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36570

查看

114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狗儿念经

1131#
发表于 2016-11-16 16:24:03 | 只看该作者
shinelb 发表于 2012-9-25 22:26
这个牌子有阿道夫布什的小无的,不是全曲,是毒品啊。声音很细腻、精致的。

,喜欢布什,简单古朴,不添油加醋!有他的一张Arbiter的贝多芬和勃拉姆斯小协,棒!

使用道具 TOP

1130#
发表于 2016-11-16 16:03:53 | 只看该作者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2-9-25 22:04
埃奈斯库版的演绎可以让我抛开一切录音上的问题,我希望能够尽快找到菲拉斯的版本.
梅纽因的小无我一定 ...

受不了费拉斯的揉弦方式——痉挛一样……

使用道具 TOP

1129#
发表于 2016-2-13 22:38:3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盛行一种复古音乐表演流派,演唱、演奏方法和音响效果都企图恢复古代音乐的纯正之美。歌唱力求采用纯正的发声法(Pure tone),使之更近似歌唱者的声音本色。英国女高音歌唱家埃玛·柯克比(Emma Kirkby)是个代表人物,她那“天使般”透明的声音和自然朴素的唱风,一直受到古乐家的赞赏,英国人说:她那直朴,浅薄的歌声很性感。

柯克比生于英国萨里郡坎伯利,在牛津学唱,很快就开展了她的演唱生涯,擅唱英国、意大利早期的声乐作品,古乐指挥家帕罗特(A.Parrott)、霍格伍德(C.Hogwood)、鲁里((A.Rooley)对其大力提携有“早期音乐女高音”之称。


柯克比的声音纯洁、甘甜、柔嫩、可爱,用声不使劲,不用Vibrato,不过多的润色,完全按照自己的嗓音来演唱,非常尊重声音,唱得轻松,听得舒服。最可贵的是,柯克比的Pure tone唱法并不乾巴巴,而是有感情、有生气,有修养,特别是一些宗教歌曲,既带有早期音乐的明朗风格,又含有宗教音乐的虔诚气氛。她的软起音在一些歌剧唱段中运用得十分轻松、准确、明亮、柔和,高音轻而易举地“顺”上去了,毫不费力,毫不挤压,始终保持着优良的音质、自然的声响和方正的早期音乐风格。(史君良著《唱片里的声乐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转载)





在Hyperion唱片公司《Hildegard of Bingen: A Feather On the Breath of God》专辑中,隽永的歌声让人印象深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28#
发表于 2016-2-12 21:46:32 | 只看该作者





图片表格对4个版本进行比较,对45年这版作了简单评述,并说明出版情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27#
发表于 2016-2-11 17:08:07 | 只看该作者





苏俄裔的美国小提琴家西特柯维兹基,1954年9月27日生於俄国的巴库(Baku),
他生长在一个音乐气息浓厚的家庭,父亲是苏俄著名的小提琴家,而母亲也是一位名负盛望的钢琴家。

西特柯维兹基的小提琴启蒙教育得自父亲的教导。之后,进入莫斯科音乐院就读,
分别师事Yankelevich和Bezrodny两位名家,琴艺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西特柯维兹基1977年23岁时到美国,进入纽约茱利亚音乐学院深造,得到小提琴大师Galamian的调教。

西特柯维兹基於1979年,参加在维也纳举行的克莱斯勒(R.Kreisler)小提琴大赛,技高一筹荣获第一名,从此演奏合约不断。
他的演奏以欧洲的韦斯巴顿市(Wiesbaden)与美国的纽约两地为据点,发展他在欧美两洲的音乐事业,快速的累积知名度,因而拥有庞大的乐迷支持。
西特柯维兹基也经常和母亲合作,一齐举行钢琴,小提琴双人独奏会。他演奏的录音资料以诠释巴洛克乐曲,与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最脍炙人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26#
发表于 2016-2-10 18:55: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azz6789 于 2016-2-10 19:12 编辑




唱片编号:OJC-31993-02

专辑介绍:

Sonny的才华很早受到赏识。1949年,19岁的他出现在Babs Gonzales、J.J. Johnson、Fats Navarro和Bud Powell的专辑里。其实在很早就有的《The Amazing Bud Powell, Vol. 1》这张重要bebop专辑中就有他的身影。只是当初听的时候,一心折服于Bud的琴技,完全忽视了Sonny的表现。接下来他又分别和MJQ、Monk、Miles Davis有合作,比较容易找到的专辑有Miles Davis 早期的经典《Bags' Groove》。

