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82981

查看

434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自文

231#
发表于 2016-4-14 07:27:33 | 只看该作者
小舞台 发表于 2016-4-13 23:41
愿同PASS友谊比赛

    再说到PASS老头,他老人家正是钟爱被Y兄扁得一文不值的,如假包换的PA号角 ...

快点干吧!说干就干!

使用道具 TOP

230#
发表于 2016-4-13 23:41: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舞台 于 2016-4-14 10:09 编辑

   
愿同PASS友谊比赛


    再说到PASS老头,他老人家正是钟爱被Y兄扁得一文不值的,如假包换的PA号角,剧院之声A7的,正因为他老人家喜欢高效率PA单元,也是PASS某系列功放弄成阴柔派的原因之一。之后PASS推出了一体化4分频电分有源音箱,也是采用了PA声压级的98 - 100dB高效率喇叭单元。
    PASS老头的4分频一体化电分有源音箱,与我英雄所见略同都是采用15吋低音,10吋中低音单元。因为他是模拟分频,只选用最简单的6dB斜率为主,配合局部12dB斜率。由PASS设置好固定分频点,配上4个音量调节旋钮,用家买回来无需太多折腾即可享用。免费为PASS做个广告,这也是发烧友进入电分世界的理想途径之一。
    PASS惯用简单线路,配合高素质元件,奉行简单就是美原则。尤其功放是其强项,至于分频前级与音箱方面,相信总体素质也不可能差到哪里去,但我没听过不好说。

    我愿意同PASS进行友谊比赛。PASS这个4分频一体化电分有源音箱。前提要使用相同或相同级别音源前端,只比从分频到功放单元这部分性能。
    但要考虑他的价钱是我的10倍8倍。如果按照10项全能评分,价格差该如何让分才公平?假设同价情况下打个5比5算平手,但他贵我那么多,加上PASS又是大师,总不能够大人欺负小孩吧,他让我2分不算过分吧?那就变成7比3算打平,比赛结果如他8我2算他赢,要是他6我4就算我赢的啰。这个比法公平了吧。

PASS 模拟4分频  :对我数码4分频
PASS 高效率15吋低音10吋中低音单元  :对我低效率15吋低音10吋中低音单元
PASS 高效率锥盘6吋中音  :对我高效率号角中音
PASS 铝带高音  :对我号角高音
PASS 模拟6dB斜率分频  :对我数码48dB斜率分频
PASS 顶级品牌音箱  :对我DIY音箱
PASS 世界顶级HIEND功放  :对我国产PA专业功放

这场友谊比赛精彩了吧,呵呵。

点评

要论保真度江先生系统可能要高点。总统山比较熟悉,江先生的系统只是听录音,纯属个人观点和感觉。  发表于 2016-4-14 11:42
江先生的录音高频刺激,没有音乐性,极不耐听。也许是录音的问题吧?  发表于 2016-4-14 06:36
差距或者是区别。  发表于 2016-4-14 00:36
从录音来听江先生的音箱与pass总统山音箱完全是两种风格的播放系统,总统山是在保证大声压下失真较小的适合一般家庭使用的音箱,耐听性也不错,比武可能要差点,特别是瞬态、透明度等hifi指标与江先生的音响系统有点   发表于 2016-4-14 00:34

使用道具 TOP

229#
发表于 2016-4-13 23:39: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舞台 于 2016-4-14 10:47 编辑

    Y兄列举了几位大师,他们是受全球音响业界尊敬的分频鼻祖,我与他们连讨论的级别还没到,只有学习的份。假如他们任何一位到访广州,我会像追星族那样请他们签名留念的。怎敢跟他们比较?这不是抬举我了吗?
    有趣的是,假如要是在他们几位大师与大师之间,比个高低会有什么结果?现今音响业界大都选用他们几位大师之中的其中一种分频线路来制作分频器,也是各有不同互有有优缺点。
    模拟分频器,通常只选用他们其中一种线路,来对应目标系统与单元。假如几种线路都分别做,来验证哪一种更加适合目标系统或单元,就需要分别制作几个不同分频器,AB对比时也要重新接线,还会引发其他不可预见因素,显然工程庞大而难以实现。
    DSP数字分频器,可同时模仿他们几位大师的不同分频波形,集中于一台电分中,供使用者灵活选择,只需几秒钟就完成切换,十分方便AB对比。便于使用者对比选择出哪一种波形更加适合目标系统与单元。

