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4289

查看

93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23#
发表于 2010-8-4 22:14:27 | 只看该作者
小提琴协奏曲的发展史类似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大家都比较熟识,就不重复了。谈谈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和大提琴双重协奏曲。这是勃拉姆斯晚年的名作,也是勃拉姆斯最后创作的一首协奏曲。这部作品其实对于小提琴和大提琴还有乐队都是比较艰深的一部作品。在勃拉姆斯晚年的这部双重协奏曲里,小提琴、大提琴与乐队的地位是平等的。演奏这部作品要讲究这三者的谐调。这部作品体现了勃拉姆斯晚年高超的作曲技法。整部作品气势宏大,体现了晚年勃拉姆斯特有的美感和极其高贵的音乐气质。这部作品既具有古典乐派的作曲形式,但作品骨子里是充满浪漫气息的。我个人比较喜欢这部作品,但在专业人士的眼里,这却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当然,这部作品完全无法和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相比,但录音也不少,象小提琴之王海菲兹也录了这部作品,这当然也是一个名演,感觉海菲兹特别喜欢勃拉姆斯的东西。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0-8-4 22:12: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0-8-4 22:10:33 | 只看该作者
安妮.菲舍尔是一个传奇,1930年,年仅16岁便获得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她也是一位著名的演绎莫扎特的女钢琴大师,她不愿意躲在录音室里录音,她认为那样做会束缚她表达音乐的自由性和即兴性。她一直很强调灵感和 ...
shinelb 发表于 2010-8-4 21:38


她路过全套贝多芬钢奏。不过我没买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0-8-4 22:10:22 | 只看该作者
这种介绍很好,有几张已经有了,看了介绍再去体会一下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0-8-4 22:00: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8-5 03:44 编辑



尽管人是天生不平等的,但天才是客观存在的。听兰多夫斯卡的平均率,经常能发现天才智慧的灵光乍现。就像走进一个美丽的花园,经常会有意外的惊喜。他的演绎不是世俗的,而是充满宗教情怀的。兰多夫斯卡演奏的巴赫平均律,她使用了大量的弹性速度,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是大键琴版的最佳版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0-8-4 21:59:11 | 只看该作者
没钱啊,是见到很多好货!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0-8-4 21:53:56 | 只看该作者
版主又入货了,恭喜恭喜。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0-8-4 21:38:12 | 只看该作者
安妮.菲舍尔是一个传奇,1930年,年仅16岁便获得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她也是一位著名的演绎莫扎特的女钢琴大师,她不愿意躲在录音室里录音,她认为那样做会束缚她表达音乐的自由性和即兴性。她一直很强调灵感和个性及诗意,因此她留下来的录音并不多。她主要留下一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录音。以及一些非常杰出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作品。

安妮.菲舍尔的演绎不是小家碧玉型的,而是非常有气魄的。她的触键坚定而有力,她演绎的莫扎特是柔中带刚的。她冷静而又完美。精确而又参透着温柔。几乎无懈可击。即使是最挑剔的评论家也会陷入沉默。她给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向莫扎特的奇妙之路。她被赞誉为“纯粹的天才”,即使是在男性统治的钢琴界,安妮.菲舍尔也足以堪称翘楚。著名钢琴大师里赫特曾这样评价过安妮:“真正具有思想深度并且在演奏中浸透着伟大精神的艺术大师”。如果你要问我安妮和海布勒,谁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要好?我个人偏向安妮.菲舍尔。莫扎特晚期那几首钢琴协奏曲,我听过许多版本。但最得我心的,就是这位浪漫不羁,喜欢一支接一支地抽烟的女中豪杰,也是莫扎特的人间天使:安妮.菲舍尔。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0-8-4 21:30: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0-8-4 21:25:28 | 只看该作者
马克斯.布鲁赫 (Max Bruch,1838-1920)是德国作曲家。他特别喜欢德国民歌,对其有很深的研究,并运用到他的创作中去。他的作品虽然很浪漫,其实却继承了德国音乐的传统。他的作品曲调悠扬,满怀热情,曲式具有德国式的严谨而又奔放自然的效果,既遵循传统又美丽淳朴。他留下的作品有交响曲、协奏曲、歌剧、清唱剧、室内乐等作品。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苏格兰幻想曲》。