1954年底,Sonny暂别爵士圈,直到1955年底Sonny在Prestige推出了自己名下的第一张专辑《Worktime》,此时他的演奏已经比较成熟。接下来的《Tenor Madness》、《Saxophone Colossus》等专辑实际上已经将Sonny推到了同时代萨克斯手的前列。同时期他与Clifford Brown、Max Roach的合作可谓爵士史上经典组合,只可惜天才小号手车祸身亡。1956年开始,Sonny为Blue Note录制唱片,虽然数量很少,但是每一张都质量上乘。而Sonny并不满足于此时的成就,1959年到1961年,Sonny再度引退。深夜里一个人在威廉斯堡桥上对着河水苦练的传说已经成为著名的爵士故事。这段时间,John Coltrane逐渐开始树立自己的风格,并成为萨克斯旗手,而Ornette Coleman则为自由爵士找到发展的方向。1962年在RCA以《The Bridge》再度出山的Sonny也在不断发展着爵士乐。《The Bridge》由于有Jim Hall的加盟,整张专辑风格优美感性,同时Sonny充分发挥了即兴旋律的特长。但这只是一个开始,1960年代的Sonny Rollins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有时一脚踏进前卫,有时又不经意拿出回溯源头的作品,出入自如。

1960年代末,John Coltrane去世,爵士乐告别了最辉煌的年代,Sonny再次隐退。70年代重新出发后,他的音乐里也加上电声,向摇滚和流行的趋势靠近,1980年他还出现在Rolling Stones的《Tattoo You》专辑里。1998年《Global Warming》专辑才回到原声爵士。2000年70高龄的大师还出版了新专辑《This Is What I Do》。

Sonny Rollins是爵士音乐史上最负盛名的硬波普萨克斯手,在其最着名的硬波普专辑《way out west》的封面上他以夹着萨克斯的牛仔形象出现,从此便在乐迷心中烙上硬朗、不羁的形象。自50年代成名以来,Sonny Rollins录制了数十张专辑,大多数为波普/硬波普的风格. (转)






" 在停止更新的期间里,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碰爵士。原因是有一次随便听着Lester Young竟会听出压迫感来,这种意识生生把自己给吓到了,让我不禁怀疑自己对于爵士的感觉莫非是大大的异变了,而且是朝着毫无建设性的方向变动着。失望之余就不大愿意碰它,直到我前些日子因为去见客户而路过许久不去的“欣乐”,并且按捺不住跨了进去,才不管对自身仍然存在的怀疑,又开始大听特听。
    Sonny Rollins的《Way Out West》是在一堆mini LP中第一眼就看到的,这张可以说是Sonny的颠峰之作。1955年的某天,为Chet Baker和Stan Getz等西海岸爵士乐手拍照片的著名摄影师William Claxton把初到西部的Sonny Rollins带到沙漠,给了他一顶牛仔帽,具体而微地为Sonny刻画了他所喜欢的西部。于是,这张印有诙谐却透着昂然生命力的牛仔形象的专辑封面就伴随着“Way Out West”的名字获了许多奖。
    你能想象一张连封面都是经典的专辑,里面的乐曲会是何种样貌么?在著名的I'm An Old Cowhand里,Shelly Manne用鼓点塑造出鞑鞑的声响,令人不由地想起西部片里飞扬的马蹄和滚滚的黄沙,而Sonny就像电影里的主角一样,时而在马鞍上欢愉地小跳,时而又大跨步地前进着,吹奏声不绝于耳,不断地突进,勃勃的生机扑面而来,让我不断感叹Way Out West这个名字叫得可真是好!
    Sonny在那时候还不过是个前景瞩目的新秀,可是他对于传统和弦结构的颠覆,以及毫不拘束的变奏手法使得彼时已是名家Shelly Manne和Ray Brown深受吸引。这从未一起演奏过的三人连续从下午3点一直工作到7点,尽管疲倦却仍然兴致高涨。从Sonny的tenor sax里出来的那些听上去有点刺耳的高音,断句清晰明确,带着亮堂堂、热烘烘的感染力,让听者的耳朵处于亢奋的状态。大段大段随意挥洒的solo,将硬波普的热情和弹性宣泄得一览无遗。
    在There Is No Greater Love里,Sonny对Shelly Manne和Ray Brown不断重复着歌词,把气氛搞得甜腻又迷人,他自己也一反干脆利落的常态,变得饱满而温柔,大大地芭乐了一把。
    听完整张专辑以后,我不禁佩服起将Sonny带到沙漠,并为他塑造牛仔形象的William Claxton,他用西部的地理风貌,来拆解音乐语境里的涵义,如此准确地表达出Sonny由于受到当时风靡的西部片的影响,对“向西部进发”而感到的欣喜;以及他在第一次西行加入Max Roach五重奏乐队后,对于爵士音乐和生活的一些共通的感受。
    舒畅,阳光,闲适,让我再听一次I'm An Old Cowhand吧!"(转)


