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45722

查看

34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雨中独舞

307#
发表于 2013-12-31 16:0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chwaz 的帖子
多谢schwaz兄,祝福您的2014安康、幸福!

小时候,邻村是个集市,逢农历4号和9号成集。每年春天,总要演个把月的大戏。土墙围起来足球场大小的戏园子。老家和河南搭界,戏台上清一色的是豫剧,五色的油彩、宽大华丽的戏服,哇塞,就是儿时眼中的最奇妙的谜!
私下里,用姐姐的纱巾包个线团,绑在头上,摇身一变“书生”!!!
戏剧里,最喜欢豫剧!

   

点评

豫剧好啊,《花木兰》《七品芝麻官》《卷席筒》《赤桑镇》!  发表于 2013-12-31 16:31

使用道具 TOP

306#
发表于 2013-12-31 15:5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扬帆远航 的帖子

扬帆兄这几张照片太养眼了!!哈哈,是最近两天讨论收音机最好的注脚。感谢!!

佩服兄台的惜旧情结,呵呵,人生中遇到的东西,总是留着,留着。到某一天,某个机缘,就会打开兄台心中记忆的匣子,真是温馨而温暖的时刻。

这么多版本的《平凡的世界》,还有那么多路遥的书籍。哈哈,同好啊!我喜欢路遥。
   

使用道具 TOP

305#
发表于 2013-12-31 15:46: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chwaz 于 2013-12-31 15:57 编辑

和.兄、扬帆兄,咱这一怀旧咋感觉明天不是过一年,倒像要飞越十年呢?大伙还年轻的很嘛!

和.兄谬赞了。我哪叫文化熏陶啊,就是小孩子的好奇心而已。不过长辈们一直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学习(广义上说)倒是真的。我爸只打过我一次。大概是小学五、六年级吧,为了看更多的书,但又没钱,我就把家里的书(自认为没价值的,汗)卖给二手书店,然后去买新书。那次卖书被我爸知道了,但他不知道我是要去买新书,还以为我卖书是为了乱花钱,所以狠狠打了我一顿。冤哪!

一上年纪,每逢岁末颇多感触,套用《天堂电影院》里阿尔弗雷托的台词来说就是“进步总是来得太迟”!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这代人小时候没有现在这样好的学习环境(但现在没有我们那样好的学习氛围),不管自己怎样渴望学习,奈何环境所限没有好的老师也是枉然。现在条件允许了,你却没有足够的精力与时间去实现梦想了。

好吧,就让我们的孩子享受享受我们没享受过的优越生活吧,只要孩子们快乐我们也就知足了;但愿我们做的不是适得其反。

这里祝和.兄、扬帆兄、所有极品的朋友们,特别是alma兄,新的一年心宽体健、与家人开开心心、好音乐时刻相伴、读好书如沐春风、武功修为更上一层楼!

使用道具 TOP

304#
发表于 2013-12-31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记忆是不会败落的蔷薇,多么浪漫的愿望!
然而,我们的记忆毕竟不是“硬盘”,可以无限扩展。岁月,一刻也不停歇的岁月,慢慢模糊着远去的日子......
回望2013年,有几多蔷薇会永远绽放在我们的记忆中?
祝愿各位坛友,2014,邂逅更多的生命蔷薇花!

使用道具 TOP

303#
发表于 2013-12-31 15:05: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扬帆远航 于 2013-12-31 15:22 编辑

父亲喜欢听广播,小时候的饭桌旁,总有收音机的陪伴:《三国演义》《赵匡胤演义》《岳飞传》《白眉大侠》,袁阔成,刘兰芳,单田芳......
评书外,对音乐的兴趣也源于收音机,印象里第一首歌是《十五的月亮》,那时常哼唱的!
于是,对收音机有一份特别的情感。后来有了条件,开始“发烧”,大大小小收集了十几台,加上MP3,手机里的收音机,生活中无缝连接,不可或缺的部分。

第一台,陪伴俺4年大学时光,无数个清晨,无数个夜晚......



现役宝贝之一:



现役宝贝之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02#
发表于 2013-12-31 14:2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chwaz 的帖子

施瓦兄从小就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后续的兴趣爱好就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这是一种福分。同时,兄台这种良好的爱好,也可能会熏陶到您的下一代。

施瓦兄的爱购书的习惯,我很难跟得上。这个月在论坛两位好兄弟的指导下,也买了一些书籍。每天闲余必看一会书,音乐则不一定。不禁“自嘲”读书时代: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呵呵。

新年马上到了,哈哈,今天下班后,我就不在线了。抓住这个机会,祝福施瓦兄阖家健康幸福平安,新年快乐,新年进步!


