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6580

查看

36

回复
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乔布斯、哥德堡变奏曲和古典音乐

1#
发表于 2012-2-21 23:53:3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有一天突然发现手头古尔德的《哥德堡变奏曲》一张都找不到了,于是重买了55版和81版边听边上网。很偶然地在网上有帖子提到乔布斯喜欢听黑胶,听巴赫,喜欢比较这两个版本,于是找到《乔布斯传》,其中有少量文字提到古典音乐,如下:
“我们先听了一些迪伦和披头士的歌,然后他似乎心事重重,选择了一首格林高利圣咏——《主的灵》(Spiritus Domini),是由本笃会僧侣合唱团(Benedictine monks)演唱的。他恍惚出神了一会儿,喃喃自语着:“简直太美了。”之后,他播放了巴赫的《F大调勃兰登堡协奏曲》和《十二平均律曲集》中的一段赋格曲。他说,巴赫是他最喜欢的古典音乐家。他尤其热衷于比较格伦·古尔德(Glenn Gould)弹奏录制的两个版本的《戈登堡变奏曲》之间的区别。古尔德第一次录制是在1955年,当时他刚22岁,还是个没什么名气的小钢琴师;1981年第二次录制时,距离古尔德去世仅一年时间。在一个下午,乔布斯在按顺序播放完两个版本的《戈登堡变奏曲》后说道:“它们就像白天与黑夜。第一版热情洋溢、年轻有活力,弹奏速度很快,像是神示;而第二个版本更加简洁,主题鲜明。你可以感受到一个经历丰富的灵魂,更加深沉而充满智慧。”那天是乔布斯第三次休病假期间,我问他更喜欢哪个版本。他说:“古尔德本人更喜欢第二版。我以前喜欢早期的版本,有活力的那一版。但是现在我能感受到他在两次演奏之间所经历的一切。”

.......“有一位古典音乐家,乔布斯既尊敬他的为人,又欣赏他的艺术造诣,这就是马友友,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的人就像他的大提琴曲一样和蔼而深邃。他们在1981年相遇,当时乔布斯在参加阿斯本国际设计大会,而马友友正在参加阿斯本音乐节。乔布斯被马友友追求“纯粹”艺术的精神深深打动,并成为了他的乐迷。他曾邀请马友友去他的婚礼上演奏,但是马友友当时去了外地演出。几年之后,马友友来到乔布斯的家,坐在客厅里,拿出了他的1733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演奏了巴赫的曲目。他告诉乔布斯夫妇:“这是我本来希望在你们的婚礼上演奏的曲子。”乔布斯泪流满面,并告诉他:“你的演奏是我听过的最棒的,有如上帝驾临,因为我不相信一个凡人能做到这样。”在后来的一次拜访中,他们围坐在厨房里,马友友让乔布斯的女儿埃琳摸了摸他的大提琴。当乔布斯被确诊癌症后,他请求马友友答应在他的葬礼上演奏。”
乔布斯对两个版本的评价和一般乐迷的很象。
从第一次接触哥德堡变奏曲到现在,一晃14年的时间过去了。当时买的是一张古尔德弹奏的拼盘CD,有55版哥德堡的第一曲咏叹调,有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K330或是K331,还有海顿的一首钢琴奏鸣曲。当时听到55版的第一曲,惊为神曲,每天听数遍。过了几个月后,有一天把碟拿在手上,发现CD上出了一道裂痕,不过还能播放。之后两三年的时间里买了81版的哥德堡,又进了古尔德的三部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平均律等等可以买得到的所有巴赫作品。不过这张碟片仍然是最爱。
可惜再过了一段时间,碟片出现了两道十字形的裂纹,放在随身听里发出的声音很洪亮,不过还能坚持工作。过了一段时间碟片再也不能工作之后,拿出来发现十字形裂纹几乎深入整个CD的厚度,于是死马将活马医,在CD上贴上两张透明胶带,它又开始工作了。虽然不能播放,现在它仍然躺在CD包里,作为一段回忆的见证。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2-2-22 08:46:3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LZ真是爱乐之极致,活生生把一张碟听裂了。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2-2-22 08:54:16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哥德堡变奏曲》,古尔德不一定是最好的。还有三座大山。
兰多夫斯卡、莱昂哈特和图雷克。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2-2-22 08:55:24 | 只看该作者
图雷克最好那个版本不是DG版,而是VAI版。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2-2-22 09:23:52 | 只看该作者
乔布斯、马友友都是典型的美国人,如果再拉一个进来,我觉得导演卡梅隆也是
所以乔布斯马友友交情好一点都不奇怪,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

“美国人”琴下的巴赫,我觉得意韵还是短了点。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2-2-22 11:18:56 | 只看该作者
最近有朋友正好把古尔德的55版和81版哥德堡借给我,反复对比,我个人喜欢55版多一点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2-2-22 11:47:44 | 只看该作者
马友友的大无我还是比较喜欢的,阳光、健康,充满活力。
但他那个关于大无的纪录片《巴赫的灵感》我就不太喜欢。
马友友一直在求新、求变,但他很多尝试感觉一般,像很多跨界音乐。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2-2-22 11:48:51 | 只看该作者
马友友的大无我还是比较喜欢的,阳光、健康,充满活力。
但他那个关于大无的纪录片《巴赫的灵感》我就不太 ...
shinelb 发表于 2012-2-22 11:47

这是潮流啊,帕尔曼也跨界。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2-2-22 11:53:29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潮流啊,帕尔曼也跨界。
中庸无为 发表于 2012-2-22 11:48
其实他们这样做,目的是好的,他们想用这种方法来使更多人来关心音乐,最终喜欢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2-2-22 11:55:4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他们这样做,目的是好的,他们想用这种方法来使更多人来关心音乐,最终喜欢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
...
shinelb 发表于 2012-2-22 11:53

是的,古典与现代的桥梁。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2-2-22 14:49:03 | 只看该作者
也难怪乔布斯如此喜欢古尔德,这几乎从苹果的设计理念上被折射了出来!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2-2-22 15:05:52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哥德堡变奏曲》,古尔德不一定是最好的。还有三座大山。
兰多夫斯卡、莱昂哈特和图雷克。
shinelb 发表于 2012-2-22 08:54

现在手头有55、81版,还有一张古尔德的DVD版,也是晚期拍摄的,佩拉西亚版、图雷克DG版、朱晓枚版,手头还有两张蓝光版,一个是号称第一张3D版哥德堡变奏曲,是红蓝3D的乐队版,另一个是Korolinov在音乐会上的演奏版本。
对我来说音乐没有最好的版本,只有最喜欢的。
有限的几个版本最喜欢的仍然是81版,特别是第一曲和终曲,那种沉思的感觉是其他版本上没法体会到的,就象是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在秋日的午后沉思、回忆。每个音符那种颗粒般的感觉,还有整个作品的结构都是无敌。
其它的版本也都喜欢,各有各的妙处。
佩拉西亚版本非常的清新自如,朱晓枚的版本功力也很高。图雷克的版本很工整,而且好玩的是还随附一个软件可以边听边看乐谱。这几天听她弹的平均律,水平那是非常的厉害。
弦乐版也有自己的味道。Korolinov也非常棒,有种举重若轻的感觉。

至于莱昂哈特、兰多夫斯卡版本,好象是大键琴和羽管键琴版的吧,还是更喜欢钢琴那种清晰透亮的声音一些。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8 09:52, Processed in 0.050944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