“Sonny Rollins 1956年的著名专辑 《Saxophone Colossus》其中就收录了曲目【St. Thomas】经典版 ,
为一首 【加勒比海卡利普索】,这是Rollins根据小时候母亲所哼的一首歌谣所作。
在此可见 Rollins 独特的bold lines,和他舒展又调皮旋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25#
发表于 2016-2-9 20:00:42 | 只看该作者
“酷” 派爵士的传奇人物Paul Desmond以中音萨克斯风闻名於世,他的吹奏理念源自早期的Benny Carter及Pete Brown。
Desmond避免使用中音萨克斯风的人声效果,亦甚少引用蓝调字汇,以吹奏谱出美丽的旋律为主,而这正是“酷”派的原则。
Desmond於 1951年自组四重奏,其间推出的一张“Take Five”更被誉为爵士国度中的一首“国歌”。
50年代末期,这支组合完美的结束,亦将Desmond带入了Fantasy公司,在此,Desmond与吉他手Jim Hall组成四重奏,成为爵士史上最富旋律感的配搭。Desmond与Gerry Mulligan的双萨克斯风组合,在此时期亦大放光芒,
虽然Desmond并非可以成功地於不同的阵型中表现特出,但重要的是适当的组合却有效使得 Desmond的萨克斯风发挥出有史以来最美妙的声音之一。






五零年代初期, 当东岸BOP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的时候, 西岸悄悄兴起了宁静革命.
较具代表性的有两队搭档 : Chet baker+Gerry Mulligan, Dave Brubeck + Paul Desmond.
一般大家都叫这些作西岸爵士, 十足酷派色彩.其中 Brubeck 和 Desmond 都受过古典训练,
Brubeck 甚至曾拜在古典作曲家米尧门下, 而 Paul Desmond 则是学黑管起家, 后来才改学tenor saxphone.
很学院派, 白人, 尤其 Desmond 戴着黑框眼镜, 十足教授模样, 碰巧 Chet 和 Gerry 也都是白人,
和东岸黑得发亮的众乐手, 对比性十足. 乐风也是南辕北辙.

Paul Desmond是全球爵士乐迷心目中最伟大的酷派爵士萨克斯风乐手之一。
本辑easy living 完美呈现他音乐中独特的风格和跌宕起伏的旋律所创造的无穷魅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24#
发表于 2016-2-8 20:1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azz6789 于 2016-2-8 20:30 编辑

演出者:David Brubeck Quartet

專輯標題:Time Out

唱片編號:CBS 40585

爵士風格:清涼(cool)

古典欣賞角度:不規則變化的節拍

傳統的爵士曲子,大部分都是四拍的結構。鋼琴家布魯貝克從這一張唱片開始,進行了一系列以節拍變化的實驗性爵士樂錄音。
請聽第一首Blue Rondo a la Turk開宗明義地以奇妙的9/8拍分割法(兩-兩-兩-三),架構出令人耳朵直豎的節奏,
然後中音薩克斯風手德斯蒙(Paul Desmond)以吹古典音樂般制約、豐潤的音色,演奏帶有異國情調的快速音符。
這是否讓你聯想起土耳其古都伊斯坦堡街頭藝人吹奏的木管音樂呢?
第三首Take Five更是用上連古典音樂都少見的五拍節奏。開頭鋼琴、套鼓、貝斯以類似持續低音(basso continuo)的手法,
頑固地重複演奏一個伴奏的樂句。德斯蒙稍後加入,以中音薩克斯風富磁性的低音域演奏這個爵士樂極知名的迷人旋律(我在美國至少聽過兩個爵士樂的廣播節目以此曲作為開播主題),只要聽過一次,就會深留腦海中。
第四首有著海頓或莫扎特室內樂作品般簡明天真的樣式,但是幾小節之後,
卻可以發現它是建築在類似史特拉汶斯基「大兵的故事」般變幻無常的不規則節拍。
它的組成是三-三-四-四,給人的聽感是意想不到的驚奇和新鮮。