    至于数码引起的各种失真,以及数码与模拟谁优谁劣,这个问题似乎不应该现在讨论,三十多年来就已经争论不休。争论的结果,是大部分指挥名家,将原来模拟时代已经录过的重要曲目,重新排练演绎,采用数码录音再录一遍,作为他们的最佳演绎流芳后世,这些大音乐家们的耳朵,证实了数码录音也是有其优点的,而CD更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制LP,也说明了数码得到市场广泛认可。
    更何况,以当代的录音与混音过程所使用的效果处理器,几乎已经没有不数码的了,那些前端的前端,在唱片到手之前,也不知经历过多少个N次的AD DA数模转换,这世道剩下的处女不多了,呵呵。

    即使算高档模拟音效高于数码,因为数码设备可以比较容易做到平均90分,少数搞得很好的顶级模拟才可以做到95分,而搞不好的模拟却沦为85分,平均下来模拟的平均分仍是90分。  
    假设既要分频也要EQ这两项功能,若采用1台顶级模拟电分,再加1台顶级模拟EQ,每台的95分各要减掉5分,2台共减掉10分,而1台数码顶2台模拟,等于1台混合了分频与EQ在内的数码机的90分,所以这项打平。

    加减分因素:
    因为2项功能集于一身的数码机还减少了1个数模转换,减少了1个线路与电源环节。
    事实上模拟EQ要做到95分非常困难,更何况数码机不是普通EQ,而是可以全频域灵活选点,精准调整的参数EQ,模拟EQ几乎是做不到的。此项模拟要减分。
    数码还可以灵活选用更大范围的斜率,还可以第1分频点采用A大师波形,第2分频点采用B大师波形,第3分频点采用C大师波形。轮到这些模拟大师,即使A大师手中的的单元更适合运用B大师的波形,你以为A大师有可能会选用B大师的波形吗?这些项目及其灵活性,数码机都获得加分。
2台顶级HIFI模拟机价格大大高于1台专业数码机,模拟机又需要减分。

    以上各项分数加减乘除还是由各位计算一下就心中有数了。

    目前我只是首先采用了数码方案,同时我也不排除模拟方案,以后说不定也弄两台模拟机来玩玩,至于那种分数更高,还没试过现在说不准,不敢过早断言。

    PA与HIFI是不能直接成为褒义词或贬义词的,PA中有好货,HIFI也有劣机。世界第一音响品牌JBL至今仍未将其最高技术喇叭单元装到民用机上,包括其顶级民用音箱,其顶级单元只装在JBL自家的所谓PA音箱上,并且单元不对外OEM或销售。
    BSS也不是普通PA工程设备,以相同功能为论,其价格数倍高于其他品牌专业PA工程设备,主要应用于大剧院音乐厅之类扩声系统作音箱控制中心之用。尤其在分频器方面,BSS也是专业分频设备老大地位之一。
    当年我去代理提货这两台BSS时,引来该公司人员羡慕目光,他们以为我接到剧院大工程,要我请吃饭,他们说以前未见过1000万以下扩声工程用这个控制器的。提回来之后看看线路板上的QC日期,原来是在收到我的定金之后才装配的,显然在当年这不是普通PA货色,至于现在涌现出更好机型是另一回事,这在当年已经算是专业机之中的最佳选择了。

使用道具 TOP

228#
发表于 2016-4-13 23:33:19 | 只看该作者
桂花田 发表于 2016-4-13 11:51
实际上史上从卡拉扬就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在后期他总是到录音棚自作主张地对录音进行调整。所以我们听到的唱 ...


我也干过这种事,混音合成时重要乐段随着音乐变化拧大拧小音量,真不真不知道,但乐曲表现力大增,呵呵。

点评

所以啊,听现场就是听现场,听录音就是听录音。现深点,其实现声和录音都不知道作曲家心里是什么样的。本来演奏就是一定程度的再创作。所以烧友非得强求现场效果,无异于缘木求鱼!自己的音响自己喜欢就好。  发表于 2016-4-14 08:56

使用道具 TOP

227#
发表于 2016-4-13 23:31:04 | 只看该作者
桂花田 发表于 2016-4-13 11:48
大家都冷静点吧,都是越来越急燥了。ROCK也没必要这样急着判决吧,江先生也不是这么脆弱的人,一个贴子没有 ...


