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37165

查看

98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zcxmac1212

40#
发表于 2013-8-12 02:21:15 | 只看该作者
缺点说一个,ATC25高频上段还差少许饱满,斯特拉里挖里顿然贬值2成。少贵气耶?

使用道具 TOP

39#
发表于 2013-8-12 01:32: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cxmac1212 于 2013-8-13 23:55 编辑

经过2周的调整,系统中的高低频的硬度渐渐调伏。措施与总结如下:

1、牛崔克RCA-XLR转换插头接驳单端输出。
2、换下ATC25随机电源线,换上2根3米K2m电源线。
3、换下MSB随机电源线,换上蛇王老三。

连续煲4天,声音的流畅性和松弛度才算真正打开局面。整体从容了许多,恰如太极,快慢由心,声声在点,在不降低透明度的情况下,高低频延伸和弹性有了很大的变化。

平衡输出音质并不像大家说的那样不可听,在系统中仅是音量稍小3db而已,余难察觉。

MSB analog解码前级,水准极高,通透、整体性极强,音色正确。不懂何等为高级模拟味,只听闻此处全频段毫无压迫全然放松的感觉。3万以内的前级和这个实际价值1000美元的前级比似乎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感觉今后上前级,不如换上自家的电源处理器对声音素质的提高更具价值。前级中心论就此了断。

ATC25a小子原来是个佯装成职业白领的抒情高手——听艾伦泰勒和科恩,简直从皮肤浸淫到骨髓,松弛、饱满、沧桑、温情无以复加;听贝5&7、天方夜谭,收放从容大度,乐团宽深及乐器分离辨识度很高,能反映出音乐厅醇和中正的音色。说到ATC最难搞定的,其实不是低音,而是高音,空间感主要靠它,定位感主要靠它 ,甚至很多乐器的质感也靠它,尤其小提琴高把位的共鸣声支撑起来的空间感,细闻几个版本的小无、贝小协,在比较清晰知道每个版本小提琴的位置、音色区分外,不同演奏者指压弓压与速度气息的微妙变化才是深进的精彩,尤其帕尔曼年轻时期的精进干练和他老年后的圆滑无边,细处明明可查。朋友一干人7日内四顾寒舍,每每闻后,再再赞叹,边叹边饮,以至常常全家三口深夜不归

使用道具 TOP

38#
发表于 2013-8-10 01:07: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cxmac1212 于 2013-8-10 01:19 编辑

解码器这个玩意儿,很微妙,它就是桥梁,过河之后,至于两头延伸到高速公路多远,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这个观念可以改变产品设计的走向,进而改变用户享受音乐的方式。更激进的已经吧解码和功放全部做到喇叭里面去了——这是好事,不仅仅是口味问题,而是让使用功能自动区分人群。

当数字方案达成共识之后,信号来源的标准化就不再神秘,便无太多烧可发了,而功放却是一个几乎没有标准的行业,试想,喇叭制造商为了匹配自己的喇叭最佳效果而便于销售,做成主动喇叭后,信价比也高,后级功放也就不再是搭配的障碍。剩下的事就该把解码器和前级放大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标准。当然,不排除像法国地瓦雷Devialet那样,一并将后级三合一放在一起,成为另一个标准。另外我发现,前后级完全可以做在一起,效果虽不是最顶尖,那也是相当好了,再加上过硬的解码,这个世界会美好很多。英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韩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都闻到数字变革这个多米诺骨牌带来的机会,纷纷大量推出上述的方案来试探市场。这个时刻,我果断选择了解码器第一品牌的入门级,尝尝鲜而已。

你看,连ARC这样没什么核心技术的老古董近几个月疯狂抛出了2、3款解码前级,太残暴了~~~
听音乐可以很折腾,也可以很简单优雅,别忘了听的目的就好。

使用道具 TOP

37#
发表于 2013-8-8 22:32: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cxmac1212 于 2013-8-8 22:48 编辑

回复 wangdao 的帖子


    在下是试验党,试验的目的是否定,拿下的器材从来不曾耳闻,只凭搜集资料,靠推测搭配的主,十几年前这样,现在还这样。未必适合多数人。不过,末了会给大家一个目录。但愿玩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一类美学形式。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3-8-8 22:16:55 | 只看该作者
可敬可贺,1212楼主的搭配我也很喜欢,到时请1212兄详细罗列一个清单。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3-8-8 18:45: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cxmac1212 于 2013-8-8 22:22 编辑

