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8-18 12:09 编辑
回复 石南根 的帖子
再者,老关做音响生意的方式很不一般。他自己说了,是工作室,是HI-END,是非工业化的小型工坊,是不做市场推销的订单直售。不讲价,不打折,对产品负责,对二手维修收费,等等。
老关的经营理念我认同,并且赞赏。在欧洲,至今中小企业仍是社会生产的主流,如果我们不按中国理念,即只按产值论英雄。而具有人文色彩的文化产品(包括文化载体)更是由掌握独门技术或艺术knowhow的小企业、小团体出产。很多有特色的企业是不愿也不能做大的。做大了便走样,或者垮台。在我喜爱的比利时啤酒中,最高端的不是leffe, orval, grimbergen, chimay, duvel等市场大牌,而是一些市场难觅却名见经传、传承有序的修道院老厂,产量有限,爱好者要提前排号限量订购。
看资料和老关自述,这20多年他的产品也是在不断变化演进的,随着经验的积累,老关不是把事情做得更大更炫,而是更精更好,更有自身的特色和个人烙印。这样做,他需要承受许许多多的压力,收入、劳力、名声、继续研究提升等等。我也不能说,老关的经营学是最好的,因为即使从像我这样欣赏他产品的用户角度来看,他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妨碍了他传播音响艺术理念的效率和成果。但老关并不在乎,他从没想过要到老板。当个普通意义上的“老板”,对他可能不仅不是福利,反而是灾难。
我并不反对大厂生产和市场营销,那是生产与消费最普遍的交易方式,没什么不对不好。关于利润的事,自有市场的手去调节。国人在开放初期交些学费也是不可避免的,没什么关系。但我很高兴老关作为在中国比较另类的生产模式能够存活下来并且在自我发展(不是产能扩大而是质量提高),这是时代的进步。
|
|