谢谢你的鼓励。

使用道具 TOP

226#
发表于 2016-4-13 14:26:17 | 只看该作者
pa不能用于hifi有至命的两点原因,前面我亦说过了,一是那核心dsp的ad da转换,无论用何算法,任何高档机器,对音乐的原信号会造成足以至命的损失,弱信号丢失,动态损失是基表观,那就缺乏音乐味的原因。二是专业dsp分频的时序失真是无法解决的,不要看它分频,EQ,斜率调整都很方便,连单元失真都可拉平曲线,可至命的是声音不自然,分频越多越明显。其他的就各自体会吧。因为有以上原因,所以hifi的电分才有别的解决方法,两者不能代替,我自己玩就不敢献丑,例子就举林克维茨和pass两大师的玩法,他们就可指出正确的方法论

使用道具 TOP

225#
发表于 2016-4-13 14:09: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angshr-y 于 2016-4-13 14:14 编辑
桂花田 发表于 2016-4-13 11:48
大家都冷静点吧,都是越来越急燥了。ROCK也没必要这样急着判决吧,江先生也不是这么脆弱的人,一个贴子没有 ...


你说得对,我自始至终都在谈论技术,不针对人,自始至终都在说明一个问题,“pa与hifi是不同的”,无论在哲学上和方式上都不同,不能胡乱代替与盲干,因为我对这两者都有认识从而才有结论,而论坛上的各位大佬可能对pa电分初次认识,所以才叹为天人大呼小叫的,这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接触少,我亦从原理上说出原因,并提出玩hifi电分的方法论,至于你地听唔听得明唔关我事,但相信江兄是听得明我在说什么

使用道具 TOP

224#
发表于 2016-4-13 11:56:19 | 只看该作者
音乐作为一种流变的审美对象,当然对于每个人来说美的感受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下也是不一样的感受。
     “  祝愿各位能够追求到终极之声,但所谓的终极之声,终极之美,肯定,肯定不止一种。”
      最诚恳的祝愿!

使用道具 TOP

223#
发表于 2016-4-13 11:51:38 |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史上从卡拉扬就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在后期他总是到录音棚自作主张地对录音进行调整。所以我们听到的唱片和现场到底是有多大差别已无从考证了,可能只有录音师知道。

使用道具 TOP

222#
发表于 2016-4-13 11:48:0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都冷静点吧,都是越来越急燥了。ROCK也没必要这样急着判决吧,江先生也不是这么脆弱的人,一个贴子没有反方也火不起来。就让大家都把理由说出来,理是越辨越明的。大家都大度点把,一言堂也就没有论坛的意义,说个套话: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点评

我们当然捍卫说话的权利,不过,我提醒的重点是说话的态度!  发表于 2016-4-13 12:05

使用道具 TOP

221#
发表于 2016-4-12 16:43: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舞台 于 2016-4-12 23:58 编辑

唱片中的“真实乐器”是怎样的声音?


