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34483

查看

10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镁声绕梁

20#
发表于 2014-8-8 06:57:47 | 只看该作者
是播放爵士乐时的堂音?,那放古典乐也是那样吗

点评

只要录音里有的,都清晰再现。  发表于 2014-8-10 16:48
只有录音里有的,都清晰再现。  发表于 2014-8-10 16:31
是的。 电影也是。  发表于 2014-8-9 21:08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4-8-8 02:42: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mati 于 2014-8-8 02:53 编辑

全频(125hz-8khz)做到0.2-0.3,不难的,按照石井申一郎的方法就行,简单经济!
当然125Hz以下频率的残响时间应该长些,这点老烧都知道!
声音绝对不会“干”,反而能让你格外清晰的听到录音里面的堂音,及其他很多平时听不到的录音细节。
听到的堂音太清晰,有时反会怀疑空间是否残响过长呢。

石井申一郎的方法, 请详见日本立体声杂志146期(2003年)。
这个方案能让你少花很多钱的  !普通器材都能享受到美声!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4-8-7 23:31:3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镁生分享宝贵经验,我也在折腾室内调音,请问,客厅空间大,硬装修,如何改善低频驻波现象。谢谢。
haoyeah 发表于 2014-8-7 03:53


如果低频驻波发声在200hz以下,很难单纯通过吸收、扩散来解决,摆位是优先要采用的手段。也还有其他方法,我会在后面的帖子里讨论。多谢关注。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4-8-7 23:07:46 | 只看该作者
不用这么复杂,边听边调整就好了,大致掌握吸收,扩散,反射各占1/3就差不多了,其他就是微调和摆位,搞复杂 ...
fanhn 发表于 2014-8-7 11:15


所言极是。我也是这么一路摸索过来的。自觉有了点心得,就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让各位老烧见笑了。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4-8-7 23:05:48 | 只看该作者
不用这么复杂,边听边调整就好了,大致掌握吸收,扩散,反射各占1/3就差不多了,其他就是微调和摆位,搞复杂 ...
fanhn 发表于 2014-8-7 11:15


所言极是。我也是这么一路摸索过来的。自觉有了点心得,就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让各位老烧见笑了。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4-8-7 11:15:15 | 只看该作者
不用这么复杂,边听边调整就好了,大致掌握吸收,扩散,反射各占1/3就差不多了,其他就是微调和摆位,搞复杂搞专业反而容易走误区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4-8-7 06:35:16 | 只看该作者
一般都是多大的房间开多大的声音。

点评

是的。想让听感比视觉空间更大,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但如果研究一下人耳判断空间感的机理,也还是有办法的。  发表于 2014-8-7 23:17

使用道具 TOP

13#
发表于 2014-8-7 03:53:4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镁生分享宝贵经验,我也在折腾室内调音,请问,客厅空间大,硬装修,如何改善低频驻波现象。谢谢。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4-8-6 23:42: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镁声绕梁 于 2014-8-6 23:47 编辑

    -
    在镁声的听音室,初始临界距离大约只有0.6,为了增加临界距离,只好在前墙和侧墙全部挂上厚棉絮,拉上厚窗帘,采用这些强吸音的方法,达到了在皇帝位“听直达声为主”的目标。但这样的声音虽然结像变小、声底安静,但声音变得不离箱、单薄,不自然。这些听感的负面因素,在声学参数方面完全表现不出来。又买木丝板、聚酯板,折腾了很久,越听越累,后来镁声彻底放弃了这种方法。   
-
      经过反复折腾,镁声认为,也许录音室监听录音时需要听直达声为主,但作为音乐欣赏,应该是听混响声为主,这才符合现场欣赏音乐的习惯。所以,听音室的声学处理,应该“保留空间,谨慎吸音,平衡混响,控制反射。”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4-8-6 23:06:24 | 只看该作者

    这几年,国内声学装修发展很快,大大小小的声学装修公司不计其数,很多都是采用同样的设计工具和思路来装修听音室,使用的软件普遍是EASECARA,为了避免驻波、增加临界距离,大面积采用吸音手段:墙角吸音柱、前墙和天花满铺扩散板,侧墙后墙一定是槽孔板+吸音棉留50-100mm空腔,做的满满的。这样的装修,失败的案例不少,最大的问题是声音不扎实饱满,音色单调不鲜活,放什么音乐都是一个味道。

百度有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清楚展示了这种声学装修的目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4-8-6 15:28: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mati 于 2014-8-8 02:46 编辑

音响室声学无秘密,就是尽量缩短空间残响时间,按目前居住面积,做到RT60在0.2--0.3秒之间,播任何类型音乐,都会很悦耳耐听的。

全频(125hz-8khz)做到0.2-0.3s,不难的,按照石井申一郎的方法就行,简单经济!
当然125Hz以下频率的残响时间应该长些,这点老烧都知道!
声音绝对不会“干”,反而能让你格外清晰的听到录音里面的堂音,及其他很多平时听不到的录音细节。
听到的堂音太清晰,有时反会怀疑空间是否残响过长呢。

点评

全频0.2的话只适合AV系统吧  发表于 2016-5-4 10:19
说的是家庭影院吧?听音乐这个0.2-0.3就不敢苟同了  发表于 2014-8-11 13:53
多谢透露秘密。不过请原谅镁声不是很理解。如果单一频率(例如1000hz)的T60做到0.2-0.3秒,是可能的,如果全频(125hz-8khz)做到0.2-0.3,那恐怕就很难了。而且全频做到0.2-0.3的话,房间也许太干了吧。  发表于 2014-8-6 23:29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4-8-6 09:10:3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分析对我来说,模模糊糊的有点启发。应了老烧们所讲的:用自己的耳朵收货!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9 07:40, Processed in 0.144044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