《苏格兰幻想曲》创作于1879至1880年,德国柏林。布鲁赫在这部作品加入了很多苏格兰民歌,是一首由序奏和四个乐章组成的小提琴主奏、竖琴与管弦乐队合奏的抒情幻想曲。题献给伟大的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第一乐章:如歌的柔板。小提琴忧郁地歌唱,满怀思乡之愁。小提琴唱出怀念故乡的苏格兰旋律《老罗宾莫里斯》。第二乐章:谐谑曲,快板。小提琴奏起活泼欢畅的主题,主旋律是《嘿,浑身尘土的磨坊主》。第三乐章:行板。《我为失去乔尼而忧伤》是这慢乐章的基础。这个乐章与第二乐章形成鲜明对比,她是伤感悲怀的。第四乐章:快板。一首古老的苏格兰战歌《胜利的苏格兰人》决定了末乐章充满活力的基调。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怀有深深的乡愁,如果你有一颗感性而敏感的心灵,你一定会深深迷恋上这首曲子……..

海菲兹的版本是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的终极版本!海菲兹在《苏格兰幻想曲》中的特点是音色绝对均衡,音准绝对可靠,强调演奏的整体性把握。对于乐章主题之间的一些经过乐句,他采用一种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个录音音色极美,海飞兹保持了20-30年代的天鹅绒般的音色。据说在海菲兹拉完这首作品时,伴奏的小提琴手都说不想再拉琴了。而小提琴大师祖克曼一直不录《苏格兰幻想曲》,他说这首曲子只属于海菲兹!

使用道具 TOP

13#
发表于 2010-8-4 21:24: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0-8-4 21:16:46 | 只看该作者
这套LP是大卫.奥伊斯特拉赫1974年逝世时EMI出的纪念版,纪念一代小提琴家中的天皇巨星。这套LP包括了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在EMI的最杰出演绎:像贝多芬(克鲁伊坦)和勃拉姆斯(克莱姆配勒)、西贝柳斯等著名作品。就从大师的一个小故事开始吧。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是中国人的好朋友。有一次他来我国演出和访问,临走时他请一直陪伴他的翻译帮他挑一顶帽子。那位翻译当然义不容辞,就挑了一顶很漂亮的帽子。当他把帽子交给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却说:这是赠给你留念的。由此可见: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是一个心地很善良的人,富于人情味,他的这些优秀品质也反映到他演绎的一些作品里,格高品自奇。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1908-1974)是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1908年生于俄国的敖德萨,12岁就开始登台演出,1926年在敖德萨音乐学院毕业。19岁那年得到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的邀请,与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他的协奏曲,使大卫很快就在国内取得声誉。1934年,这时他才26岁,他已经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任该校教师。1945年,奥伊斯特拉赫出访美国,盛况空前,有7000多人等候购票,他的演出获得巨大的成功。在美国,著名艺术大师克莱斯勒、弗朗西斯卡蒂、埃尔曼、斯特恩、米尔斯坦等人都赶到卡内基音乐大厅聆听他的演奏。

提到最著名的小提琴家,有几位我特别喜欢。他们是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海菲兹、米尔斯坦和格罗密欧等等小提琴家。海菲兹冷傲,小提琴演奏技巧无懈可击。米尔斯坦优雅而且自我风格超然。格罗密欧高贵,音色华丽。而大卫.奥伊斯特拉赫追求作品的雄伟构架与浪漫抒情的完美结合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极具诗意,富于灵感。他追求崇高、伟岸而不盛气凌人;他追求抒情和浪漫但不滥情,也不陶醉于孤芳自赏。他的演奏经常表现出宏伟壮观、气象万千的气魄,那雄浑而舍我其谁的磅礴气势会令每一个聆听者感到无比震撼(像他演奏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和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他的发音高贵而优美动人,优美曼妙的歌唱性也是他的小提琴演奏艺术的一大特点。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富于抒情性,善于表现内心的深厚情感,如同深情的阳光一般,温暖人心。他在表现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性方面具有无限的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人无完人,也有人说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技术不够完美,因此他没有留下巴赫无伴奏的全曲录音,这是无数巴赫小无迷深感遗憾的。

谈谈有争议的一个话题,就是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苏格兰幻想曲》和海菲兹的同曲目的比较。历来大家都公认这部作品只属于海菲兹,其他人根本上无法与海菲兹相提并论。其实大卫的版本也是非常出色的。有人认为大卫在拉这部作品时技术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但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客观地说,在纯技术方面海菲兹是占优的。但在音乐性方面,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无疑弥补了一些不足。深情、忘我、热情,他那甜美、纯净的音色和激动人心的感情已经使这部作品的演绎超越了纯技巧,从而成为经典。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7-3 12:47, Processed in 0.030088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