   

使用道具 TOP

301#
发表于 2013-12-31 13:5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和.静.怡.真 的帖子

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爷爷爱京剧、奶奶爱越剧,从小耳濡目染自然就喜欢上了。舞台上那些华丽的行头对小孩子的吸引力可大了,那时与小伙伴们一起可是常常窜到戏台(以前有个社区戏团)后台去玩的哟!

今天是13年最后一天了,收到了京东的5本书:3本纳博科夫、等待戈多、卢梭散文选,作为自己给自己的新年礼物了。顺祝和.兄新年快乐!

使用道具 TOP

300#
发表于 2013-12-31 10:2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一面柴钢一、一面柴小协估计就是卡拉扬指挥、贝尔曼与费拉斯独奏的那盒,封面是卡夫人油画的100 m ...
schwaz 发表于 2013-12-31 10:10


说来惭愧,那三盒磁带,同学说是走私的,没有任何的标识,只有一个外壳和里面的磁带。当时我可是实实在在的“盲听”啊!凭模糊的记忆,我猜度是阿格丽希/阿巴多的版本可能性大一点。太久远了,没有尸体作证,不纠了。但是,很感谢这3张磁带给打开一个意想不到的开阔地。

施瓦兄博学博爱。京剧很少接触。哈哈。。。

使用道具 TOP

299#
发表于 2013-12-31 10:1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和.静.怡.真 的帖子

一面柴钢一、一面柴小协估计就是卡拉扬指挥、贝尔曼与费拉斯独奏的那盒,封面是卡夫人油画的100 masterpieces系列。

盒带里最舍不得的是那些京剧老录音,现在都不能听了,市面也绝了,CD化也指望不上,真希望习大大提倡一下,呵呵。

使用道具 TOP

298#
发表于 2013-12-31 10:0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收音机是我小时候不可或缺的伙伴。每次放学都会准时守在它跟前听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后来有《 ...
schwaz 发表于 2013-12-30 14:57


与施瓦兄经历有些相近。

一直到高中毕业,都很喜欢听评书。母语是白话,所以听的是白话评书。每天的中午12点或晚上6点,半小时的评书。印象深刻的评书人有两位:张悦楷,当时在广东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人们都亲切地称他“楷叔”。另一位是梁锦辉,我听得最多的,应该是他的了,记得后期他评了很多的经典武侠小说。当时,武侠小说异常风行。很多武打小说,都是先源于评书的传播,后来才看的原著。那个时候我连普通话都听不懂,故极少听普通话的电台。接触更多的是岭南特色的文化,是“文化沙漠”出来的产品啊。但是,中国的文化何等博大精深啊!现在这种认识越来越深,无知感也就越深。

当时我的收音机好象接收不到古典音乐的电台,所以听的最多的是港台流行音乐,偶尔也有欧美的流行音乐。我开始接触古典音乐,是97年左右,同学送的三盒打口磁带,音质相当不错。当时用SONY的WALKMAN来听音乐了。记得很清楚,一盒A面是柴钢一,B面是柴小协;有一盒是肖邦的钢琴音乐,记不清是什么曲子了,以现在的认识,应该是一张集锦,有夜曲,马祖卡等。后来,主要还是听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则有点断流。近十年才以古典为主。

时代不同,人的口味也随之不同。电台的节目主要是契合百姓不同的口味。修养深也好,节目有文化味也好,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个特征。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人吧。时过境迁,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流行,比较也就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是那个时代出来的人,怀念一下当时的似水流年,擦出一些共鸣,是很美妙的事情。

使用道具 TOP

297#
发表于 2013-12-30 14:5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和.静.怡.真 的帖子

收音机是我小时候不可或缺的伙伴。每次放学都会准时守在它跟前听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后来有《杨家将》、《呼杨合兵》等等。小学时几乎听遍了所有的评书,爱书的癖好可能跟这有很大关系。中学时听港台歌曲、古典音乐节目都离不开收音机里的电台节目,哪怕只有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节目也会傻乎乎地准时收听,漏了一期肯定也会在重播时补上。那时的节目编辑的多好啊,感觉含金量特高,透着浓浓的文化味。