布魯貝克這張專輯太成功了,以至於他後來的作品,都難免要被提出來和Take Five相比。
他的鋼琴演奏能力,可能不及這次介紹的其他幾位鋼琴家的想像力。
不過,正好也可以拿他來做一個對比,了解一位出色的鋼琴家,和一位偉大的鋼琴家到底差別在那裡。

(十張古典迷的入門爵士樂錄音 作者:郭思蔚 )





bill smith单簧管演奏家、作曲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23#
发表于 2016-2-7 16:18: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azz6789 于 2016-2-7 16:19 编辑

演出者:Stan Getz Quartet

專輯標題:Getz Au Go Go

唱片編號:Verve 821725-2

爵士風格:清涼/南美節奏:婆娑諾伐(Bossa Nova)

古典欣賞角度:女聲獨唱與木管獨奏

這是一張一九六四年在紐約格林威治村Cafe Au Go Go餐廳中的實況錄音。在這一年中,蓋玆完成了許多張既暢銷又影響深遠的唱片。他和本張錄音中另一位主角,巴西女歌手Astrud Gilberto,以及她的丈夫吉他手Joao Gilberto,把南美洲的流行舞曲節奏婆娑諾伐介紹到爵士樂中,獲得極大的成功,引起其他音樂家的模仿。

Gilberto別具一格的唱腔,在天真的嗓音中,帶有一絲慵懶的性感。她此後聲名大噪,接續錄了多張類似味道的唱片,都十分賣座,許多爵士、流行的女歌手,也群起仿效她的演唱。這種節奏明快輕緩,令人聞之不禁陶然起舞的舞曲,很適合結合當時正在流行的清涼樂風。它的特色是在三拍黏滯的長音之後,接著兩個短半拍。蓋玆在許多首開使演奏之前,都會輕輕哼出這個明顯的節奏,帶領其他樂手進入正確的速度。其實不用我解釋,大概許多讀者只要聽了第一首的幾個小節之後,馬上就會說:「喔,這是小時候聽過的流行音樂節奏嘛!」沒錯,爵士樂的特點之一,就是它是個活性的音樂,會不斷吸收其他的音樂元素,融合消化成為爵士樂的特色。

在爵士樂短短的百年歷史當中,它吸納了黑人靈歌、工作歌、藍調、宗教音樂、南美、非洲、印度等各國民俗音樂,甚至流行音樂的種種節奏,使得它能夠跟隨時代的腳步,產生出各種風貌來。

古典音樂其實也有同樣的演化過程,例如巴哈將當時各種的舞曲節奏提升為純音樂的境界;海頓把小步舞曲帶入交響曲之中;貝多芬、舒伯特寫作過許多德國舞曲;布拉姆斯、李察.史特勞斯經常愛用維也納最著名的圓舞曲形式,另外一家史特勞斯父子就更不用說了!二十世紀的古典音樂,更是一個大融爐,不但各國的民族音樂被利用,每個時期的流行音樂也廣泛地結合到藝術音樂的領域中。甚至籠統定義的爵士樂,也被運用到許多著名作曲家的作品當中。


(十張古典迷的入門爵士樂錄音 作者:郭思蔚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22#
发表于 2016-2-6 17:27:44 | 只看该作者
專輯標題:John Coltrane and Johnny Hartman

唱片編號:Impulse! IMPD 157

爵士風格:抒情曲(ballad)

古典欣賞角度:男中音演唱藝術歌曲

這張唱片,我在本刊第三十九期的介紹Impulse!的文章中,已經大力推薦過了。如今他們又重新推出二十位元製作的一系列CD,包裝以紙製的精緻三摺式封面,編號也改成IMPD開頭。如果還沒有代理商進口,實在就太令人失望了。這裡面的六首歌,隨便那一首都應該是電臺點播的熱門情歌,或是唱片行招徠路客詢問的最佳選擇。有多少癡情男子,會希望能有這種磁性的男中音歌喉,以委婉適切的情意表達,唱給自己心目中的人兒呢?哈特曼雖然以唱早期大樂團伴奏的流行曲起家,不過他對歌詞內涵和情緒的了解與掌握,實在有演唱正統藝術歌曲的水準。這些歌曲,由他詮釋起來,一點也不會肉麻或流俗。他忠實原曲調的演唱之中,仍然有適度的自由彈性。而寇全帶領的四重奏,更是超越基礎的伴奏,而達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尤其寇全的次中音薩克斯風在哈特曼演唱時輕柔地吹奏的對位旋律,是所有編寫流行音樂伴奏者所應該聆聽學習的。

