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33884

查看

221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alma

109#
发表于 2012-2-27 17:46:0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朋友这样说:

耳痒:耳不痒就不是发烧友,耳痒者,必至买碟购机换线,受些失财耗时之苦。
手痒:手痒难耐,终成无事折腾动手一族,一周不动,从脑至指,无以安生,最终妄动五金,受些皮肉之苦。
脚痒:安坐家中摆弄已嫌不足,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故,电脑手机,多方勾连,走南窜北,吆五喝六,四蹄难耐,受些风尘之苦。
嘴痒:烧龄日长,青涩渐去,淳朴全无,开口敢言,七荤八素,指点山河,不知究竟,不明就里,误人败己,此所谓嘴痒。
脸痒:待得年久失修,我慢满满,四顾空空,啄名自矜,更有甚者,遍寻名家,断章取义,无端生事,隔空踢馆,一心要踏住巨人的肩膀来垫脚,揪住名家的老二做把手,以求翻身上位,此所谓脸痒。
此耳痒、手痒、脚痒,烧友原罪,不烧不痒,一烧就痒,痒也无妨,对症止痒,可娱浮生。
倒是嘴痒、脸痒,本可不痒,痒必自伤,慎之慎之。

点评

今天手机短信说:耳蜗中含锌量较高,若缺锌会导致听力下降,因此要多吃海鲜.  发表于 2012-2-27 19:05

使用道具 TOP

110#
发表于 2012-2-27 18:12:45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好个众多痒字.

使用道具 TOP

111#
发表于 2012-2-27 18:14:33 | 只看该作者
哈哈,不做无聊之事,何以渡无聊此生。

使用道具 TOP

112#
发表于 2012-2-27 19:27:17 | 只看该作者
一发烧就容易分散注意力。另外系统会过于庞大繁杂。我的音响除了我用,家里人从来不碰。

使用道具 TOP

113#
发表于 2012-2-27 20: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ntyz680 的帖子

我原来一直认为发烧需要“心”“新”“鲜”“辛”四大仙,没想到还少了一个“锌”
   

使用道具 TOP

114#
发表于 2012-2-28 01:05:02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alma兄和刘汉盛的观点都对,无非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事物而已...

就像中西医...无非是立于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行为方式,

又比如,把一个人定义为 “好人” 或者 “坏人”,自然界应该没有这么极致的

不过,我觉得任何试图把音乐量化的行为 基本 都是徒劳的 —— 也许声音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拆解开来,变成个体——“一个个”声音(此时已经不再是那部“音乐作品”了),然后,可以做分析了——比如音效

使用道具 TOP

115#
发表于 2012-2-28 14:46:56 | 只看该作者
这帖有意思!以前是音乐版块和音响版块各玩各的,音乐版的来逛音响版块,一般都出言谨慎,音响版的潜入音乐版,基本上也不敢冒泡!偶尔也有跨界的,比如念经兄,但念经兄骨子里还是音乐版的,在音响版里的语锋远没有在音乐版里那样斩精截铁。如今两拨人马扎堆,是我们这些喜欢热闹的爱看的场面。

点评

看热闹的不嫌动静大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12-2-28 23:36
翻墙,呵呵....  发表于 2012-2-28 19:59
念经兄器材也是高手...  发表于 2012-2-28 19:05

使用道具 TOP

116#
发表于 2012-2-28 22:35:09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不懂音响(其实就是声学、电学知识,也包括了现场音乐会的声学知识)的音乐发烧友,水平再高,哪怕能倒背如流几百个乐曲的总谱,也是无法体会到大师们的真正精妙之处的。一个不通音律、没有音乐知识的音响发烧友,不用多说,注定是听一辈子声音,而不是音乐的命。
scfan 发表于 2012-2-27 14:49


音乐和音响都懂到极致的,应该要数瓦格纳了吧?

使用道具 TOP

117#
发表于 2012-2-28 23:19: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2-2-28 23:33 编辑
我的意思是音响发烧友与音乐发烧友的关注点不同,音乐发烧友不要去"教育"音响发烧友如何玩音响,音响发烧 ...
rock 发表于 2012-2-27 10:44


管理员同志好。   呵呵,有大侠说我翻墙到音响论坛里来,声音还很大 。我想,这不是要教育谁谁谁,反过来也不是被教育谁谁谁,是分享现场的经验。

使用道具 TOP

118#
发表于 2012-2-28 23:32: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2-2-28 23:36 编辑
Rock版说得对,要还原现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alma认为现场的意义在于听不同团的音色,完全同意。 ...
scfan 发表于 2012-2-27 11:17


呵呵,咱俩观点分歧,也反映了不同的听音取向。

悉尼那场,我坐在了B区第二排靠墙第一个位置,听到的是一个相对平衡的声音,那场我还作了个实验,靠墙第一个位置的反射声音特别丰满,相同排数离墙隔了3个座位,低频有差异。上海一位资深乐迷(即马勒唱片社的马勒)对悉尼的评价是,如果北京的琉森是95,悉尼就是78. (他听音乐会绝大多数都买一个位置的票,就是G区第一排走道边上,他那个位置也是全场性价比很高的位置)。

维也纳爱乐当然要比悉尼好很多了,所以维也纳那场,我坐A区16排,我看到西湖肥妹比我靠后两排,他坐中间,我靠走道。怎么说那场维也纳VPO呢,非常非常漂亮的声音,漂亮到华丽,那已经完全不是勃拉姆斯交响曲应该有的声音了(我要是声音平衡工程师,我肯定下点刀子)。

使用道具 TOP

119#
发表于 2012-2-28 23:50: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2-2-28 23:53 编辑

谈谈现场那些事 之九--------维也纳爱乐和金色大厅

顺着scfan版提到的维也纳爱乐,说说我对VPO的看法。相比与他同一级数的优秀乐团,这支乐团最大的声音特点是华丽的小提琴声部,并且在管乐声部等方面,音色也比一般的乐团偏高一点,这可能与她使用的乐器有关。在东方艺术中心那场演出中,下半场的勃拉姆斯交响曲(第几我忘了,勃四?)演的非常流畅,声音华丽,美妙绝伦,但这不是勃拉姆斯交响曲的声音。我在想维也纳为什么这么喜欢梅塔,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梅塔根本就没管他们。

有时,我在想,阿巴多指挥那套勃拉姆斯全集DG,为什么唱片里的声音显得混音那么重,原因可能是与声音平衡工程师对勃拉姆斯的声音认知有关,可能阿巴多对乐团控制的音色,超出了预期,显得不那么勃拉姆斯,所以,声音平衡工程师下了刀子,可能刀子下过了。

使用道具 TOP

120#
发表于 2012-2-29 00:05:42 | 只看该作者
金色大厅我没去过,但名闻遐迩。这个厅是VPO的常驻厅。下面这个表是我几年前整理的一张表。当时,我主要试图借助数据来分析中国的2个音乐厅的指标情况和听感之间的关系,这些数据说明了很多问题。

大家看下,这张表关于金色大厅的数据中,明显可以看到这个厅的混响时间显得比较长。但最重要的还是,早期衰变时间(EDT)的指标,在中低频段显得尤其长。这说明什么?说明了这个厅的声音特征是与VPO的声音特点的互相弥补互相协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9 21:02, Processed in 0.041693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