CD并非一无是处,不外当年SONY一干人过于幼嫩,大意了人类的听觉的尺度,才落下如此顽疾——以至后来各种升频技术,百般独门秘笈各显神通,顿时世界尘嚣大起,煞是劳累了这个世界几十年。虽想来不该如此,时代却也免不了年少轻狂。尘埃落定,数字技术总归走向中年,所谓回归,也便只是重拾梦想起点,寻找回当年遗失的bit。

忽然想到一个缘起,SONY本来词根来源于英文的小孩,大概是为了寓意这个企业永葆活力的意思吧。纵观几十年的电子技术,他们家还真是像小孩一般天真烂漫,创造力旺盛,各类技术层出不穷,但也因为各种幼稚,使得技术总是缺陷不断,连带商业竞争阻力重重,以至经营上总出现雨天还遇瓦漏水。真是好玩的一个企业,带给世界多少神奇,多少疲惫。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3-8-8 14:43:40 | 只看该作者
cd与lp早已有定论,因此也可作为尺规参考大家的观点。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3-8-8 11:49:36 | 只看该作者
l楼主文笔大牛!

点评

同感!  发表于 2013-8-9 23:27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3-8-8 09:09:23 | 只看该作者
我和楼主有同感,自从用上了EMMLABS的分体音源组合,就很少被黑胶组合毒倒了。

点评

兄弟好福气,EMM分体到顶了 ,不用折腾前端了。  发表于 2013-8-8 11:08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3-8-8 08:54:38 | 只看该作者
再接着会感觉到流畅、感性、听大型的管玄月会浮想联翩、会有场景------、歌手的等次会区分明朗(系统会真正把金牌留给美声的大牌而不是留给邓丽君小姐)

点评

64兄弟,您听的是什么系统?细节搭配关键注意哪些环节?为下一步调整取取经。  发表于 2013-8-8 10:41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3-8-8 08:48:29 | 只看该作者
贺1212兄搭配成功,再过两天你还会感到放什么唱片都好听(什么题材的 还原都无障碍),一张唱片可听一个星期、一个月--------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3-8-8 03:31: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cxmac1212 于 2013-8-8 20:37 编辑

第二个体会,是关于声音的硬与软,线条与密度,模拟与数字的诸多猜想和解码。

首先,本人从不追逐黑社会,因为家什备齐麻烦巨大,不合本人系统精简的要求,想来还有个原因是没人真正用黑胶毒倒过我,仅有的印象是黑胶的自然放松和流畅性值得颂扬。可对于力度的准确性,恰到好处的轻重起伏,呼之欲出的立体感,整体的对比与分割,在我有限的经验中,感觉黑胶并非人性表达的全部。

在多年聆听各类器材之后,发现现代重播系统,模拟跟数字两个时代,各有自己的历史使命。黑胶的自然写意,更象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虽以现实为范本,却干着最乌托邦的事,叙事挥洒,情感浓烈,色彩丰富,主题宏大;CD的底子更象现代艺术摄影——虽同样确凿地取自视觉实体,但线条、明度和对比度超越过往的所有视觉经验,营造出另一种基于现实却超现实的调子,更强调抽象的结构感和力量节奏本身。这里面没有对错,只有时代性格选择的区别,这是人性的两大轴面,完全无需厚此薄彼。我是这样看的。

时至今日,是两个时代将重播经典理论集大成的时机了。恰逢本系统建立的初期,不自觉地就对重播系统搞了个小小的颠覆——为什么高取样的数字流就不能等同于模拟的线性取样?这就像圆形,本身的数学表达是一个无理数,我们还是可以用很多个点的集合无限接近完美几何的方式把圆画了出来,这就是高取样数字技术的魅力了——192,384千赫兹速率,32比特深度,上万的kbps,这样的精度无限逼近物料本身最细小尺度对人感官识别影响的极限,而关键在于这些数字同时被精确控制释放——有理由相信那个用圆规徒手画出来的看似完美的圆形,和电脑用无数个圆周率点重叠画出来的圆形,他们都是对无穷性完美的表达——数字的极限就是模拟,模拟的极限本身就是接近完美的数字。

于是,有了寻找最高取样、最注重时钟精度、最重视电源影响、最重视信噪比的那个完美的圆——解码器的旅程。

边听边悟,未完待续。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7-1 19:10, Processed in 0.038550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