    这让我想起29年前第一次进录音棚,从监听耳机听到自己那把最熟悉的吉他发出的陌生声音,我感觉应该立刻调整演奏手法以适应之,否则,录出来的根本就不是我要表达的音乐。
    思索之中,从耳机传来自己轻微动作衣服发出的沙沙声,接着试试不用指甲只用指头轻轻接触琴弦(只是轻触不是轻弹),耳机也迅速传来清楚的噗噗声,而这些声音是我在这之前弹琴近二十年来从未听到过的。
    接着按平时演奏弹法试弹,平时甜润丰厚的古典吉他,原来弦径较粗的尼龙弦,此时感觉变得细了许多,琴声也单薄了许多。
    这时话筒所录的琴声,以对着话筒的琴弦振动与吉他面板声音为主,而原本浑厚的吉他琴腔共鸣声,身体周围富包围感的声音,以及房间混响声此时也显得微不足道。
    后来才发现,只要在背景噪声30dB以下房间,那些衣服的沙沙声,以及轻触琴弦的声音事实存在,只是平时被噪声掩盖而不易察觉。也就是说,只要录音室足够安静,话筒也比较近,那些杂音是事实存在于唱片之中,并且被音响放大无数倍。
    除了那些杂音以外,演奏细节以及音乐细节表现,也比在现实中亲耳听到的琴声要清晰很多,同时声音圆润丰满度也减少了很多,前提是话筒直录不加混响,因为这是话筒录到的原型,相当于音乐厅的直达声。
    至于为何话筒所录比亲耳聆听声音偏薄,很简单,就算话筒很平衡,只要你试一下伸个耳朵接近乐器几十公分听一听,然后在离开几米或24米听一听,就知道啥回事了。
    尤其是人声录音,看看那些唱片封面,话筒几乎贴着嘴巴,你可以试试去郊外草地上,用耳朵贴着某人嘴巴听其讲话,再离开24米远听一次,就知道你在音乐厅听到的那个直达声与话筒录到的直达声有什么区别。
    假如24米外听到的直达声更好听,为何不将话筒摆到24米外?这是不可以的,因为录音要考虑信噪比的问题。
    另一方面,人所听到的声音,除了耳朵作为主要听觉器官以外,还包括身体感受到的声音与振动,传到大脑,由大脑统一感知全部声音状况,而话筒只有以那片小小的振膜作为它所听到声音的全部。
    现场音乐以真实乐器的主动震动发声作为源头,而唱片音乐则以话筒振膜的被动震动作为源头。如果是1把吉他,其琴箱震动面积就已经是通常话筒振膜的4000倍,如果1把大提琴呢?如果整个乐队一百多件乐器呢?震动面积是话筒振膜多少倍?如果想体验一下,不妨拿个1寸高音单元放全频,再拿个10寸单元放全频,对比感受一下。
    可见以近距离录音不加混响是不够好听的,所以就需要有各式各样的混响效果器,但这些效果器并非无中生有地叠加进去,而是将话筒录到的声音作为原型,通过混响效果器加工处理后,将新的带混响效果信号再叠加到原始信号上(通常以叠加为主,覆盖较少)。如果现场录音有附加收录现场混响声的话筒,其声音也是叠加进去的。
    音乐厅观众听到的声音效果,就等于中药,将直达声反射声混响声场地噪声等声音,像中药那样熬成一碗混和好的汤药来喝,五味俱全且不易区分;而录音的各路信号,就像中成药或西药,将一粒一粒的各种药丸一把抓入口中,同样是五味俱全但较易区分。
    现场录音是乐器近距离的主话筒,加上都不知摆在那里的现场混响辅助话筒等叠加而成,这相当于将几个坐在不同位置的听众,各自听到的不同信号进行叠加,其中1个在舞台乐器附近,1个在东,1个在西,这些叠加显然有些脱节,不够统一,与观众在11排11座所听到统一混合的直达声与混响声差异较大。
    而大部分录音棚录音,是在乐手录音之后,再由录音师通过各种混响效果器,叠加进来的那个混响就更加离谱,与原乐器脱节更多。所以我要是录音,会要求录音师先选好混响效果,并且将效果音轨叠加混合到监听耳机,我就可以同时听着叠加的效果进行一气呵成的演奏。
    有人不禁要问,那我怎样知道某张唱片中的声音原貌?这个问题问得好,但很多发烧友问完就算了,不愿再仔细多想一下,就急着当唱片演奏家了。而其调试的参照标杆,就主要或直接模拟他在音乐厅第几排所听到的音效。
    其实这个问题好比问一个演奏家,怎样知道300年前的BACH,他老人家当年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但演奏家花了毕生精力,研究乐谱,练习琴技,才能相对准确地表达原作品的意图。如果不好好研究乐谱,不勤于练功,即使买来一把世界名琴,也不会速成奏出好音乐。与音乐家相比,你手中的唱片不就像演奏家手中的乐谱吗?
    以上介绍的是录音与现场声音的区别,供各位调试音响时作参考之用,至于各因素参考百分之多少系数,那是你的本事与造化。但建议先别忙着一开始就直接调成类似音乐厅现场的声音,那可能会导致系统声音在调试初期偏离较大。
    我也不反对追求音乐会现场音效,只是建议将模拟现场及味道这一步放到后面,而在这之前,最好先研究一下唱片这个“乐谱”。以上所列也不代表我读乐谱的结论,只是零零碎碎的整理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供各位作加减乘除之用。

    祝愿各位能够追求到终极之声,但所谓的终极之声,终极之美,肯定,肯定不止一种。

点评

非常感谢!作为发烧友,应该多了解一些录音背后的故事。  发表于 2016-4-12 20:41
受教了。  发表于 2016-4-12 19:39
终极之美,肯定不止一种。这是正真的经验之谈。  发表于 2016-4-12 18:07
“但所谓的终极之声,终极之美,肯定,肯定不止一种”。顶这句!  发表于 2016-4-12 16:53

使用道具 TOP

220#
发表于 2016-4-12 00:47:2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7-5 09:45, Processed in 0.049013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