(十張古典迷的入門爵士樂錄音 作者:郭思蔚 )






一九二三年出生于芝加哥的强尼.哈特曼,是一个天生拥有兼具低沉、温暖、磁性三种美声特质嗓音的男歌手,在少年英雄辈出的四○年代出道算晚,直到廿四岁从军中退伍才加入厄尔.海恩斯(Earl Hines)的乐团(前任Vocal曾经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一九四八到一九四九年加入小号大师迪吉(晕眩).格列斯比(Dizzy Gillespie)的乐团,尔后又与钢琴手艾洛.嘉纳(Errol Garner)合作。这个时期的强尼.哈特曼在Bethlehem录制了两张专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21#
发表于 2016-2-5 19:42: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azz6789 于 2016-2-5 19:44 编辑

louis armstrong meets oscar Peterson




ella and louis






Ella  Fitzgerald,爵士第一夫人

像埃拉·菲茨杰拉德(EllaFitzgerald)这样的歌手,仅就其超人的天赋这一点,也许就是许多人穷尽一生都无法达到的,尤其是她的高音,我甚至不敢用天簌这样被用滥的俗词去形容。当众多的歌手在终于突破一个声高之后频繁地炫技和展示其得意神情时,埃拉却在用俯冲的幽雅姿势从容地从高处悠然而落,好像通常都是这样,越是身怀绝技的人往往都喜欢在平实中逶迤而行,而步态也会越显得轻松和洒脱。

在听别的歌手表现高音时,我会为那一种穿透力的刺激所深深感染,却很少会觉得自己感觉上有什么不妥,但在听埃拉·菲茨杰拉德(EllaFitzgerald)时,我却总是能感觉到埃拉的声线会穿过厚厚的层层阻隔进入我的肺部,只有随着她的高音起伏,与其他歌手不同的还有她往往不仅在句子的最后将音拖得长长,而是随心所欲地将乐符在即兴中或长或短的行进着。

不过除了高音,埃拉真正让后世叫绝的还要算是“拟声唱法”(Scat),当你听到她在柏林现场模仿查理·帕克(CharlieParker)《Howhighthemoon》中的一段经典独奏时,你无疑会对造物主造人的不公表示出很深的不满。而同样在柏林现场翻唱鲍比·达林(BobbyDalin)和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Amstrong)曾经唱过的作品《Maketheknife》(伪君子)时,她居然能在忘词的情况下将“What’sthenextchorus?”这样的句子完美而妥贴地融入到演唱里时,你是不是会想,如果是你也许唯一的办法就只有用“啦啦啦”搪塞过去,不过你不用脸红,因为埃拉·菲茨杰拉德(EllaFitzgerald)毕竟只有一个。

公认埃拉·菲茨杰拉德(EllaFitzgerald)最辉煌的时期就要算是1955年至1967年在诺曼·葛兰茨(NormanGranz)的Verve唱片公司时期,在这个阶段里,最经典的无疑要数她在1960年录制的《EllaInBerlin》。而同时她也先后录制了科尔·波特(ColePorter)、乔治与格什温(George&IraGershwin)、罗杰斯与哈特(RodgersandHart)、埃灵顿公爵(DukeEllington)、哈罗德·阿兰(HaroldArlen)、杰罗姆·科恩(JeromeKern)、弗兰西斯·布尔克(FrancisBurke)、庄尼·默瑟(JohnnyMercer)、里奥·罗宾(LeoRobin)埃尔文·贝林(IrvingBerlin)等人的歌曲,尤其是与上述作者合作的“歌簿“(Songbook)系列唱片,更使她的事业进入了一个巅峰的状态,虽然其实在Verve的这个时期的许多作品并非是埃拉·菲茨杰拉德(EllaFitzgerald)最爵士化的作品,但它们还是进一步提升了她在爵士乐坛的地位。(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20#
发表于 2016-2-4 18:06:01 | 只看该作者


http://pan.baidu.com/s/1mgQfhl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7-4 04:56, Processed in 0.032333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