。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人类正被现代科技戕害的时代;是一个快餐文化与高科技异化人类的时代;是一个知识泛滥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一个太多的人聪明伶俐得拿无知当个性“老鼠爱大米”却智慧阙如的时代。如果说这个时代奢侈就意味着某种愈加难求的稀缺(物质的、精神的、时间的),那么现如今还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听听音乐,则莫过于最为奢侈的享受!不仅是是感官的,也是物质的,同时更是精神的。

一九一八年一月的某一天,诗人里尔克应邀参加慕尼黑的沃尔夫夫人的私人家庭音乐演奏会,在贵宾留言簿上里尔克随手写下了《致音乐》一诗作为赠礼。这是我所读到的关于音乐的诗歌中最为坚实、宏大的一首,恰如音乐一样,它于无声处响起,在我们的内心铺展开来,发芽生长,最后消失在听觉的风景线上。这样的诗歌应当同时赠予那些正行走在生活之上,沉重喘息着的人们;还应当赠予那些正幸福地陶醉在音乐中如痴如狂的有缘人。

《致音乐》

        (奥地利)里尔克/绿原译

音乐:雕像的呼吸
也许:图画的静默
你语言终止处的语言。
你垂直立于消逝心灵之路线的时间。
对谁人的感情?哦你是
感情向什么的转化?--:向听得见的风景。
你陌生者:音乐。
从我们身上长出来的心灵空间。
在我们内心深处
它超越我们,向外寻求出路,
--是神圣的告别:
这时内心的一切环绕我们
作为最熟谙的远方,作为空气的彼岸:
纯净,
浩大,
不再宜于居留。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0-11-14 23:11:43 | 只看该作者
狗狗兄现在写文章越来越专业。

我不顶不足以平民愤啊!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0-11-14 23:21:48 | 只看该作者
念经的帖子,怎么都要顶顶
不过今天看了一天羽毛球,又上了天课,实在没有眼神细看,先顶着,明天再看吧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0-11-14 23:40:02 | 只看该作者
念经的帖子,怎么都要顶顶
不过今天看了一天羽毛球,又上了天课,实在没有眼神细看,先顶着,明天再看吧 ...
清兵 发表于 2010-11-14 23:21

清兵兄似乎一个季度没上来了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0-11-14 23:53:2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念经兄的绝妙好文,附里尔克德语原诗一首

An die Musik

Musik: Atem der Statuen.
Vielleicht: Stille der Bilder.
Du Sprache wo Sprachen enden.
Du Zeit, die senkrecht steht auf der Richtung vergehender Herzen.

Gefuehle zu wem? O du der Gefuehle
Wandlung in was? -: in hoerbare Landschaft.
Du Fremde: Musik.
Du uns entwachsener Herzraum.
Innigstes unser,
das, uns uebersteigend, hinausdraengt,
- heiliger Abschied:
da uns das Innre umsteht
als geuebteste Ferne, als andre Seite der Luft:
rein,
riesig,
nicht mehr bewohnbar.

Rainer Maria Rilke, 11. und 12.1.1918, Muenchen
Gesammelte Werke, Band III (1927)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0-11-14 23:57:5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念经兄的绝妙好文,附里尔克德语原诗一首

An die Musik

Musik: Atem der Statuen.
Vielleicht:  ...
scfan 发表于 2010-11-14 23:53

谢scfan的原文,呵呵,这可是我首次“看”到。不过,俺可读不懂这德文原文。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0-11-15 00:42:07 | 只看该作者
谢scfan的原文,呵呵,这可是我首次“看”到。不过,俺可读不懂这德文原文。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1-14 23:57


其实我也是第一次读这首诗,看到兄的文章才去找的。之前唯一的印象就是它和舒伯特的Lieder同名。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0-11-15 00:55:17 | 只看该作者
经常有这样零散的思维碎片,究竟该如何来学习音乐、探讨音乐,如何进入音乐的内核?念经兄的帖子很给人以启发。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0-11-15 01:27:36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诸位兄弟,俺发此贴可不是为了往自个儿身上“招蜂引蝶”来着,大伙儿得将视线移往音乐上去,就让咱多多分享,拿出咱浑身解数为《极品人生》添砖加瓦吧,这个家园值得我等善待,关爱和尽绵薄之力!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0-11-15 07:04:04 | 只看该作者
An die Musik

记得是以前一位网友的ID还是签名?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4 09:19, Processed in 0.033035 second(s), 16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