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4413

查看

30

回复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请推荐好的人声专辑,cd或sacd

1#
发表于 2017-10-16 18:06:34 | 只看该作者 | 正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陆陆续续,买了很多古典音乐碟,因为时间原因,听的机会并不多,发现还是听欧美爵士灵骚或流行相对比较灵活,请老烧推荐人声爵士或流行音乐唱片,特别好的国语人声唱片也请不吝赐教。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7-12-2 10:38:41 | 只看该作者


卡朋特(不详-1983年2月4日)。卡朋特乐队(Carpenters)是美国歌星理查德·卡朋特和卡伦·卡朋特兄妹二人组成的演唱组合,1970年代和1980年代初期风靡一时。卡朋特兄妹于1965年开始组织乐队,1969年11月15日,卡朋特乐队的单曲《Close to You》(靠近你)一举走红,其后,他们在整个1970年代大获成功。《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Top of the World》(世界之颠)、《Please Mr. Postman》(请等一下,邮差先生)等歌曲广为人知。木匠兄妹由著名的歌星卡朋特与她哥哥理查德·卡朋特组成,卡伦·卡朋特1950年生于美国康耐狄格州,从小在哥哥的影响下学习乐器,成了一名鼓手,大她三岁的哥哥理查德是个非常有才华的青年,担任钢琴伴奏和制作人,并创作了大量歌曲。后来在著名经纪人德纽文的帮助下,进入了美国流行乐坛。1970年一曲《靠近你》(Close To You)荣登排行榜首,这使木匠兄妹一炮走红,70年代中他们不断有佳作问世,成为无数美国青年的偶像,尼克松总统称卡朋特兄妹是最出色的美国青年。令人惋惜的是卡伦·卡朋特年仅32岁便过早地离去。她死于神经性厌食症。这是由于她为了保持身材的苗条,长期服用轻泻剂,与长期节食的严重后果。1983年2月4日她死于深爱她的父母怀中。卡伦·卡朋特嗓音优美,演唱亲切自然,略带伤感,加之他们运用了多轨录音技术,因此他们的唱片无论在艺术上或技术上都非常成功,是当代流行音乐的精品。



magnet:?xt=urn:btih:97B80A457EFEF9E04CED86DA708FC014B0ACF5E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7-12-2 10:36:20 | 只看该作者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X8O8zy 密码: 45nh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7-12-1 19:14:47 | 只看该作者



链接: 1bDvjC6 密码:s2fe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7-12-1 19:13:02 | 只看该作者



链接: /s/1i5gTfe9 密码:tfxy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7-12-1 19:10: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7-12-1 19:09:19 | 只看该作者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miSka8o 密码: 5p37
专辑简介:


专辑介绍:
十三首乐韵柔扬歌声悦耳的发烧女声代表作!
备受世界各地音响杂志及资深乐评人推崇的著名英国靓声唱作天后KiKi Dee,最发烧级的现场演唱会实况录音,联同结他手Carmelo Luggeri,以清脆玲珑的结他声响伴奏,感情真挚地唱出十三首精彩作品:"One And Only Love"的款款情深、"Here For All Time"中的伤逝情感、经典情歌"Don t Go Breaking My Heart"的潇洒脱俗等等,都能使听众心眩迷醉。全碟人声定位超乎想像,结他弹奏拨弦清脆亮丽,观众热烈的掌声及口哨声,突显出空间感的宽敞深远,令你尤如置身现场一样!




唱片资料:
香港CD圣经评论
这是现场录音,而Kiki的状态极佳,演唱自己的作品当然优为之,演出人家唱红的流行曲一样出色(例如 "Don't Go Breaking My Heart "和"Blueberry Hill"),她在此表现了个人的歌唱风格和骄人歌艺,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录音方面,Kiki的歌声和伴奏的结他都是音色明亮、定位明确和细节丰富,声音平衡恰到好处,以现场录音而言,可说是得分至高之作。撇开当初刚听到第一首的"震撼",在第二首"One and only love"第一声唱出来时,立刻就被Kiki Dee干净甜润的声音给吸引,Carmelo Luggeri伴奏的吉他结像与定位更是发烧,如果不是听到观众的掌声,这么透明、纯净的声音,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张现场的录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5#
发表于 2017-12-1 19:0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ocratesPlato 于 2017-12-1 19:06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7-12-1 18:58:53 | 只看该作者


The Weavers - 1963 - Reunion at Carnegie Hall (Analogue Productions - CAPF 005 SA, 2013 US)(SACD-ISO2.0)






magnet:?xt=urn:btih:8F3F84DD08A2876401D555C084F555462470BC3F


The Weavers系五十年代的经典民谣组合,《The Weavers Reunion at Carnegie Hall》在「The Absolute Sound」上榜已有十多年,其人声、定位、舞台感、空气感、气氛全部满分,你想知道Carnegie Hall是怎样的音色,就听此碟,「TAS」一班大帝喜欢用《Goodnight Irene》来试机,其实听磺内任何一Track都靓到得人惊。
备注:入选“《The Absolute Sound》(TAS)”榜单
曾多次选入HR的天碟名单中,1963年的录音,即使在今天听起来都是那样的温暖,闭上眼睛欣赏这张CD,排在喇叭前缘一线的音场甚为壮观,你会怀疑你是否正置身于现场?团员多次的变换位置也应该要能很轻易地分辨,踩在卡耐基音乐厅的舞台木头地板上的脚步声,亦清楚地收录在其中。(刘名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7-12-1 18:57:00 | 只看该作者


Jennifer Warnes – The Well (SACD ISO)


magnet:?xt=urn:btih:1F711FC2BDF25C59C8D0A2D205CC7EB125B5E43E


专辑简介:
在这张新专辑中,珍妮佛除展现个人创作的才华,更首次与Martin Davich、Elliot Scheiner共同担任制作,并再次网罗了前两张专辑的多位优秀班底及更多跨越民谣(Arola Guthrie, Van Dyke Parks)、蓝调/摇滚(Doyle Bramhall II)、流行/爵士(Steve Pocaro, Dean Parks, Kenny Edwards)等乐风的超级创作大师/乐手。

 专辑中光是录音技术部分就动用超过十五位高手,精心镕铸这张风格融合了流行/民谣/乡村/蓝调/爵士特质的作品,专辑中的11首歌曲分具特色,有充满乐观精神、乡村民谣摇滚气息浓厚的标题曲[The Well],翻唱自Naomi Nevill名曲,复古而带有蓝调感伤的“It''s Raining”,翻唱纽约籍蓝调鬼才Tom Waits1976年的仿纽奥良蓝调精品“Invitation To The Blues”别具酒吧蓝调柔情特质;还有比Billy Joel版本还叫人心醉的“And So It Goes”;比Arlo Guthrie的版本更振作心弦的“Patriot''s Dream”,更有与传奇的南方蓝调摇滚创作歌手/制作人Doyle Bramhall合唱深情典雅的爵士经典新唱“You Don''t Know Me”。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7-12-1 18:46: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7-12-1 18:43:59 | 只看该作者




magnet:?xt=urn:btih:a8056f2e2a08af4dfc484ae855c0f910c5d6ad4e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9 13:40, Processed in 0.040710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