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70859

查看

156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胡三哥

109#
发表于 2016-1-24 21:52:18 | 只看该作者
更换唱机唱臂唱头,症状会有大幅缓解!!

使用道具 TOP

5/9

110#
发表于 2016-2-1 10:47:26 | 只看该作者
发烧真好。

使用道具 TOP

111#
发表于 2016-2-3 23:28: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胡三哥 于 2016-2-4 01:12 编辑

最近一两年忙一些琐事,听音乐的时间比较少,偶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播放几首熟悉的曲子,音响确实很少开。
组建音响系统这么多年,我不断地思考音乐重播的美学特征,或者说,我要通过聆听录音,在音乐当中寻找什么?
把音乐重播成什么样子才适合我这种既定的寻找,这将建立我对音响重播的评价标尺。

这些年的琐事告一个小小的段落,正好想利用猴年春节前夕的一段时间,东南西北走一走,会一会各地的朋友,顺便听一下朋友们的音响,或许可以丰富我对音乐审美和声音重播的认识。

于是制定了18天的行程,本来想东南西北都走到了,长白山延吉喀什什么的,无奈春节前夕车票机票难订,只得对东北和西北割爱放弃。

使用道具 TOP

112#
发表于 2016-2-4 00:17:02 | 只看该作者
几场音乐会与几张唱片(一)

在北京生活,总有机会附庸风雅地听上几场牛逼或者看似牛逼的音乐会。早几年听过一次王健演奏的大无,6首组曲分三个晚上演奏完,每个晚上两首组曲。演奏地点是国家大剧院的小剧场,大概有五百多个座位。
在这样一个场地,我坐在比较好的位置上,从聆听效果上来说,远远不如播放唱片听得那么动人心魄。主要是声音密度很低,声音非常纤细,基本听不到弓子与琴弦摩擦产生的细节质感。

如果想在现场演奏中听到动人心魄的独奏质感,恐怕要在一个较小空间里,让演奏者单独为您和三两好友演奏,您可以近场聆听。
然而,录音给了你这些。想必大提琴独奏的录制,话筒的位置远远近于在音乐厅里即便是最好的座位。录音师完全可以通过话筒与演奏者之间的距离来兼顾质感细节和声音的空间感。

听听mainardi演奏的大无,五十年代的单声道唱片,可以卖到天价,那是因为声音的厚度几乎像尼龙绳一样,弓子与琴弦摩擦出来的声音质感可以让你听了汗毛直立,再加上mainardi干净利落不加分毫渲染的演奏,可以让你拿放大镜聆听而挑不出毛病,——无论精神表达上技术上,都无与伦比的干净。
天价懂吗?你要播出这种感觉才对得起这样的价格。也不要质疑唱片价格的炒作,质疑任何经过时间洗练的东西都是不明智的。

使用道具 TOP

113#
发表于 2016-2-4 00:41: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胡三哥 于 2016-2-4 01:06 编辑

几场音乐会与几张唱片(二)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听现场音乐会是一种装逼行为,总感觉台上是一群刚放下锄头埽把的大叔大婶换了西服上台了。看看台下一帮家伙正襟危坐的样子,我觉得挺可笑。

因为我不知道他们在演什么,他们究竟想让我听什么?我那么远跑来,你给我的是啥?是啥,别给我装逼,你丫快说呀!

2009年听到夏伊指挥莱比锡布商乐团的布鲁克纳四,委实给了我强烈的震撼。
很难忘怀乐曲当中辉煌壮丽、浑厚嘹亮的铜管,气势磅礴,又没有任何锐角,声音完全是浑圆的,如丰满立体的女性。
如此磅礴的能量感,灿烂的音色,音响重播可以实现吗?(后期回答)

使用道具 TOP

114#
发表于 2016-2-4 01:03: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胡三哥 于 2016-2-4 01:11 编辑

几场音乐会与几张唱片(三)

现场音乐会,听小提琴协奏曲,和钢琴协奏曲,我都觉得独奏乐器和协奏乐队的声音比例来说,都相当地偏弱,独奏乐器很容易被协奏乐队的声音淹没。
马勒四(2010年阿巴多指挥琉森,国家大剧院演出)里第四乐章的女高音,在乐队面前更惨,你竖着耳朵都未必听得清楚。

但录音里不会,小提琴非常清晰,和乐队分庭抗礼、互争短长。马勒四(szell指挥克利夫兰)里的女高音感人肺腑。

曾经有幸在一套比较平衡成熟的系统做过对比,同一版录音,科刚演奏的贝小协,立体声唱片是地球版,单声道唱片是33cx,注意,是同一个录音哦。
播放起来,竟然会被认为单声道唱片的播放效果强于立体声的地球版。为何呢?
因为听感上,单声道唱片(用spu mono播放)小提琴的声音更为厚实强悍,小提琴部分与乐队比例上更占优势。
立体声地球版,小提琴与乐队比例上,小提琴所占分量下降,因此听感上显得小提琴离聆听者更远,感染力有所下降。(时隔多年,我渐渐懂得重播上如果调整系统,增加中频部分,则可以影响小提琴离你的距离感,立体声的地球版增加了小提琴的分量后照样可以让你离提琴很近。)

我喜欢中频前凸的声音,怎样增加中频部分呢?选用较老或者声音取向较传统的器材(如naim),中频会多一些。现代高级器材,为追求两端延伸,会把声音拉平。

点评

爽口,哈哈  发表于 2016-2-4 22:03

使用道具 TOP

115#
发表于 2016-2-4 10:14:34 | 只看该作者
胡三哥好文章

使用道具 TOP

116#
发表于 2016-2-4 11:11:11 | 只看该作者

刚才请教莫非老兄才知道三哥是谁,性情中人,真发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混混文如其人  发表于 2016-2-7 00:17

使用道具 TOP

117#
发表于 2016-2-4 11:15:22 | 只看该作者
也让大家熟悉一下京城四烧,左一混混版主,“混混隔壁是胡三哥,胡三隔壁是小强,小强隔壁是大风”引用莫非兄原话!

使用道具 TOP

118#
发表于 2016-2-4 11:18:12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真实感受与疑惑。
“现场音乐会,听小提琴协奏曲,和钢琴协奏曲,我都觉得独奏乐器和协奏乐队的声音比例来说,都相当地偏弱,独奏乐器很容易被协奏乐队的声音淹没。”:
台上空间与台下空间不同,声音强弱不同,位置、远近、角度不同。。。

使用道具 TOP

119#
发表于 2016-2-4 13:45:3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发烧。

使用道具 TOP

120#
发表于 2016-2-6 07:34:19 | 只看该作者
期待胡三哥好文继续
借此机会给诸位朋友拜年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7 01:51, Processed in 0.032521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