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8269

查看

38

回复
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1#
发表于 2011-7-12 06:18: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nd06 于 2011-7-12 06:20 编辑

      我历来都尊重大家的个人爱好,每每都说一句,喜欢什么是个人的事,无可厚菲。
      恰恰是你在打击创作自由。如你所说添加染色失真是一种创作,减少失真当然也是一种创作。HIFI本意即高保真,在这个宗旨下当然是有差别的。你非要认为失真大的好没道理。但你认为失真大的好听,则是可以理解。
      前天北京有个影音集成展。亦有若干顶级器材:天朗、世霸、ATC、麦景图、喇叭花等(此次特点场地不错)。论声音决然迥异,同去的二位各有喜欢,这就是个性使然。但有一点共识,哪套组合都与现场差不少。我等每年均听数场不插电音乐会,这个还有把握。所以我认为没必要,也不可能做到还原现场,能更好的再声录音信号就算不错。把听录音看作是一种专门的艺术享受吧,爱什么味,自己定。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1-7-11 23:3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交直流 的帖子
顶,精辟!耳朵这句太棒了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1-7-11 23:59:39 | 只看该作者
保真和染色也各是一种技术取向和个人喜好而已,有人喜欢前者,有人喜欢后者.
就象摄影,正确的暴光和对焦是前提,后期随你的理解和口味去PS.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1-7-11 23:11:2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不切实际追求现场;还不如追求如现场一般的氛围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1-7-11 23:17:4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所谓的高保真,其实只不过是在追求一种失真。任何一个系统,无论如何都会有失真,只不过大小和成分不同而已。如果真要有了没有失真的系统,那音响就完全失去了自己的魅力。试想一下,电脑程序通过拷贝后,是不会有失真。所以用什么电脑来拷贝毫无区别了。当然,音响系统的失真是来自于所有环节。包括耳朵。哈哈。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1-7-11 23:10:13 | 只看该作者
日本人有个提法叫“唱片演奏家”,说的是用不同的器材播放演绎出好听的、艺术的、优雅的音乐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1-7-11 23:06:32 | 只看该作者
在物理意义上讲,器材都存在音染,任何经过电声放大系统的源信号必然叠加了器材的元素 。在感性意义上讲,器材的音染反应了器材设计师的音响文化和对音响的理解--他心目中的理想之声。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1-7-11 22:32:42 | 只看该作者
不加味精的鸡汤未必好喝!毕竟现在的鸡不是原生态的鸡了!就如现在的CD一样能绝对忠实记录原音吗?!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1-7-11 22:3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清兵 的帖子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1-7-11 22:4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清兵 的帖子

去现场听柏林爱乐未必你一定喜欢这样的声音,但是音响你完全可以调整出你自己的柏林爱乐。因为他只为你而设!家里的厨房不是食堂所以我们玩音响!!!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1-7-11 22:04:12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认为高保真也就是一个相对概念而已...
经常聆听现场,再去聆听器材,应该总是能听出分别 —— 器材终究只是还原和重现,而且,越hi-end,越“高保真”,理论上,重放出来的声音,就越“无限接近”于真实的声音,
这仅仅是器材方面,
倘若要还原现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环境... 暂且不谈环境的声学处理,空间至少要够大,才行
然后,录音的质量也要足够好...
...
但是,终究听的还是音乐
音乐由乐器奏出,被录制,然后再由器材重播,最后,被听到
所以,我觉得,对于部分音响器材,适当的“染色”,还是有必要的,这样起码音乐听起来好听...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长时间坐在监听系统前面欣赏音乐,只为获得现场感,起码我不行,一两个小时还觉得过瘾,时间长耳朵就会疼...
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做着其他事情,同时聆听,而通常,此时听的主要也就是音乐而不是声场了...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1-7-11 21:25:18 | 只看该作者
顶下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6 07:39, Processed in 0.022527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