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3092

查看

13

回复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1#
发表于 2011-5-30 16:33:46 | 只看该作者
哈哈,说道繁文缛节,这不就是古典音乐要进入艺术史博物馆的先兆吗?
哪个艺术形式不是经历了简单的开始,蓬勃的兴盛,繁琐的继承,然后走进博物馆的呢?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1-5-28 23:35:32 | 只看该作者
惭愧,俺09年大剧院看阿巴多穿的大格子休闲衬衣,不够礼仪!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1-5-28 23:38:46 | 只看该作者
音乐会礼仪只是人的社会性礼仪的一部分,没有一个良好的礼仪氛围,也就是说礼仪这东西没有进入俺们的潜意识,成为一种特定场合下的下意识行为的话,时不时尴尬的情况就会层出不穷地发生着。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1-5-28 23:17:42 | 只看该作者
我敢打包票,即便是是讲究音乐会礼仪的人中也有很大很大一部分是讲究或者说愿意去学习官场礼仪的。

使用道具 TOP

转贴:礼仪该怎么学

5#
发表于 2011-5-28 22:04:36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原文地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9658
【文化解码】礼仪该怎么学
作者: 焦元溥
2011-05-26 13:57:11
来源:南方周末
“官场礼仪”有人教,音乐会礼仪也该学着点吧。
“古典音乐已和年轻人脱节了吗?”向来以世界大事为例行辩论主题的英国剑桥辩论社(The Cambridge Union Society),本月居然把目光放到古典音乐,可见许多人都在思考古典音乐是否已经式微。就辩论会而言,认为“已脱节”的正方,论点居然是古典音乐高级又正式,演奏会之繁文缛节更让人难以亲近——事实上,这种声音在美国也得到共鸣。有乐评认为,正因古典音乐会礼仪太多,让人望之却步,无法放松,导致听众越来越少。
真是如此吗?如果音乐会进行中可以随意走动谈话,到底会吸引,还是会赶跑听众?就让我们来好好审视,所谓的“音乐会礼仪”究竟为何。
以服仪而言,如何才算得体,其实随着时代演进而有极大不同。目前除歌剧新制作首演或新乐季开幕音乐会以外,一般而言鲜少期待听众必着正式服装。即使是上面两种场合,通常也无严格要求。更何况,许多服装的“阶级”意识,早已今非昔比:以往认为穿牛仔裤现身正式场合并不礼貌,一些高级餐厅甚至拒绝男士穿牛仔裤入场。但究其原由,其实是牛仔裤代表“工人阶级”。在任何人都穿牛仔裤的二十一世纪,如此“禁令”也该重新检讨。这就像西餐礼仪中不可触碰杯身的禁令,其实源自主仆之分,在今日已然显得迂腐。
比较有可能严格要求服装的,多是具有传统的老式音乐节,如萨尔兹堡音乐节或英国格兰德彭歌剧音乐节,前者男士必须打领带,后者更“建议”着燕尾服——显然对此音乐节而言,西装仍不够“正式”。但“正式”的定义又是什么呢?西方一般已经认为,着各国传统正式服装就算正式,不一定得穿燕尾服或晚礼服——难道唐装或和服就不正式?除非有严格服仪要求,不然只要服装整齐清洁,穿着自在舒适,即是良好服装,不一定非要锦绣华服才能欣赏音乐会。
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月前至某大学举行座谈时,有学生坐着应答。画面传开,竟有立法委员质询时批评学生“耍大牌”、应该要“呼巴掌”。此话一出,舆论哗然,就连马英九本人也不买账,表示不用拘泥:“当日同学很有礼貌,但麦克风固定在桌上,若站立回话,不只说话音量不足,眼睛也无法看我,因此我请大家坐着说,让全场都能听见。”可见外在形式若不能和内在实质相符,不过是虚伪表面功夫。音乐会真正该注意,也该严格要求的,其实并非穿什么,而是听众在音乐厅里的举止。
音乐,是时间与声音的艺术。演出次次不同,错过就成历史,如何维护演出者与听众的聆赏质量,当然是音乐会最基本的礼仪要求。也因此,乐章间鼓掌(干扰演出一致性与作品完整性)理当避免。近来更可怕的杀手,则是“提早出现”的掌声:就在那极慢极弱,演奏者耗尽苦心经营的结尾,每每最后一个音还没消失……“Bravo!安可!”——是的,总有人迫不及待要昭告大家:“看!我好有知识!我比演奏者还知道这个曲子已经演完了!”
如此“具有知识”的听众,不幸地,数目不断攀升。也因此,那些沉思、忧伤、悲恸、深情、生死呼喊与孤绝寂寥,全都成为知识展示的牺牲品。但谱面上的乐曲音符虽然结束,并不表示音乐也就跟着结束。钢琴名家内田光子数年前在伦敦演奏舒曼《幻想曲》,她才弹出最后一音,就有人立即鼓掌,气得怒极攻心的钢琴家猛然转头狠瞪,台上台下僵成一片。隔天友人致电慰问,余愠未消的内田抓着话筒大骂:“这真是可耻的自私!”
可不是吗?同样地,许多听众明明能忍,却偏偏要在音乐进行中咳嗽,而咳嗽必会传染,一声牵动一声,严重破坏聆乐质量。尤有甚者,手机闹表总是不关,皮包提袋开开阖阖,甚至堂而皇之在演奏中答话说话……如此噪音其实是喝倒彩,和嘘声并无二致。但即使是嘘声,作为意见表达,何不等演出者把话说完再嘘,而偏要闹场破坏,影响他人欣赏作品的权利?
说到底,音乐会礼仪无他:只要想象演出者是自己父母儿女、亲友爱人,你在台下又怎会发出噪音?富而好礼其实不难,只要你能将心比心。
(作者为音乐学博士候选人)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9658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1-5-30 17:50:41 | 只看该作者
上海所有音乐会均着休闲装的飘过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1-5-30 09:11:47 | 只看该作者
到音乐会并不是纯粹欣赏音乐的,至很大一部分不是,这里面有很大的社交和时尚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说,基本的”礼仪“还是需要的。但如果某些“礼仪”严重损害了对音乐的欣赏,还是需要进行改进。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1-5-30 09:15: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1-5-30 09:44 编辑
惭愧,俺09年大剧院看阿巴多穿的大格子休闲衬衣,不够礼仪!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5-28 23:35