使用道具 TOP

296#
发表于 2013-12-30 11:19: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和.静.怡.真 于 2013-12-30 11:37 编辑

*****第300个回复,第301楼。不算很长的贴子。呵呵,却不经不觉,自己把这里当成了心灵的港湾。高人林立的论坛,精彩深刻的见地,我是绝对的受益者。但是,回看自己的浅薄,一度让我自卑不已,情莫能堪。是继续,还是停止?哈哈。。。简简单单的一份朴素,就是希望能给他人一丝浅浅的温暖。*****

流动的岁月,流动的人,断流的电波。。。

周日,天气很冷。太太依旧重复着她周而复始的家务。今天她对抽油烟机进行大清洗,问我家里螺丝刀放在了哪里。我翻遍了家里所有的抽屉,没见着螺丝刀的身影,却翻出来了一台七年前在沃尔玛买的德生牌R1012型号收音机。什么都在,还崭新着呢。当时一时情结作怪买下的,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没有再通过传统意义上的收音机听过电台。心里一股冲动,于是马上装上电池,看看收音机是否还能工作。

一开声,声音相当好。傍边玩着纸飞机的,从来没有听过收音机的小孩,在开声的一刹那被激灵了一下,停了下来,惊奇地瞪大了眼睛。父子俩对笑了一下。刚好是一个播放老歌的节目,歌曲很给力,是罗大佑先生的《光阴的故事》,紧接着是赵传的《爱要怎么说出口》,都是我读书时代非常喜爱的,而且一直都喜爱着。。。

我不禁沉醉在这些昔日的经典里,心灵一下子被带回到三十年前自己的朴素童年。

那时候家里的家用电器,除了几台对付夏天炎热的钻石牌电风扇外,就算那台红灯牌中波收音机了。收音机是带领的自己进入音乐世界的始作甬者。年少的我,早早就在家里充当放牛娃和后勤补给,收音机就是自己接触外面世界的唯一窗户。无论做什么事,收音机总在身边陪伴着。接触当时的流行音乐,就源于收音机的传播。对世界足球的了解,也仅来源于收音机的体育节目。那个极少电视机的年代,信息的来源途径是那么的“拮据”。对足球的痴迷,可能多少有点先天的东西。但是,自己对音乐的喜爱,我更愿意归于当时电台对自己的潜移默化。当时的港台音乐星光灿烂,谭校长和张国荣正大红大紫。经历那个年代的爱乐者,我想都是一场激情澎湃,风花雪月的事,是不可复制的流金岁月。正是在这么简陋的条件下,电台对我完成了音乐的启蒙。

而让我对流行音乐产生深刻记忆的,是歌者齐秦。集词曲唱奏于一身,才华出众。通透而有张力的嗓音,其深情款款的爱情故事一度很是感动那时年轻的我。我记忆犹新:某年冬天,第一次骑自行车去县城,从一家简陋的唱片店传出的<冬雨>,让骑了近三个小时单车的我,忘记了所有的疲惫和到新环境的彷徨,一颗懵懂而单纯的少年的心在那一刻完全沉浸在音乐里。那天灰蒙蒙的天空和及时到来的冬雨,也长久地烙在我不谙世事的生命之流里。

时隔二三十年,在物质与科学无比发达的今天,收音机已几乎退出历史舞台。年近不惑的我,同样在一个寒冷的灰蒙蒙天的下午,倾听着收音机里也曾相识的声音,重温着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流动的岁月,流动的生命,一度断流的电波,在此时此刻,却连接上了那曾经断流的暖流。不祈求永恒,岁月如流,我的生命也如瀑流,只珍惜当下这一刻心底的感动。我推迟了下午自己的安排,打开电脑,在收音机清晰的老歌陪伴下,只为记录下此时自己的一些感觉,重拾过去曾经温暖过我心的时刻。

文字只能冰山一角地记录着生命,无法完整地表达那份超越时空的感受。运用文字的能力仿佛被冬日的寒冷所冰封,文字在“嘀达”的敲键盘声中显得生涩。但是,我还是愿意,愿意用普通的字眼和平实的情感,来表达自己对岁月历练的感恩,对生命的崇敬。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与朋友们分享一时微薄的心情。断流的电波尚可延续,生命的长河却从未停止。就让温暖浸透我们新的岁月,新的征程!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9 23:40, Processed in 0.059308 second(s), 17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