对我来说,放松的休闲装更适合听音乐,但在音乐会等场合还是会穿正式一点,但领带是绝对不带的。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1-6-1 20:47:31 | 只看该作者
听早期历史录音,尤其是歌剧,时不时那时候的西洋观众还是会于精彩处来那么一嗓子或者鼓掌。当年马勒倒是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6-1 20:42

在当前普遍缺乏古典音乐素养的情况下,大力推行公认的礼仪也是无奈之举。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1-6-1 20:51:40 | 只看该作者
在当前普遍缺乏古典音乐素养的情况下,大力推行公认的礼仪也是无奈之举。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6-1 20:47

所以呢,社会基础远比一场音乐会礼仪来得重要。这个自诩曾经的礼仪之邦病之久矣,能否重现往昔景象值得怀疑,或者即使无奈也只好展望未来了。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1-6-1 20:42: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1-10-12 18:58 编辑
听贝七正襟危坐无动于衷的未必比手舞足蹈的更尊重音乐,但在音乐会礼仪下,前者得到认同,后者被不齿,因为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6-1 20:37

听早期历史录音,尤其是歌剧,时不时那时候的西洋观众还是会于精彩处来那么一嗓子或者鼓掌。当年马勒倒是为现在的仪制定下些框架。

我还是那句话,礼仪是种氛围,需要广泛的社会基础以及经常的参与来形成下意识的习惯。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1-5-31 20:58:45 | 只看该作者
音乐会礼仪只是人的社会性礼仪的一部分,没有一个良好的礼仪氛围,也就是说礼仪这东西没有进入俺们的潜意识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5-28 23:38


就是这么回事。如今西方音乐厅里的观众在服饰方面并不都是很正式的,大多都是休闲服,穿牛仔裤的也不在少数。重要的是大家对演出的尊重,不影响演出和不影响其他观众。比如关闭手机和照相机,尽量少咳嗽,演出过程当中不能进出座位,等等。我国看戏的习俗跟西方音乐厅的礼仪不太一样,得看是在什么场合,行什么规矩。以前看京剧的兴喝彩,不知现在还兴不。即便是在西方,我们的同胞也会在音乐厅闹笑话。有一年李云迪在波士顿 Jordan Hall 演出独奏音乐会,曲目结束在台上谢幕时,有一个手握花束的国人同胞竟然直接跑到演出台子的前面翻身上台,献了花之后又跳下台来。令人哭笑不得。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7 09:06, Processed in 0.026146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